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为后备人才培养方案设计(附《华为干部赋能手册》)
 01 
后备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确定后备人才的赋能点是设计培养方案的基础。确定赋能点的关键是找准培养目标的定位,比较培养对象的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下面以华为的FLMP 为例,分析其赋能内容的提取方式。

华为基层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如图1所示。

图1:华为基层管理者的角色定位

基于华为对基层管理者的要求,FLMP 的培训内容包括基层管理者角色认知、团队管理、绩效管理、有效激励和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等,其目标是帮助学员转变思想,实现“转身”,为学员植入管理意识和观念。其中,团队管理、有效激励、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主要对应于“带团队”;绩效管理主要对应于“定目标”和“管理业务活动”;“践行文化”没有直接对应的内容,而是隐含在其他内容中。

课程培训完成后,学员需要在岗实践5~6个月,通过具体实践固化行为。

需要说明的是,华为已经转型为项目型组织,因此这些后备人员比较容易找到担任项目经理的机会,在真正的岗位上进行实践锻炼。
 02 
华为干部“之”字形成长模型

华为干部的“之”字形成长源自美军航空母舰舰长的培养模式。有人将拉姆·查兰的领导力发展六阶段模型理解为“之”字形成长,虽然那个模型看起来很像“之”字,但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在一次华为片联开工会上,任正非说:“片联要担负起历史的重任,加强干部'之’字形成长制度建设,坚持从成功实践中选拔优秀干部,破除地方主义,破除部门利益。”

“之”字形成长模式,实际上是一种轮岗制,是华为推行的一种体验式快速学习方式。华为的轮岗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业务轮换,例如,让研发人员去做中试、售前、生产、服务,让他们真正理解端到端的流程运作;另一种是岗位轮换,即调整中高级干部的职务。

所谓“之”字形成长,就是成长路线是一条折线,这是相对于直上直下的“烟囱式”成长而言的。任正非说:“过去我们的干部都是直线形成长,对于横向的业务什么都不明白,所以,现在我们要加快干部的'之’字形成长。直线成长起来的干部缺少足够多的岗位的实践历练。”

实际上,华为的很多高层干部都走过“之”字形成长路线,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横跨过多个部门、多个岗位,负责过多项工作。有技术人才去负责市场的,有市场人才去管理供应链的,有研发人才去管人力资源的。我们可以看一下华为最高管理层的简历,他们几乎都在多个岗位上历练过,或者说他们都有过“之”字形成长经历。我们打开华为的官网,读一下华为核心高管的个人介绍就可以发现这样的规律。

  • 梁华:1995 年加入华为,历任供应链总裁、首席财务官(Chief Finance Officer,CFO)、流程与IT 管理部总裁、全球技术服务部总裁、首席供应官、审计委员会主任、监事会主席等职务。
  • 徐直军:1993 年加入华为,历任无线产品线总裁、战略与营销总裁、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产品投资评审委员会主任、轮值CEO、战略与发展委员会主任等职务。
  • 余承东:1993 年加入华为,历任3G 产品总监、无线产品行销副总裁、无线产品线总裁、欧洲片区总裁、战略与营销总裁等职务。

我们都知道,在大部分企业中上下协同问题不大,而且效率可能很高,出现问题的往往都是横向协同。究其原因,上下之间毕竟是一条线,目标一致、利益一致;而横向部门之间的目标则不一定一致,甚至会互相制约。

“烟囱式”成长的干部,思维难免会有局限性,考虑问题比较片面,也容易出现本位主义。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华为对干部管理有明确的规定:职能部门的正职必须有一线管理经验,职能部门的副职不允许直接晋升为正职。

因此,华为一直鼓励干部流动,以形成一个有力的作战群。任正非说:“干部和人才不流动就会出现板结,会让机关和现场脱节,如果形成'阶级’,华为迟早会分裂。”所以,他一直强调干部和人才的流动,并要求不拘一格地从有成功实践经验的人中选拔优秀专家及干部。他还推动优秀的、视野开阔的、意志坚强的、品格好的干部走向“之”字形成长道路。

华为不允许干部只在某个部门或系统里面循环,特别是中高层干部。这样做的好处大家都能理解,但真正做到是很不容易的,这要求企业打通干部管理的整体链条,调整、改变干部的培养和任免权限。

大部分集团型企业,仅仅能够做到对财务体系干部的垂直管理。2018年7月,华为成立了总干部部,将干部管理彻底从人力资源部分离出来,由此实现了对全体干部的垂直管理:人力资源部管规则与监督,总干部部管人。在这样的机制下,华为自然能够做到跨领域、跨体系调配干部。

华为干部的循环流动的根据是业务需要,不是为了流动而流动。换句话说,华为推行轮岗并不像某些企业是为了开展人才培养项目。任正非说:“华为只会给那些可能上航母当舰长的人进行循环流动;其他员工一般不需要跨区域工作经验,也不需要流动。所以,不是为了干部成长去流动,而是你成长了,就给你流动机会。”显而易见,华为轮岗换的指导思想有很大的不同。

 03 
高潜人才成长的同心圆模型

同心圆模型是管理专家拉姆·查兰在《高管路径》(Leaders at All Levels)一书中提出的,如图2所示。

图2:同心圆模型

在同心圆模型中,圆心代表培养对象的素质和能力;一圈圈同心圆代表不同的工作岗位。从内到外的一系列同心圆代表轮换的不同岗位。从圆心向外扩展,同心圆的半径越来越大,代表不同岗位职责的难度与广度的变化。

