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革命先驱者孙中山
userphoto

2023.09.29 江苏

关注

革命未成的先驱者,他为何被称为国父? 1866 年,孙中山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是家里的第五个孩子。孙中山出生后,一家人挤在很小的一间泥砖屋里生活。 1875 年,孙中山进入村塾读书,接受传统教育。小时候的孙中山经常听村中的老人讲述洪秀全和太平天国的故事,农民反抗清朝的那种精神,在幼年的孙中山心里埋下了种子。

1878 年,孙中山的大哥孙眉在美国夏威夷的贸易岛开办了牧场和商店,孙中山的家庭渐渐富裕起来。 1879 年,孙中山跟随母亲前往美国檀香山,在孙眉资助下,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在这样的环境里,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时代的英雄逐渐走进了孙中山的内心。 1882 年,孙中山以英文语法全校第二的成绩顺利毕业,夏威夷国王还为孙中山颁发了英文语法奖。三年前还不懂英文的少年,此时已经有了超出常人的先进思想。

1883 年7月, 17 岁的孙中山从美国回到家乡。回国后的孙中山对祖国的贫困与落后感到不满,为破除封建迷信,他与同村好友毁坏了北帝庙。这种独身行为遭到村民的指责,孙中山被迫离开家乡,前往香港求学。 1883 年 12 月,中法战争爆发,法国侵略者入侵越南,进而想侵略中国。此次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清军在广西镇南关大败法国侵略者取得镇南关大捷。清朝在军事上、外交上都处于有利地位,但清政府在整个中法战争的一年多的时间里,担心“兵连祸结”会激起民变兵变,因此始终向法国侵略者进行求和,最终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中法新约》

清廷的腐败和军备的落后深深刺痛了孙中山,多年后的他回忆到中法战败时表示,此时的自己已经有了推翻清朝、创建民国的想法。 1887 年,孙中山进入香港西医书院攻读医科,在学医期间产生了救人的思想。 1892 年7月,孙中山以第一名的成绩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毕业后的他在澳门和广州两地行医,开办药局。孙中山在行医的同时,一直在关注着病态的祖国,他常和同学聚会,谈论救国大计,寄希望于清政府能有变法改革的决心。

1894 年甲午战争清朝战败,北洋海军一战之下灰飞烟灭,清朝政府推行的 30 年洋务运动彻底失败。甲午战争的失败极大的刺激了中国社会各界先进分子,此时的孙中山对清政府抱有的最后一丝希望消失殆尽,从此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894 年的冬天,孙中山回到了檀香山,在大哥孙眉的帮助下,他得到了同乡和侨胞的支持,于 11 月 24 日创建中国近代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他在入会誓词中明确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同时募集经费准备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为了筹足起义经费,孙中山的大哥孙眉以每头 6 至 7 元的贱价,卖掉了自己农场中的牧牛。

1895 年的1月底,孙中山回到香港发展组织,并在广州租下王氏书社,建立了一个名为农学会的公开团体,号称要研讨农桑新法,以此为掩护,招募成员发动起义。兴中会决定在 10 月 26 日在广州发动起义,占领广东省城。但此次起义的消息被泄露,广州起义的计划已被满清当局知晓,孙中山等人被通缉。在此期间,孙中山的好友陆皓东不幸被捕,英勇就义,成为革命牺牲的第一人。在得知好友牺牲的消息后,孙中山奋然剪去自己蓄积多年的辫子,脱下长袍,已是自己与清朝政府斗争到底的决心。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逃往日本,开始了 16 年的海外流亡生涯。 1896 年的9月底,孙中山等人来到英国,投奔了他在香港读书时的老师康德黎。但此时孙中山的行踪已被清政府掌握,孙中山被强行劫持进清朝政府驻伦敦工使馆囚禁起来。清朝公使和一家英国轮船公司协商,出价 7000 英镑,计划把孙中山捆起来带回广州处以极刑。朝廷责令公使以最快的速度把孙中山押送回国。危急时刻,孙中山以中国皇帝仇视中国的基督教徒,要杀害他们为由,说服了清朝公使馆的外籍工人,将被囚禁的信息传递给了老师康德黎。

在得知孙中山被绑架的消息后,康德黎立即全力营救。康德黎先去了英国警方报案,要他们出面干涉清朝公使馆的绑架行为,之后到伦敦刑事法院指控清朝公使馆的人身侵犯,并将指控信上诉到英国外交部。为了防范公使馆将孙中山转移到其他地方,他还特意雇了私人侦探专门守在公使馆附近。此外,康德黎还将此事透露给了记者。

