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万科的投资逻辑

来自villike的雪球专栏2021-4-12

本文是4月10日,我在雪球直播万科2020年报分析的文字版。

这次借着万科这份2020年报,梳理一下万科的投资逻辑框架。

01 稳健进取

先看ROE和关键比率(不熟悉的在我过往文中可以找到),见下图。

万科的ROE,算不上最优秀的,但好在稳健,得益于快速发展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从2004年开始,只要没有像2008年金融危机那种影响,万科的ROE,基本维持在20%以上。

同时,由于公司处于持续扩张状态,所以这些年的分红比率一直不高,叠加还不错的ROE,公司的关键比率2004年之后,就没有低于0.4过。

从ROE的三个因素来看,在房地产的商业模式下,如果负债多,那么总资产周转率势必下降,如果总资产周转率高,那么负债率一般不会高。

所以,最终的关键,可以粗略看做,落在净利润率上。

02 庖丁解牛

先看数据,大概有个印象就行,后面展开讲逻辑,由于万科的绝对大头还是房地产开发,就以这个业务为主线来看。

2020年,万科确认营收4191亿,成本2965亿,毛利润1226亿,毛利率29%。

需要说明,在计算毛利率时,我一般不把税金及附加算进来,因为这样的毛利率更纯粹,更能反映出公司产品的真实盈利情况。

经过一系列增减,最后年报显示,归母净利润415亿,归母净利率10%。

这中间消失的29%-10%=19%,就是运营损耗率,主要包括:

税272+204=476亿,11%

少数股东利润178亿,4%

销售费用106亿,2.5%

管理费用103亿,2.5%

财务费用51亿,1%

我们从头开始,把万科这个生意的特征和关键,给理清楚。

03 利润源头

首先,毛利率-运营损耗率=净利润率。

一个一个看,毛利率由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两个因素决定。

对于营业收入,取决于两个因素:卖了多少房子,以什么价格卖掉。

至于万科能卖多少平米房子,也取决于两个因素:全国一年总共卖多少房子,以及万科能有多大份额。

全国能卖多少房子,取决于两块,一块是新增需求,一块是置换需求。

新增需求来源于两块,一块是城市化带来的“增量”需求,一块是无房“市民”的购房需求。

前者比较容易理解,当一个人转为城市户口的时候,往往意味着新增的住宅需求,尤其是在现行的户籍政策之下。

后者指的是,一线城市普遍存在的租客转为购房者这一现象。

置换需求也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主动置换更大的房子,另一部分是被动的,指的是拆迁带来的新增住房建造需求。

对于未来每年的新增住房需求有多大,很多人做过很多测算,上网一搜就能找到一堆,但是现在看来,很多都错得有点离谱。

这个一点都不奇怪,因为预测未来,是一件非常不靠谱的事情,包括我的分析中,如果出现数据上的预测大幅偏离,是正常不过的事情。

重要的是,这个梳理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想明白一些事情。

中国过去事实上的商品房销售面积是这样变化的。

过去5年,也就是2016-2020年间,我国住宅销售面积的年化增速是3%,往回看10年,增速5%,从2004年至今,16年间的增速是10%。

很明确的趋势是,如今的房地产,已经不是10年、甚至15年前的房地产行业了,行业增速放缓不是臆想,是已经来临的事实。

下图是万科的份额情况。

在2004-2020年这16年间,万科的销售面积复合增长率是23%,远高于行业的10%,最近5年和10年是14%和18%,也远高于行业的3%和5%。

结果就是,万科的市场份额一路攀升,如上图清晰所示,万科的品牌优势,让口碑和购买倾向性成为可能。

接下来看“万科的房子能以什么价格卖掉”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个是整体房价情况,这个大家都知道,过去这二十多年,房价几乎是只涨不跌的。

当然,未来房价可能下跌,作为一种可能性,暴跌也不是不可能,这个问题,会是投资万科绕不开的问题,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答案,我的看法后面讲。

