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笔墨丹青话中秋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又是一年中秋佳节,又是一年赏月时。在中秋节,人们会忙着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这些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许多画家也钟情于中秋节这样一个凝聚浪漫和思念的节日,他们用自己手中的如花妙笔点染丹青,描绘出中秋佳节的多样风情。

清代袁耀绘《中秋赏月图》

夜景如画 月下浣衣

赏月、拜月是中秋佳节最重要的活动,许多画家都在画作中生动地描绘了人们赏月拜月的热闹场景。

清代画家袁耀绘有一幅《中秋赏月图》,画中皓月高悬,营造出悠远辽阔的中秋夜景。画家为江都人(今江苏扬州),擅长画山水、楼阁、界画,其画风工整、华丽,他的这幅《中秋赏月图》也延续了其一贯的画风。画面的主体为中秋之夜树木掩映下的皇宫王府,近景、中景、远景层次分明,视野极为开阔。画面的近景为华美王府的大门,朱墙内,一处高耸的假山昂然耸立。气派的大门外,几棵树木俊秀挺拔。树木之后,建筑若隐若现,雕梁画栋,气势恢宏。建筑内侧,假山连绵,彰显出主人审美品位。画家用云雾区隔近景和中景,云雾缭绕,如梦如幻。中景是王府内一处更为华美的高层建筑,画家擅长画界画,此处的建筑更是彰显了其绘画的精工细致。人们站在高处的走廊上抬头望月,借玉轮诉说思念。远处,树木掩映下一处白色建筑映入眼帘,此建筑乃是“升仙台”,寄托着人们对来世美好生活的信仰。整体来看,画面虚实相生,如仙境梦境,缥缈无垠。远近宫殿楼台工整严密,华美雅致;墙围林木湖石井然有序,安排合宜;赏月之人神情毕现,激赏指点。画家更是着力表现渲染之妙,以云雾缭绕呈现出亦真亦幻的意境。

浣月,即在月光下洗涤衣物,也是中秋节的一个重要习俗。因为月亮凝聚着中国人独特的感情,承载着对美好和幸福的期冀,所以在月光下浣衣也因此变得更加诗意。五代画家曾绘有一幅《浣月图》,就描绘了月光下贵族女子浣衣的场景。画面中,皓月当空,晶莹皎洁,月光如水,曲栏庭院间,芭蕉挺拔苍翠。假山四周,芙蓉、蜀葵、雏菊、玉簪等各色花木竞相开放,秋意撩人。嶙峋怪石之上,蟠螭盘旋,水流从其口中倾泻而出,激起池中水花。月影在水面荡漾,画面中一位身着华服的贵妇人手捧明珠,伸出右手,似乎要取水洗涤明珠,也似乎被水中的月影打动,要伸手打捞水中月影。在贵妇人的旁边,还有侍女三人,她们或临案焚香,或捧物、荷琴。画中人物的衣纹线条刚健挺拔,属于人物画十八描中的“铁线描”。衣裙上做装饰的金线、披帛、裙带线条平行,正是“琴弦描”的描法。有的学者认为,这幅画虽然传为五代画家的画作,但是从画面中人物的衣着打扮和器物形制来看,似为南宋画院画家仿五代风格而作。

宋代刘松年绘《嫦娥月宫图》

嫦娥多姿 玉兔可人

提到中秋,必然提到嫦娥奔月的美好传说。关于嫦娥奔月,民间流传着诸多版本。据西汉《淮南子》记载,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来的长生不死药,而后身体飞升,一直飞进了月宫。很多画家都画过嫦娥奔月的题材,如刘松年、唐寅、张路、改琦、高其佩、张大千等古今画家都曾留下嫦娥题材的精品画作。

宋代画家刘松年绘有一幅团扇作品《嫦娥月宫图》,描绘了嫦娥在月宫中游玩的场景。画家用笔极为细致工整,他用繁多的云朵来表现人物和建筑背景,表现出月宫的自然环境。远处,云雾缭绕间,是华美的雕梁画栋,这是月宫中嫦娥的居所。近处,几棵桂花树枝繁叶茂,生意盎然。嫦娥衣着华丽,体态轻盈,婀娜多姿,颇有《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迷人风采。雕栏玉台上,一只可爱的白兔正向嫦娥奔来。嫦娥回首望向玉兔,喜笑颜开。近处,画家用勾勒和渲染结合的技法描绘出几处太湖石,使月宫更显雅致。明代画家唐寅的《嫦娥执桂图》不设背景,全画只描绘嫦娥的魅力风姿。画家用清丽圆细的线条勾勒出嫦娥的脸部、手部和胸部,用劲挺有力的方折之笔勾勒出其衣裙、披肩和腰带。圆笔和方笔兼用的描绘方法,生动地表达出人物肌肤和身上服饰的不同质感,也增强了画中人物轻移莲步的动态美。画家在人物衣裙上精心勾勒出繁密的装饰图案,尽管年久色褪,但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其服饰的精美。

近代画家张大千也绘有《嫦娥》一图,用纯水墨来表现嫦娥的风神。画家用多变的线条勾勒出人物身形轮廓,嫦娥表情凝重,似乎正若有所思。嫦娥身后,是桂花盛开的月宫,嫦娥身在云朵之上,身后是月宫,画家似乎要表现嫦娥刚飞出月宫的瞬间。张大千笔下的嫦娥不像前人画得那么俊秀脱俗,而是多了一份亲近感,仿佛就是邻家的少妇少女,具有浓浓的烟火气。据学者研究,张大千笔下的仕女造型,不光是古人粉本的翻版,很多也来源于现实生活。

