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文学思想和创作理论的出发点!

苏轼是北宋最重要的文学家和文学理论批评家,他在许多诗文书画的题跋中,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和体会,对文艺创作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极为深刻的重要见解,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苏轼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使他有机会接触社会和人民,饱览祖国大好河山,专心致志于文学创作,穷而后工,成为伟大的文学家。他从自己的遭遇和经历出发,非常赞成欧阳修关于诗人“穷而后工”之说。其《僧惠勤初罢僧职》云:“非诗能穷人,穷者诗乃工”。他主张文学创作应当“有为而作”《题柳子厚诗》,“言必中当世之过”《凫绎先生诗集叙》。在创作思想上他主张要发乎自然,“不能不为之为工”《江行唱和集叙》,文学创作应当是感到非写不可才作,而不是说能作就作,这也是受他父亲影响之所至。这也是苏轼文学思想和创作理论的一个出发点。

1、论艺术创作中“知”与“能”的关系
苏轼认为无论文学还是艺术创作,都包含两个基本方面:一是作者对所要表现的事物是否认识得很清楚、很正确,二是对已经认识了的事物如何运用艺术方式充分地把它表现出来。苏轼将其称之为“道”和“艺”(或称“道”和“技”),实则涉及艺术创作中的认识和实践问题,他认为两者都很重要,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他要求文学家不但要“知”之深,还有善于“能”,认为这是进行文学艺术创作的基本前提。
从艺术创作来说,要做到“道进”,要能够“有道”,就是指艺术家必须对自己的创作对象有十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要懂得它的特点和规律,从而使“物形于心”。
苏轼认为画竹“有道”,这是和他热爱竹子、熟悉竹子分不开的。正因为他了解竹子的生长发展规律,有千亩修竹在胸,所以才能把握竹之“道”

但是,只有“道”而没有“艺”或“技”,也是无法创作艺术作品的。艺术家不仅要认识和了解创作对象,而且还要有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和丰富的表现技巧,不只要使物“形于心”,而且要使物“形于手”,做到内外齐一,心手相应。

2、艺术构思中的“虚境”、“物化”、“妙观逸想”

苏轼在《送参寥师》一诗中说: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咸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

“了群动”即是诗人对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规律可以了解得很清楚
“纳万境”即是诗人可以把现实世界里的种种奇观异景统统摄取到自己的脑海中,供诗人在艺术构思时选择、综合之用,作为创造审美意象的素材。
苏轼认为在文学艺术的创作过程中,要使创作对象(“物”)“了然于心”,从文学家、艺术家的主体方面说,必须要进入“虚境”、“物化”的精神境界。这样才有可能排除各种与创作无关的主观或客观因素之干扰,对“物”作深入的观察和研究,从而充分地掌握它的内在特点和规律。

诗人在“妙想”过程中必须善于把握机遇,捕捉住灵感萌发、兴会标举时刻所闪现的奇妙景象。

3、论形象塑造的“随物赋形”和生动“传神”
苏轼在《文说》中说:

吾文如万斛泉水,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石山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

“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要求作家应该尊重现实生活本身的内在规律性,而不以自己主观偏见去任意改变它。苏轼强调“随物赋形”的目的是要求艺术形象的刻画应以荷花自然造化为最高标准。
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之一: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何如此两副,疏淡含精匀!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

苏轼强调神似比形似层次更高,无论诗人还是画家都不应该拘泥于形似,而务必以传神为目标,要善于抓住体现创作对象之“神”的特殊的“形”,着力加以刻画和描写,使之起到传神的作用,方能有“天工与清新”之妙。

4、论“无法之法”

苏轼《诗颂》:冲口出常言,法度去前规。人言非妙处,妙处在于是。

诗歌妙处正是在灵活自然脱口而出,不受法度的束缚、限制。“无法之法”就是自然之法,任其自然而不违背艺术创作的规律,看似无法而又有法,这才是最高的法。

5、评平淡的艺术意境
苏轼在《题陶渊明饮酒诗后》中说:“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索然矣。“见”和“望”虽只一字之差,但与意境之深远与否关系极大。若改为“望”,则悠然自得、无X无碍之心态就体现不出来,自然神气索然没有意味了。
苏轼懂得意境需在具体描写之外,给人以无穷联想。

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说:“东坡尝有书与其侄云:'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余以不但为文,做诗者尤当取法于此。”其实东坡所说本不限于文,也可包括诗甚至书画艺术。绚烂之极而归于平淡,这是最高的境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论!]——第十六天
上海古籍版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书简介
望今制奇 参古定法
宋代文学
苏轼诗学理论的当代价值 作者:姜春
《画折枝·论画以形似》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