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的脑袋里有两个“小人”在打架——读《怪诞行为学》有感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第二幕第二场:“人类是多么神奇的一件杰作!......行为像天使,悟性像天神!宇宙之美,众生之灵长。”

美国著名行为经济学家丹·艾瑞里因18岁时的一场爆炸意外导致皮肤70%灼伤,身穿治疗专用的被其称之为奇异的“蜘蛛侠”服装,漫长无聊、痛苦不堪地住在烧伤病房达三年之久,以其独特的视角重新看待周边的世界,于是开启了探索人类行为与经济关系的兴趣,也就有了《怪诞行为学》。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甚至是荒诞不经的一些事。行为来源于思想。面对选择的时候,你的脑袋里就有两个“小人”:“理性的你”、“非理性的你”在打架,看谁能赢?理性思维成就理性行为,反之,则亦然。从理论上来说,就是理性与非理性的博弈。

1. 攀比心态:诱饵与打破“相对论”怪圈

书中提到一个例子。一般消费者进入门店,映入眼帘的商品琳琅满目,犹如刘姥姥进入大观园,因不了解商品的内在价值,一时无从入手。于是以“性价比”来决定是否购买,关注的是目标物品与其他物品的相对优劣,即相对价值,以此来估算其价值。

有经验的售货员,会摸透顾客心理后,把商品分成A(目标推荐商品)、A-(次于A的商品)B(与A相比各有所长的商品)三类。原本在消费者眼里,A与B相比,各有千秋。在适宜的情况下,售货员抛出诱饵A-。A-这一参照物下,相较之下,A自然比A-好,甚至比B也要好上一些,于是达成售出目标商品A。现实生活中,这种销售模式被广为运用,特别是开发商售房被运用得炉火纯青。

“A-”即消费陷阱。道路千万条,理性消费第一条。只有识破诱饵,打破相对论的怪圈,不忘初衷,理性消费,方得意中(物)。

2. 定位引领需求:锚定效应与产品溢价法则。

其一,是消费者对事物的第一印象易成为印记。比如将黑珍珠跟宝石搁在一起,会使人产生黑珍珠跟宝石一样价格的奇妙心理。

其二,羊群效应无处不在。针对大部分人有从众心理的原则,于是有了各类电商网站的热门排行,如此一来,不仅凸显了其价值,更制造其稀缺性,促使消费者快速下单。

其三,改变参照物做暗示,影响用户对商品的锚定。百度百科中关于“锚定心理”的解释:“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在用户未实际使用过你的产品,那么他对商品的一切认知都来源于你对其产品的描述。

其四,抛弃性价比不高的事情。比如有的人为了薅羊毛,每天淘宝领淘金币,各种网站签到。如果将此消耗的时间和精力,转移到落实自己可变现能力上,那么产生的价值会更大,同时降低边际成本。

克服锚定效应,识别本真,才不会被周边产品带入高价陷阱,避免产品溢价风险。

3.  0的魔力:免费的代价与付出更多代价。

例如在购买微波炉时,商家会说买某品牌微波炉可以免费送微波炉专用套碗、蒸笼等,于是乎会忘记买购买商品应注重其本身品质,而是会因“0”的诱惑转向更加在意免费赠品。“无添加”“零卡路里”总是商家炒作的亮点。

理性告诉我们,免费送的配件,可能连商品价格的零头都不如,反而本末倒置花费更多价钱。免费是造成非理性的原因,人类本能惧怕损失,免费没损失风险,而非免费有风险。产生这种现象还可能和消费者的“心理账户”有关。付费商品所对应的“心理账户”里,消费者会考虑成本收益;而免费商品的“心理账户”里,消费者则无成本值得考虑。当然大部分人并不会意识到机会成本这一隐性成本。0是奇妙的数字,商家一旦打出“完全免费”(0)的广告,人就立马不理性了。

所以当免费(0)来袭的时候,应对方式——“断舍离”,理智消费

4. 价值方式选择:社会规范VS市场规范。

我们同时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一个世界由社会规范主导,另一个则由市场规范来制定法则。社会规范包括人们互相之间的友好请求,暗藏在社会本性和共同需要里。

社会规范友好,温暖,界面不清,不求回报时间。市场规范明确,无情,界限十分清晰,要求对等的回报,交换(工资、价格、租金、利息,以及成本和赢利)是黑白分明的,意味着利益比较。

很多高薪的专业人士,比如医生、律师等,可以无偿参加某些公益活动(社会规范),但如果你给他们微薄酬金作为犒劳,那么他们会大为光火。因为一提及钱对方就会进入市场规范世界,就会认为报酬与他们的实际工资标准相比太少。

警官、消防员、战士,他们并不是为了工资而去牺牲的(市场规范),而是靠社会规范——职业的光荣和责任感,才是激励他们献出生命和健康的原因。

作者在书中指出:当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发生碰撞,社会规范就会退出并且很难重建。这就解释了很多大公司为何强调梦想激情和公司文化,为公司员工提供福利,而不是单一地用薪酬锁住员工,运用社会规范总能更好地令员工为公司服务。

用户激励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内在精神激励,一种是外在物质激励。两种方法有各自适用领域,不能混淆使用,否则适得其反。

5. 情绪的力量:冷静与激情。

用弗洛伊德的术语,我们每个人都包含一个黑暗的“本我”、一个“自我”和一种能不可预测地从“超我”那里攫取控制权的兽性。人具有两面性,冷静时候可以理性,兴奋时候更加感性(非理性)。在冷静与激情两种不同状态下,人们在情绪失控时的行动跟平时在理性环境中大不一样,对同一件事情的决策也大相径庭。

