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鹭飞过

白鹭飞过

       走进幽静的山村,正看白鸭麻鸭戏水,几只白鹭振翅从水田边飞起,飞到远处的柏树上去了。像身穿白衣的小精灵,把我的神思都带着飞扬到天空中去了。          每天盯着手机看,眼睛有很久没有看远处的事物了。这白鹭飞过的洁白影儿,把我的呆滞眼神带进了苍翠的自然之中。

       今年冬天相比于去年冬天,明显感觉自己懒怠了许多。穿哪件衣服出门,梳哪样发型好看,都不太在意。人只是变得懒懒的,周末的远足几乎没有,就近徒步也只是慢悠悠走走,无可无不可。

       回想去年秋冬,背起背包,带起水杯,穿起徒步鞋,盼望着参与周末的大部队走路,兴致相当高。徒步路上,渴了喝几口自己携带的白开水,饿了吃几片饼干,不在乎吃了什么,穿了什么,走出家门,感觉就是轻松愉快。今年基本上都在家门口走走,也主要出于和附近的徒步爱好者有个交集,完全没有达到锻炼目的,不疼不痒的走一个两个小时,为的是歇歇眼睛不要过度疲劳。其实也喜欢这样漫不经心的走一走,看看附近的村庄变化,不再热衷于多少人的热闹,不再在乎出了多少汗水排了多少毒素。喜欢几个人轻松走走,享受村落的安静,随意说几句,不说话也可的状态。

       走出去,不外乎就是各处看看。看一棵树的叶黄叶落,看一条土胚路变成水泥路,看一座农舍变成小洋楼,看一个邻居小娃娃日新月异的长大,看衣柜里的衣服轮换着出场,看自己和周围的人相继出现的白发,看田野一会儿绿了一会儿黄了一会儿空荡荡了。。。

       走出去,也不外乎各处听听。听日出日落鸟儿的不同鸣叫,听各家各户铁链子拴着喂的土狗的狂吠,听冬水田里、稻田小河里的鹅鸭的畅快扑水,听路边埋头吃草的牛羊的招呼声,听同路的各位徒友的口吐莲花或者满嘴跑火车,听赶场的过路的领小孩子玩耍的几句随风飘过的俚语村话,听偶尔路途上赶上的风声雨声,听寂静村里的几个人的脚步声。。。

       走出去,不外乎和别人说说话解解闷。说几句家长里短,说说父母的变老和身体状况,说说孩子的学习和思想变化,说说家里另外一半的勤与懒,说说同事之间的真话与谎言,说说工作中的苦与乐,说说教过的学生的智与愚,说说天上与地下,说说春夏与秋冬。。。

        这些都是每次走进乡村都会感受的。今天又特别遇见一位大妈在红桔树下摘桔子,我们还没开口呢,她就招呼着去吃桔子。深冬,桔子颜色越来越深,与深绿的叶子交相辉映,更显得红艳艳的可爱。我正有此意,她一开口,我就借势走到她的菜地里,伸手在树上摘下一个又大又红的,她还直喊多摘几个放在包里带回去吃,我哪有那么贪心,只是路上走得疲乏了,吃一个解解渴,谢了大妈的美意,拍了几张照片,就走远了。回头看,那位大妈穿了格子罩衣,独自一人在水田边摘,竹编的篮子里垫着干稻草,我责怪自己忙于吃桔子,都忘记提醒她注意安全别掉进水里。如今的社会,孩子们都出去了,打工的、读书的,剩下些孤零零的老人守在孤单村庄里。看着委实有些难过,哪有以前的儿孙绕膝的农耕村趣图?

