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同人第83期(2002.5)-1

坚守生命的高地

 ◇ 北 人

  编阅朋友们的来稿时,心潮此起彼落,长久地处于感奋之中。

  无论是施亦馨《指尖上的日子》,还是陈智慧的《一碗饭》,都让我想起二十年前发生的一个故事。一位壮汉,一年到头的劳作,仍填不饱媳妇孩子的肚皮,一年又一年的煎熬,使他几乎丧失了对未来的信心,当他准备了断时,转机也就在此时出现了。农村的土地先是联产承包,后又包干到户,第一年他们家便过上了吃得饱、穿得暖的日子,后来又承包了果园,日子越过越好。在此,想与朋友们谈的是:我们荜路蓝缕,我们勇往直前,我们付出无数次努力仍穷困潦倒,我们的选择还是:坚守生命的高地,像英勇的战士巍然屹立,志不可摧。以时间换空间,以小胜积大胜,开疆拓土,让生命树蓬勃茁壮。丁佑先生的文章《老桑树和“木耳蛋汤”的故事》,似乎对这一理念阐述得更加深刻而洞达。

  老友林霖与新友谢晓衡这次都有力作奉献给读者,林霖的《目睹与回望》犹如乡间的月烨,洗濯着我们日积月累的铅华;晓衡先生的《黄昏心语》,让童年橘红的黄昏返照在都市楼群的上空,穿越万千红尘,依然没有丢掉对往日美好温馨的回忆,这是弥足珍贵的。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的重要关口——婚检》这篇文章会对这些朋友们有些益处。

  多年来,与截瘫朋友的接触,感受到他们在困于斗室的同时,还要承受褥疮的干扰,为此本刊特辑录了《中成药治褥疮》等一组文章,供大家参考。

  天高云淡的秋天,云朵如莲花般舒展着洁白的花瓣,在湛蓝背景的映衬下,轻灵若仙,大地上黄灿灿的梨子,红通通的苹果,萋萋芳草,随时展现在眼前,又随时伸向天之尽头。

  在这迷人的秋色中,我们结伴同行吧,让得得的马蹄,踏遍万重关山!

2002年9月

  (责编:光泽)

●论文选登

弘扬“扶弱助残”风尚

◇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卢绍芳

[摘要]  作者以大力倡导扶残助残新风为主题,论述了社会对残障人应有的态度和风尚。从自己作为残障人

本身的经历和体会,谈谈对平等、参与、共享的感受,内容涉及以下五个方面:

  一、由“缺陷”、“残疾”、“障碍”的定义所引出的联想;

  二、残障群体是人类社会必然的存在;

  三、残障群体的力量;

  四、对于平等、参与、共享的感受;

  五、提高全民教育水平是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根本。

  当人类步入新千年,进入21世纪之际,社会文明和进步将展现出更新的境界。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关注和保障占我国人口约百分之五的残障人的生活、工作、权益和康复无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责任。值得庆幸的是,据不完全统计,从1991年我国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以来,直至“九五”计划完成为止,已有约200万残障人得以就业,并扶持了近1400万农村贫困残障人。当前,我国已加入了WTO,与国际环境接轨,对残疾人事业应该有更高的要求。我认为,最重要的问题仍然是改变社会对残疾人及残疾人事业的观念。以下,我想从五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由“缺陷”、“残疾”、“障碍”的定义所引出的联想

    根据1982年12月3日联合国大会第37届会议通过的“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摘要)”,世界卫生组织对“缺陷”、“残疾”和“障碍”的区分如下:     

    缺陷:是指心理上,生理上或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和功能的任何异常或丧失。

    残疾:是指由于缺陷而缺乏作为健全人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正常活动的能力。

    障碍:是指一个人由于缺陷或残疾而处于某种不利地位,以致于限制或阻碍该人发挥按其年龄、性别、社会与文化等因素应能发挥的正常作用。

  也就是说,无论是缺陷或残疾,在未能得到外部条件的弥补和改善之时,都会造成这些人某种功能的障碍。在英语中,残疾人统称“disabled”(即失去能力,没有能力)。语言表达也是社会风貌的一个反映,记得在旧社会,对有缺陷的人常称为“残废”,后来改称为“残疾”。我以为称为“残障”可能更为贴切,因为这既反映了这一群体有别于健全人的最关键之处,就是说因残缺而产生障碍,而在语言上一定程度体现了社会为帮助他们消除障碍的责任。                                                            