我们都是情绪动物,永远不要相信自己永远坐怀不乱,凡事在理性时可以学会未雨绸缪亲身经历体验一下对可能的情绪的了解,学会如何弥补这一差距对生活中的重要决定;充分了解非理性导致的后果,在被恶性非理性占据前先说“不”。比如和别人即将发生口角时,选择沉默或者选择离开。争吵不产生任何价值,情绪的失控不增加你的说服力,平静的力量不怒自威最瘆人。

6. 自律的养成:拖沓恶习与自我控制。

拖沓问题人皆有之。所谓拖沓,为了眼前的满足而放弃长远的目标。拖沓既可以是不去做应该做的事情,也可以是做太多无益的事情。

经常因为短期冲动,偏离了长期的目标(为了短期满足,放弃长远目标拖沓。)最好的办法似乎是给人以自设底线的机会,选择他们喜欢的行动路径。避免拖延症的最好办法是强制设定最后期限,次优办法是自主选择最后期限,完全不强制的效果最差。

诀窍是针对每一个问题找出合适的行为矫正法。把我们喜欢的事物与不喜欢的但对我们有好处的事物关联匹配,延迟满足(“对冲”痛苦)和利用工具,给任务分段、设置截止日期以时间约束,设定预算分布以金钱约束,从而克服日常生活中面临的自我控制问题。

如在信用卡中设定消费限额,否则惩罚自我相应福利;你想养成痴迷电子游戏的恶习,那么给自己设定每天玩的时限,否则进行体育锻炼进行惩罚。

7. 所有权心理:敝帚自珍与非拥有心态。

所有权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以一种奇怪的方式塑造着我们所做的事情。亚当斯密说过“每个人......都以交换为生,或者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商人,社会本身也随之成长为真正的商业社会。”

三大非理性怪癖:对自己拥有的东西迷恋到不能自拔;总是关注所失而非所得;经常假定别人看待交易的角度与己相同。

基于上述思考,“虚拟所有权”成为广告业的一种营销方式,比如有些公司经常开展“试用”或者“30天不满意保证全额退款”等营销方式,将消费者引入购物误区。

所有权还包括“独特个性”的东西:其一,在某种事物上投入劳动越多感情越深; 其二,在实际拥有所有权之前就对某物产生了拥有的感觉。所有权不仅局限于物质,它对人的观点、看法也同样适用,它转变为一种意识形态——僵化而且顽固的意识形态。

解决症状的办法,旁观者清,可采用“非拥有心态”看待每一桩交易(特别是大笔的),把自己和所谓心仪的物品适当拉开距离。

8. 多种选择困境:贪多求全与一技绝杀。

为什么我们希望所有的门都开着?猴子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就是典型的此类傻瓜游戏。它不仅耗尽消费者热情之余,也会掏空其钱包。

理智的消费者应当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贪多求大,自觉关掉有些“门”。当凶猛的野兽来袭,逃生之法N种,要么快速选择一种急速求生获救,要么在优柔寡断择优选择之丧失求生机会。

在看球赛的时候,可以发现,在最后时刻有多种选择的球队,有时会犹豫会畏首畏尾,而倒是在最后时刻只有孤注一掷的球队,竟能够绝杀成功。

不把话说死,不把事情办绝,符合中庸的思想。但在一些应当决断的场合,不要给自己朝秦暮楚的机会,确定目标,全力以赴,会体会到专注的力量和快乐。一件事情坚持做30年,不断精益求精,可能成为该领域的专家。而急功近利,结果在选择中迷失方向,背离初心,犹豫不决患得患失,才使机会成本最大化。

9.  利益最大化抉择:短期回报与长期回报。

书中这个例子很有意思,来自于一位咨询者询问吃自助餐时,怎样才能使自己利益最大化呢,是使劲吃主菜呢还是只吃健康的主菜配沙拉。消费者心理往往是短期行为——“吃到便是赚到”,甚至会强迫自己吃不爱吃但是比较贵的食物。从长期回报来讲,暴饮暴食和高热量的摄入,必然会导致健康和肥胖问题,得不偿失。

我们生活的目标是实现快乐最大化,而非给他人带来最大化利益;从自身角度出发,往往适合自己的,才是努力的方向。比如你求职时没有必要仅仅因薪水高而盲目选择,从长期回报来看,企业能够提供员工职业成长平台好过单纯薪水高。

总而言之,就是短期回报与长期回报作出明智的抉择,看问题要看得长远,看得够远,才走得够稳。

传统经济学认为,我们都是理性的“经济人”,所作出的一切决策都是明智和最优的。然而在现实中,我们的种种匪夷所思的行为却远非传统经济学家所说的那样完美。作者丹·艾瑞里将心理学引入经济学的研究中,为大家对行为的理解提供了新的视角,其中做的大量妙趣横生的实验告诉我们:非理性是人类的本能,是主宰人类行为和决策的隐形力量;非理性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有规律可循、自成系统、可以预测的,最大程度地降低机会成本。

当面对选择时,你的脑袋里总是有两个“小人”打架(理性与非理性的博弈)只有探究怪诞行为背后的来龙去脉,才能不断修正自己,作出正确抉择。

“理性小人多赢架,现实的你,才能少绕弯少受挫。

相关链接:

当你遇到“脑筋急转弯”考题咋办?

另辟蹊径拓蓝海——读《蓝海战略》有感

“相对论”与“零和博弈”

“相对论”在人间直来直往

张军的赞赏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怪诞行为学》读书笔记
盛行的非理性行为—《怪诞行为学》读后感 (评论: 怪诞行为学)
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
3分钟读完系列——《怪诞行为学1
《怪诞行为学》:六个影响决定的非理性要点
章一峰推介《怪诞行为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