       走过人家密集的地方,遇见一条放养的大黑狗在房子旁边肆意吠叫,我们不敢过去,正在青瓦屋子这边犹豫害怕,走出一位老爷子,帮我们吆喝着骂那凶神恶煞的黑狗子,又拿起竹竿去驱逐,他在前边赶狗,我们跟随身后,他把那条大黑狗撵到屋后山坡上去了,让我们顺利过了那个院落。有顽皮的孩子听见狗吠,跑出来看见是老师,又跑进屋子躲起来了。平时在学校胆子也不小,如何到了家里遇见老师,反而不敢出来跟老师打招呼呢?不明白他们的童稚内心世界。

       鱼池边又看到白鹭飞过,自然生态好了,白鹭也回归了。乡村环境实在不错,只是乡村已经变成人气不旺的地方,倒是路途上看到的几座坟墓,修得醒目十分,突兀于山坡,把那些老旧的房屋反衬得更加落寞了。

老父母的田园生活

       题记:我的老父母,接近七十岁了,他们在乡下住着。有一座小房子,有一个小院子,养着鸡鸭猫狗一大家子,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日子。

        一般情况下看不到家里那只猫的存在,不过吃饭的时候它会准时出现。

       收拾好桌面,摆上碗筷,只要端上一个菜来,它就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了,轻轻跳上长板凳,再跳跃一次就到了桌子上,它对着菜碗急不可耐的喵喵叫起来,像个饿莽了的野孩子,急需吃点东西下肚救命似的。特别是菜里有荤腥味的,它就更加放肆了,不等主人发话,就要伸出前爪去碗里抓一块。于是,一端上菜来,桌子边就不能离开人了,一手捂住碗,一手去赶猫,还要严厉训斥猫~~打猫,走开些!猫收回爪子,不服气的继续喵呜,但是因为怕打,声音降低了分贝,但是并不离开桌子,只是靠边去一点点,等候主人坐下来,给它挑一个菜喂给它,它就停下叫嚷,尖着牙齿吃起来。

        父亲给它吃鸡杂,和没有尖利骨头的肉类。还提醒我不要拿骨头给猫吃,吃不下去会卡住。说是有一次吃鱼,猫就被鱼刺卡住了,难受得用它的爪子使劲去嘴巴边抓,可是它的爪子的长度是进不去嘴里的,但是它那意思人都看得很明白~~鱼刺卡住了。于是父亲就把猫抱在手里,掰开猫的嘴巴察看,看见喉咙边卡了一根长的鱼刺,就赶紧让母亲把抽屉里那把小镊子拿来,给猫把鱼刺夹了出来。猫一下子轻松了,喵喵几声,又跳上桌子等主人给它挑菜了。整个夹鱼刺的过程,猫都不哭不闹,很配合很温顺的卧在父亲的膝盖上面,它知道主人不会害它,而是在帮助它。

       猫最爱吃鱼或者鸡鸭的鲜味。只要听见母亲在厨房砍骨头或鸡鸭鱼肉,猫一定会在母亲身边使劲的叫。非得叫到母亲不耐烦了,首先投了降,切下鸡鸭屁股丢给猫,猫才如获至宝的叨起躲到旁边吃去了。

        父母宠猫的程度很深,因为家里有一方的桌面基本上就是猫的位置。父亲在他座位对面的桌上垫一块硬纸板,每次喂猫就把菜放在纸板上,猫也养成了固定在那个纸板上吃东西的习惯,那份属于它的精美小菜它吃得甚欢。猫吃得也不多,吃饱了就安静趴着,并不离开桌面,趴在属于它的那个方向的桌子上,眯缝眼睛打盹,两只前爪整齐的放在前面。这时候父母才安心吃饭,没有猫的打扰,他们很快吃完一顿饭。但要是哪天猫跑出去野去了,父母还不习惯,吃饭的时候,就顺便在家门口大声呼唤猫,像叫一个孩子回家吃饭了。不久,猫就出现了,于是才有一顿热闹的就餐。

       白天,猫几乎都在睡大觉,有时候在院子里惬意的晒太阳,时不时伸个懒腰,那副模样,让人都羡慕它的悠闲自在。但是父亲却不责备猫的懒惰,因为猫是夜间活动,好几次深夜里,猫抓住了老鼠,就把老鼠咬在嘴里,十分激动地跑到父母的房门口呜呜的报告。如果主人不开灯说几句表扬的话,它就不离开,一直在门口叫,直到主人开灯看清楚了猫抓的大老鼠,伸手摸摸它的头部,说它能干,抓住大老鼠了,快去吃吧!它才听话的躲在别的地方吃去了。猫虽然说不来人话,其实是听得懂人话的。在乡下人家来说,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猫的,因为乡下老鼠也很猖獗,非养猫不可!