  二、残障群体是人类社会中必然的存在

    世界上所有的人类群体都是由健全人和残障人共同构成的。即使人类发展到最先进的阶段,也不可能完全消除疾病、缺陷和残障的存在。尽管在正常社会中,他们的人数通常比健全人少得多,他们仍然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力量。对残障人的态度是衡量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之一。可以说,歧视残障群体是阶级社会人压迫人,弱肉强食的社会产物,以致于认为残障人是应该被社会抛弃的人群。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观念已经逐渐在改变,但陈旧观念是不容易消除的。

    当前,我国上下都在贯彻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思想。“三个代表”的思想对残障人事业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个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方向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必然是理解残障人,尊重残障人,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群体能力的政党。而对于每一个个人来说,支持帮助有困难的人是具有高尚品德的表现。

  三、残障群体的力量

    残障人虽然身心有缺陷,但仍然可以发挥健康部位的能力。无数事实证明,多数残障人不仅有劳动能力,而且其聪明才智并不亚于健全人,通过奋发努力,仍然可以成为社会的先进分子。大家所熟悉的美国的海伦·凯勒女士,失明又失聪,她以过人的意志竟完成了大学教育,并在盲人福利事业中奉献一生,做出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贡献;美国第32任总统弗兰克林·罗斯福,由于小儿麻痹症下肢瘫痪,但他三次当选总统,对美国历史和人类进步事业的杰出贡献使他成为世界历史的风云人物;现在还健在的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因患“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轮椅上达20余年之久,但他意志不衰,对宇宙黑洞的研究为人类提供了宇宙源于何时这一难题的线索;前苏联的伟大钢铁战士奥斯特洛夫斯基,虽然身患多种疾病,失明,瘫痪在床,仍然完成了不朽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的许多名言影响了几代人的精神风貌;我国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也是下肢残障者,他在数学上的成就可以与诺贝尔奖得主相媲美,只是至今诺贝尔奖尚未设立数学奖项;原上海复旦大学校长,著名半导体物理学家谢希德女士下肢残障,然而她在半导体物理领域的贡献也是世界科学界共知的;现还在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工作的我的朋友侯永庚先生,因严重的糖尿病导致失明,他在晶体结构分析计算程序的设计、编制上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事迹被大篇幅登载在“中国科学报”和其他刊物上。此外还有我国各省市许许多多自强的模范人物等不胜枚举,他们都以坚强的毅力投身于祖国各项事业中而推动社会前进。真正的生命经得起险恶的风尘,黑暗的折磨和曲折的岁月磨难而毅然前行,真正的生命让人看到生命的美丽而给人以无比的激励。显然,残障人不仅不应该被看成是社会的负担,而且应该是社会发展前进的一支力量,社会应着重于他们所具备的能力而不是他们的残疾。对于残障人本身来说,应该自信,自强,不只是受人们的怜悯和同情,而是同健全人一样,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和创造中为祖国为社会完成自己的使命。

  四、对于“平等、参与、共享的感受

  1982年“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已经提出,应该使残障人得以“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和发展,并享有平等地位”,即具有与全体公民同等的机会,平等分享因社会和经济发展而改善的生活条件。当社会普遍消除对残障人的种种旧观念和偏见之后,不再把残障人看成社会的弃儿、负担、甚至是低等公民时,必然会创造条件,制订各种措施和办法使这些人顺利进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使他们和健全人一样享有成长、学习、劳动、就业、创造、爱和被爱的权利,保障他们的权益,帮助他们康复,这不是社会的恩赐和施舍,而是社会的责任。而残障人也要认识到,自己有义务参加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能力和才智。

