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廷二品洋大员南怀仁
userphoto

2023.12.07 河北

关注

▌梁诗雨

今年是南怀仁诞辰400周年。南怀仁是清初最有影响的来华传教士之一,为近代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以天文历法见长,精通数学计算、机械工艺、地理测绘等知识。在经过最初的坎坷经历后,其才能最终被康熙皇帝所重视,不仅成为康熙的科学启蒙老师,而且还在清廷担任要职。南怀仁生时受到清廷的诰封与褒奖,死后还被赐谥号。在明清诸多来华传教士中,南怀仁独享这份殊荣。

南怀仁绘制的《坤舆全图》

潜心研究天文 为新历法正名

南怀仁于1623年10月9日出生在布鲁塞尔附近的一个小镇,12岁入耶稣会办的学校读书,18岁加入耶稣会,成为一名传教士。

1658年,因为被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从中国带回的精彩故事所吸引,南怀仁决定跟着卫匡国远渡重洋,来华传教。1660年,在汤若望的举荐下,南怀仁奉顺治帝命从西安来到京城,辅助汤若望修订历法。

汤若望年长南怀仁三十多岁,在华传教数十年,取得了卓越成就,在明清两代,汤若望都非常受人尊敬。南怀仁对汤若望非常敬重,全身心投入到修历工作中。因为对天文学的热爱与扎实的学识,南怀仁成为汤若望最得力的助手。

正是在修历过程中,南怀仁与汤若望建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这样平静的日子不过五年,一场牢狱之灾,打破了两人平静的生活。这就是康熙初期的“历狱”,即汤若望案。

当时,年幼的康熙继位后,由四位大臣索尼、鳌拜、苏克萨哈、遏必隆辅佐,他们反对推行新政,主张恢复满人旧习。

特别是1664年鳌拜掌权后,更是提出“今当率祖制,复旧章”的主张。而随着汤若望等西洋传教士在天文演算、历法编修方面拥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引发了鳌拜的不满。钦天监官员杨光先对汤若望等人进行了弹劾。在鳌拜的授意下,汤若望、南怀仁等传教士遭受不白之冤。这一年冬天,鳌拜废除由汤若望审定的《时宪历》,重新恢复旧的历法,并将汤若望、南怀仁等传教士押入牢狱。

面对这场牢狱之灾,汤若望和南怀仁的友情经受了生死考验。入狱前,汤若望因中风瘫痪,无法言语,公堂上的辩驳皆由南怀仁代为完成。入狱后,南怀仁甚至放弃了自己可以出狱的机会,坚持在狱中照顾汤若望。

1665年,在孝庄太皇太后的关照下,汤若望获释免死。被释放后,汤若望住到了宣武门内的天主教堂,直到1666年去世,享年75岁。

在此案中,大批汉人官员受到牵连,或被处死或被罢官,南怀仁也被幽居于东堂,被管束在家的南怀仁潜心研究天文学,他一直在等待为新历法正名的那一天。

汤若望案后,杨光先升任钦天监监正,引荐吴明烜为监副。但两人能力有限,历法错误连续不断,这也导致钦天监内混乱如麻。

1668年,14岁的康熙亲理国政,对于鳌拜的擅权行为和嚣张气焰,年少的康熙帝也越来越不能容忍。在康熙看来,钦天监的无能与混乱,是打击鳌拜集团的一柄利器。

正是在这一年,在太皇太后孝庄和皇太后佟佳氏的指引下,康熙派四学士往谒东堂,请南怀仁审阅康熙八年(1669年)的历法。接到命令后,南怀仁通宵无眠,仔细审阅,指出其中多处谬误。不久,康熙传旨南怀仁、利类思、安文思三人到紫禁城内与杨光先、吴明烜等人一道接受质询。

1668年11月23日,康熙命南怀仁与杨光先往观象台测验日影以定胜负。南怀仁运用勾股正法,推算出当日正午日影的长度,并划定日影所到界线。当太阳达到中午的最高点时,标杆的影子正好与南怀仁所划的线严丝合缝。在随后的第二次和第三次测验中,南怀仁再次胜出。

