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男人智慧的最高等级

慧眼识人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智慧超群,少有才名。

他出生于东汉名门,家学渊源深厚。

爷爷荀淑,是文坛领袖,名震天下,号为“神君”。

父亲及叔伯八人个个不凡,时人称为“荀氏八龙”。

当时的南阳名士何颙见到荀彧后,大为惊异,称赞他是“王佐之才”。

只是当时的东汉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十常侍之乱”爆发,大将军何进被杀,拥兵自重的董卓趁机进京,把持朝政。

初入仕途的荀彧意识到情况不妙,便弃官归家,另谋良算。

天下将乱,诸侯割据,群雄并起,皇权衰微。

荀彧心系汉室,一心以匡扶汉室为己任。

荀彧的家乡是四战之地,他劝告父老乡亲外出避难,然后带着宗族离开,前往冀州。

已经占领冀州的袁绍见到荀彧,以上宾之礼相待,十分礼遇。

董卓暴虐嗜杀,倒行逆施,为祸天下。

袁术、袁绍、曹操等十八路诸侯结成联盟,高举“反董”旗帜,共兴义兵,解国之难。

袁绍被推举为联盟盟主,手上兵强马壮,麾下人才众多,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

但荀彧识人识骨,认为他不是能成就大事的人。

他听说曹操雄才大略,于是离开袁绍、转投曹操。

彼时的曹操正处于人生低谷,势单力薄,他散尽家财,在陈留招兵买马,好不容易才集齐五千人马,参与到征讨董卓的战斗中。

两人经过一番深切的交谈后,曹操喜不自胜,如获至宝:

“你就是我的张良啊。”

从此,荀彧正式成为曹操帐下的谋臣,开启了长达20多年的辅佐之路。

智谋无双的荀彧和有雄才大略的曹操,注定要在乱世中擦出耀眼的火花。

曹操

有胆有谋

荀彧投奔后,曹操的好运似乎也随之而来。

青州黄巾军主力向曹操投诚。

投降的士兵有三十余万,加上家属等一共有百余万人口。

曹操挑选精锐,组建了自己的第一支“嫡系部队”——青州兵。

人才方面,荀彧先后举荐了荀攸、郭嘉、陈群、钟繇等人,为曹操搭建了一个强大的“智囊团”。

两人分工明确,曹操在前方征讨,荀彧镇守后方。

曹操拿不定主意时,通常会书信来询问荀彧的意见。

一次,曹操率主力南下征讨徐州牧陶谦,留荀彧镇守大本营的根据地鄄城。

这时,曹操的部下陈宫和张邈突然反叛曹操,联合吕布来攻占曹操的地盘。

整个兖州一州基本上都投降了吕布,只剩下三座城池。

荀彧深知局势危急,这三座城池若守不住,曹操征徐州又失败了,届时曹操将无立锥之地。

那离自己的平定叛乱、恢复汉室一统的理想又远了一步。

荀彧和程昱商量,请程昱出去安定另外两座城池,自己和夏侯惇守在鄄城。

这时候,豫州刺史郭贡率领大军来攻鄄城,形成围攻之势,情况危如累卵。

郭贡提出让荀彧出来跟他见一面。

荀彧慨然应允,夏侯惇反对道:

“郭贡来者不善,此去如羊入虎口。

你是一州之镇守,身担要职,不可轻易犯险。”

荀彧分析道:

“郭贡和张邈、吕布平时没有来往,可见并非合谋同伙。

他突然带兵前来,只不过是乘着兖州有变,前来探探虚实,企图浑水摸鱼。

如果坐实了我们内部空虚,他就能够放胆行动;

如果我们坦然前往,他反而可能心生怯意,不敢贸然进犯。”

于是,荀彧一个人出城去见郭贡,神色自若。

一番交谈之后,郭贡引兵而去。

荀彧的谋略和胆识,可见一斑。

荀彧

迎奉天子

而董卓这边,他被吕布击杀,其手下忙着内斗,被挟持的汉献帝一时被人们遗忘了。

汉献帝仓皇出逃,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从长安逃回洛阳。

而曾经无比繁华的国都,此时已经是一片废墟。

别无他法,汉献帝只得艰难求存,生活起居极其简陋。

而诸侯们对于是否要迎献帝一事,颇有争议。

当时袁绍的谋臣沮授提出:

“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

但其他谋臣反对,认为现在的皇帝毫无用处,接天子容易,但接来后,朝拜与否,是否听令天子,十分为难。

袁绍正迟疑的时候,曹操就抢先了一步。

本来,曹操对要迎献帝到许县一事也有些犹豫不决,荀彧力主曹操恭迎献帝。

荀彧向曹操提出了著名的“三大纲领”:

“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

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

扶弘义以至英俊,大德也。”

尊奉天子,是顺应民心,可让天下英雄臣服,是正义之行。

曹操采纳了荀彧的建议,亲率大军进抵洛阳,奉迎献帝迁都许县。

曹操还将自己的行辕腾了出来,作为汉献帝的行宫,极尽人臣的礼仪礼节。

汉献帝感动不已,封曹操为大将军。

尊奉天子的曹操拿到了绝佳的牌面,在政治上立于不败之地。

其实,荀彧的“三大纲领”不仅是谋略,更是荀彧一直坚持的道德和正义,是始终不变的对汉室的忠诚。

“四胜四败论”

有了荀彧制定的战略计划,曹操在前方一路征讨,势力不断壮大。

当时唯一能与曹操一较高下的,只有袁绍。

官渡之战前,曹操为自己能否战胜袁绍而苦恼。

荀彧总结了曹操的四大优点和袁绍的四大弱点:

袁绍表面宽和但内心猜忌,任人却疑其心,您明达不拘小节,任才用贤。

这是度量之胜。

袁绍做事迟疑,不够果断,您能断大事,应变有方。

这是谋略之胜。

袁绍治军不严,法令不立,您法令既明,赏罚分明。

这是武力之胜。

袁绍凭家世起业,沽名钓誉,您以至仁待人,行己谨俭。

这是品德之胜。

荀彧最后说道:

“您以这四胜辅佐天子,匡扶正义,征伐不臣,谁敢不从?袁绍虽强其何能为!”

曹操听完大悦,信心倍增。

袁绍

每次征战在外,关于军国大事,曹操都与荀彧商量筹谋,以期克敌制胜。

曹操十分器重他,对他信任有加,还将女儿嫁给了他的儿子。

仕途上,荀彧官至侍中,守尚书令,食邑共两千户。

曹操多次为其表功,想晋升他,但都被他一一拒绝。

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荀彧都得到了,他做到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不出意外,他将在荣光中走完一生。

忠心不改

公元212年,曹操手下的董昭私下找到荀彧,商讨上疏为曹操进爵魏公、加封九锡一事。

说是商讨,其实是希望荀彧能领头向天子上疏。

如果晋封魏公、建立魏国,那相当于曹操就可以建立一个“国中之国”。

到时曹操与天子的关系将发生了本质的改变,不再是君臣关系,而是国与国的关系。

这是一直以兴复汉室为己任的荀彧不能接受的。

以荀彧之聪明,他不会不知道曹操的反应是什么,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

但他还是坚定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董昭将这番话转告给曹操,曹操大怒,心不能平。

当时曹操正要南征孙权,他让荀彧来谯县劳军,请他做参谋,不让他回去。

曹操此举,实际上是借机把他扣留起来,解除他尚书令的职务。

走到寿春的时候,荀彧一病不起,继而去世,时年五十岁。

据《三国志》记载,他是在忧心忡忡中而病逝。

而据《后汉书》记载,曹操派人给荀彧送来一食盒。

荀彧打开一看,空空如也,于是服毒自尽。

历史的真相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

荀彧怀独见之照,存救世之心,轻富贵如浮云,渺名利如粪土,无愧忠臣之名。

司马懿高度评价荀彧:

“近百十年来,我见过的贤人,没有能比得过荀彧的。”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荀彧虽死,但他忠骨不朽,忠义永留后人心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读三国︱曹操为何逼死他的首席谋士?
三国:袁绍为何被颍川荀氏放弃?某重大抉择失误,让曹操捡了便宜
都说曹操是汉贼,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我们又冤枉他了
聊一聊汉臣荀彧与其背后的颍川士族集团
十八路诸侯136: 劝曹操迎奉汉献帝荀彧处处指向袁绍,与韩暹闹翻董承寻找新合作伙伴
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是曹操的初衷,演义里错了。谋臣毛玠道出了实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