  我曾经有机会到日本和美国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在异国的日子,无论是与会者还是随意遇到的人,他们给予我的都是友好和热情的眼光,真诚和周到的帮助。在学术活动中,除了对我的学术报告和论文表示兴趣并加以提问之外,常常称我具有“sunny personality and strong spirit”(开朗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在自助餐厅,服务员特地为我端来饭菜。宾馆、商店、街道等所有的道路和设施全部实现无障碍。在许多方面,法律保障了残障人优先和优惠的待遇,例如汽车停车位,专辟出方便残障人停车的位置,即使普通的车位都停满,也没有人可以占有这些位置。甚至上飞机时,允许送行者将残障旅客送至机舱的座位上。无论老幼,都热情乐意服务于我,显示出高度文明的风气。特别令我感动的是他们的孩子的良好教养。1998年我在美国时,有一次由友人陪同到巴尔的摩水族馆参观,那是一个有几层楼的规模,内容极为丰富的海洋世界。记得参观时,有一个美国小男孩,大约6、7岁,当他发现他站立的位置妨碍了我观赏的视线时,立即主动让开并微笑地对我说:“I am sorry”(很抱歉)。我至今还珍藏着一个不相识的美国女孩和我的合影。他们从小受到这样的教育,帮助残障人及其他有困难的人是理所应当。相反,对这些人的无端歧视在他们看来近乎“罪过”。相比之下,目前我们的国家,在对待残障人的风气上仍然有较多不能令人满意之处。例如,常常投给残障人的是好奇、惊诧甚至不屑的眼光,令人感到不适和不安,还有一些农村的残障朋友给我来信说,他们自谋的生计,例如摆摊、做衣服等也往往因处于弱势被“健全人”挤垮,我想,这种“竞争”应该说是不够公平的。

  五、提高全民教育水平是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根本

  中国有句古话:“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营造对残障人的理解、尊重和帮助的道德环境,与受教育程度有明显的关系。以我个人的经历而言,我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从孩童起,我的亲人们总是用爱抚慰我。我的爷爷,一个私塾老先生对我宠爱有加,绝不允许任何人伤害我,以致在亲人中都知道,我是爷爷心目中的“天字第一号”。我的父母决心无论如何要让我接受高等教育。我所遇到的老师无一不是对我十分爱护。更幸运的是,1958年,我报考厦门大学并没有受到障碍,而被录取在物理系。学校毕业后在工作单位,也没有人把我看成“残障人”。当然我的生活经历也不可能都是顺利的,但是,应该说,处在较高教育水平的环境是我得以获得对生活积极、热情、参与、共享的重要条件。

  高度重视教育包括知识、技能教育和人文教育,从孩童起就培植爱心。对残障人来说,首先是保障他们受教育的权利,有关的法律条款应该广为宣传、普及,特别要让各级领导干部知晓和执行。使我困惑的是,在文革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许多残障朋友的升学特别是报考高等学校的要求遇到了所谓“体检不合格”的障碍,致使许多有发展前途的人得不到更好的培养,埋没了一些优秀人才。令人欣慰的是,在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在众多有识之士的呼吁下,在党中央的英明决策下,特别是许许多多辛勤奉献、不屈不挠、不为名利的残障事业工作者,尤其是在广大农村的这些同志的努力下,大部份残障儿童已经入学,各地还开办了各种类型的特教学校,而进入高等学校的残障青年也逐年有所增加。

     2001年10月,我国颁布了“公民道德规范”及其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这将大大促进社会文明的提高。当然,除了保障残障人的教育权利之外,对这一弱势群体的各种权益的法律保障,诸如生活保障、职业康复及助视、助听、助行、疗心、启智的普及和宣传也需要更有力地开展,并切实将这些政策的实施纳入全社会发展及经济行为的一部分,而不是只限于残障人及其家属知晓。同时,诚如本次论坛的主题所提出的,促使残障人工作“走进社区,建立队伍,明确职责,形成规模”。在健全人和残障人携手共同奋斗之下,我国的经济持续发展将为残障人事业新局面的开拓增添实力。我相信,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二十一世纪,残障人“平等、参与、共享”将不再只是口号,而必将形成时代的新风尚。

作者简介:

  卢绍芳,女,汉族,祖籍台湾省台南市。1940年12月27日生于厦门鼓浪屿。未满周岁时患小儿麻痹症致腿脚残疾。1962年厦大物理系毕业分配到中科院中南物理所。1964年调入中科院华东物质结构研究所(即现在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从此踏上结构化学研究的道路。现为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物理化学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技术晶体材料和过渡金属原子簇化合物的结构化学。1978年至1995年,相继获得福建省科协科技成果奖、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中科院自然科学奖、国家自然科学奖等奖励。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与人合作翻译出版了《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一书。此外,是两部中、英文结构化学学术专著的重要作者之一。曾获得过许多荣誉称号。1995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先进女职工”称号。

必须发展共建互益的社区助残事业

――日本社区助残活动给我们的启迪

◇ 福州大学  郁贝红

  最近,笔者组织学生主要在福州市的两个社区入户调查了37户残疾人家庭,看到了残疾人对社区助残工作的期望,联系日本社区助残事业的状况颇有感触,感到我国的社区助残事业存在着有碍其健康、持续发展的问题与误区,为了发展我国的助残事业,也为了保证我国老龄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重视发展共建互益的社区助残事业。

  一、目前社区助残事业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在此次调查中,笔者发现,助残事业虽在近年蓬勃发展的社区建设中已有很大起色,但是,仍存在着制约助残事业发展的根本性缺陷,这就是:一是还没有形成社区成员共同参与助残事业的格局;二是还没有建立起助残是互益、共享事业的理念。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助残事业将不可能收到切实有效的成果,也不可能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

  1、就共同参与来说,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还没有形成社区全体住户,包括驻社区的企事业单位、各类组织的共同参与,而仅局限于少数人,尤其是居委会干部的奔忙之中;二是还没有形成健全人和残疾人携手共建的局面,停留在由健全人单方面施予的状态。结果,社区的助残事业变成居委会干部仅在逢年过节时上门送钱赠物的慰问,从而既无济于事,又使残疾人产生无所作为和负疚心理。比如,在此次调查中,残疾人虽然吐露了许多苦恼,但是,当问及“您希望社区能为您做些什么?”时,许多残疾人却回答:“居委会工作做得很好”、“居委会还是挺关心我们的”,但是,“最好不要再给他们添麻烦了”。从这句话中可以充分看到残疾人对目前这种助残工作的无奈。实际上残疾人需要帮助的地方太多,没有社区成员的共同参与,光靠几个居委会干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此外,“共同参与”不仅指健全人的参与,还包括了残疾人的参与。从此次访谈中笔者看到,残疾人不但也有与健全人一样强烈的为社会做贡献的愿望,而且因为他们最了解残疾人,所以,更有可能为残疾人提供切实的帮助,因此,我们没有理由浪费这一宝贵的人力资源。残疾人参与助残事业不仅可以使其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带来成就感,同时还能给予受助者以勇气、激励和榜样。在此次调查中,当问及一位残疾人:“您最崇拜的人是谁?”时,他脱口答道:“张海迪”。一位残疾人告诉我们,他最爱听福州电台“生命之光”的节目,因为其主持人也是残疾人。事实告诉我们,应当与残疾人携手共建助残事业。

  2、就互益、共享的理念来说,由于我们的助残事业还不发展,因此,似乎还没有人体会到助残事业对健全人来说,并非只是单纯的付出,实际上这是一项互助、互益的事业。在社区助残事业十分发达的日本,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从宏观上说,他们已经认识到能满足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生活环境(硬件环境)也正是健全人最理想的生存环境;能满足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人文环境(软件环境)也正是健全人最需要的社会环境。从微观上说,日本的志愿者们也已经感受到了助残活动给自己带来的裨益。由于许多助残工作需要专门训练,因此,他们学到了许多有关护理的技能和知识;还掌握了交友、做人的本领;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感受到自我实现的喜悦。除此之外,不少志愿者还从残疾人丰富的人生阅历中得到了启示、开阔了眼界、获得了力量。残疾人虽有各种生理障碍,但心灵世界却和健全人没有两样(除了重度智障者和精神病患者外),不仅如此,甚至可以说正由于他们比健全人需要面对更多的困难和心理压力,因此,他们的情感比健全人更丰富,他们的胸怀更宽广,他们的意志更坚强,他们的行动更扎实。此次访谈调查中,我们的学生也普遍感受到这一点。一位同学在调查心得中写到:“有的残疾人的心灵的健全程度要比我们这些肢体健全者要高得多(福州大学社会学专业2001级陈福平)”。