在成长过程中,培养对象从圆心起步,在职责难度与广度相对较小的岗位上历练。如果培养对象能够赢得挑战,在现有的岗位上脱颖而出,就说明他们已经做好准备,可以迎接下一个难度及广度更大的工作挑战了。这时,培养对象就从第一个圆圈跃迁到了外面的第二个圆圈,以此类推。培养对象通过这样持续强化的练习模式,在难度及广度不断递增的一系列工作岗位上历练自己的领导能力。每一次练习都能帮助他们持续提升自己,越来越自如地运用各种技能。

下面举例说明应该如何锻炼人才的领导能力。我们可以将图2 所示模型中的A、B、C 三点分别理解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管所对应的岗位。

  • A 点:当他刚走上领导岗位(基层管理者)时,必须能够挑选合适的下属,并将他们组成强有力的工作团队。

  • B 点:当他调任下一个领导岗位(中层管理者)时,必须有能力影响非下属的其他人,如其他部门的同事及公司的供应商等,这说明他的领导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强大。如果他做不到这一点,就说明他的影响力主要来自于职位的权力,只能影响下属,但横向协同能力不足。

  • C 点:他开始承担管理全公司的领导职责(高层管理者),需要组建更强的甚至跨文化的团队。虽然这些都是他在刚上任时不具备的能力,但是之前岗位的历练已经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包括如何识人用人、如何管理团队等。因此,在面对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同事时,在需要运作复杂团队时,他早已成竹在胸,不会手足无措。

无论是华为的“之”字形成长模型,还是拉姆·查兰提出的同心圆模式,采用岗位轮换进行后备人才培养都面临不小的挑战。

首先,被选为后备人才的肯定都是挑大梁的骨干,把他们轮换到其他岗位之后是否会影响原部门的业绩?华为人才密度高、家底厚,所以轮岗的影响不大。因此,企业在创业初期采用轮岗的方式培养人才时要控制比例,兼顾当下和未来。

其次,原有业务部门是否肯放人?华为等企业对某个层级以上的干部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以避免产生本位主义、“山头主义”。

最后,后备人才的承受能力够强吗?每次轮岗都意味着需要学习新的东西,业绩和个人利益在短期内都有可能受到影响。另外,华为采用“之”字形轮岗,自然有些人经受不住“折腾”而选择离开。一般来说,轮岗都是同一层级岗位之间的轮换。但是,为了促进人才成长,必要的时候要对他们进行“降级”轮岗,这对后备人才是巨大的考验。

 04 
后备人才的其他训战战场

前文反复阐述过,人才成长需要训战结合。既然要战,就要有战场。由于后备人才尚未上岗,因此为他们选择战场似乎不太容易。除了轮岗,还有其他可选的战场吗?

1)安排后备人才负责项目型任务。项目型任务不属于企业日常运营工作,与现有的组织体系不冲突,因此往往是非常好的锻炼机会,如领导某个变革项目或参与跨部门协同项目等。我与某家企业合作了10年的时间,回想起来,每期项目的负责人和参与者在企业都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这种现象不是个例,而是常态。

2)扩充当前任务。要想达成实践锻炼的目标,不一定非要将培养对象调入新的工作岗位,也可以适当调整培养对象的工作范围、职责和工作方向。例如,某后备人才目前只负责国内市场销售,但企业正好在开拓国际市场,而且业务量不大,此时就可以将国际业务纳入其职责,借此机会开阔其视野。

3)设立新岗位或平行岗位。当企业实在找不到可供后备人才实践锻炼的机会,而有些关键人员即将晋升,迫切需要培养几项关键能力的时候,可以考虑创造一个全新的岗位或设立平行岗位,也就是“因人设岗”。设立新岗位好理解,什么叫平行岗位呢?例如,某企业设立了一个临时的运营官岗位,直接向业务单元负责人汇报。这个岗位类似于COO,实际上承担业务单元的战略任务。设立平行岗位这种做法在发展迅速的业务领域尤其有效。

在后备人才的成长过程中,企业可以安排导师为其提供指导。培养在岗人员时,企业往往会安排培养对象的主管领导担任导师。对于后备人才,企业可以选择“隔代培养”的方式,阿里巴巴称之为“隔代带兵、贴身亲带、以战养兵”。

 05 
后备人才成长效果评价

在岗人才的成长效果需要评估,后备人才的成长效果也需要评估。评估的规则与后备人才的选拔标准、培养内容基本对应,重点考察四个要素,如图3 所示。

图3:后备人才成长效果评价要素

很多企业把后备人才培养项目做成了一个“保险箱”,缺乏必要的淘汰机制,甚至从项目一开始就对后备人才进行大肆宣传,搞得最后很被动。后备人才的培养过程也是一个人才选拔优化的过程,即训选结合。严格的后备人才优化淘汰机制可以发挥以下作用。

  • 淘汰培养阶段业绩评价、能力提升评价不达标者,即淘汰在选拔阶段看走眼的人。
  • 淘汰培养阶段触及“高压线”的人,即淘汰与公司核心价值观不匹配,甚至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公司制度的人。
  • 在后备人才学习成长的过程中给其施加压力。

后备人才培养周期结束时,综合评价排名在末尾5% 的会被淘汰,这是硬性的末位淘汰。在华为的后备人才培养项目实施过程中,淘汰率基本上可以达到2/3。假设最终目标是培养50 人,即真正进入“资源池”的有50 人,那么最初挑选的培养对象可能有150 人,而这150 人又是从大约450 人中挑选出来的。

附:华为干部后备队管理办法 | 2017版

来源:本文节选自《华为如何培养人》 范金 著,经人民邮电出版社授权原创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年轻干部成长规律和培养方式的调查与思考
@高校毕业生,国家为你制定六大基层成长计划!
@高校毕业生,如果你去基层工作,这份成长计划送给你!
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有了“路线图”
从京东5天两大高管离职及腾讯中层干部裁撤看干部管理问题
管理干部如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