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魅力太行 ‖ 那一年,第一次过教师节

文/青山依旧

1985年9月10日,我度过了第一个教师节。
上世纪八十年代,殷殷杏坛阳光明媚,三尺讲台春意融融,“尊师重教”如暖风习习吹遍神州大地,昔日的“臭老九”摇身一变被尊称为“辛勤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1985年1月,从首都北京传出重要消息:全国人大通过议案——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节”。从此,中国教师有了自己的节日,教书育人被誉为“太阳底下光辉灿烂的事业”。
那个时候,我是一位乡村教师,在原邢台县西黄村镇中学任教。我们学校虽然地处山区,只是一所普普通通的乡镇初中,但教学成绩在全县首屈一指,每年中考都有十多人考上“小中专”,这令一些县办中学都望尘莫及。当时,各级各类中专学校在全县招录初中毕业生总共不过三、五十个人。
在那个年代,“小中专”非常吃香,一旦能够考上,立马解决“商品粮户口”,毕业后国家统一分配,并直接获得“国家干部”身份。这待遇拿到今天,即使“研究生”毕业也未必都能得到。
因此,对于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来说,考“小中专”是跳出农门的一条捷径,为此他们宁可放弃高中。这些当年的“小中专”毕业生也不负重望,发展到现在,他们中许多人在各个领域卓有建树,有的人还做了局长、乡镇长乃至区县长。当然,如果让他们去读高中考大学,或许会有更好的前途。
第一个教师节备受社会各界青睐。按照政府统一安排,县内各个机关和大型厂矿企业一对一联系学校,带着礼品慰问教师,有的还捐款捐物帮助学校排忧解难。因为成绩显耀,县政府直接联系我们西黄村学校。
9月8日,时任县长董梦之亲自到学校慰问。在柏树底下那间平房教室里,董县长接见全体老师,他满面微笑,与老师们亲切握手,嘘寒问暖。我们这些“教书匠”整日里与书本打交道,哪里见过这么大的领导,一个个激动不已,内心深处暖流涌动,感到无比的光荣与幸福。
随县长来的还有一辆载货的车,橱柜、桌凳、灯管灯架、棉门帘装了满满一车,这些物品或许是从政府机关挤兑出来的,但非常实用,对于这样一所十分简陋的农村学校,办公设施立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9月10日上午,教师节庆祝大会在镇政府门外的广场上举行,这是有史以来由镇党委、政府专门为教育和教师召开的大型会议。广场四周彩旗飘扬,墙壁上、树身上,张贴着五颜六色的标语:“热烈庆祝教师节!”“向人民教师致敬!”……。
广场西侧紧靠镇政府大院外墙,临时设立了主席台,一排桌子上铺着崭新的彩色床单,正上方悬挂着醒目的会标——西黄村镇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
学生列队整齐,全镇100多位教师被安排在前边几排就坐,乡镇机关干部和各村的代表都来参加会议,四周还聚集了许多本村的群众、镇直机关的员工和一些过往的路人,上千人的会场人声鼎沸,一片喜庆氛围。
上午9时,在奔放的音乐声中,庆祝大会开始。镇党委书记首先致辞,接着学区校长讲话,然后就是颁奖仪式。获得各种奖励的教师一批批走到主席台前,镇领导将鲜艳的大红花给获奖老师佩戴到胸前。秋风飒飒,阳光灿灿,红花映着笑脸,心中洋溢着快乐,会场上时不时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那一年,我被地区行政公署表彰为“邢台地区模范教师”。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被安排作为教师代表发言,这也是我第一次在这样隆重的场合当众讲话。
走上讲台,我诚惶诚恐,浑身冒汗,好大一会儿张不开口,待心情稍微平静一些,才照着事先准备好的稿件一字一句地读了起来。这一次发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一段以来,我被牙疼困扰,说话都很困难,为了不影响教师节发言,在开会的前一天我痛下决心让医生拔掉了那颗病牙,以至于牙缝里塞着酒精球完成了这一次非同一般的讲话。
那天晚上,我们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庆贺晚宴。地点选在柏树底下,这儿靠近食堂,平时老师用餐都在这里。餐桌仍然是搭在树下的那一排水泥预制板,上面摆满了几样炒菜和开了瓶的罐头。
学校后院有菜地,土豆、茄子、青椒都是老师们自己种的,师傅们加工后用几个大盘子盛了,尖尖溜溜地冒着热气。罐头有好多样,水果的、牛肉的、五香鱼的,应有尽有,有的盛在碗里,有的干脆摆上原装的盒子。
酒是邢台本地产的“黑老窖”,当时普遍都喝这个。买罐头和酒的钱是老师们自己凑的,你五元,我十元,尽管平日里抠抠索索,这一次每个人出钱都十分畅快。
日薄西山,宴会开始。大家推杯换盏,相互敬酒,吃得津津有味,喝得酣畅淋漓。人逢喜事精神爽,酒不醉人人自醉,几瓶酒喝完,大多已经飘飘欲仙。有人拿来了弦子、唢呐,会拉的拉,能吹的吹,喜欢唱的唱起来。一时间,管弦合奏,歌声悠扬,月光洒着皎洁的光,星星眨着媚眼,整个校园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那一年,我度过了一个快乐的教师节。由此,我挺直了腰杆,感受到了做一名人民教师的自尊与幸福。
之后的许多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教师节,期间也曾几次登台讲话,也曾参加过更加隆重的盛会和盛宴,但令我最最难忘的却是这第一个教师节。
弹指三十六年过去,那激动人心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
作者简介:青山依旧,本名郝永渠,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人,大学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原邢台县浆水中学校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记忆中的五里镇
那些年,我作为教师曾经走过的路——乡村中...
老学生
培训学习通知
2015小塘镇中学学蒙山 创“最美学校”系列报道[6]
【西南文学•散文】朱良启/安徽/那一年,我初登杏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