     助残只是健全人付出,残疾人受益的观念,一方面说明我们的社区助残事业既还没有广度,也还没有深度;另一方面,说得严重些,实际上是对残疾人的歧视。没有树立起助残事业的互益、共享的理念,就不可能形成助残事业的良性循环,社区助残事业就不可能持续、持久。

  二、日本社区助残活动给我们的启迪

  笔者在日本多年,看到,也接触到日本志愿者们的助残活动。最近,又收集了一些日本志愿者组织发行的期刊小报,颇受启迪。下面,对日本社区助残活动如何形成共建互益的局面,以及为何能创造出那么多切实有效、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这两个方面作些介绍,以供借鉴。

  (一)共建共享、互助互益的社区助残活动

  在日本“让爱心之輪越来越大(即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献爱心的队伍中来)”的口号已经家喻户晓。不论男女老少残,许许多多的人们加入了献爱心的行列。家庭主妇、中低龄老人、在职职工、企事业的工会、大学生、中小学生以及残疾人中都有大批的志愿者。例如,只有7万多人口的兵库县三木市,在市志愿者中心登记在册、长年开展各种活动的志愿者组织就有96个,计3005人,个人志愿者计101人,合计志愿者3106人,平均每约25人中就有一位志愿者(2002年4月统计数,三木市志愿者中心提供)。不仅健全者,许多残疾人也加入了志愿者队伍。笔者在日本时,就曾和一个由两名医生、数位护士、数位原患者和一个重度双脚残疾的姑娘组成的志愿者小组一起活动过。圣诞节时,笔者曾应邀参加了该组织和其他志愿者组织联合举办的社区残疾人联欢会。会上,笔者平生第一次听到盲人演唱,第一次看到残疾人坐着轮椅抢球(气球),他们玩得和健全人一样开心。新年到来之际,该组织还请笔者对中国和日本新年的不同过法进行比较,并录成磁带分发给盲人。这一工作使笔者第一次知道,用这种方法也可以让盲人“看到”世界。

  日本的社区助残事业拥有如此广泛的参与者,与其采用了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和引导分不开。这些形式大体可以归纳如下:

  1、组织丰富多彩的大、中型义卖活动,营造关爱氛围

  从神户市来看,全市许多广场、街角、会堂、设施等经常举办志愿者联合组织的义卖活动。义卖的商品来自志愿者们家中多余的物品,义卖所得的收益用于支援残疾人和孤儿等福利事业。这些义卖活动除了价格便宜吸引人外,还常常搭台演出、开展各种游戏

活动、出售风味小吃等。有的还开辟微型哑语学习角、盲文体验角、轮椅体验角、残疾人用品展示等。这些活动一般一个月前就预告在发至各家各户的期刊小报上了。大多数人都是带着孩子,全家出动,既购物又休闲,非常热闹(见照片1)。笔者当年所住的社区旁边有一个中心广场,几乎每星期六和星期日都有此类活动。志愿者们还常常协助残疾人推销福利工厂生产的商品,残疾人也登台表演各种文艺节目。人们在休闲玩乐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爱心的熏陶。

  2、学校开设课程,从小培养爱心

  日本一向重视教育,培养爱心更不放过学校这块阵地,中小学开设了“综合课程”,常常利用该课程时间开展爱心教育。一些大学还规定了学生在志愿者活动中必须完成的学分,以促进学生们参与献爱心活动。如神户一些中学利用综合课让学生到残疾人养老院与残疾人促膝交谈,共同探讨、研制残疾人方便穿着的服装;一些小学校组织学生与家长共同体验轮椅生活(见照片2),或戴上布制眼罩体验盲人生活(见照片3)等,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困难,并思考如何进行理想的城市建设等。有的学校还让学生学习哑语、盲文,方便和促进与残疾人的交流和帮助。

