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魅力太行 · 河北邢台 ‖ 白岸村的节日习俗(中)

文/王景琪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对春节的描述。大年初一是辞旧迎新的盛典,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

过春节有两个特点:一是红红火火、热闹和谐;二、是团团圆圆,平安吉祥。

春节这一天,人们起得都很早,可能是四五点钟,天还比较黑。先在屋里连放三个小鞭炮才开门,在院内放一挂小鞭炮。母亲要在天地、灶爷、家堂点上三支香、烧纸、上供之后才开大门。

大年初一最大的礼节就是磕头拜年。我在家时,总不好意思给自己的父母亲磕头,起床后往往在院内徘徊。

等二弟三弟一起来了,才硬着头皮进屋去。先说“跟俺爹磕头”,再起来说“跟俺娘磕头”,父母亲就说:“起来吧!”这就完成任务了。

接着就可以出门给本家长辈磕头了,和几个小孩一起从村东磕到村西头。磕头有报酬,就是给几个小鞭炮。

有三户亲戚还给几角钱,一个姑姑,两个小姨。我这个人是磕头后就走,有些小孩却等着要鞭炮,不给不走。所以磕一早上头,挣得小炮最少,而我二弟就比我多。

我父母亲起来,就等晚辈来磕头,然后再出去给他们的长辈磕头。母亲还要到各庙烧香,村东大杨树下,有人支三块板,相当于小庙,母亲都要去烧香纸磕头。

那时过春节好像都好下雪,街道中间有人扫,两边还有雪。大人们都穿着整齐的衣服,见面抱拳,说着“恭喜发财”之类的吉祥话。      

1951年,我参加工作后,回家过春节,就不再磕头,连给父母也省了。我母亲给别人说:“俺辰小(我的小名)也不给磕头了!”那时认为拜年磕头是封建礼教,新社会不兴那一套。改革开放后,老家又开始磕头了。

过大年,拜年磕头是有道理的。通过向长辈拜年磕头,更亲了。平时有点磕磕绊绊、小误会、小矛盾什么的,通过磕头拜年这种方式,就可以缓和了。

大年初一的中午炖菜吃大米饭。那时一年吃大米也就是过年,平时是没有的。有点像东北乱炖,有猪肉片,有白豆腐、烧豆腐、粉条、白菜。中午吃不完,晚上再热热吃。

正月初二,是走亲戚的日子。尤其是出嫁的女儿和女婿回娘家的日子。我在家时,常先去朱温坪舅舅家拜年。

有亲舅舅,还有叔伯舅舅。背着馒头拜年,磕完头要掏两个馒头放下,在亲舅舅家吃饭。回来时不能空着布袋,要往回装一个馒头。

去黄家台给奶奶和大伯大娘拜年磕头。奶奶去世后就不再去黄家台拜年了。我结婚后,大年初二只去给岳父母拜年。


正月初三继续走亲戚。饮食上,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盒子团团转。初四是神落天,灶王爷在天上汇报完工作,就回来到各家各户享受供奉。

正月初十,是“十子日”,什么讲究,不知道。这一天中午,母亲和一块面,搓成一个小圆圈,叫“饹节”,用做饭的剩火炭烧熟,分给我和弟弟妹妹吃,挺香的。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全年第二大节日。在老家没吃过,也没听说过元宵。在老家正月十五比春节还热闹。

首先是唱大戏三天,白岸本村有自己的剧团,梆子腔。演员都是本村人,我父亲是拉弦子的。

在戏台的西边,是文场。还有一个叫路丰和,吹横笛和吹唢呐。中间放一张桌子,小孩不让上戏台看,我常钻在桌子下,没人管的。东边是武场,有敲鼓板的,打锣的,敲梆子的。

没有女演员,都是男扮女装。剧目有《瓦岗寨》《辕门斩子》《杨文广征西》。《禅野寺》是武戏,演员一条腿站立,另一条腿用手搬住,三起三落,白岸只有路双增能演,常常赢得一阵掌声。