        父母如此宠爱猫,恰如宠爱子女。我们孩子们回家,父母爱心偏移,猫就被打骂着一边去,我们没在家的时候,猫就是父母的孩子,跳上桌子陪着他们一起吃饭,把一顿饭吃得热闹非凡。

        吃饭的时候,除了桌面上的猫,桌子下面还有一条不声不响等主人丢下骨头的狗。

        狗也很精确的知道主人用餐的具体时间,只要吃饭的时候,狗一定是在饭桌下面恭候着。它眼睛深情地望着主人,如果两个主人在不同的方向丢下一块骨头,它灵巧的身子在桌子底下穿梭,以最快的速度吃到那份美食。如果主人吃喝起来忘了狗的存在,它也不会无动于衷,它生气地叫两声,提醒主人,桌下还有狗呢,不能光顾自己吃!有时候干脆拿头部去跟主人的腿摩擦,主人才意识到桌子下的狗需要挑个菜或者吃剩的骨头,立即满足了狗的需要,狗就安静片刻,低头享受自己那份美食。

        都说狗最爱吃骨头,人吃不了的骨头就丢给狗去消灭。可是狗也会遇到被骨头卡在牙齿里的尴尬。有一回,母亲炖了鸡肉,一家人高高兴兴吃肉喝汤,狗也有骨头啃,都开心着呢。突然狗在桌子下面呜呜的低声叫起来,父亲听见不对劲,就把狗叫过来看看。狗张着嘴巴,求助的望着主人。父亲掰开狗的嘴巴,看见牙齿里一根尖利的细骨头,马上叫母亲拿来钳子,给狗把卡住的骨头拔了出来,狗那个轻松和感激,尾巴对着主人不停的摇,每天更是跟前跟后的跑,更加忠心耿耿的守卫家园了。

       我每次回去的时候,有时候时间隔得久点,狗就不认识我了。我一到家门口,它就厉声叫唤着,阻止我的进一步踏进院子里,父母出来招呼一声~~这是家里的人回来了,不要叫了!狗就会乖乖听话的停止吠叫,跟着主人身后往屋子里走。我也会带些饼干喂给狗吃,它知道我的善意以后,也就跟我熟络起来,看见我不会叫但也不会太过亲密。因为我在家的时间少之又少,它对我始终都怀有戒备之心,它眼睛随时注意它的主人示意。如果狗做了母亲,有狗崽子的时候,更是对每一个靠近的人怀有深度的警惕心,生怕别人把它的狗崽子捉走了,护犊心机极重。

       父亲买了三轮摩托车以后,每次赶场回来,车一出现在门前的马路上,父亲鸣一声喇叭,它就赶紧跑到路上迎接,摇头摆尾,甚是亲密。而对于别的过往车辆,它一概不理。父亲会在当场天买些肉食卤菜回来,这些有别于家常菜的滋味,自然少不了猫、狗的一份,所以它就格外的兴奋,跑前跑后,为了能让主人高兴,好多得些赏赐。

        有时候父母拿碗盛了谷粒去喂鸡,喂鸭,狗也会跟着。狗认得自家的鸡鸭,如果别的鸡鸭想来偷吃,狗就会毫不客气的把那些别人家的鸡鸭撵走,而自家的鸡可以安心的啄食洒在地上的谷粒。有时候来了客人需要杀鸡,主人满竹林里捉鸡,狗也会来帮忙,把鸡撵得到处飞,真实再现了鸡飞狗跳的一幕。

