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历史买官第一人

    吕不韦本来出生于一个珠宝商家庭,成年后受家庭的熏染也经商,而且经商有道,事业有成,一度成了韩国有名的“家累千金”的巨贾,用现在的话说,在财富排行榜上拔得头筹。
  具有经商头脑的吕不韦,面对着家里的巨额财富陶醉得神不守舍,他觉得在韩国已无商可经了,即使到别国去做买卖,也难以把那一国之财都挣到吕氏的家中。在专制社会里,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与政治密切相关。因为在专制社会中,政治高于一切,一切都得服从于政治。政治,就是权力。有了权力,就有了一切。于是,吕不韦说了一句千古流传的话:“此奇货可居!”他异想天开,打算投靠国君,从国君那里再捞好处,说不定能得到“巨金”,那可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买卖。如能得逞,不仅有大利可图,还可以传之吕氏后世。 
  为此,吕不韦“一不做,二不休”,把“家累千金”的巨资,全部拿出来,为自己买官去!
  吕不韦不愧是位知名商人,倾其所有,不惜血本,是商人常常下的赌注。既然买官是一次豪赌,很难再有第二次机会,因此,不容许有半点闪失,必须稳操胜券。于是,他把所在的韩国和周边几个小国进行了一番比较,经过再三权衡,最终选择了秦国。在秦国又选择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国君的儿子,一个是国君的夫人。这两个人基本上可以当起秦国国君的家。选准了人,吕不韦分别送给国君儿子“五百金”,还把自己娶的漂亮的女人献给了国君的儿子。又用“五百金”买了国君夫人喜欢的“奇物玩物”。这样一来,国君最亲近的两个人的关系全部打通了,买官的后门也同时敞开。热线一旦畅通,“枕边风便吹到国君的耳朵里”,“衙内”的推荐话,也能送到国君的耳朵里。吕不韦终于成功了,不但进入了秦国的政治圈子,而且还爬上了秦国的相位,权势日益膨胀,封地越来越多,原来行贿抛出的“千金”,早已连本带利收回了,还不知增值了多少倍。
  如果吕不韦就此打住,或许秦国的历史将会改写。可商人就是商人,贪得无厌是其本性。过去看中的是钱,是土地,现在又看中了手中在握的大权。他面对自己的封地和“家童万人”,便又彻底陶醉在权力上。相位已不能满足于他的权力欲,他想要指点“江山”。嬴政二十一岁开始执政,这个国君正是当年自己送金送女人巴结上的国君儿子的儿子,吕不韦误认为机会到了,于是,把主持编纂的《吕氏春秋》抛了出来,也是当时的施政大纲。他忘乎所以,自作聪明地让秦王照他编写的施政纲领亲政,俨然以太上皇自居。吕不韦这一次真是彻头彻尾地陶醉了!在那个时代,官是可以买的,可国王卖官也有底线,这个底线就是国君的权利不能动摇,国君的权威不能受损。如动摇了、受损了,国君手里的官帽子不就贬值了吗?因此,秦王理所当然地拒绝了他,非但没有听从吕氏的施政方略,反而更引起了秦王对他的警惕,处处防备,时时留心,想方设法把吕氏这块绊脚石踢开,把秦国这个障碍物搬掉。国君想办的事,还有办不成的吗?不久,秦王先是以与政变有牵连为由,罢了吕不韦的相位,后又以与秦没有任何关系为由,将他的家人流放到蜀地,远离王宫。不仅官职全没了,连城市户口也取消了。吕不韦眼见“所得”已丢,大势已去,东山再起也没有可能了,便来了个“饮鸩而死”。吕不韦用作为商人表现出的唯利是图的故事,为自己划上了句号。
  看了吕不韦的下场,着实令人感叹。他如果继续从事他熟悉的商业,或许会成为中国史上的一位商贾奇才。作为商人,图的就是利,有利就可以了,小利是利,大利是利,即使日不能进斗金,进财就好,总比落得个流放、自杀、抄家好多了。再说了,世上有多种行业,各行有各行的门道,各行有各行的规则。一个人不可能样样精通,件件都出类拔萃。经商与搞政治,不是一个范畴的问题,处人处事的标准也不尽一致。尽管如今有人将商场与官场混为一谈,但毕竟涉及两个领域,在这领域吕氏是骄子,在那个领域便可能是白痴,更何况隔行如隔山,在这个行当里因稳重而驾轻就熟,在那个行当里又可能因敢闯而得心应手。所处的领域不一样,所干的行当不一样,对人的要求也不一样,尤其是像吕不韦这样高居相位的人。 
