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涉农银行金融创新策略分析
涉农银行金融创新策略分析 金三林 中国财经报 2007-02-27 09:20:30

     涉农银行的新机遇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的“脱农”现象十分突出:不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远离农村,好多农村信用社也改头换面成农村商业银行,进入城市市场。但随着我国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商业银行将面对更加严峻的竞争形势:一方面是外资银行的竞争,外资银行将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严密的财务经营管理制度、相对完善的竞争策略和手段,与中资银行展开竞争。二是国内银行间的竞争,随着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商业银行原有分工界限被打破,纷纷把市场目标定位在一些大行业、大中城市、沿海开放地区的优质大客户上,各银行间的目标市场趋同、产品趋同、客户战略趋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形势下,涉农银行必须加快金融创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涉农银行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城镇化建设、农村流通体系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都对金融有着迫切的需求。据初步测算,到2020年,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增资金15万亿元至20万亿元。按过去农村投入资金中财政资金、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的经验比例,即使考虑到公共财政加大投入的情况,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中的很大部分仍将由涉农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

    我国涉农银行源自农村、连接城乡,其经营结构与新农村建设的金融需求有着很高的匹配程度,完全可以发挥自身熟悉农村、熟悉农民、熟悉农业、熟悉现代金融、农村金融网点相对完善的综合优势,在这项宏大的经济社会建设事业中大展身手。

     农村金融需求特点

    从金融需求对象看,我国的农村金融需求主体是农户和农村企业,此外还有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由于农户和农村企业的性质、活动内容和规模不同,其金融需求又表现出多层次性特征。根据农户的金融需求特征,可以分为贫困户、温饱型农户和市场型农户;农村企业可以分为农村资源型小企业和龙头企业。不同类型的需求主体,其金融需求的形式、特征和满足金融需求的手段与要求是不一样的。

    从供给来看,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十分脆弱,远远不能满足农村金融需求。供求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农村金融机构太少,结构不合理,资金供给明显不足。盈利性的商业银行早已大规模从农村撤离,农业发展银行仅在粮食收购方面发挥着政策性金融组织的作用,邮政储蓄实际上起着将农村资金转移出去的作用,这些金融机构几乎不承担农村金融供给的责任。农村信用社是我国目前唯一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但由于产权不清、技术落后、治理结构不完善、股东权益不明确、风险责任未落实、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没有形成等问题,影响了其正常的发展。由于供给不足,农村资金供求缺口一直很大。

    二是农村金融业务单一、金融品种缺乏。农村金融业务主要集中在信贷业务上,新兴的中间业务在农村根本没有普及。消费贷款、按揭贷款和代收电话费、水电费等金融服务,农民们根本享受不到。针对农村需求的金融创新几乎没有。同时,贷款的期限、品种、付息方式等都不能满足现实农业生产对资金的需要。

    可以看出,我国农村金融不仅存在供求总量差距,也存在着供求结构差距。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差距也意味着农村金融业大发展和金融创新大发展的重大机遇。

     新时期涉农金融该如何创新

    涉农银行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牢固树立商业银行意识,严格按照市场准则运作,妥善处理好支持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关系、有效支持和风险控制的关系、商业金融与政策性金融以及合作金融的关系,切实防范信贷风险。在此基础上,依据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大力开展金融创新,走一条创新制胜的路子。从当前的情况看,创新的重点是信贷业务,同时还要积极发展中间业务。

    一要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通过创建信用村镇建设、建设农户联保机制、与农业互促会和政府支农担保基金合作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改进贷款方式,满足农户的贷款需求,并降低贷款风险。探索发放农村消费贷款、教育助学贷款等具有发展潜力的信贷业务。

    二要开拓对新农村建设重要经济主体的信贷业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县域大中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公司、特色资源开发公司、种养殖大户和富裕农户等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经济主体,它们对金融业的服务需求除了传统的存款、结算、小额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外,更多地需要额度相对较高的中长期贷款、票据承兑贴现、跨区甚至国际资金结算、电子银行、保险代理、银行卡、现金管理、代收代付等中高端业务,农行作为全国性大型商业银行,本外币一体化经营,高中低端业务齐全,完全能够满足这几类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各种需求。因此,这些经济主体应该成为涉农银行今后开拓的重点。

    三要加强对农业生产基地、专业市场的贷款支持。合理布局机构网点,更多关注和满足具有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农产品产业带、主导产业生产基地、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的金融需求,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四要加快中间业务创新。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业务,它对商业银行的服务功能、竞争能力以及占有市场的能力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涉农银行应因地制宜,从农村实际出发,积极进行中间业务的创新。当前,可以以“三代”业务为主,即代收、代付、代办保险及租赁业务。同时,充分利用涉农银行网点遍布城乡,联系面广和信息灵通的优势,积极为客户传递市场、产品、项目、技术等各种实用信息,并将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有效结合起来。

    同时,国家应出台政策加强对涉农银行支农服务的支持。加大政府对涉农银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风险补偿力度,对支农信贷业务给予税收减免,对不良贷款准予核销,对因支农需要而必须保留的亏损金融网点予以一定的财政补贴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独家】中国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对话:推动银保涉农合作 提高金融支农效力(1)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 满足农户多元化融资需求
财经分析|供需矛盾突出 乡村振兴金融路如何更畅通?
关于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的调研报告
重磅!新增15项监管指标,县(区)域农商不得出县(区),完全回归三农和小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