南怀仁以卓越的天文历法技艺赢下了这场天文擂台赛,在康熙心里建立起初步信任。1669年3月,南怀仁出任钦天监监副,主持钦天监工作。南怀仁推行新历,同时参劾杨光先五年前诬陷汤若望的罪状。最终,康熙批准南怀仁所请,惩治杨光先及吴明烜等人,将汤若望及被诬陷人员官复原职,所有以前剥夺的勋赐均被恢复,“汤氏数年不白之冤,一朝尽为湔(jiān)雪”。

南怀仁在观测日影中的表现,也让康熙皇帝非常震惊:“奈九卿中,无一知其法。朕思己不知,焉能断人之是非?因自愤而学焉。”因此,自1671年开始,康熙以南怀仁为师,每天都要召南怀仁到紫禁城他的书房教习数学、天文知识。南怀仁不仅向康熙讲授徐光启、利玛窦所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前六卷,讲解主要天文仪器和数学仪器的用法以及其他耶稣会士所译有关天文、地理、风俗等书中新奇的内容,还不定期给康熙讲授哲学课与音乐课。在长达近两年的时间里,他每日破晓进宫,经常到午后三四点钟才告退。

身前委以重任 去世后获殊荣

受到皇帝信任的南怀仁,渐渐在朝廷中被委以重任。南怀仁也运用“多技之长”为清廷排忧解难。

主管钦天监期间,南怀仁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改造观象台的天文仪器。当时,观象台的各类仪器非常简陋,南怀仁决定制作适用于西洋新法的天文仪器。他参考了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设计原理,同时吸收了中国的造型艺术,将欧洲的机械加工工艺与中国的铸造工艺结合起来,运用铸造工艺和各种切削加工技术,设计出了六架大型仪器: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地平经仪、象限仪、纪限仪和天体仪。

为帮助中国官员熟悉使用这些仪器,南怀仁还撰写了《灵台仪象志》一书,介绍了六种仪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并补充了很多与之有关的科学知识。1674年,南怀仁将此书奏请刊印。康熙阅后非常高兴,授其官居钦天监监正,加封太常寺少卿衔。

如今,在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六架天文仪器仍静静伫立在北京古观象台上,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1674年,南怀仁还干了一件大事——绘制《坤舆全图》。该图被誉为中国古代中文版世界地图的集大成者。

与利玛窦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不同,南怀仁改用球面投影法绘制地图,将北京经线作为本初子午线,还特地把东半球放到左边,使得中国的位置出现在地图的中央。

《坤舆全图》运用经纬理法表现五大洲、四大洋的地理风貌,图居中,四周有释文,也有图说,全球著名的山川和河流都在图中有所体现。南怀仁还在《坤舆全图》中绘有34种不同种类的海陆奇异动物,尤其介绍了大航海时代以后新大陆的动物,丰富了整张地图内容。

除了这些功劳,南怀仁还改造了火炮。当时,三藩之乱的战火燃烧大半个中国,叛军盘踞在陕西、湖广、江西等地区,那些地方山高路险,易守难攻,火炮成了前线将士最趁手的武器。山区作战,所需火炮得轻便,康熙谕旨命南怀仁“尽心竭力,绎思制炮妙法及遇高山深水轻便之用”。南怀仁很快就制造出了一种轻型火炮,除了炮筒等必要部件外,炮身多用木头制成,炮弹3斤,炮身总重1000斤。在卢沟桥炮场试射时,射击100发,90发命中靶心,铁弹穿透4寸厚的木板,射入地下数尺深,而炮身坚固无损。康熙传旨按此样式日夜赶制。

1676年,南怀仁再次奉旨造红衣铜炮,前后共铸造火炮130门。红衣铜炮威力惊人,一举拿下了久攻不下的萍乡,吴三桂的优势不再。1681年,南怀仁再督造神威将军炮240门,并著《神威图说》一书,阐述“准炮之法”。为表彰南怀仁的功绩,康熙授他工部右侍郎之职,官至二品。南怀仁也是清朝为数不多官居高位的洋人之一。

1682年,康熙皇帝决定第二次东巡。南怀仁被诏东巡盛京、谒陵祭祖。年近花甲的南怀仁为何被皇帝征召?

