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魅力太行 · 河北邢台 ‖ 清泉生处是故乡

文/吕恒静

我的家乡前青峪在邢台市西部丘陵区,距市区约十五公里,按地域本属于干旱少雨的地方,或许是沾了点邢台泉城的灵气,在丘陵诸多村庄中,小山村却拥有五六处清泉,是难得的“泉乡”。

幼年时对故乡的泉印象十分深刻,仿佛那时的生活都是围绕着“泉”而展开的,那汨汨涌动、清洌甘甜的泉水时刻不停地流动在我的梦里,我的记忆里,更流淌在我的血液里,没有了她,也就没有我的生命,我的一切。

生活在山里的孩子,长大懂事后的第一件事男孩是学会挑水,女孩是学会洗衣。在我还没有担杖钩子高的时候,便开始学着去水井挑水。

水井离家并不远,只有200多米,但我的家在高处,井在低处,落差有七八十米,把水挑到家里着实是一件辛苦的事。

村里的水井有两处,一处村南,一处村北,往家里挑水去村北的水井,上学后给学校打水去村南的水井。这两口井童年里我不知走了多少回,小脚板踏成了铁脚板。

循井溯源,这两处水井的水源是一个地方,都由村北一里多外的山坡下的一处泉水引来。

一天,在大人的指引下,我顺着引水的沟渠,一直来到村北那处山坡下,第一次看到了心目中的那一汪清泉……在两米多高的石墙之下,一个有水桶粗细的洞中一股清澈透明犹如宝石般闪亮的泉水从洞中喷涌而出,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

她一下子吸引了我,她来自于何方的神秘,她从地底涌动不息的力量,她纯净无暇的容颜,她如母亲乳汁般的甘美,让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深深地迷醉了。从此,她再也无法从我的脑海移除。

这清泉应该是祖先迁徙至此就发现了的,然后在此定居下来。先有了清泉,才有了村庄,才有了生命的律动。

这清泉养育了故乡一辈辈的人,这是真正的生命的源泉。遗憾的是如今她也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人们熟悉了她,习惯了她,她已成了人们生活和这个村庄的一部分,已经不需要再单独去称谓她。我想,如果要给她一个名字,应该称她为“灵泉”,她是故乡的灵魂,她是鲜活的生灵。

慢慢地我们长大,在跟着大人干农活时,渐渐走进了村庄四周的其它几处清泉。和灵泉与村俱生不同,其它几处泉水都是人们为了农业生产而寻找开挖的。

六七十年代,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村里聘请水利技术员,在村庄周围四处寻找水源。首先在村西沟找到一处泉源,并在泉水旁修建了池塘和引水渠。

池塘有两亩大小,一丈多深,雨水充沛的年份,池塘清清,像一面镜子,倒映着青山白云,泉水顺着引水渠如玉带般流向附近的几十亩田地。

农业学大寨时,村里还在池塘边上种了几亩水稻,使我想起朱熹的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后来,人们又在村东山坡下发现一处泉水,由于水量不大,没有建池塘,只是就地挖了个大水坑,方便人们担水点种。

这处水坑比较浅,幼年时我们经常下到水坑里,伸着手去摸泉眼,感受泉水的清凉和从岩缝里汨汨流出的感觉。

进入七八十年代,干旱的年份增多,原来发现的几处泉水不时出现断流。为了解决人畜用水和生产用水问题,村里决定在村北打一眼机井。

那时,打井全凭人力,用大锤、钢钎凿出炮眼,装上炒制的“土炸药”,将坚硬的岩石崩碎,一锨一锨装进竹筐,从井里提上来。

五六丈深的井,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挖了一年多才建成。打井过程中,还发生了许多曲折。由于是与石头、炸药打交道,难免出事故,不少人受了伤,有的还落下残疾,所幸没有死亡事故。

但因这口井与邻村较近,和邻村的井共用一条地下水源,两村因此纠纷不断,严重到最后还发生了大规模械斗。在上级政府的调解下,矛盾才得以平息。

机井出水那天,村里举行了盛大的剪彩仪式,全村人围到井边,在鞭炮声中,随着电机轰鸣,一股碗口粗细的水柱从水管中喷射而出,溅得周围的人们浑身是水。

但大家毫不在乎,仍争先恐后涌到出水口,用手捧起清亮的泉水品尝着,不停地说:“甜,甜……”

丘陵区是邢台极度缺水的地方,许多村庄为了找水打井,倾其所有,最后一事无成。

人们为了找水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山嘴对山嘴,嘴下有好水”,“两山相接头,下有泉水流”,“两山夹一沟,沟岩有水流”等等。

童年的时候,放学后背起竹筐去割草拾柴,我们也哼着大人常说的谚语装模作样去山沟沟里寻找泉水。特别是天热口渴的时候,多么希望眼前的青石岩下能突然冒出一汪清泉。

皇天不负苦心人,踏遍青山陌野,终于在村西一处荒草丛中发现一个小水洼,水很小,只能供路人解渴之用。大家给它起了个有意思的名字“黑老婆泉”。

接着,在村东垴顶后的半山腰也发现了一处泉水,大人们在此挖了一个浅井,在山上放牧时可供牲畜饮用,因而得名“饮马泉”。

最让人难忘的是雨水充沛的年份,一到秋后,村里的北沟、西沟都会有季节性泉水流出。

一道清凌凌的溪水从青山深处,跳跃着流过山涧,流过草地,在一处处岩壁上形成瀑布,使人想起王维的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哗啦啦的溪水最后汇入村前的小河,那里是孩子们的天堂,他们在那里嬉水、摸鱼,一天天地长大……

多年以后,我走出家乡,来到泉城邢台,慕名到泉城得名之地“百泉”寻访。在“百泉”旁,我看着从深坑底部冒出的一个个泉眼,忽而明白,家乡的清泉一路奔流,向着东方,经过了村前的小河,数里外的姚坪河,长长的七里河,原来它来到了这里。

水流千里终有源。故乡的清泉啊!游子无论走到哪里,魂梦里都有你相牵相伴。

本文作者:吕恒静,男,1965年3月出生,邢台市信都区南石门镇人,中共党员,邢台市信都区委区直工委四级调研员,邢台市作协常务理事,邢台市信都区作协副主席,曾在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作多篇,著有散文集巜青青的山谷》,诗集《弯弯的山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衡阳晚报
故乡之井的变迁(上)
邢台,四线城市,有郭守敬大街、豫让桥,史上更有“伯益”被吹上天
一生清凉
邢台八景
100011 甲申、22乙酉井泉水:学人,甲申为水井。乙酉为溪壑、山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