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瓜瓜斋 | 苏轼的“我书意造本无法”误导了不少人
userphoto

2022.05.18 广东

关注

苏轼在《石苍舒醉墨堂》诗中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这两句,被后人反复说叨,直到今天也没消歇。常听到当红书法家教导人:你的字,墨守成法,没有自己,这不行啊!你要用意,要创新,字里面要有自我,你没听苏轼说我书意造……这样的教导,很动听,尤其能勾引青少年。可是,我要说,苏轼这两句诗,真正误导了很多人,古代的、今天的,一大把一大把。为何?试申说之。

苏轼有一条题跋,《书沈辽米芾书》,里面说:

自君谟死后,笔法衰绝。沈辽少时本学其家传师者,晚乃讳之,自云学子敬。病其似传师也,故出私意新之。遂不如寻常人……

说沈辽年少时,学习唐代书法家、他的本家沈传师的字。后来,他大概意识到沈传师的字一般般,于是隐瞒学书历史,自称年少时学的王献之。可别人一看他的字,就想到沈传师的字。沈辽很捉急,很苦恼。于是,他锐意创新,表达自我,即“意造”,果然不像沈传师了。但同时,字也成了狗屎,连普通人都不如。

苏轼和沈辽,同样是“意造”,苏轼比肩先贤,沈辽劣于众人。为何?有人说,因为苏轼是大文豪,附带着他的字涨价,被后人追捧、学习。这个说法没错,但不完整。欧阳修也是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个个是文豪,可只有苏轼的字,被古今人效仿。所以,主要不在这一点。我以为,苏轼和沈辽的区别,在于资质、才情的区别。

苏轼资质优良,他闭门意造,出门合辙。我们看他30岁时的字,已经相当精致:

如果资质平庸,怎么办呢?张中行的《诗词读写丛话》里,正好谈到这一点,我觉着讲得很好,兹引述于下:

诗词是某一个人写的,所以还要谈谈个人的情的有无、多少问题。再说一遍,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情也必是这样,有人多,有人少;有人如此,有人如彼。多少、彼此等分别都来自什么?恐怕多半要取决于“资质”,少半取决于“修养”。资质非人力所能左右,所以,如果需要,只能在修养方面多下功夫。说“如果需要”,意思是,诗词非柴米油盐,情不多也无关紧要,可以不作。但古有多种诗媒的传说,放过这可能的机会也许损失太大吧?或者还有其他种种钓饵,使许多本不情痴的也禁不住拿笔,怎么办?我想,只能以人力补天然。这可以分作前后两步:前是多吟咏,多体会,由接近作者和作品之情而培养感情;后是拿起笔,争取萧规曹随,走昔日名作家以及名作品的路。这样做,也许比之天生情痴终于要差一着。语云,尽人力,听天命,如是而已。

虽然是谈诗词,移以论书法,亦可通。张中行的意思,资质平庸的人,干脆就别作诗。但实在手痒,又想作,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向古代一流名家名作学习,走他们的路。这样,也许终究比不上天资优秀的人,但总不会走上野路。书法学习尤其如此。天资聪颖如王羲之者,尚且取法钟繇、张芝,何况他人哉!可是沈辽呢?虽然他跟沈括是族兄弟,家族里聪明人应该不少,但他在书法上,资质肯定平庸,且又选了个沈传师来摹仿,一样都没占住。他学沈传师,想必是他父亲的旨意。毕竟宋以前,沈姓本家书法家太少,没得选。换作别的父亲,完全可以学异姓书法家呀,谁好学谁嘛。可见沈辽父亲迂腐(这些我没有考证,都是瞎猜的哈)。取法既没有上,资质又平庸,肯定学不好。但因为有取法,毕竟还写得像沈传师。可他后来放飞自我,字就没法看了。可见,资质平庸,是不能轻言“舍法”“意造”的,搞不好,意造就成了臆造。

苏轼的“意造”说影响很大。清人梁巘直接给宋人书法下了个断语:宋人尚意。这大体是不差的。北宋苏黄米蔡,蔡襄比较周正,米芾集古为新,苏、黄在自我的路上走得比较远。但如上所说,他们的资质和才情,载重量够大,尚能载得住意造。而且毕竟北宋时,唐代书家的影响尚存。到了南宋,情况就不妙。整个南宋,找不到一位能比肩北宋四家的书法家。甚至找不到像样的书法家。所谓中兴四大家,陆游范成大朱熹他们,根本就是诗人、理学家身份,附带有点书法的名气。可是他们的字,后人并不怎么理会。这个惨淡的情况,直到赵孟頫横空出世,才得以改观。而赵孟頫所作的,就是回到“法”。

返回来说,苏轼并非一味尚意不重法。上文苏轼30岁时的字,是精致的。精致的东西,怎么可能没有“法”?苏轼极其推重蔡襄,不止一次说过蔡襄书法乃国朝第一。而蔡襄的字,在宋四家当中,是最节制的,即相对来说是最守法的。苏轼还常夸米芾的字。上文说米芾集古为新,集古,就是向尽可能多的古人取法呀。苏轼还说:

知书不在于笔牢,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

永禅师欲存王氏典刑,以为百家法祖,故举用旧法,非不能出新意求变态也。然其意已逸于绳墨之外也。

《遗教经》……笔画精稳,自可为师法。

你看,苏轼根本不排斥法。他只说自己的字是“意造本无法”,并未教导别人也这么做。他批评沈辽的字,恰恰是因为沈辽不守法。他的诗句有自嘲的意思,又有自得的意思。文人写的诗,虚虚实实,轻易不要当指导思想啊。

我们今天很多人学苏体,学什么呢?当然是学苏体的“法”。如果苏体一点儿“法”都没有,你临摹时把握的是什么呢?苏轼的字,是很个性,但它们都合着书法的“法”。至于苏体的“法”之外的东西,那就是苏轼天性中流露出来的东西。这个东西,非但别人无从把握,就是苏轼自己,也无从把握。因为天赋的东西,是天赋予你的,而人是无法撼动天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米芾在书法笔墨技巧上,应该是宋四家中应该是最出色的
他取法苏轼行书,藏巧于拙,竟以楷书入选了12届国展,让人羡慕
清 章草大家沈曾植书法
外国的月亮没有比较圆,但古代的书法真的比较香
宋朝被忽略的一个大书法家,其书法曾经独步天下
沈门七子李明的书法巨作,师兄刘京闻这样评价,网友认为相互吹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