  另外,神户市每年都从全市中小学生中征集主题为“爱心之轮”的绘画,和主题为“体验与学习福利活动的感想”的作文进行评奖活动,公布得奖名单,并将作品展示在繁华的市中心地下街橱窗内(见照片4的获奖绘画)。

   3、发放社区小报,使献爱心活动家喻户晓

  生活在日本,我们常常可以在信箱中拿到各种小报,其中有的是社区发行的,有的是各种志愿者组织发行的定期刊物。小报图文并茂,内容极其丰富,有社区内各种助残、助老活动的信息,如,有通知何时、何处、哪个志愿者组织举办什么活动的参加条件、人数定额、联系电话等的活动预告;有告知政府新颁布的福利政策,或介绍市内新建的方便残疾人利用的店铺、设施的信息;还有报道社区内的助残活动情况,介绍志愿者的助残经验,交流助残心得体会的文章,以及志愿者招募广告等。这些小报不仅传递了助残信息,更传递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情,志愿者们的激情洋溢在字里行间,被打动的社区居民跃跃欲试。

  总之,以上三方面的工作十分有效地推动了日本的社区助残事业的发展,使它成为一项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并且共同受益的、可以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社会福利事业。

  (二)丰富多彩、切实有效的社区助残形式与内容与健全人相比,残障制约了残疾人的活动空间,增加了他们与外界交流和获得信息的困难,如能改造人们现有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即硬件环境),并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即软件环境),就能提高残疾人自理、自立的水平,就能使他们享受与健全人同样的基本生活。日本的社区助残事业就是按照这一思路展开的,并且,他们认为这一工作意义重大,因为,如上所述能满足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正常生活的环境,也正是健全人最理想的社会生活环境。

  1、多方援助,扩展残疾人的活动空间

  日本在改善社会生活的硬件环境方面已远远走在我们的前面。早在八十年代笔者在神户时,就看到了四通八达的盲道、引导盲人过马路的音响装置等。市内的道路和公共设施已基本“无障碍”化。最近数年来,这方面设施更加完善,如自动售票处设有盲文按钮;电视节目除新闻频道外,就连故事片和歌曲也配上了哑语;电影院有了轮椅者可直接入内,停放坐看的空间;路上的公用电话、自动贩卖机有的也改成轮椅者可使用的高度;体育馆、娱乐场所为残疾人开设了各种运动项目和特别场地、设备;房地产商们也对居室内部进行了改造,开发了轮椅者可以自由出入方便使用的厕所、浴室、厨房等。

  硬件环境的改善对提高肢体残疾者和轻度残疾者生活的自理、自立水平很有帮助,但是,要让重度残疾人和不同类型的残疾人都能获得与健全人同样的基本生活,还必须依靠广泛的人文关怀,依靠一支人数众多、积极热情的志愿者队伍。笔者在日本时,时常看到人们推着轮椅,带着弱智者等在公共场所活动。刚开始时,以为旁边护理的人是残疾人家属,但上前一问,才知道几乎都是志愿者。为了扩展残疾人的活动空间、为了鼓励残疾人外出,志愿者们从各个方面开展了援助活动。例如,从1984年开始,17年来神户市的志愿者们就带领共计约三千名残疾人乘坐列车到京都、奈良等地旅游观光。最近,神户市举办了17年来该活动的摄影展(《神户新闻》2002.3.28);不少城市的志愿者协会为残疾人制作了轮椅者可方便利用的该市银行、邮局、医院、图书馆、市民会馆、各类商店、饭馆的地址、电话、营业时间、休息日等的小册子,供残疾人使用;兵库县芦屋市(8.8万人口的小城市)某志愿者组织考察并绘制了全市70多个轮椅者可方便利用的公厕地图,分发给残疾人使用。(《神户新闻》2002.3.29)。志愿者们的努力大大拓展了残疾人的活动空间。