  吕不韦因陶醉失去了一切,令人痛心,他毕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能人。他的垮台给后人留下的启示是:人还是老老实实的好,还是量力而行的好,还是量才而为的好。商场变化多端,官场变数无穷,仅靠一技之长那是绝对行不通的,任你有三头六臂,也难以应对多变的现实。真是应验了那句话: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
  吕不韦绝不是个庸才,应当是个能人,用现代的话说,是一位有胆有识勇于创新的人。试想,在那个春秋战国时期,根本还谈不上购买力的年代,他竟能“家累千金”,成为名噪一时的巨富,那可真是“长城不是吹的,泰山不是堆的”,没有点真本事,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应当说,他的钱赚得很不容易,应当在保本的前提下,继续赚下去。即使后来通过行巨贿向国君靠拢,应当想的是得到更多的金,而不是什么官。“有钱能使鬼推磨”,吕不韦手中的金那么多,完全可以买通官员,包括国君的夫人,为自己的生意拓展更大的空间。比如找找金矿、搞个作坊、搞搞房地产。估计那个时代也没有什么拆迁压力,盖个房子也很容易,因为那个时代还没有钢筋、水泥等名堂的建筑材料,撑破天就是有点土砖。历史上不是盛传“秦砖汉瓦”吗?那秦砖就应当是在这个时代。吕不韦此时却失去了商人的头脑,当然也丢掉了若干商机。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竟向官位上靠,来了个花钱买官。因手头的史料不是太全,或许这个吕不韦,就是中国史上跑官买官的“第一人”。真是奇货可居,此说如能成立,吕不韦便是买官的鼻祖,如今的买官者,应当向他顶礼膜拜。人家吕不韦买到了宰相的高位,那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官,后世的大小买官者,在这鼻祖面前,不是又觉得寒碜多了吗?费了那么大的劲儿才买了多大的一个官?有的还撞到了枪口上,弄了个人仰马翻。
  尽管吕不韦买到那么大的官,让后来的买官者心痒,但他完全不应当涉足这个领域。因为买到官的人,从买上官的那天起,打算的就是个人的事。为皇上分忧,为朝廷解难,那只是个幌子。心里总是怀着鬼胎,因为走的不是正常的路线,官帽一旦戴上,他们便处在一种非正常状态。这种人聚集到宫廷王室,给国王制造点麻烦那是很正常的事,给国家带来不安定的隐患,那又是必然的。吕不韦想在这个圈子里过得滋滋润润,那真是打错了算盘。因为不仅国王知道他的官是买来的,大小官吏恐怕也会知道一些内情。再大的遮羞布,也难以掩盖买官的污点。暴露是迟早的事,遭到打压也只是个时间问题。因为小辫子在别人手里攥着,尤其是秦国的一把手。
  人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吕不韦就是这样的人,令人遗憾的是,吕不韦虽然死了,可他开创的买官的事业,却日渐兴隆,大有为悼念这位鼻祖而赴汤蹈火之势。封建时代几乎每个朝代都能找到这样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官瘾很大,不惜血本,不亚于当年的吕不韦。不知吕不韦得到这个消息,会不会含笑于九泉。因为他的事业,后继有人,而且还不是一代人、几代人,生生不断地书写着买官的历史。
  写到这里,不禁叹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为什么那么难以继承发扬?而那腐朽的纯属糟粕的东西,为什么又那么容易滋生蔓延?吕不韦呀吕不韦,假如当年不去买官,而是很好地发挥自己的经商才能,或许会为中国的市场经济注入许多有益的东西。现在可好了,留在史上的除了骂声,确实再寻不到更好的东西送给他了。悲哉,吕不韦!看来人生真是欲壑难填,贪心难满。欲望是条狗,追的人乱走。被欲望牵着鼻子走的人,终会被欲望所毁灭。

韩喜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吕不韦的成功之道:舍得花钱,懂得让聪明人“主动”为自己工作
商人出身的秦相吕不韦做了什么事让那么多后人崇拜他?
吕不韦的风雨人生001|阳翟大贾
医药典故//吕不韦论“养生三患”
什么买卖最暴利,让吕不韦告诉你!
习作推荐:家累千金,亿则屡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