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冯梦龙与“三言”及其它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一字耳犹,别号署龙子犹、顾曲散人、墨憨斎主人、詹詹外史等。明代著名的小说家、戏曲家。苏州齐州人。做过福建寿宁知县。一生的大部分精力用于编纂著述,成书六七十种之多,尤以巨大精力用于通俗文学的创作和整理,最著名的成果是“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流传至今,影响不衰。


除此之外,他还编有笔记、民歌,改写传奇等。一生著作等身,是位颇有影响力的作家。

生在末世的文学家

冯梦龙出生在明代末叶的苏州,这是个繁华富庶的商业和手工业城市。“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丝织业作坊遍布市井里弄,纵横交叉的河网里,来来往往行驶着各类船只。街面上可见米行油作、布店茧行、茶馆酒肆等。还有为生计而忙碌的测字、看相、耍把式、说唱的各色人等……人声喧嚣,熙来攘往。盛极而衰的王朝,新的生产关系也正在破土萌芽之中,这是一个市民化的社会,冯梦龙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


和那个时代的所有人一样,他走的也是科举取士的道路,可却多次应试不中,内心郁闷。于是,便常常涉足青楼歌场,“逍遥艳冶场,游戏烟花里”。烟花巷里也曾热恋过一位歌妓,两人卿卿我我,山誓海盟。可不久这位歌妓就背他而去,嫁了别人。心灰意冷的他自此再也不去青楼歌场,收敛了自己放浪的生活。

也正是在青楼歌场、茶馆酒肆,他与最底层的民众有了最直接的接触,走进了市民化的社会里,看到了听到了许多东西,收集了很多写作的素材。据容肇祖《冯梦龙的生平及其著述》,这一时期,也就是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他编辑了两本民歌集:《挂枝儿》《山歌》。


明崇祯二年(1629),江南读书人以苏州为中心,以“兴复古学,务为有用”为宗旨,在苏州成立了复社,这是一个政治文学社团,以张溥、张采为领导人。全国各地的读书人纷纷加入,他是复社的积极社友,被社友们称为“同社长兄”。

五十七岁那年,他考取了贡生。六十一岁那年,被任命为福建寿宁知县。“学会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科举取士,终于遂了他的愿。福建《寿宁府志》将他列入“循吏”,说他在任期间,“政简刑清,首尚文学,遇民有恩,待士有礼。”明崇祯十一年(1638),离任回到苏州。

明崇祯皇帝煤山上了吊,他呼天怆地,痛心疾首,认为这是“天崩地裂,悲愤莫喻”的祸事。他收集了当时的“揭帖”和“塘报”,也就是官方发布传递的军政方面的讯息,又从由北方逃难的人群中采集讯息,编纂了一部《甲申纪事》,并自己撰写了《甲申纪闻》《绅志略》《钱法议》等,慨叹王朝更迭,谴责文官腐败,痛斥武将无能。


明末,以袁崇道、袁宏道、袁中道为代表的“公安派”文人,反对模仿古人,提出“独抒性灵”的创作口号,主张文学作品要有创造性和真实感,重视通俗文学和民间文学的创作和收集。冯梦龙就有这样的文学主张,特别是在收集编写通俗文学和民间文学方面,他可是一个积极的践行者。

他说,好的小说可以使“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虽日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三言”之所以题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起的就是劝人为善的社会教育作用,即“明者,取其可以道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恒则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意在劝喻、警戒和唤醒世人。


“三言”走俏海内外
今天谁都明白“说话”是用语言表达意思,唐宋时“说话”却是一门艺术,简而言之,就是说书讲故事,“说话”艺人被称作“说话人”。这种艺术流行于瓦肆勾栏,非常得市民的喜爱。说话艺人演讲故事的所用的底本,被称为“话本”。模拟“话本”创作的作品,被称为“拟话本”。它的出现,标志着宋元以来的讲唱文学,逐渐脱离了口头创作阶段,成为作家的书写文学。

冯梦龙收藏了很多宋、元、明的话本,在书商的推动下,精心选出四十篇,进行编辑润饰,出版了一本《古今小说》。社会和市场反应很好,他又选出八十篇,再编辑了两部。这三部著作分别以《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题以书名,每部四十篇,共计一百二十篇,约一百五十万字。《喻世明言》大约出版于明天启元年(1621),《警世通言》出版于明天启四年(1624),《醒世恒言》出版于明天启七年(1627)。


“三言”所描述的故事,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男女爱情,有行侠仗义,有官绅僧道,有诉讼勘案,有神灵怪异,有文人雅士,有少数民族等等。明末社会的阶层差异,生活风貌,都在书中一一呈现。

