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巫术》:宗教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古代巫术》

梁钊韬

中山大学出版社

简介:

该书,乃已故梁钊韬教授早年研究之论著,他于1939年开始动笔,完成于1940年末。
这段时间,梁教授正处于二十三到二十四岁之年,他追随中山大学自广州搬迁至云南激江,又从激江迁回粤北乐昌县坪石镇,长期栖身于破旧庙宇,以残缺危房为书室。他为着维护中华文化的尊严,特以其所熟习的人类学理论,分析自己在抗战流徙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真实社会,结合其钻研中外典籍所得的资料,说明中国古代巫术以及宗教起源和发展诸问题,因而写成这本书。

中国从史前时代开始就有巫师的存在,我们可以由种种遗迹推想出来。中国的原始时代,也许和世界上的人类学家所探讨的一样,是多么的粗野,戴着动物鬼神的面具,操蛇作法,鬼魂附身,狂势的跳舞仪式等等。

普通人所说的巫师,其职能只限于黑巫术方面,至于僧侣,虽然有时兼做巫术,多数却是属于白巫术的。

到了周代,巫师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阶层——宗、祝、史。巫的职能,不只是进行精灵崇拜或黑巫术的活动,而且主持祭祀礼仪,恪守前代遗制,协调当时的社会,甚至兼做君主的顾问,成为贤良的谏臣。

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仍无法抵御自然,由原始的积极企图克服自然的巫术行为,转而求助于渺冥不可知的自然势力(神),以冀其庇祐。当时特别聪明善于把握此种心理的人乃应运而生,他们利用这种心理取得初民对他们的信仰。这种人便由此而成了巫师。

宗庙依照宗族大小来统辖,依照等级来主持祭祀,形成封建制度的骨架,而祖庙必与社稷联合,成为社会结构的精神中心和政治的枢纽。

对这些英雄的崇拜,可说是一种人神的崇拜。倘若民俗传播的力量渐渐增大,这种崇拜便很容易走上宗教的道路。

就整个玉石的祭祀形式来说,为什么古代的人,特别要拿石头来作祭品?因为石是他们最初的工具,石是万能的,它能扩展人手的功能,甚至代替人手来完成各种工作。因此石头被视为可贵而又神秘的东西,在古代人的心目中,更以为神也同样地使用石头,同样地爱护石头,因而就“以己之所爱”来供神。

人类对动物的崇拜,是人类对于自然界天然变形的观察产生出人能变为动物的信仰,象鸟卵突然孵化成小鸟,蛹突然变成蝴蝶,这种种现象常使人类想到,他们的祖宗会不会象这些动物一样,由不同于自己的形象而产生。于是常认某种动物为他们变形的祖先,结果便产生出人是动物的后裔的见解。

对“变形动物”的这种信仰,其含义是:初民一方面把此种动物看作神,同时亦看作他们的祖先,因为祖先与神在原始人的心目中简直是二而一的东西。

总括起来说,古代的民俗遗袭是层次积累的。即殷俗含有夏俗,周俗又含有夏殷的习俗。其中这些层积的痕迹,在其显著的中心点,我们是可以察知的。

所谓“狭义的礼”,“事神致福”就是祭祀的本质,有灵崇拜,祖先崇拜或巫术的直接形态。所谓“广义的礼”就是宗教的法规,就是礼的功能的表现。所谓最古的礼,不过是宗教上一种仪式,就是由巫术到宗教的过渡。

入社仪式的主要作用是:表现原始社会中的传统有无上的力量与价值,这些力量与价值深深烙印在每代人的心目中,并且极为有效地传递延续部落的风俗信仰,而使传统不失,群体团结巩固。

宗教不但使个人精神上保持完整,同样也使整个社会得以保持完整。丧礼会使活人与死者保持某种关系,并使这种关系与死亡本身联系起来。

宗教注意到自保本能的另一种力量,使由生存的欲求而产生的积极冲动被神圣化,使人们的行为有条有理,于是人心得以安定,并保持了精神上的完整。

原始社会一个族群通常人口很少,一个成员的死,自然不是无关轻重的事。一个地方社会丧失了一个成员,特别是这个成员是重要人物的时候,那实在是很大的损失。发生这样的事,简直会破坏常态的生活,动摇社会的根本。

中国祭祀牺牲的基础观念所根据的,就是灵气观。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跟整个人类精神文化的发展相比较,并没有异乎寻常的地方。

周公作《君奭》也说到:故一人有事于四方,若卜筮,罔不是孚。这就是说周公告诉召公,国有贤臣辅君,天子要采取行动,就像卜筮一样,没有人不敬信的,由周公的这段话,可知当时认为占卜之辞是绝对可信的,占卜的社会作用之重大亦由此可见一斑。

《山海经》的内容,从民俗学的传袭和遗留的眼光来看,主要是唐尧夏禹时代的传说,具有相当的文化价值。但《山海经》历史传袭的文化价值,是由多数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累积而成的,并非个别作者或少数人的一朝一夕之功。