在广寒宫里,不仅居住着美丽的嫦娥,也住着可爱的玉兔。有的画家在创作时把嫦娥和玉兔放在一起,而有的画家则单独表现玉兔和桂花、月宫,聚焦于可爱灵动的玉兔。明代画家陶成画有一幅《蟾宫月兔图》,这幅画的主角不是嫦娥,而是玉兔。在以兔子为描绘主体的作品中,最有名的是宋代崔白的《双喜图》,画家在画作中精心描绘了两只灰喜鹊和一只兔子对峙的情景。在绘画技法上,陶成的《蟾宫月兔图》和崔白的《双喜图》非常相似,都运用笔尖簇点,然后层层染色,再用极细的狼毫笔丝画出兔子身上的一根根绒毛。崔白所画的兔子为灰色,而陶成描绘的兔子为白色,所以对技法要求更高。在设色上,画家为了突出兔子绒毛的洁白、光泽和亮度,运用淡墨进行反复积染,以增加色彩的厚重感。这个过程往往要反复十几次甚至几十次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从构图上看,画家在画面中运用了全景式的构图方法,引入青绿山水的设色技巧,描绘出一个层次丰富的立体空间。竹子、桂花、野草、雏菊在风中摇曳,一轮圆月高挂夜空,洁白的兔子半蹲在地上,抬起前腿,似乎正在拜月祈福。整幅画典雅工细、意境悠远。

宋代马远绘《月下把杯图》

举杯邀月 观潮会友

在玉宇澄清的月圆之夜,文人雅士们又在做些什么?吟诗作赋,把酒持螯,观还是舞赏月?这也可从绘画中找到答案。

南宋画家马远绘有《月下把杯图》,此画构图简约,却为我们再现了古人与友人赏月饮酒的真实场景。这幅画尺寸不大,在构图上采取了“小中见大,只画一角或作半边景色,以凸显山林广大幽然之空间”的原则。笔墨生动劲健,构图看似平淡,实则平中有险,显示出山涧幽深起伏的地形特点。十五月圆之夜,明月高悬,月光如水。多年不见的故友来访,给主人带来欣喜和欢乐。画面中有诗云“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观花”,正是抒写主人心中的兴奋。主人身形清瘦,体态轻盈,举止文雅,面沐春风,手中持杯迎友,心情非常愉悦。主人一手握住友人的双手,故人重逢之喜悦和畅快溢于言表。主人身旁还有四位童仆,一人手捧白巾,侍立待呼,一人手捧果盘 ,另一个侍酒小童,正扭头回望从远处捧琴而来的文童。捧琴而来的小童半隐着身子,只露出头部,表现出地形的起伏。从构图上看,画家把重点描绘的山石、树木等景物安排在整个画面的左下方,以浓重的笔墨勾勒树木、翠竹、篱笆、山石等内容,近处的景物又与远方的远山和天空构成浓与淡、虚与实、疏与密的对比,使得不大的画幅中变化丰富,气象万千。

明代画家沈周绘有一幅《有竹庄中秋赏月图》,这幅画由画面和书法两部分组成,可以称作沈周书画作品中的皇皇巨制。画面意境深邃,格调淡雅,描绘了文人雅士于中秋月夜在竹林里饮酒赏月的场景。画面中山水秀美,竹木掩映,皓月高悬,白鹤漫步,景象幽深。这幅画中的亭子是沈周居所“有竹庄”内的平安亭,亭子简淡素朴,表现出文人一贯追求高雅简约的审美格调。整体上看,画家笔墨老辣雄健,意境清旷深幽。书法也是这幅作品重要的组成部分,书法是沈周满怀激情,以七言律诗的形式,兴致勃勃地抒发其中秋赏月时的丰富感受,章法谨严,笔意连贯。整卷作品诗书画交相辉映,形成无限丰富的审美依韵,堪称诗、书、画三绝。

中秋节,在钱塘江畔还有月夜观潮的习俗。宋代画家李嵩画有一幅《月夜看潮图》,描绘了宋时临安中秋节夜观海潮的情形,是一幅情景生动的杰作。画上有宋宁宗杨皇后题“八月十五看潮”,足以见皇家对这幅作品的喜爱和重视。这幅画气吞山河,全景式再现了钱塘江畔潮水奔涌、万人观潮的壮观景象。画面采取对角线构图,楼阁台榭占据画面右下方,左上方则是江潮奔涌的水面。海潮跃出水面,如同一线卷起,似乎能听到雷鸣般的潮声。远方,一艘帆船正在江上行驶,平稳安详。远处水平的平稳和近处江涛的跌宕形成鲜明的对比和极大的张力,一静一动,一实一虚,相映成趣。

又是一年中秋节,又是一个月圆夜,流连于笔墨丹青,既可重温中秋民俗,亦能领略高野情趣。当我们抬头仰望空中那一轮皓月,终能寄托心中的思念。

(原标题:笔墨丹青话中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博物馆里看中秋
月宫畅想曲
兔年画兔:月宫玉兔
朱大鹏配景画3.22(只要平凡/小石头和孩子们)
贵妃醉酒
贵妃醉酒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