  2、掌握本领,增进残疾人与外界的沟通

  肢体残疾者通过活动空间的拓展,就可以增进与外界的沟通,但要增进聋哑人、盲人,甚至智障者等与外界的沟通就不那么容易,还必须不仅他们,而且健全者也要掌握如哑语、盲文等这些聋哑人、盲人与外界交流的工具。因此,在日本,除了以残疾人为对象的盲校、聋哑学校和智障者学校外,志愿者组织也开办了许多以健全人为对象的,如哑语基础学习班、笔记摘录学习班(为与聋哑人交流)、朗读入门讲座、盲文学习体验(为与盲人交流)、知己知彼课程(为了掌握交友或与智障者交流的技巧)等各种学习班。笔者的朋友中就有好几位妇女在学习哑语。掌握了这些与不同类型的残疾人沟通的工具,志愿者们就可能进行更加有效的活动,残疾人就可以得到更加入微的援助。为了增进与残疾人的沟通,日本的志愿者组织以及中小学生常常与残疾人举行各种交流会、联欢会,举办友谊沙龙、茶话会,定期进行残疾人(包括老年人)的集体进餐交流会以及登门进行友爱访问等。志愿者们还录制各种内容丰富的录音带供盲人们收听、为盲人表演朗读剧、开设电话咨询、盲文翻译等;用哑语或笔记与聋哑人交流;甚至辅助智障者和弱智儿童进食,与智障者开展交流活动等。

  3、健全护理体系,保证残疾人正常的居家生活。

  残疾人因残疾程度不同,年纪大小不同,需要的帮助也不相同。为了保证残疾人正常的居家生活,日本已经建立起了从培训、派遣到付酬的家庭护理体系。有志于从事家庭护理的志愿者们必须参加护理知识和技巧的学习班学习,以便获得居家护理的资格。如学习如何调理营养饭菜、护理进食,如何给残疾人擦拭,搀扶盲人行走、慢跑、马拉松,如何协助残疾人移动、上厕所、乘坐轮椅,甚至学习如何让轮椅者从轮椅上下出租汽车等知识、技术、技巧。获得护理资格的护理士们将随时根据需要被派遣到残疾人家中开展服务。另外,除了护理残疾人本人外,还开展援助残疾人家庭、残疾儿童家长的活动,如志愿者们上门帮助清扫、洗衣、购物、聊天、带领上医院等。有的志愿者组织还运营着痴呆老人的托老所等。上述这些活动中,有的不收费,有的则实行低收费。许多城市已建立了护理保险制度,即需要收费的护理可以根据被保险的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情况,或予以打折收费,或不收费。

  日本的志愿者们能设计出这么丰富多彩的助残活动形式与内容,并且切实有效地予以实施,关键在于首先,如前所述,他们实心实意地体验了残疾人的生活,了解了残疾人的困难与真正的需要;其次,为了满足残疾人的需要,他们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坐下来学习援助残疾人的本领;最后,为了助残工作的可持续开展,他们建立了既不使困难家庭无法享用,又顺应市场经济规律的护理保险制度,从而使社区助残工作开展得生动有色、并且后劲充盈。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三、助残事业是保证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助残事业是保障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这句话可能会被认为为了强调助残的重要性而言过其实,但是,在此次笔者对残疾人的家访中却深刻感受到了这一点。在我们的常识中,残疾,不是天生的,就是因疾病或某些事故而致,很少有人会将残疾与年龄联系在一起。此次调查使笔者看到了残疾与年龄的正相关关系。由于年龄大了,耳背了、或者得了白内障;或者脑血栓后变成了偏瘫;或者老年痴呆等均使老年人可能成为残疾人。目前,我国的残疾人口为6000万(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所马旭教授讲话,1999年数据),占全国总人口的4.9%,如仅这个数字,问题还不算严重,可是,若考虑到我国迅猛增长的老龄人口将带来的残疾人口的急速膨胀,就会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了。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一亿三千两百万,并且,今后还将以每年约3.2%的速率递增,预计到了2040年,老龄人口将达到约四亿,即平均不到4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新华网北京2001年6月26日电)。老年人的残疾无疑会使我国的老龄化社会雪上加霜,步履维艰。因此,助残事业不仅是面对残疾人的,同时,也是面对着数以亿计的老年人的。发展社区助残事业不仅可以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是有效地保障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可持续稳步发展的重要一环,发展和完善社区助残事业意义重大。

