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申论的归纳题,你知道如何写答案吗?

归纳概括的字面意思很简单,实际上,如果真正地要把申论中的这一类题做好,那真的是很难的,从往年的考试情况来看,大部分考生只是知道抄材料,却不知道怎么概括或者归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怎么在申论中做好这一类题。

  对于这种题型,题目一般都会有“概括/归纳........的问题/原因”等表述,我们通常称之为“概括类题”。在考试大纲中,其对应的能力要求考生要对材料具有归纳概括的能力,要求考生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所以,如果考生只会照抄材料,缺乏提炼的话,就会导致丢分。

  一般来说,这类题的常规作答思路主要分为三步:

  第一步:精准审题

  (1)明确作答任务

  (2)明确材料范围

  (3)明确限定条件

  第二步:有目的地梳理材料,提炼概括

  第三步:分类整理,书写答案

  这三步中,最难的实际上是分类整理,因为考生往往不知道答案怎么去合理分类。这里给大家讲讲分类的主要方法,以便参考。

  常用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主体(国家、政府、企业、领域、学校、个人/民众/群众/学生),维度(制度/法律法规、思想观念/理念、人才队伍、基础设施、资金投入、监督管理、宣传教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要素词(问题、成绩、原因、影响、对策等),时间顺序,事件发展顺序,成绩/问题,优势/不足,主观/客观,内因/外因(自身问题/外部问题),材料关键词或自身逻辑等。

  那么具体按照哪种方法来分类呢?这个就要根据材料的语境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考生在找出要点时,要学会多观察,看答案要点间有什么分类规律可循,才能准确分类。比如看一道例题:

  【例】“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发展过程,请你概述这一发展过程。(10分)

  要求:(1)准确、全面,有条理;(2)不超过200字。

  解析:从审题我们可以发现,题干中有“概述”“发展过程”等关键词,概述即概括并叙述,此题需要分类归纳。再看材料范围分别为材料1和2,此外还要注意限定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土地承包政策的发展过程。读材料时,这些都是要重点把握的。

  通过阅读材料后,我们发现,材料基本上都是按照“时间逻辑”的主线来进行的,所以最终答案可写成:

  (一)1980年前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在中国广大农村推行,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二)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土地承包一般应在十五年以上”,而后提出“在原定的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

  (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完成了“二轮土地承包”,普遍执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政策。

  (四)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这样的答案也符合题目的问法:“发展过程”,既然是发展过程,一定会暗含时间主线,如果按照其他的分类,则不一定能得高分,这些都要着重注意。当然,更多的分类方法,还得在实际做题中深入体会,才能真正学以致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申论总梳理:2019年国考前最后一篇申论真题练习的批改稿
2009年秋季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解析
申论指导:避开申论考试三误区
考上公务员,申论应该怎么答!
2010年福建省公考《申论》真题(春季) 解析
申论考试技巧:贯彻执行题型答题技巧|题型|要点|材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