经过媒体的公开,孙中山被绑架的消息在伦敦引发轰动,英国的各报记者蜂拥前往清朝公使馆。在强大舆论的压力下,英国政府要求释放被绑架的人,大清公使馆终于被迫承认,公使馆内确实关押着一个人,而且同意释放。从此,孙中山在全世界名声大振。世界各国都知道中国有一个革命家叫孙中山。后来,孙中山回忆此段经历时表示,他已准备一死,下定决心尽一切努力跳下船去,葬身大海。 1896 年 10 月 23 日,孙中山在英国警方和老师康德黎的陪同下,走出了大清公使馆的大门。脱离险境的孙中山和他的英国老师都显得异常兴奋,但是角落里的大清官员似乎明白,一旦这个人可以在世界上自由来往,对大清帝国将意味着什么。

脱离险境的孙中山并没有立即离开英国,他经常去大英博物馆,几乎阅读了所有欧洲流行的政治经济学说。 20多年后的孙中山把他的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形成归功于在英国的阅读与见闻。 1897 年,孙中山离开英国,前往日本,在日本结识了武士家庭出身的宫崎滔天,宫崎滔天后来追随孙中山支持中国革命。身处逆境的孙中山毫不气馁,他希望日本人士能帮助他在广东再举义旗。

孙中山在推翻清王朝的革命生涯中,常年流亡海外,而日本是同他关系最为密切的国家。他曾 15 次进出日本,在日本累计达到 9 年之久。在这期间结识的朝野各界人士约有 300 多人。 1900 年5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从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人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屈辱和慌乱的时光。十月六日,孙中山派郑士良到广东惠州三洲田发动起义,打响了反抗清朝的第一枪。郑士良率领 600 余人接连打败清军,短短两周的时间,起义军迅速增长到二万人。但此时的日本,昔日首相改变了对华政策,下令禁止日本军火出口,孙中山从海外购买武器的计划也化为泡影。起义军血战半个月,在取得几次战役胜利后,因弹尽援绝不得不解散队伍,起义最终失败。

1903 年,孙中山再赴檀香山,成立了中华革命军,加入了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洪门,并将光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写进了洪门章程。 1904 年 2 月 15 日,曾留学日本的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湖南长沙成立华兴会。华兴会以驱逐鞑虏、复兴中华为宗旨,并以同心扑满、当面算清为口号,隐含扑灭满清之意。随着华兴会组织规模的扩大和参加人数的迅速增加,其领导者便开始筹划武装起义。但因事情泄露,起义失败,黄兴、宋教仁等人先后逃往日本。

1905 年7月,在宫崎滔天的引荐下,同在日本的孙中山和黄兴第一次相见。同样的革命理想使两人一见如故,两人商议组建革命大同盟。8月2日,以孙中山为首的兴中会和华兴会、光复会等地方性革命团体实现了大联合,中国同盟会正式成立。 1905 年 10 月 20 日,孙中山在民报中正式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从 1906 年起,同盟会主要在西南地区发动了多次大规模起义,都因弹药补给等问题导致起义失败。其中,镇南关起义中,孙中山亲自上阵为伤员包扎,并亲手发炮,是其反抗清朝以来第一次炮击清军。

1910 年,历经失败的孙中山策划了第九次武装起义,广州新军 1000 多人在倪映典的带领下攻打广州城,与 2000 名清军激战。然而,开战不久遭到清军突袭,一马当先的倪映典不幸阵亡,起义再次失败。 11 月 13 日,孙中山在马来亚槟榔屿决定再次在广州发动起义,并计划在占领广州后,兵分两路,向两湖、江西及长江流域推进,将起义的烽火燃遍全国。此次起义规模较大,在孙中山等同盟会成员的奔走下,各地华侨纷纷倾囊相助。在孙中山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华侨为孙中山募集了大量的起义资金。孙中山称华侨乃革命之母。此次起义,黄兴带头写下绝笔,为革命拼死一搏。

1911 年4月 27 日,黄兴带领先锋 120 余人连开三枪,揭开了起义的序幕。但此次起义,除了黄兴率部按时起义外,其余各部均因各种原因未能行动,导致黄兴等人孤军奋战。起义军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黄兴右手两指被击断,起义军终因寡不敌众,起义再次失败。 1911 年5月3日,七十几名被捕的起义军在广州被清政府杀害,同盟会员潘达微冒着生命危险,收敛烈士遗骸,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孙中山悲痛万分,亲笔写下浩气长存四个大字。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其惊天地气泣鬼神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无数国人前赴后继走上革命的道路。

1911 年5月,清政府突然宣布铁路收归国有,并首先拿川汉和粤汉铁路开刀,并将修筑权卖给外国。四川等地由此爆发反对铁路国有化的运动,史称保路运动。为平息四川尤为激烈的保路运动,清政府急调湖北清军入川。如此一来,湖北武昌的兵力十分空虚,湖北革命党人敏锐地看到了起义的良机。

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军攻克总督府,占领武昌,消灭清军。大批有生力量在中国复兴地区打开一个缺口,并在全国燃起了燎原烈火。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 15 个省纷纷宣布独立。 12 月下旬,南方的革命军与清政府形成南北对峙,局势在瞬息万变,孙中山决定立即回国。

