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道文化无遮蔽——仁本主义之文化观、中道观和王道观

王东岳先生讲文化的时候,提出文化的三大特征,其一是遮蔽效应。他认为,所有文化都不具有天然拓展性,都具有遮蔽效应。而且,任何文化晚期一定发生戕害效应。(大意)
 
这个观点适用于所有文化体系,唯独不适用于仁本主义文化即中道文化。中道文化任何时候都只有拓展性和维护效应,任何时候都没有遮蔽效应和戕害效应。
 
文化之所以产生遮蔽效应,要因有三。其一、该文化局限于格致而没有诚正修齐治平的功能,只有下学没有上达,如自然科学,蔽于物而不知人更不知天。
 
其二、该文化提供的道德通道有问题,不足以执其大象,允执厥中,圆证性与天道,如佛道两家,蔽于坤而不知乾亦不知人。
 
其三、该文化的三观和道德知识都是摧残四心、泯灭良知的邪知邪见,如马学和各种邪教。这种文化其实是伪文化,遮蔽、戕害效应都特别大。
 
《荀子·解蔽篇》指出诸子百家各有所蔽:“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申子蔽于势而不知知,惠子蔽于辞而不知实,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其实荀子自己也有弊,其蔽与庄子相反,蔽于人而不知天。他蔽于人,又是被习性所蔽,蔽于习性而不知天性。
 
但荀子指出,唯独孔子无蔽,却非常正确。荀子说:“孔子仁知且不蔽,故学乱术足以为先王者也。一家得周道,举而用之,不蔽于成积也。故德与周公齐,名与三王并,此不蔽之福也。”
 
大意是说,孔子仁义智慧而不被蒙蔽,所以集儒学之大成,足以媲美先王。只有孔子这一家掌握了周备的大道,推崇并运用它,而不被成见旧习所蔽。所以德行与周公相等,名声和三王相并列,这是不被蒙蔽的幸福。
 
孔学即儒学即中道文化。中道文化无蔽,是因为中道圣人圆证性与天道。体大则用全,道大则德高智圆,认识能力充足。换言之,心性无蔽,德智无蔽,则看人看事一切无遮无蔽。
 
中道文化无蔽,但大多数人道德实践不能无蔽,政治实践更不可能无蔽,理论和实践、文化和政治不可能完全一致。这是人性的局限和历史的局限所致。非中道文化之蔽,人自蔽耳,政治之蔽耳。
 
历代儒家政治的问题,其实不是中道文化本身的问题,而是实践中偏离、脱离、违反、背叛中道原则造成的。《中庸》说:“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东海曰,王道其至矣乎?政治鲜能久矣!
 
儒家政治的问题,最好乃至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反本开新,而不是像五四那样打倒中道文化。五四蒙启派和王东岳们犯的错误,就是把清朝和历代儒家王朝偏离、脱离、违反、背叛中道的恶果强栽给中道了。
 
五四以来,文化和政治群体的认知程序系统错乱颠倒,把自己遮蔽得一塌糊涂,天人双昧,天人双悖,比“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老百姓都差得远。
 
以中道标准衡量,它们不是文化人,而是反文化、反道德者;不是启蒙派,而是蒙启派,它们越启,三界越蒙昧,国家越蒙尘,终于启开了一个灾祸和瘟疫空前之多的潘多拉魔盒,祸尽中国,祸及天下,也害惨或断送了它们自己和子孙!
 
刘书庆先生有文章曰:《对具备正义品性的体制不能颠覆,只能完善》,非常认同这个标题。清朝的体制就具备正义品性,可以损益,大损大益,变其家天下为公天下,但不能完全颠覆,更不能迁怒于中道文化。
 
对任何具备正义品性的文化也不能颠覆,何况中道文化的正义性、真理性、普适性至高无上。在历史上,中道文化就开出过“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古典大同王道。在新的历史平台上也完全可以与时偕宜地开出现代公天下制度来。
 
中道文化开出来的是王道政治。中道以五常为原则,仁义又是原则之原则。仁义与自由没有矛盾,而且关系密切。在道德上,仁义的价值高于一切;在政治上,自由的价值高于一切。道德高于政治,故仁义高于自由。
 