另一方面,是万科的房子能不能卖得比别人贵,对房地产购买者来说,品牌固然重要,但更多考虑的是地理位置这样的因素。

另外,万科定位的客户群体,本身就不是不在意价格的阶层,再加上现在房子总价已经很高,万科想有大幅的溢价,难度很高。

04 身不由己

接着看营业成本,万科的主要直接成本,一个是给工程建筑商的钱,一个是土地成本,后者是大头。

前者没什么好提的,比较市场化,而且万科作为一家知名房地产开发商,在这方面不会吃什么亏,直接看后者。

土地成本是万科无法控制的,由规则、政策以及竞争对手的选择决定。

以上是毛利率部分,接着看运营损耗率部分。

前面数据显示,运营损耗率比较关键的有几个部分,税就不提了,接着看第二位的少数股东利润。

这一点,也是万科被外界诟病的一点。

这些利润,主要给了两部分人,一部分是与万科合作的其他房企,合作开发的项目,利润按照权益比例分给了其他房企。

另一部分,是万科的跟投,员工投钱,跟公司一起开发项目。

首先要承认,这里面如果说完全没有中饱私囊、损公肥私的现象,我觉得不太可能。

但是,那些是暗箱操作的东西,不是我们能控制的,而且如果要暗箱操作以中饱私囊,不用少数股东权益这一招,也有很多其他办法,防不胜防,先放下不谈。

我们可以判断的是,明面上来看,到底少数股东有没有侵占上市公司股东权益。

上面这张图,我分别计算了万科上市公司股东和少数股东的ROE,可以看出,少数股东的盈利情况,以及盈利稳定性,是明显不如上市公司股东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唯一能质疑的,就是上市公司把本可以完全由股东赚的钱,“挪”了一部分给少数股东。

但是,这样的质疑是无法被证实的,公司对此的解释,可能有三个:

第一个是,近年来单独拿地的难度变高、合作开发是更可行的模式;

第二个,由于万科的运营能力强,所以有了小股操盘的模式,股份虽然不多,但万科输出了自己的能力。

第三个,跟投也让更多员工加入进来,是激励,也是绑定。

以上三个解释,理论上都是成立的,我们无法确定万科管理层有没有让股东利益流失,但是我们“眼见为实”的是:稳定、高水准的ROE,以及不断提高的市场占有率。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我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因为看得到的好处就在那里,我不会为了“可能的”利益受损,否定管理层给股东作出的“确定的”贡献。

另外,还有一个角度,可以衡量公司利润分配的导向,就是公司的收益在股东和员工之间的分配情况,下图是几家A股房地产公司工资/(工资+归母净利润)的情况。

蓝色那条线是万科,可以看出,万科的这个数值一直是稳定的状态,而且数值是这6家里中间靠后的状态。

以2019年为例,万科这个值大约是27%,按照经验来看,这个数据属于比较低的,公司赚来的钱,大部分都归属给了股东。

再来看销售费用,依然可以和同业对比一下看看。

在A股比较优秀的5家地产公司中,万科的销售费用占比,仅高于招商蛇口,依然是优秀的状态。

103亿管理费用中,人工及行政费用占到91亿,前面工资占总收益的比重,可以粗略看做一个说明,不再详细讲了。

2020年,万科利息支出一共257亿,资本化部分81亿,费用化比率为68%,去年这个比例为76%,跟同业相比,也是很高的水平,说明利润含金量很高。

从ROE,到净利润率,到营收,到归母净利润,这中间的逻辑讲完了,不够事无巨细,但对了解万科这个生意也足够了。

05 湿雪长坡

接下来,讲讲万科的竞争优势,这部分在前面点状提到过,总结起来,我认为万科有3个明确的竞争优势:

第一个,品牌优势,这来自于住宅领域长期耕耘的口碑,尤其是在精装修房领域。

房地产是一个不容易做出品牌优势的行业,因为房子更多看地段、价格,品牌按理说,不是很重要的因素。

但万科在住宅领域多年的深耕,让他在老百姓心目中有了一定的地位,万科是很难把房子卖得比别人贵,但其实万科的品牌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客户口碑是会带来更多销量的,就像前面展示的市场份额那样,万科在越来越多地获取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好的品牌可以让万科有更低的融资成本,网上都有统计,万科的融资利率,在地产企业中是比较低的,仅高于类似于保利、招商蛇口这样的央企国企。

第二个,稳健、务实的经营风格。

稳健,体现在公司对风险的把控上,万科拿地谨慎是出了名的,历史上行业几次大的地王潮中,万科基本都把持住了,没有迫于短期业绩压力,高价拿地、造成后面业务质量下降。

务实,体现在公司的经营策略上,比如不囤地、不捂盘,追求低土储下的中高速增长,这一点尤其是在这几年,体现地更明显,看看下面这张图。

2020年,万科的规划总面积如果按照2019年的新开工面积算,1年以内就能全部开工,事实上,从2017年开始,这个数值就基本在1年左右了。

有人将其归因于“拿不到地”,确实,在一个火热的土地市场中,万科稳健的风格确实会影响他拿地,但其实早在2011年的时候,万科就已经这样明确描述自己的经营策略了:

“万科的经营策略,相对是比较稳定的。这些策略包括:

坚持小户型和装修房;

坚持快速周转和较少的土地储备;

重视合作;

稳健的投资策略;

以及推动住宅产业化和绿色建筑。”