“三言”中故事最多的是男女爱情,几乎占了三分之一。写的最为出色的爱情故事是《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宋小官团圆破毡笠》《玉堂春落难逢夫》《白娘子永镇雷锋塔》《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卖油郎独占花魁》等。

“三言”中一些作品,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卑鄙、刻毒、贪婪、淫恶,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如《木绵庵郑虎臣报冤》《沈小霞相会出师表》《隋炀帝逸游召谴》等。

“三言”中一些作品,是所谓诉讼勘案的故事,如《三现身包龙图断案》《况太守断死孩儿》《陈御史巧勘金钗钿》《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写的最出色的是《十五贯戏言成巧祸》。


“三言”中还有一些作品,是有关信义、任侠和神灵怪异的故事,最出色的是《灌园叟晚逢仙女》。作为那个时代的文学作品,自带有那个时代的印记,其中也有宣扬封建思想、礼教和制度,宣扬荒诞迷信、因果轮回等糟粕内容。

他以现实主义为基础,以通俗白话为表述手段,用生花之笔编写出的这些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丰满生动,深得人们的喜爱和传诵,历四百年一版再版,从未中断。


它还走向世界,十八世纪时,它的许多作品被译成日文。同时也被传到欧洲,德国著名诗人席勒在读了《今古奇观》(以“三言”为主的选本)后,写信告诉歌德:“对一个作家而言,……埋头于风行一时的中国小说,可以说是一种恰当的消遣。

到了现代,“三言”中的许多作品,如《灌园叟晚逢仙女》《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白娘子永镇雷锋塔》《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玉堂春落难逢夫》等等,被改编成电影、戏曲、电视剧等。“三言”是我国古典短篇小说的宝库,是我们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生著作等身
明代文学家卓珂月说:“我明诗让唐,词让宋,曲又让元,庶几吴歌、挂枝儿、罗江怨、打枣杆、银绞丝之类,为我明一绝耳。”引文内都是民歌,在明代民歌可真是一绝。“不问南北,不问男女,不问老幼良贱,人人习之,亦人人喜听之。”如现代的流行歌曲,风行一时。

挂枝儿,又名打枣杆,是明万历年间流行于大江南北的民歌小曲。冯梦龙的收集有一定的标准,那就是“情真”, 它所抒发的都是缠绵苦恋,思盼佳期的情怀,诉说的都是被压抑的春思、春恋和偷情的故事。大胆、率真,那火一样的真情和浓厚的乡风俚俗扑面而来。如其中一首《送别》:

送情人,直送到丹阳路。你也哭,我也哭,赶脚的也来哭。赶脚的,你哭是因何故?道是去的不肯去,哭的只管哭。你两百里调情也,我的驴儿受了苦。”

这样构思奇妙的作品,在《挂枝儿》中几乎篇篇皆是。奇文奇情,诙谐风趣,读罢忍俊不禁,难怪此书一出版,即哄传市面,如明代文学家沈德符所说:“举世传诵,沁人心腑。”  


《挂枝儿》又名《童痴一弄》,十卷,原书久已失传。新中国成立后,分别在上海、杭州发现刊本和抄本,1962年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出版,共四百三十五首。

《山歌》又名《童痴二弄》,十卷,原书也久已失传,1934年发现后排印出版。1962年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出版,共三百八十三首。

他说:“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这是他编纂《情史》的笔记初衷,旨在同情、赞美那些纯洁、忠贞的爱情,鞭挞那些肮脏、丑恶的情欲,以挑战“存天理,灭人欲”的宋明理学。


《情史》和“三言”的整理和创作密切相连,“三言”中有二十多篇的作品素材取自《情史》,如《卖油郎独占花魁》《金令史美婢酬秀童》等。

除《情史》外,他还编纂了《古今谭概》《智囊》《笑府》等。《古今谭概》是部内容丰富、文笔犀利的讽刺小品集。《智囊》是从历史文献、稗官野史上摘录下来的短文,是古人运用聪明智谋排解困难的故事。《笑府》是民间笑话的汇辑,内容多是讽刺地主奸商、庸医和冬烘先生。同时也嘲讽强不知以为知、庸人自扰、健忘、嗜酒、唠叨、吹牛等等。


除了上述的著作外,他还修订和创作了十四种传奇,传奇就是戏曲。他的修订主要是调整思想内容和情节结构,自然也包括曲调、音韵、平仄等方面。汤显祖的《牡丹亭》经他修订后,很为业内行家称道,《牡丹亭》中《春香闹学》《游园惊梦》《拾画叫画》的舞台演出本,就是冯梦龙的修订本。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言”——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宝库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下载
“好色之徒”冯梦龙风骚苏州城
明代白话小说古籍善本——《古今小说》
三言二拍”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创作的拟话本总称吗
冯梦龙——《醒世恒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