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说起
userphoto

2023.10.14 江苏

关注

华夏智慧告诉你,人类社会动荡不安源于贪婪,透过创作于520年前的艺术巨作《最后的晚餐》,炎黄子孙们能否领悟到些什么,助我华夏破局而生。

1494-1498年,历时四年,达芬奇根据《圣经·新约》中的记载,在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感恩教堂创作了举世瞩目的宽4.2米,高9.1米名为《最后的晚餐》的巨幅壁画。画中描述了当耶稣与十二门徒最后的晚餐时说道:“你们中间有人出卖了我!”的瞬间,十二门徒即时的反应。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画中人物从左往右依次是(看身体位置):巴多罗买、小雅各、安德烈、西门彼得、叛徒犹大、约翰、耶稣(Jesus)、多马、大雅各、腓力、马太、达太、西门。

《最后的晚餐》分组

画面构图以耶稣为中心,十二门徒左右分为四组,每组三人,左一组(红框)是巴多罗买、小雅各、安德烈,左二组(绿框)是彼得、犹大、约翰,右二组(蓝框)是多马、大雅各、腓力,右一组(黄框)是马太、达太、西门。

达芬奇不仅在绘画艺术上造诣颇深,与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而且在数学、医学、天文学等诸多领域亦有建树,他的这幅画透射出很多耐人寻味的光芒,以下可以理解为戏说或者其它……

《最后的晚餐》之彼得与安德烈

左二组的彼得(红箭头)是典型的俄式姓氏,银灰色的卷发分布于头顶及后脑勺,慢慢延伸到两腮与下巴,衬托着发际线靠上赭红色发亮的额头分外️显眼,画面中还有一个与彼得如同复刻的人物,那就是左一组的安德烈(蓝箭头),他是彼得的亲弟弟,东斯拉夫的外貌溢与水墨;彼得与安德烈似乎就是达芬奇有意设置的双子座♊️人物,他们的性格截然不同,迥异鲜明,安德烈始终望着耶稣,无辜的表情写在脸上,乖️像个孩子,伸出双手摊开,空空的就如他的心一样坦荡;而彼得听闻耶稣平静的讲述后,刹那的姿态很符合Vodka伏特加的度数,火爆直率。

《最后的晚餐》之彼得的刀子

彼得的右手紧握刀子,这把刀非餐刀一定是彼得的佩刀,这把刀很有意思,仔细端详原来就是大名鼎鼎的大马士革月牙弯刀,以叙利亚大马士革命名,用波斯(伊朗)的技术打造而成。

大马士革月牙弯刀

这把刀彼得反手抵在了犹大的背后,目光炯炯地看着耶稣,似乎已隐约知道叛逆即是犹大,只待耶稣说出,即可刀刃前冲直刺敌人;达芬奇用安德烈的柔与彼得的刚完美地诠释了俄人的一面是水,谨小慎微,一面是火,易怒为武,背后捅刀的性格特质,即使前一秒朋友握手言欢,下一秒为敌即杀,再说说抵在犹大背后波斯造的大马士革的弯刀,这也应证了当下耶路撒冷哭墙边,俄罗斯、伊朗、叙利亚对以色列的态度,彼得的左手压在了约翰的右肩,约翰顺势向其倾斜,心无旁骛的气质溢出画面,约翰是典型的英伦姓氏,画面里十二门徒中唯一保持礼仪般双手前交平放桌面的人物,是绅士风度也好,是淑女优雅也罢(约翰在画面中有些女性化),这似乎寓意英伦骨子里就是有礼有节,或者只是虚与委蛇;这里有一个寓意值得思考,如果把彼得握着刀抵在犹大背后的右手与压在约翰右肩的左手合起来,那不就是彼得的力量嘛,俄罗斯的威慑力足可以右手掐住犹大,左手按住约翰,可以肯定,只要大鹅在,犹昂(犹太-昂克鲁萨克森联盟)就会心有忌惮,毒性会降到最低。

《最后的晚餐》之彼得与约翰犹大

真应了金庸大士的武侠顺口溜:相生相克,再毒之物七步之内必有解药,也许大鹅就是犹盎的解药,都挤在一起了(箭头指向的绿框框)