这样的好处,是尽量将自己置于一个“加工”的角色,赚加工能力的钱,而不是囤积土地,赚资源涨价的钱,也就是“倒卖”的角色。

万科这种模式,在一个资源价格上升的通道里,可能是比不上倒卖模式的,但你我都知道,房价和地价的走势,过去越单向,未来的走势就越不可预估。

对于万科这种模式来说,就像郁亮说的“农民种地”,埋头耕耘,不预测天气,更不指望天气给自己一场好收成,根据天气情况做好应对,做好自己能做的,而不是去预测明天天气会怎样。

和农民不同的是,哪怕天气不好,万科的经营能力也是能带来不错收益的,而农民的收成,取决于天气的比重更大。

第三个,精英领导下的年轻团队。

万科这支管理团队,带领公司取得常年20%左右的ROE,这在地产上市公司中,是非常不错的成绩,强大如保利,过去10年ROE也平均被万科拉开1.5个百分点左右。

另外,万科的员工团队,是一支当打之年的团队,下图是万科地产体系的员工平均年龄。

一群30出头,教育背景良好,热爱跑步和各类运动的人,在一支精英管理层的带领下,取得优秀的成绩,是自然的事情。

说完竞争优势,再看看万科的长坡,也就是增长空间的问题。

我在之前文章中,多次说过,中国的城市化还远没有到头,看得到的空间,就有10-20个百分点,至少还需要8-15年的时间去消化。

另外,中国的大都市化,最多进行到上半场接近尾声,真正的超级大都市群,在中国一定会出现、也已经在出现,这是由物理学规律决定的,《规模》那本书做出了清晰的解释。

最后,由于融资限制、品牌效应,地产行业后面一定是中小玩家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份额,会被大开发商拿走,万科的市场份额提升,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06 警惕风险

湿雪长坡说完,我想再谈一下万科的风险所在,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认为万科最大的风险,在于房价和地价的下降,这个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有两块内容。

第一块,在持续的下行趋势下,有可能会造成ROE明显下滑。

因为,拿地的成本是先固定的,但从拿到地,到开始预售,一般还有几个月到1年时间,这期间,很可能出现由于房价的下跌,让利润空间变小的情景。

但是,这一点也不好说,因为按照万科的运营水平和拿地能力,在房价下跌的趋势中,我认为有一定概率,他们也能找到一种不错的盈利方式。

另外,只要房价稳住,或者开始上涨,我认为万科的盈利能力就会稳住。

因为,万科这种模式,本来赚得就是加工能力的钱,这是“种地”的本事,“天气”只要不要一直恶化,种地的本事好,总是能带来可观收益率的,也就是合理的ROE。

比较棘手的是第二块内容,房子的绝对价格下降,会带来万科内在价值的下降,这种下降不是由于盈利能力引起的,而是由于基数——也就是价格的下降引起的。

举个不那么恰当的例子,万科2020年营收4000多亿,归母净利润400多亿,如果保持量不变,房价结算价格下降一半,粗暴地算利润200亿,在这种情况下,万科的内在价值是不同的。

我想提醒读者们注意,这看起来是个不可能的事情,却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这可能是投资万科面临的最大的威胁。

这个威胁,不在湿雪,因为不影响竞争优势,不在长坡,因为城市化的空间就在那里,这个威胁,落在安全边际上。

简单粗暴地说,如果房价降一半,万科的内在价值,可粗略理解为降一半。

那为什么我还愿意买呢?

第一个,虽然我很不喜欢预测资产价格的涨跌,但我看到的是,在需求没有得到完全满足的背景下,同时供给端受到了限制,也就是从政策层面给的各种买房限制。

在这样的格局下,房价掉头向下,腰斩甚至更低的可能性,目前的感觉是不会太大。

但是,我一直告诉读者,不要去预测未来,尤其是资产的价格,所以第二条原因是更重要的:

我愿意买一家公司的价格,上限一般在16倍市盈率,万科8倍买,拍脑袋的理由就是,如果房价降一半,我依然是以一个合理的价格,买了一家有湿雪和长坡的公司。

由于房地产企业从销售到结算,还有1-2年的周期,而房价只要没有“断供式暴跌”,基本已经锁定了利润,这意味着,当年的实际利润是更高的,也就意味着,买入的PE实际更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投资逻辑
未来,纯地产开发股会是一个估值大坑吗? 本人也是持有地产的,大概20%仓位。分布在五只上面,中国金茂...
[深度]这是迄今对万科事业合伙人制最系统、最具深度的解读(谭华杰亲笔撰文)
财务自由ym: 巴菲特:企业未分配利润是否合理?(转) (未分配利润 就是 留存收益)如何考核企业的...
【随笔】人世间最认真的笑话,就是给差银行补资本
读年报|万科是怎么隐藏利润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