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说新语》里的王羲之

王羲之《孔侍中帖》

上一期瓜瓜斋,我们从苏轼书法家族说起,继而延至王羲之家族。今天,不妨专门聊一聊王羲之。关于羲之的文章故事已经很多,我们主要借着《世说新语》这本书,再温习一下王羲之。

《世说新语》可谓一部奇书,成书约在王羲之死后八十年。读这部书的感觉,正如“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王献之语)。该书有关王羲之的内容,多达50余条。篇幅限制,本文只择取数条读一读:

王羲之不满十岁时,大将军王敦(羲之的堂伯父,因谋逆而败亡)很喜爱他,常常安排他在自己屋里睡觉。一次,王敦起来得早,羲之还在睡。一会儿,钱凤来和王敦密谋造反的事。凑巧王羲之醒了,听到他们的谈话,知道自己没法活命,于是设法抠出口水,把头脸被褥都弄脏,假装睡得很熟。王敦商量事情到一半,忽然想起王羲之还在床上,怕他听到了密谋,于是道:“不得不把这小儿杀了!”等到掀开帐子,看见羲之睡相正酣,就相信他睡得很死。于是王羲之得以保住性命。当时人都称赞小羲之有智谋。

                                  意译自《世说新语·假谲》

羲之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花花肠子,不愧人中龙凤啊。又一则道:

王羲之小时候,在武城侯周顗家中作客,因为年龄最小,就坐在末座。吃饭时,主人周顗竟先切牛心给他吃(当时风俗,看重牛心炙),当他为座上宾。从此,王羲之声名鹊起。

                                  意译自《世说新语·汰侈》

周顗因何先给小羲之吃牛心,我们不清楚,料想这小子总得有过人之处吧。《世说新语》里有一句谚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句话显然不适用于王羲之。书法史上的励志故事,比如王羲之吃墨、王羲之墨池,都是写羲之用功的一面,《世说新语》偏是记他的奇闻轶事。我最喜欢下面这句:

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世说新语·容止》

《世说新语》文句极佳,上面两则是逼不得已而意译(小二说要照顾到读者的口味,若直引原文,大家读不懂)。这一则文字简短,又没有生僻词,就照抄下来。魏晋风气,流行品鉴人物,从长相到品德,都要品评,还要对比、分等。用“飘如游云,矫若惊龙”来评价王羲之的形貌气质,那无疑是最高褒奖了。后来,这两句也被拿来形容王羲之的书法。

王羲之《丧乱帖》

不但别人评王羲之,王羲之也评别人,比如:

王右军见杜弘治,叹曰:“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

                                      ——《世说新语·容止》

注意,杜弘治是男生。这两句翻译过来,大概是说,杜弘治肤色白皙,眸子深情。我们时下的社会,很有一种风气,就是觉得女性化的男性很前卫。其实,一千多年前的魏晋人在这方面已经玩腻了。

再看几则:

殷中军道王右军云:“逸少清贵人。吾于之甚至,一时无所后。”

                                      ——《世说新语·赏誉》

这是殷中军赞美王羲之,说“一时无所后”,是指羲之的“清贵”在当时是无人能及的。这也是最高褒奖。

王羲之《平安帖》

也有关于王羲之“品德败坏”的记载:

“东床坦腹”应算“行为不检点”的一例,因为大家太熟悉,不再重述。别选下面这几则一乐:

王羲之与王敬仁、许玄度两人都很友好。两人死后,王羲之对他们的评论却转为刻薄。孔岩告诫他:“您以前和王、许交谊情深,现在他们死了,您却没有始终如一的友情,对此我实在不敢恭维啊。”王羲之听了很是惭愧。

                                  意译自《世说新语·规箴》

看来,王羲之的人品也没有那么淳厚啊。王羲之对死人这样,有时对活人也不讲逻辑:

话说王羲之走马上任会稽内史,当时的高僧支道林也在会稽一带活动。好友孙兴公对羲之说:“高僧支道林本领杰出,您初来乍到,要不要会会他?”不料王羲之天生一种超人气质,就轻视支道林,一直没有会面。后来,孙兴公和支道林一起到王羲之处所,王总是有意矜持,不和支交谈。一会儿,支道林告退,恰逢王羲之有事要外出,车已经在门外等着,支对王说:“您先不急走,贫道与您小聊几句便可。”于是支道林高论庄子《逍遥游》,洋洋数千言,辞藻灿烂,才气非凡。王羲之呢,就脱下外衣,不再出门,对支道林留连不止。

                                  意译自《世说新语·文学》

狂傲真率性情毕露无遗。这个样子让人想到贾宝玉,痴绝处简直神似。《太平御览》引《语林》说王羲之小时候患有癫痫,一二年就要发作一次,不知道他后来的不拘一格,是不是和这个病有关。若据史书,大凡历史上的名人,总有很多特异之处吧。

王羲之《黄庭经》

下面这则故事,简直要了王羲之的命:

王羲之一向看不起蓝田侯王述,王述晚年声誉转高,王羲之就愤愤不平。王述任会稽内史时,遭母丧,在山阴县治丧,王羲之接替他出任会稽内史。羲之屡次说要去吊唁,可一连多日都没有去。后来终于去了,等到主人王述哭起来后,他又不上灵堂就走了,以此来侮辱王述。于是双方结下梁子。后来,王述出任扬州刺史,王羲之仍为会稽内史。羲之刚得到王述被任命的消息,就派人去朝廷,请求把会稽郡划出来,成立越州(当时会稽郡归扬州管辖),但事情未能成功。王述也暗中派手下,到会稽郡检察各种不法行为,让王羲之难堪。于是,王羲之告病离任,终至愤慨而送了命。

                                   意译自《世说新语·仇隙》

《笺疏》里程炎震说,这则里面的王羲之借吊唁侮辱王述,太不近人情,所以《晋书·王羲之传》没有收录这个细节。查阅《晋书·王羲之传》云:“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意思是王羲之只吊唁过一次,确实没写他没有上灵堂的细节。大概史书要规矩严肃点,而《世说新语》却是活泼风格。信哪一个,读者自己择取吧。此处一并录出,以为谈助。

历史人物和我们一样,并不是平板严肃的,而是立体活泼的,一代书圣王羲之也不例外。

王羲之《远宦帖》

《世说新语》亦记有王羲之夫人郗璿的轶事,其中一则:

王尚书惠尝看王右军夫人,问:“眼耳未觉恶不?”答曰:“发白齿落,属乎形骸;至于眼耳,关于神明,那可便与人隔!”

                                      ——《世说新语·贤媛》

据说郗夫人说这话时已经九十岁左右,王羲之去世都几十年了。魏晋时一般士大夫的玄言睿智,也可从这位老太太的话里觉知一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说新语》品读:书圣的晚年生活
王羲之史料(图文)
王羲之行草书《百姓帖》
二王的芥蒂:王羲之与王述的恩怨
文言赏析与创作 王羲之作死
王羲之辞官归隐之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