1912 年 1 月 1 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以 16 票赞成、一票反对,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在中华这片大地上,破天荒地出现了一个新的国号,民国。孙中山说,民之国也,为民而设,由民而治也。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期间,专门颁布规定用人之计,整顿腐败,是孙中山最为重视的工作之一。在组建临时政府的时候,有人向孙中山推荐了他的大哥孙眉,被孙中山拒绝。

在孙中山的参与制定和颁布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其他 30 余项法律政领一起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传播。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的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1912 年 2 月 12 日,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清朝灭亡。 2 月 13 日,孙中山在各方压力下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不久后,袁世凯成为新的临时大总统。离职后的孙中山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他积极宣传民生主义,号召实行平均地权,提倡兴办实业,还亲自担任了全国铁路督办。

1912 年8月,同盟会改组成国民党,孙中山被推举为理事长。 1913 年3月,国民党代理事长宋教仁被暗杀,孙中山认为是袁世凯所为,主张武力讨袁,二次革命由此爆发。当孙中山为组织革命而奔走各地的时候,澳门传来消息,长女孙娫病重,不久去世,而二次革命因响应者寥寥无几,不到两个月就完全失败,这个 47 岁的中年男人再次被通缉,又一次前往日本避难。二次革命的失败,让孙中山认识到国民党人心涣散,唯有重组新党、整顿队伍、纯洁组织才是解决之道。

1914 年7月,孙中山等人在东京另组中华革命党。在革命最低谷的时期,孙中山再次竖起了革命的大旗。 1915 年 10 月 25 日, 49 岁的孙中山与 22 岁的宋庆龄力排众议,在东京举办了婚礼。热爱祖国和现身革命事业的共同志向,让他们在患难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最终成为终生的夫妻。

1915 年 12 月 12 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推翻共和,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 1916 年3月 22 日,袁世凯在各方压力下宣布取消帝制,重归共和。此时据其称帝仅仅过了 83 天。4月 27 日,孙中山从日本启程回国,号召全国民众奋起,与袁世凯决战到底,在中国永远铲除实行帝制的土壤。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正式经历了辛亥革命的洗礼,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敢有帝之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已经成为时代共识。

1917 年7月1日,袁世凯去世后,张勋率领五千辫子兵联合清朝遗老进京拥护溥仪复辟。孙中山得知消息后,立即发表《讨逆宣言》。7月 12 日,段祺瑞的讨逆军击败张勋的辫子兵。段祺瑞控制北京政权后,拒绝恢复中华民国国会和临时约法。孙中山立即通电全国,宣布段祺瑞维民国叛逆,联合西南军阀发起护法运动,但南北军阀一丘之貉,没有军事力量和资金来源的护法军政府和孙中山受到各方的百般刁难。到 1918 年,南北军阀公开勾结,进行和谈,护法运动宣告失败。

1919 年 10 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正式进入中国国民党阶段。 1921 年5月5日,孙中山重回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重举护法旗帜。 1922 年6月 16 日,孙中山与陈炯明决裂,陈炯明派兵炮轰总统府,孙中山在永丰舰上避难。第二次护法运动再次失败。一次重于一次的失败结局让孙中山愤怒不已,他再次离开广州,前往上海。

1923 年,孙中山与苏联越飞发表《孙文越飞》宣言,孙中山决定接受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帮助,同时表示服从孙中山的滇桂军队将陈炯明逐出广州。孙中山从上海回到广州,重建陆海军大本营,以大元帅的名义统率各军。

1924 年 1 月 20 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孙中山以总理身份担任主席,共产党员毛泽东、李大钊等人也参加了此次会议,国共第一次合作自此开始。 1924 年6月 16 日,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人帮助下创建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极大的影响了中国的历史,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量的军事骨干人才,为后来的抗日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24 年 10 月,冯玉祥、段祺瑞、张作霖先后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孙中山接受邀请前往北京,踏上了生命里最后的征程。此次会谈中,孙中山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联俄联共遭到段祺瑞、张作霖的拒绝。段祺瑞主张继续维持不平等条约,以换取列强的支持。随着谈判的失败,愤怒而又失望的孙中山病情不断恶化,学医出身的孙中山自知大限已至。怀着对亲朋挚爱,对革命同志、对祖国和人民的万般不舍,孙中山留下了家事国事与致苏联三份遗嘱。

在国事遗嘱中,他写道,必须唤醒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号召。孙中山终其一生为革命奔走,出生入死,直至临终前仍在高呼和平、奋斗、救中国。 1925 年3月 12 日,孙中山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终年 59 岁。这位革命伟人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中山“累战累败,累败累战”的十次起义的历史意义
历史上的今天——1907年12月2日,镇南关起义爆发
辛亥革命之后,黄兴到底去了哪里?
两次死里逃生,孙中山名扬全球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 | 孙中山怎样经历生死考验、走上革命道路
【文史知识】辛亥革命中几次有影响的起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