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能否说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一、直观唯物主义是否应该根本否定?

在讨论中经常有人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坚持现实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的观点,是直观唯物主义,是早已过时了的19世纪的思维方式,应该根本否定。这里且不谈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是不是直观唯物主义(我在其他文章中作过否定的回答),只想专门谈一下直观唯物主义是否应该根本否定。

什么是直观唯物主义?一般都是按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说的来理解,即“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主体方面”(subjekutiv)曾译为“主观方面”。马克思认为这是过去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

马克思的话说明:(1)直观性只是缺点(mengel),不是错误。(2)缺点在于“只是”,而不是说根本不应该从直观的形式去理解。(3)全面的观点应该是对事物、现实、感性(sinnlichkeit,也许译为“感性的东西”更符合马克思的原意)既从客体的形式,也从主体方面,既从直观的形式,也从实践方面去理解。

这就是说,把现实世界看成是实践的产物,是带有主体性的东西。从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多次批评费尔巴哈不了解人类的实践已经大大改变了地球的面貌来看,他所说现实世界指的就是人类实践所及的地球,而决不是认为太阳、太阳系的所有行星以及一切星体都是实践的产物,也不是认为整个地球都是实践的产物。在马克思那里,一切经过和没有经过人类改造过的东西都是客观实在的,从客体的形式去理解世界并没有错,只是不够。

有些人讥笑唯物主义把认识说成是复写、摄影、反映,认为这就是直观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有时用复写、摄影来说明认识的本质是反映,带有比喻的性质,并不是说认识等同于复写、摄影等机械运动。

就是“反映”一词最初也来自光的反射,难道能把认识等同于光的反射吗?著名的洛克的白板说并不是笼统地说人的头脑在认识对象时是一块白板,它是针对天赋观念说的,只是强调人的头脑在人出生时是一块白板,没有任何与生俱来的先天观念,观念都是后来在成长过程中后天获得的。

白板说并不是说成年人在每次认识之前,他的头脑没有任何主观观念,纯粹是一块白板。白板说作为一种认识论,是直观唯物主义,是不够的,但它本身又有什么错呢?

再说,摄影、复写、反射等机械运动诚然不是认识,但是认识能够离开它们吗?不妨以视觉为例。视觉不是摄影,但光学家和脑科学家告诉我们视觉包含着摄影。眼球比照相机不知精密多少倍,人类至今还制造不出像眼球那样精巧的照相机,但眼球包含着照相机的机制。

水晶体相当于镜片,视网膜相当于底片,物体在视网膜里成像,正如在底片上成像,而且像都是倒立的,没有光的投射和对光的作用的反映,就没有摄影,也没有视觉。可以说,摄影或成像是视觉的物理基础。视觉不是机械运动,然而离不开机械运动,因此,不仅不能否定直观唯物主义,感觉认识中的机械运动的成分也是不能否定的。

二、能否说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这个命题已成为非常流行的观点,似乎理所当然,但仔细推敲起来颇为不妥。有的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服务于实践的,实践观点理应是它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但是,又有哪一门科学不是在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又服务于实践呢?

如果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那么,它也是一切科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单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又有什么意义呢?

大家知道,“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列宁提出来的,而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先的基本的观点是从这一命题引申出来的,问题是:这一引申是合理的吗?如果哲学就是认识论,这一引申当然是合理的,但是,列宁有时虽然有类似的说法,如说辩证法就是认识论,却是在特殊的含义下这样说的,决不是说哲学与认识论是完全等同的。

从严格的意义说,认识论是关于人类社会的认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而哲学的内涵则是很复杂的,它包括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认识论等等,把认识论与哲学等同起来,不是不适当地夸大了认识论的范围,就是不适当地缩小了哲学的范围,这都是不对的。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研究一下列宁命题的含义。“生活、实践的观点”,从上下文来看,列宁指的是主张以生活、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的观点,这一观点包含承认认识是实践的产物、从属于实践、以实践为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而成为认识论的首先的基本的观点。

这一理解是否适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其余组成部分呢?它对历史观无疑是适用的,因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尽管其内容丰富多样,归根到底是人们的社会实践的总和。社会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不外是人们的实践和实践的产物,此外别无其他。

在旧的哲学体系中,“实践”仅仅被看成是认识论概念,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部分论述,而历史唯物主义反而不对实践进行综合的系统的论述,仅仅论述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如劳动、生产、阶级斗争等等。

实践应首先是一个历史观概念,然后才是认识论概念,旧体系颠倒了这一顺序,不能说这不是一大缺点。但把实践概念适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认为实践观点是自然观、世界观的首先的基本的观点,其结果就是真理夸大一步变成了谬误。

诚然,自然观、世界观是以实践为基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但不能说自然界、世界以实践为基础。列宁的命题的深刻的含义不在于指明实践是认识论的基础,而在于指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把列宁的命题引申到自然观、世界观,如果把它理解为实践是自然观、世界观的基础,那当然是正确的,但如果把它理解为实践是自然界、世界的基础,那就陷入实践本体论或实践一元论的泥坑中了。这样,问题就回到了近年来人们热烈讨论的问题:能不能说实践是一切存在的基础?是整个世界的基础?实践本体论或实践一元论能不能成立?对这些问题,这里就不赘述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温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承认现实世界的客观性,是一切实践与认识的首要前提
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传统哲学形态的超越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历史沉思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基础知识点汇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