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朝人的除夕

宋朝人与我们一样也过除夕,只不过节俗大同小异。“民间都洒扫门闾,除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并祭祀祖先。晚上则准备迎神的香、花、供品,以祈新年的平安。宫中举行大驱傩(驱逐疫疠)仪式:军士等戴面具、穿绣画杂色衣,手执金枪、龙旗,装扮成六丁、六甲、判官、钟馗、灶君、门神、土地等共一千多人,从官内鼓吹驱祟到城外,称为'埋祟’,而后散去。与此同时,点燃爆仗,声震如雷。农民们还点起火炬,称'照田’。百姓合家围炉而坐,饮酒唱歌,奏乐击鼓,坐以达旦、称为'守岁’。”(朱瑞熙等《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

中国人到了节日和喜庆的日子有燃放鞭炮的习惯,特别是到了除夕,更是鞭炮齐鸣,达到了最高潮,宋朝人在除夕同样也同样如此。鞭炮,又称爆竹、爆仗,在火药未发明出来之前,人们确实用火烧竹,使得竹子爆开,从而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宋朝发明了火药,应用到了鞭炮上。“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东京梦华录》卷十)宫中及有钱人家燃放鞭炮自然不在话下,穷人买不起鞭炮怎么办呢?估计也只好恢复传统,继续用燃竹来代替放鞭炮。买不起鞭炮,又找不到竹子,怎么驱鬼呢?也好办,可以把粗大的盐粒扔进火盆,一样能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只不过,盐也不便宜,意思意思也就算了。

宫中的驱傩仪式的主角是宋代官方最顶级的艺术机构——教坊,由演员据其资质扮演相应角色。整个“大傩仪”,参演多达千余人,规模甚大,热闹非凡。除夕“驱傩”应源于去阴导阳,驱邪逐疫的原始宗教活动。在古人看来,冬季寒风凛冽,肃杀萧条,疫情易发,皆与阴气甚盛有关,需“逐阴驱寒”导阳迎春,只不过这样的节俗离我们已很久远了。

过除夕少不了年夜饭。宋朝的年夜饭也非常丰富,七碟八碗、鸡鸭鱼肉,还有必不可少的馎饦和春盘。“宋朝的馎饦其实就是面条,用菜或肉羹煮熟的面条。这种面食做法简易,无需过水,无需打卤,无需浇头,无需菜码,一把面条放入沸腾的羹汤,一会儿就煮熟了出来就可以吃。”(李开周《在宋朝过的那些年》)春盘,最初叫五辛盘,将大蒜、小蒜、韭菜、芫荽、芸薹五种蔬菜在盘中摆出好看的造型,祭祖过后转移到年夜饭的饭桌上,全家人一起分享,据说有祛病保平安的讲究。到了宋代,食物越发丰富,制作春盘的材料也就不仅仅是上述的五种蔬菜,肉类甚至主食也可以用来加入其中了。

在宋代,守岁也是很重要的节俗。“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东京梦华录》卷十)守岁的习惯,我们现在过除夕时也有,只不过“就宋朝大部分地区而言,除守岁的规矩应该是小孩值夜而大人休息……小孩子兴高采烈,围着火盆放鞭炮、吃甜食、耍铜钱,熬一个通宵,他们的父母却无需如此,尽可以早早地上床休息。”(李开周《在宋朝过的那些年》)

宋朝人过除夕虽与我们现在有些差异,但不论宫中民间,都喜气洋洋、兴高采烈,讲究一个热热闹闹、团团圆圆,欢乐祥和的主旨历千年而不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年到
世界十大怪异年夜饭风俗
荆州有趣的春节年俗风情
除夕,我回到了村庄
中國年,中國味。
【峰言锋语】年味都去哪儿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