由于人类本来就十分希望预知未来的事,所以无论任何民族,均有占卜的行为或信仰。古罗马亦设有卜正,用以占考超乎天然现象之事者,名曰“灵兆”。战争与否取决于占卜,法律之存废亦取决于占卜,均与中国古代的情况相同。占卜于是成了统治者的工具。

古代占卜的重要作用还是在于教化。因为人到了困难的时候,就会觉得无所适从。到这个时候,他很可能站在为善与作恶的分岔路口上。占卜就是用来弥补人类这个缺憾,使精神得到慰藉,人人往善的路上走。

巫术的发展过程,由每个人的感触与发现开始,最终成为社会的所有物。因为巫术假使不靠社会力量去推进与保存,就一定不能普遍存在。换句话说,它假如不被社会集团——尤其是图腾社会所利用,它的历史价值早就消失了。

我们通常都知道,研究人类学往往特别注意于人类的起源问题(当然指体质与文化两方面)。正因为太注重于起源,所以得出的结论,总不能实际上达到历史上的价值。

五行的思想,无疑是起源于原始社会“对宇宙间的事物产生了分类的要求”而形成的,最初是阴阳的观念,进而分化为较复杂的五种物质元素,后来再加上很多象征的思考和因果律误用的结果,由是便可以配合运用于一切的方术,遂成为方术的主要因素。

在巫术上,取其同类象征的意义互相配合运用。例如,求雨属水,故须动阴;止雨须助火抑水,故须动阳。如属春季须在东方,须以甲乙日,祭色用青等等。凡此都是属于同一象征系统。一切法术都可以如此类推。

原始社会的人类,生活常受自然环境的支配,对于认识自然界的兴趣特别浓厚。他们以日夜的循环,寒暑的更迭,植物的萌芽、生长、开花、结果与凋谢,动物的出生、成长、变形、死亡等过程,来比照人类的生与死,认为这同样都受自然界的支配。自然界的这种支配力量,就是生死循环不变的规律。

所谓“三五禁法”不能笔之于书而必须口传者,正因为这种隐秘的传授,往往使人们觉得神秘莫测,其实“隐秘”当中不知包含了多少虚伪骗人的“要术”。巫师往往是有组织的,这种组织的每一个成员,第一项须严格遵守的纪律就是严守秘密。

“气”的性质,依物质四时及各种事物之性质而变更,无处不可运用。古人所分,皆不离“象征”与“相似”的原理,无论什么事物,都能依这个方法进行。巫术的性质愈多,其范围亦愈广。对于天地万物,都可以施用巫术。

文化不是直线地遗传下来的。在其遗袭的进程中,不知有多少新的附加力量,有时把原来的本质加强了,有时又削弱了,有时却完全变换了。在文化发展的历程中,不知得到了几许的外界刺激(Stimulus)与传布(Diffusion)。

巫术是神秘的,所以要用神秘的人社仪式去教训年青一代,用神秘的想象去探索宇宙自然。巫术观念是属于普遍神秘力量而非个人的力量,大多数初民都信仰这种力量。

巫术是由于原始人类联想的误用,而幻想有一种不变的或同一的事物,依附于各种有潜势力的物品和动作,通过某种仪式冀能达到施术者的目的的一种伪科学的行为或技艺。

汉代学术,谁都知道是具有浓厚的阴阳五行术数色彩的,之所以形成这种特点,亦有其悠长的渊源。论者每谓汉武、王莽有意提倡术数,这才引起了不少民间术士以怪异之说为进身的阶梯。其实这些帝王的提倡,只能促成其势焰增高,而方术本身却早已蕴藏在民间信仰之中。

英国科克斯女士曾说:“研究民俗的学者之目的,即在将现存的迷信与古代民俗的故事加以搜集,进行比较,且将'过去的无谓的故事,及衰落的传说’贮积起来;因为所有民俗学上的零片断语皆有能够给人类文明史以回光的价值。”

一种科学的历史方法,应该综合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其中也包括了史料辨伪的考据工作。不过,绝不能以文字与文字、或史料与史料的互相校证为唯一途径,甚至认为是唯一可靠的方法。

春秋学术所以成为中华古代文化的精粹而彪炳二千余年的历史,追溯其源,无非因其孕育于敬祀天神宗社的礼仪中,并进一步扩展为政治、哲学、科学、教育等学艺。是以我们若要探求古代文化的渊源,从古代巫术一宗教的起源与发展去进行探索,可能不失为可行的途径之一。

我国人所谓“圣人以神道设教”一语,便可以代表古代文化的特点,或可以说,就概括了这个转化的时期。这个阶段,上承原始社会的文化,消化陶融,下启一切政教风俗、典章制度而进入文明时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巫,人类文化的起源
中国远古巫术文化探秘
医学,起源于本能
宗教的价值分析
黄帝内经-学习笔记20200417
考古与萨满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