道德落实于政治,就是仁政德治,王道政治,宗旨是敬天保民;王道必须落实为礼乐制度,特征是德主刑辅,为自由提供礼法双重保障,使秩序和自由的双优,使优质的秩序和优质的自由相反而相成。
 
常有学者把刑法视为古代法家或西方法治的特产,殊不知儒家自有刑法,礼制是礼乐刑政兼备。《尚书·吕刑》说:“刑罚世轻世重,惟齐非齐,有伦有要。”惟齐非齐,意谓审理案件既有统一的法律规定,定罪量刑时又须根据具体情况斟酌轻重。有伦有要,有伦理所规定的准则。
 
刑罚世轻世重,意谓不同时代刑罚轻重有别。《周礼秋官司寇》曰:“大司寇之职,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国,诘四方。一曰,刑新国用轻典;二曰,刑平国用中典;三曰,刑乱国用重典。”
 
王道政治是三好政治,就是因为中道文化是最好的文化,君子集团是最好的团队,礼乐制度是最好的制度。道统在上,君子在位,就可以建成礼制,实现王道,三个最好融为一体。
 
王道政治的传承谱系是政统,为中道文化三统之一,另外两统是道统和学统,道统为中道道德传承谱系,学统为中道学术传承谱系。三统并建是社会最佳状态,三统并建的社会,五度必有可观。五度者,富裕度、公平度、文明度、和谐度、幸福度也。
 
在中国历代上,上述五度与尊儒度正相关。尊儒度,指中道文化受到尊重的程度和政治儒化的程度。尊儒度越高,政治越文明,实力越强大。即使夷狄,只要以儒立国和治国,也能文明而强大,如金辽元清。即使汉族政权,如果去儒家化,就会越来越野蛮衰弱,不如夷狄,如民国和所谓的共和国。
 
尊儒有几种尊法,一种是暴秦的尊法,焚坑之后,仍保留七十多个小儒伪儒组成的博士群体,为邪说恶制作装饰,可称为伪尊重;一种是鲁国的尊法,予以高位礼待,有问题常常请教,但不用其道,可称为一般性尊重。
 
对儒家最高的尊重是尊为道统,如历代儒家王朝。根据道统的落实程度和政治的儒化程度,道统性尊重也有高低之别。历史上夏商周最高,汉唐宋较低,元明清最低。明清尊儒,礼仪繁盛,然有形式化倾向,故尊儒度似高实低。同时,各个王朝的尊儒度都是前中期普遍较高,后期大幅下降,唯西汉例外,从低趋于高。
 
当然,儒家政治历时久了,政治道德难免下降,领导阶层可能腐败,礼乐制度也会逐渐败坏或落后。但只要道统在上,制度、道德和领导层都可以进行与时偕宜的改革和更新,不断反本开新。
 
唯中道文化才能开出王道政治,唯中道文化才能培养圣贤君子。故中道文化是最好的文化,这是儒家和历代圣贤君子共识,也是孔子一再强调的。《《中庸》》记载,“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子思大量引用孔子的话以论证中庸之道的高明广大,中庸之道就是中道文化。
 
时人讲到孔子,往往强调谦德而忽略了孔子至高无上的道德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孔子当然谦虚,但他是自谦,不是谦中道文化。对于中道文化的正确性真理性普适性,对于其大中至正和全体大用,孔子从来自信满满。
 
注意,中道文化以六经为核心,并非孔子原创,而是他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而集大成的成果。对于中道,孔子信之坚、解之透、行之笃、证之圆。有教无类而传道,广传此道也;周游列国欲行道,欲行此道也。
 
论及此道,孔子从无一句谦虚之言,四书五经从无一句谦虚之言。大道不虚,当道不谦,此之谓也。孔子在《庄子》一书中倒是不断谦虚此道而推崇老子之道,那是庄子的寓言,伪造孔子的话往老子和自己脸上贴金,当不得真。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孟子》学说要点
《孟子》导读(一)——简介
孟子的代表作是什么
从思想内涵和作用角度,分析春秋战国和古希腊中庸观,两种文明
今日微言(成仁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仁德是幸福最大的保障)
《春秋》“大一统”与国家秩序建构——以西汉国家治理为中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