原来,当时的沙俄一直骚扰东北边疆,边境冲突频发,多次交涉无果。此次东巡,康熙打着平定三藩后祭祖的旗号,实则是考察东北的水陆交通、军事驻防,加强防御。南怀仁本身得康熙器重,又独具天文、地理之长,是康熙巡察东北的最佳顾问。再者,康熙见识了南怀仁所制火炮的威力,为出击沙俄,也需要南怀仁制造出适合远行作战的火炮。

一路上,康熙对南怀仁极尽照顾。康熙从自己的马厩中拨出十多匹马供南怀仁随时替换,驮运测量仪器,白日让南怀仁骑马随行,晚间让他睡在自己帐幕左右,康熙还常把自己桌子上的食物赏赐给南怀仁。人多船少时,还邀南怀仁上船一道先行过河……

不过,这次东巡仍然让南怀仁倍感疲惫。他在《鞑靼旅行记》一书记载:尘土噎满口腔,且整日辛劳,每晚至帐篷时,几乎不能站立。即便如此,他仍费心费力测量天体、地势等级、山脉距离等,耐心解答康熙提出的各种问题。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1688年1月28日),南怀仁去世,康熙亲自撰写祭文,诏以国葬之礼葬之,并赐谥号“勤敏”。

补白

墓碑上的南怀仁

▌李秀梅

南怀仁墓碑

1688年南怀仁去世后被葬于栅栏墓地。这块墓地当时是京城外国传教士的墓地。

南怀仁去世后,康熙谕旨,赐“故钦天监治理历法加工部右侍郎南怀仁祭葬。谥勤敏”。“祭葬”说明葬礼高规格,其墓碑也体现了清廷对他的极高礼遇。

明清时期的栅栏墓地,就是如今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这里现有63通墓碑。在墓地的西园,居于正中且碑体最大的是利玛窦之墓,南怀仁墓和汤若望墓分别位于其东西两侧。墓地的这些石碑都用中文和拉丁文镌刻墓志铭,只有南怀仁墓和汤若望墓刻有满文。

南怀仁墓碑的碑身阳面竖版题写“耶稣会士南公之墓”大字,其右是竖版的汉字介绍:“南先生讳怀仁,号敦伯,泰西拂郎德里亚国人。自幼入会真修。于顺治十六年岁次巳亥(应为己亥)入中国传教。卒于康熙二十七年(应为二十六年)岁次戊辰(应为丁卯)十二月二十六日,寿六十六岁,在会四十七年。”其左是横写的拉丁文,是南怀仁传教经历的概述。

碑阴有很多看点。碑首篆额天宫位置写着汉字和满文的“敕建”二字。碑身右边是竖版汉字:钦天监治理历法、加工部右侍郎、又加二级,谥“勤敏”。接着便是碑文,其中有一段是其成就的最完美概括:“明时正度,历象无讹,望气占云,星躔(chán)式叙;既协灵台之掌,复储武库之需。覃运巧思,督成火器,用摧坚垒,克裨戎行……”在碑文末尾,康熙再次表达了对他的敬重:“遽闻溘逝,深切悼伤,追念成劳,易名勤敏。”落款为“康熙贰拾捌年肆月初壹日”。碑身左边是竖版的满文,意思与汉字的相同。

环顾整座碑,雄浑大气的蟠龙碑首、碑额上满汉两文题写的“敕建”以及碑身上的满汉长文,都表现了清廷对南怀仁的高度认可,而且碑阴两次出现的谥号“勤敏”,也突出了南怀仁身后的殊荣:他是明清之际来华传教士中唯一一位获赐谥号者。

另外,墓碑两侧刻有饱满的缠枝纹刻饰,这是墓地里绝无仅有的孤例。其碑座四面都有精美且寓意吉祥的雕刻。所有这一切使得南怀仁的墓碑显得独树一帜、卓尔不群。 李秀梅 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怀仁见宠于康熙的得宠之谜
学霸康熙
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及明末清初之西学东渐
沿用二百年的“时宪历”是怎样制定的呢?它与以往历书相比具有哪些优越性?
探索·发现《清宫秘档》康熙与西学
清朝皇帝的洋老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