正月十五中午吃饺子,和春节中午不一样。

正月十六,烤杂病。农村老家多年的习俗。这一天要在十字街口生起一堆火,大家都去烤一烤,可以烤去一切杂病。白岸村大约有一、二十堆这样的篝火。

尤其是我家门外的旱磨边,这一天火势最大,时间又长。不仅十六一天,十七还有。原因是四周邻居最团结,“众人拾柴火焰高”。十来户人家都把最好的木柴拿来。还要“偷”柴,采妮小姨是孩子头。

她的婆家在清家沟。每年回家过正月十五。她为首,带领我们这些孩子们,先去邻居家收干柴,然后四处侦察,看谁房上有大柴禾,如刨的树根疙瘩,特别耐着。

十五晚上她去这家跟人家聊天,便有人悄悄上房“偷”柴禾,下边有人接应。第二天点火时,把偷来的柴禾放中间先点燃,柴主人也就认不出来了。

也有的女人发现自己家柴没了,就站在房上骂大街。各家男女老少都去烤火,祛杂病,同时拿馒头去火边烤得焦焦的,很好吃。

演戏的演职人员,在戏台上是很冷的,又不能点火冒烟。管事的人往往到我们那里拾红红的大火炭,这个不冒烟,拿到戏台上取暖。

往往十六烧不完的柴,十七日还可烤一天。这就是旱磨的大火来由。

二月二,龙抬头。龙是中国最至高无上的神物,中国人是龙的传人。过去的皇帝是真龙天子。

龙在冬天蛰伏在地下,到二月二这一天,龙就抬起头,飞升天上,行云布雨,滋润万物。同时一些小动物也开始蛰出。

这一天晚上要吃“茶”饭。做法是:把小米面炒熟,澥成糊,倒入锅中加水做饭,同时放粉条头、豆腐条。

最后用长把铁勺在灶火中烧热,加油加葱花,炒好后直接放进锅汤中,发出一声“咕嘟”,香味四溢,这就是“炝葱花”。

吃饭时端上碗在门外,先用筷子把饭汤往外挑一点,有饭汤粉条等,说是“糊雀虫眼”(指麻雀)。糊住麻雀眼,不让它吃粮食,损坏庄稼。

晚饭后,从灶火中掏些柴木灰,把房屋外墙根撒一圈,边撒边说:“二月二拦墙根,蝎子蚰蜒不上身。”意思是防止小毒虫侵害我们的身体。


应该说,一年进入腊月,就有了年味。腊八年味加重,腊月二十三,过年进入倒计时。二月二,龙升天后,年就正式结束了。

就拿吃的说,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盒子团团转。过去过年三天假,初四正式上班,农民开始干活,比如编篮子、编筐篓、编笆撇、缚笤帚和炊帚,这都是父亲的手艺,是不用花钱买的。

过年的食品,先吃豆馒头,然后实心馒头,除留下过正月十五吃外,到初七八了,就吃团子、粘糕,最后吃豆腐渣窝头,这窝头可是噎得很,常中间抹个软柿子,甜甜的还勉强下咽。

有时天气暖,窝头长了一层白毛。母亲就掸一掸,到锅里先馏馏,再切成丁,用点油炒炒,也继续吃。过二月二后,这些食品就全部吃完了。

作者简介:王景琪,男,中共党员,信都区白岸乡白岸村人。1951年参加工作,先在邢台县政府工作,后考入天津财经大学,并留校,先后担任系主任,副院长。退休后回到家乡开发天河山景区,2013年回到天津安享晚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终,你成了我的牵挂
2023春节习俗|大年初六
玉米面新做法,不蒸馒头,不做窝头,越吃越想吃,做法超简单
2012年10月30日 星期二
蒸馒头窝头掀盖会塌?别急,一个窍门点醒你!
春节的年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