《最后的晚餐》之约翰与耶稣

接着往下看你会注意到,有趣的是,作为耶稣最中意的门徒约翰John与耶稣Jesus着装似有天衣无缝的默契J- J档,约翰与耶稣的内袍一绿一红,约翰与耶稣的外搭一红一绿,两个人在画面中向相反的方向微倾的身体构成了一个“V”字(Victory),是否预示着英伦三岛会有主宰世界的运势;不知不觉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了,后面跟着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

再仔细一些我们会注意到,约翰双手交叉为十,预示运程100年,耶稣右手伸出五指张开预示再加50年,也就成就了大不列颠从1765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始,至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止,150年的日不落帝国,而华夏懵懂地走到1840年,却迎来了犹盎主推的鸦片,1860年,犹盎又来了,1900年又是昂萨带着小弟来了,我都哭笑不得了,没完了

《最后的晚餐》之耶稣

耶稣很平静,安详与无奈凝固了时间,定格的画面构架出了一个“A”字,与约翰构建的“V”字组成了“VA”,这正是M国弗吉尼亚的缩写,从1620年11月11日五月花号的102名英国人登陆美洲开始到1622年3月22日弗吉尼亚詹姆斯顿(Virginia Jamestown Massacre)大屠杀,英国人才真正大规模登陆美洲,建立了第一个詹姆斯顿平民定居点,这难道是巧合?还是耶稣的预言?大屠杀的当天1622.3.22正是基督教的耶稣基督受难日。

五月花号公约

詹姆斯顿大屠杀

我们接着看这幅画,你还会发现,右一组的马太(绿箭头)很有意思,达芬奇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耐人寻味的寓意呢

《最后的晚餐》之马太

《最后的晚餐》之马太

马太是带有中亚气息的姓氏,匀称的五官,略带东方轮廓的面孔,黑色的头发,亚欧“斯坦”的气息扑面而来,马太探着头,身体倾向画面中达太、西门,他们激烈的交谈着什么,似乎在验证谁是叛徒,马太的双手摊开却指向画面左侧的犹大,头一直转向右侧努力与西门、达太交谈,尽量不去看犹大,似乎已明确了犹大的叛徒身份;达芬奇在画中以笔墨充分展示了马太的睿智和勇敢,却不失自我保护、左右逢源的气质,这恰恰就是当下欧亚斯坦们的立国之道,这对华夏是否有借鉴的意义呢?

中亚斯坦

再仔细看看马太(绿箭头)会有更多发现

《最后的晚餐》之马太的盘子

整个画面中,银色盘子里唯一有面包的只有马太面前的,那是一个大号的盘子,是为马太、达太以及西门三人准备的,而其他人的盘子都是空的,面包都直接放在铺着桌布的长桌上,达芬奇为什么会如此安排呢?

《最后的晚餐》之马太、达太及西门

马太、达太、西门三人组在激烈地交谈着,马太的亚欧斯坦气质似乎启发了我,西门的阿尔泰气息越发浓烈,西门是十二门徒中年纪最长的,银白色的头发已不那么浓密,连鬓络腮的胡须同样霜染,坚毅的眼神倔强紧闭的嘴唇,西门两手无奈的摊开,仇恨已种在心里;达太没有得到长者西门的回应,可还是重复地追问着,严肃的表情已目露凶光,沉闷爆裂的感觉让我想起了高加索的大胡子;达芬奇把这个三个人物放在一起是何用意呢?我翻开了亚欧地图,仔细看了高加索地区,阿尔泰地区。

高加索地区

阿尔泰山脉

似乎达芬奇在告诉我们,未来的亚欧大陆从高加索地区到阿尔泰地区将有大事发生,难道预言了1991年的苏联解体,太多的人失去了面包,难道真是“有即是无”,太玄学了‬,太多可以思考的空间了,透过耶稣身后敞开的窗户,我似乎看到了阿尔泰的冰川

《最后的晚餐》之窗户

阿尔泰冰川

今天就聊到这里,都是戏言,皆为笑谈,平躺之余开心解闷,虚如聊斋隐隐了了,下次再见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后的晚餐》放大30倍,出现一神秘断手,专家:不是达芬奇画的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解析史上最复杂的艺术杰作 The Last Supper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张法中名画三十讲 - 第三讲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为何如此出名?专家:放大五十倍后就明白了
《最后的晚餐》早有预言,再放大20倍看,手中握刀的是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