        父母下地干活,狗也不闲着,跟着到地头,守候在地角,地头有了一条狗,比起两个孤零零的大人在地里劳作就有了些活泼气息。如果父亲需要担些东西回去,狗也会跟着父亲回去一趟,虽然它使不上劲,可也尽心尽力的陪伴着父母。

       大多数时候,狗安静的卧在院子里假寐,一点动静都逃不脱它的眼睛。狗绝不羡慕邻舍的人家,自己主人吃啥它跟着吃啥,狗窝可好可差,它都不介意。只是忠诚守卫自己的家,忠诚陪伴自己的主人。

公路

       家家户户通公路,真是个好政策。老家的公路从房子左边经过,老父母赶场方便多了,买点东西回家也不用肩挑背磨了。老爸还买了三轮车,只要我们回家,就来街头接送,隔三差五的给我们送些家里的土特产来,也相当便捷。

       从山包那边笔直延伸过来,分割线一般把稻田分为左右两边,一条银白色乡村公路,下面遮盖住的是村人以前赶场的大路。所谓大路,是比羊肠小道宽一点点的田埂路,稍微平整宽敞,路边自然镶嵌花边一样长满了铁马鞭、茅草等野草,间或几棵柏树、苦楝子树标注下距离。各家各户的田埂路连接起来就是通向经济文化中心的乡场的交通要道。如今,长安车、三轮车、摩托车,三三两两的在白色公路上呼啸而过,更有摩托搭载的流行音乐,一闪而过,丢下几句响亮的唱词,引起留守老家的几个寂寞老人的抬眼张望。

        到了春节的时候,路上跑的小轿车就多起来,车牌大多是川A、粤A、藏A……他们锦衣还乡,带回的孩子说着普通话,听不懂老家的方言,追随着院子里的猫狗鸡鸭我,趣味万分。父母像接待远方客人一样殷勤招待,而志在远方的游子,感受过老家的亲情,看过左邻右舍,去祖坟上磕头作揖地祭拜一番,临走丢下一沓钱,又往城市里扬长而去了。

        有了乡村公路,走亲戚也觉得十分舒心快捷。老奶奶想去老娘家,老儿子三轮车一开,沿着公路就到了舅父家。不怕太阳晒,雨天滑了。谁家有个红白喜事,打个电话,开起三轮车,不久就到了,省时省力。有时候赶场天,开了三轮车,顺路带个熟人亲戚的,也得到许多感谢的话,内心十分满足。

        乡村的环线公路,甚至成了街道几个单位工作人员业余散步的好路线,俨然一个田园风格的大花园。一大早转悠一圈的是那些退休的老人,他们习惯早起,而乡间的空气又十分清新自然,于是他们不再只停留在街头散步,而是跑到广阔的乡下来了。遇到熟人,打打招呼,看看变化,继续走路。看着青山绿水的村庄,突然觉得生活实在过得越来越好了,就愈加喜欢锻炼身体了,好好活着,这么好的世道,长长久久的活着,多么好!周末,就是一队队徒步的人员,背着背包,穿着运动鞋,一个个汗流浃背的走路,为的是锻炼身体,多呼吸乡间没有汽车尾气、没有污染的空气,增强心肺功能,保证有更好的精神投入下一个工作周期。

       有了公路,乡村不再闭塞。乡村公路就是连通城乡的一条脐带,乡村依然向外输送养料,质朴善良,用无污染的粮食和蔬菜,养育着与乡村血脉相连的子子孙孙。而漂泊在外的游子,也因为这条公路,没有失去与老家的联系,他们随时都可以顺着这条纽带回到家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警惕!你还在喂狗吃鸡骨头猪骨头?这只狗手术开刀取出2斤骨头!
谨记!这些美食,对狗狗来说伤害很大,主人别喂
别拿无知当真爱,这样做其实在谋杀你的狗!
乐观的狗与悲观的猫
杨德振:一根骨头
如果宠物能和人类划等号(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