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警幻仙姑”该不该秘授宝玉云雨之事?

(选自网络)

儿子读初中时,我很想把自己同龄时的人生经验移植给孩子,告诫他不走自己曾经“崎岖的山路”,让他直接到达那“光辉的顶点”。

有这样想法和做法的家长不止我一个,说人生经验,又难得要领,往往演化成具体事的越俎代庖。结果多遇或软或硬的冷遇和拒绝。

有一次,儿子带回来一个很容易让我帮上忙的作文题。除了没有捉住儿子的笔,立意、构思和语言风格,我都实行了有效操控。不出所料,语文老师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我以为儿子对我的助力会产生兴趣,从而增强自信,可他一幅索然无味的样子,说:“你写的,我没有丝毫成功感。”

其实,是送孩子直达目的,还是让孩子自己走路,《红楼梦》开篇几回,早就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

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对那块非补天之材的石头说:人间没什么好玩的,“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可是石头坚持要来人间走一遭,体验人间的酸甜苦辣。

用现在的话说,在宝玉世界观正形成的时候,不仅有仙界导师警幻仙姑的“一对一”教育,还有那相当于“朱日和”一样的练兵场——太虚幻境,让他开眼界、长见识、练定力。

针对生理发育期情欲的萌动,警幻仙姑告诉他,色即是空。好色即淫,知情更淫。宝玉人生面临的几乎所有的“蓝军”——身边的女孩,金钗正副册全部告诉了她们的命运及结局,尤其透露了她们与“王孙公子”(实际是指宝玉)未来交际的结果。

如果说那些判词太过生涩难懂、模棱两可的话,随后14只仙曲所唱的金陵十二钗,已经是大白话了。

可是,十四岁的宝玉,仍然冥顽不化,恍恍惚惚,甚无趣味,警幻仙姑叹道“痴儿竟尚未悟”。

这次梦游太虚幻境,如果说是宝玉人生临阵磨刀的话,真正算得上未雨绸缪的,是宝玉的“抓周”。贾府摆出那么多物件,这男孩偏抓粉脂钗环。其父贾政直指宝玉人生最大的风险点就是女色。

可是,此时的宝贝听得进、听得懂吗?可是,这类人生命运测试,比科举考试还有市场,一代代父母对此乐此不彼。

这一次在“太虚幻境”柔情声色的体验,可不是小孩子随便的一场游园,警幻仙姑可是受宁荣二公之灵重托,“万望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靠他继承和振兴贾府家业。

在我们还远离父母身份和岗位时,不是没有看到过《红楼梦》,即使一般人难以读完,但至少前几回是翻过的,可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什么都没明白。与宝玉看了那么判词听了那些仙曲,仍然麻木不仁一样。其中道理,直到几十年之后的今天,再一次读到这,我才明白。

我们难道不是同宝玉一样的人吗?凭什么要我们的孩子早早醒来?我们有什么能力让孩子们省略过程,去直奔结果?

有一点我至今不明白,受人之托的警幻仙姑,明明知道宝玉年龄尚小,还不适于涉足人世间之风情月债,为什么强推宝玉入房中,秘授以云雨之事?

警幻仙姑放这一大招,曹公这么“黄色”的一笔,制造了一个天大困惑。让两百多年来的读者既想看,又不敢坦然于桌面上。多少父母和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既由衷地推荐这是本好书,又防范孩子们过早看这一本书,读到这一回。

那么多警世恒言般的判词,该领悟的没领悟到,而云雨之事,宝玉回到家里,马上就照葫芦画瓢了。

好在宝玉重情不纵欲,对身边女孩多有怜爱和悲悯。虽然金钏和晴雯的死与宝玉多少有关,但是,除袭人外,他没有轻易染指,包括黛玉。他没有成为“欲王”,却是一枚暖男。虽然无力挽狂澜于既倒,却也拥有了大观园的一段青春绽放的生活。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父母和老师会像警幻仙姑这样,对男孩进行超越季节的耕耘和播种。放在现代语境下看,《红楼梦》里的第四、五回,作者大胆呈现的应该是带来争议的一次性教育。它在争议中,完成了对无数青少年的性的启蒙。

而各种各样的人生命运,警幻仙姑没有也不可能作出沙盘的实兵推演,事情还没发展,时机不到,你叫宝玉怎么会明白。

极想传授自己的人生经验的家长,如果孩子真的想向我们探寻某种人生隐秘时,多数父母都会认为小孩“凡眼尘躯,未便先知”,只好知乎者也,王顾左右。以至于“从垃圾箱里捡来的孩子”“妈妈腋夹窝里生出的孩子”比比皆是。

青梗峰上的那块石头,化成宝玉来到人间,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接受了多数孩子们不可能接受的警幻仙姑主导的岗前培养,可他仍然按自己顽劣而又独特的人性,走过充满诱惑的世俗之路,没有在那个社会有出色于他人的表现,也不出当初那一僧一道的预言:“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秘授云雨事虽然是太虚幻景里的事,但对于擅长“假作真时真也假”的作者来说,未必就没有生活的原型,却充分地实现了它的现实意义。这是十分特殊的人生经验,对于青春期孩子授与不授、怎样授,还将困惑下去。

除此之外,对处于懵懂期间的孩子,没有必要、也没有办法让他们早早醒悟。真正的人生都是自己走出来的。父母和家长最应该做的,就是指一个方向,给予适当的保驾,鼓励他们自己走路。

而成年人的所谓人生经验,大多不过是人们在徬徨时刻到庙时所抽的一支签,签都具有可解和不可解的两重性,发签的大师和和尚不是发布命令,抽签者也不必太当真。

如当初孩子对我所讲的:“这些事(人生经验),你讲得再多,我没有见到,没有经历,我当然不会有感觉,有些我也不相信。只有我们亲身感受了,有些要亲身撞了墙,我们才会当成经验,会铭记于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虚幻境:宝玉的一番经历,暗示了他与宝、黛爱情的结局?
浓缩的《石头记》——《红楼梦》前五回赏析
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先后都经历了什么?
红楼梦诗词鉴赏(上)
红楼梦:难怪警幻仙子让秦可卿去教宝玉云雨事,看她在影射谁?
警幻仙姑将秦可卿嫁给宝玉,其实是暗示了宝黛钗的命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