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何是《春秋》而不是《冬夏》?
userphoto

2023.03.10 北京

关注

阳历新年已过,旧历新年又至。拿阳历来说,12月31日是旧岁之末,1月1日则是新年之始;拿旧历来说,除夕是旧岁之末,正月初一是新年之始,这是再简单不过的常识了,连三岁小孩都知道。可是,在认为“天圆地方”、太阳围着地球转的古代,古人是如何确定这一年的终始的呢?辛丑年为何又叫“重光赤奋若岁”?古代的六经有一部叫《春秋》,为何不叫《冬夏》?这里边有何秘密?商代甲骨文中为何会出现“十四月”?为何周人把十一月定为一年之始?“年”和“岁”不是一回事吗,有何区别?公历1582年的10月为何莫名其妙的丢失了十天?

一、为何是《春秋》而不是《冬夏》?

《春秋》这部书我们都很熟悉,是孔子编订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关于这个书名,有人说,孔子杂取四季中的两季来为它命名,因为春种秋收,对于人民的生存极为重要,故称《春秋》。

可是,近年来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冬”字从未以作为“季节”的含义出现,偶尔出现,也是作为“终”的含义。进一步研究就会发现,商代似乎没有“夏冬”二季,夏季是从春季分化出来的,冬季是从秋季分化出来的。“春秋”就是一年,而非杂取两季。

在远古的时候,人们是没有年的概念的,只是以青草变黄作为时间转换的标志。据史书记载,金代女真人的祖先还是如此,有人问他们年岁几何,他们只说见到青草几度变为黄色。

汉民族对历法知识的掌握自然比女真人早得多。最晚到商代,人们已经开始用十天干纪日了。那时候也出现了月和年的概念。但是因为历法不准确,有时一年会出现十四个月的情况。到了周代,一年十二月就已经基本定型,没再出现过十四个月的情况。

二、为何周人把十一月定为一年之始?

但是,据传说,夏商周三代的历法很不同。夏代是以寅月为岁首,商代以丑月为岁首,周代以子月为岁首。我们现在所说的“旧历”是夏历,我们就用它为准,说说这是什么意思。夏历的岁首是“正月”,但正月并不是“子月”,而是“寅月”,为啥要以寅月为岁首呢?古人的解释是“人生于寅”;商代为何往前倒一个月,以丑月为岁首呢?因为“地辟于丑”;为何周代以子月为岁首呢?因为“天开于子”。丑月就是我们现在的十二月,而子月就是我们现在的十一月。古人把选择岁首称为“建正”,而把夏商周三代的历法称为“三正”。看古书的时候一定要搞清三正的问题,否则就容易产生误解。

到了秦代,秦始皇以亥月为岁首,也就是十月为岁首,把闰月放在一年的最后,称为“后九月”。春秋战国之际,各国共流行六种古代历法,建正各不相同。但是因为夏历比较适合农业耕作的需要,农民耕作时还是以夏历为准。

顺便说一下,一年的开始是正月,可历法的开始却是冬至,古人认为天开于冬至日夜半子时,现在北京天坛每到冬至日还有祭天大典,就是这一观念的体现。

三、“年”和“岁”不是一回事?

前面提到了一年的开始与历法的开始不是一回事,其实,年初和岁首也不完全是一回事,只是后人搞混了,把年初也称为岁首。在最开始的时候,夏称年为“岁”,商称年为“祀”,周称年为“年”。“岁”的意思是“岁星行一次”,祀的意思是四季祭祀一周,年的意思是谷物熟了一次。这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古人很早就发现,木星的运转周期大概是十二年,所以,古人有用木星纪年的方法,故称木星为“岁星”,称十二年为“一纪”,把它运行的轨道划分为十二份,木星每走一份,称为“岁星行一次”,正好是一年。

商人重祭祀,一年四季都有祭祀,当祭祀满一周时为一年,故称一年为“一祀”;

周人是农耕文明,重视农业生产,故以表示谷物一熟的“年”字来代表一岁。

也就说,年的概念起源于物候,岁的概念起源于天象。年的开始是正月,岁的开始是春分日。周代用历法是十九年七闰,设置闰月的目的就是使年与岁的时间相配。

四、为何辛丑年又叫“重光赤奋若”?

去年是庚子年,今年是辛丑年。有些研究古代书画的人可能知道,假如你得到一幅古画,它的落款写作“岁名重光赤奋若”,意思其实就是辛丑年。为何辛丑年又叫“重光赤奋若”,这是什么意思?

这就要联系到前面说的岁的概念,古人将岁星运行的轨迹分为十二份,十二份各有名字,分别叫做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而在岁星纪年中,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年也给以专名,依次是: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 、屠维 、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太岁所在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年,也给以相应的专名,依次是: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辛对应的岁名正是“重光”,丑对应的岁名则是“赤奋若”,因此,辛丑年又名“重光赤奋若”,庚子又名“上章困敦”。

五、夏历不是阴历,也不是阳历,而是阴阳合历

 很多人都会混淆,以为夏历是阴历,还有人认为,夏历就是农历,其实都是错误的看法,夏历是阴阳合历,既不是单纯阴历,也不是纯粹的农历。

世界上的历法共有三类:一类是阳历,就是以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圈的时间为一年,年的月数和月的日数可人为规定,如西方使用的公历;一类是阴历,就是以月球绕地球运转一圈的时间为一个月,只有年的月数可以人为地规定(因为月圆月缺的时间是固定的,不能人为规定),如中国回族人使用的回历;第三类是阴阳历,就是以月球平均绕地球转一圈的时间为一月,但通过设置闰月,使一年的平均天数又与地球平均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相等,如中国的夏历和藏历。

夏历也不是农历,中国从没使用过真正意义上的农历。所谓农历,是为农业耕作提供指导的历法,农业生产自然是和太阳相关,因此,农历其实更接近阳历一些。宋代大科学家沈括在他的名著《梦溪笔谈》中曾提出一部真正的农历——“十二气历”的设想,可惜,从古至今,从未实行过。

六、公历1582年的10月为何莫名其妙的丢失了十天?

如果我们去翻万年历,就会发现一个诡异的事情,那就是,不管哪本万年历,公历1582年的10月,在4日之后紧接着就是15日。那么,5日到14日这十天哪里去了?为何凭空消失了?

原来,在1582年以前,西方使用的是儒略历纪年,1582年任职罗马教皇的高利将儒略历的纪年方式更换为新历的纪年方式,也就是现在熟知的公历纪年(又名“格里高利历”)。但儒略历与公历之间有十天的日期差距,当时的罗马教皇高利便直接将儒略历的1582年10月5日,改为了公历1582年10月15日。这样一来,就出现了这十天的空白期。

其实,不管是西方还东方,人们对历法的认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现在使用的历法其实是经过无数次修订的,像1582年这样的历法改革,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我国见于记载的历法就至少有上百种。

今天的公历虽然比我国的农历精密很多,但仍有很多缺点。比如,四个季度的天数不一样,每个月的长度不一样,大小月排列不规则,日期和星期之间没有固定的对应关系……目前,国际上已经有人设计出了比较理想的新历法——“四季历”,弥补了现行公历的许多不足,不久的将来,或许我们就会采用一种全新的历法了。

这是一个高质量文言文交流群,主要讨论高中文言文教学相关问题。《高中生文言文读本——史记》的主编、副主编、参编老师,新课标大语文时文栏目主编,古文观止栏目的主编、副主编都在此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记》中最诡异的一幕:刘邦明明都“死”了好几个月,为啥还能带领大军出征打仗?
闲话干支表年
世界上通用的历法——公历
农历和阳历有什么区别?老祖宗的智慧,其实很不简单
封五昌:漫话闰日、闰月、闰年​
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知道,世界历史曾经消失过十天,唯独中国没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