  对我们来说,日本的助残形式和项目或许有许多无法借鉴,或许有的现在无法,但将来可以借鉴。但是,不论哪个国家,都必须建立起共同参与、相互受益的助残理念,只有这样,社区助残事业才会具有生命力,才能不断发展,持续发展。我们衷心期盼着我国的社区助残事业能尽快发展起来,期盼着中国的“爱心之轮”也将越拉越大。

参考资料:

  《市民ふくし》 神户市民福祉振兴协会 2000年7月、11月;2001年1月、3月、9月

  《福祉の心を育む情報誌》 ふれあいのまちKOBE愛の輪運動推進委員会 2002.3

   《トゥモロー》 関西障害者定期刊行物協会 2002年3月26日

  《三木市ボランティアセンターのとり組み》 三木市ボランティアセンター

●回顾

关于“残健才艺作品义卖展”

◇ 省肢残人协办公室

  为使残疾人的艺术才华得到充分展现,唤起更多的人们关注、支持残疾人事业,同时,也为“同人助残资金”筹集经费,借“同人论坛”活动之机,我们开展了“残健才艺作品义卖展”活动。此活动得到了残健书画界朋友的积极响应,截止4月25日,共收到书画作品87幅,手工艺品21件。自5月7日开始进入福州中山社区林则徐出生地布展,到5月19日才艺展结束,历时12天,约有近千人观赏了残健朋友们的心血之作,并对残疾人的艺术才华赞叹不已。但整个义卖活动并不成功,我们只卖出一些小工艺品(比如小泥人、毛线织的婴儿鞋什么的),收入448.50元,而义卖活动的各项支出尽管能省下的都省了,还是花了1505.50元。

  “同人论坛”系列活动结束两周后省肢残人协会办公室召集各部负责人及论坛活动参与者对此次系列活动进行总结时,大家都对此次活动的顺利完成,由衷地感到协会是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团体,同时,也对“残健才艺作品义卖展”操作上的失误进行了认真分析:

  (一)筹备时间仓促,使义卖展难以有一个完整的统筹。系列活动进行到4月10日时,本次活动的筹备组仍没有筹集到活动经费、联系到布展点,无奈之下,协会主席与筹备组解除了合作协约,其他各部立即投入运作。待全部作品到齐,装裱、登记、造册、拍照等程序准备完毕,已是5月5日。由于时间仓促,又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论坛的其他系列活动中去,没有为义卖展专门成立一个班子,组织义卖(实际上当时也抽不出力量来进行组织),在对义卖展的操作上显得不着头绪。如:1)没有联系好义买的企业与个人;2)讲解员经常变动,对书画家的背景资料掌握不够;3)会议期间,人们关注的重点是“论坛”主会场与“残疾人就业”及“社区建设”,参观画展的观众时多时少,没有形成义卖热潮;4)书画义卖展成了一个孤岛,通讯联络跟不上,无法与总部及时联系,也失去了两三次义卖的机会。

    (二)书画作品义卖展选址失误。此次书画展放在“福州中山社区林则徐出生地”举行,林则徐出生地又名“福建省禁毒教育基地”。此地不适合举办艺术展览,此地很有名,出名出在对“禁毒”方面的宣传,因此许多媒体在报道的时候只是说“同人论坛——残健才艺作品义卖展”在“福州中山社区举行”,而不适宜写清楚是在“林则徐出生地”。

   (三)领导因公外出,也是此次操作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5月8是开展第一天,此次论坛“宣传组”已联系好近十家媒体的记者进入展厅,当大家到齐后,发现领导没来,领导不在的原因是筹款去了,这也是让人左右为难的,因为只有筹到款才能保证论坛的顺利召开,为了大局只好顾此失彼。因此,尽管大多数媒体进行了报道,但报道力度不够。

    (四)“五一”长假的影响。由于在组织画展时,“五一”长假还没有结束,因此无论是找记者还是找企业都不好找,虽然大家结束假期后上班了,又都因为刚结束休假工作分外忙,人们很少关注画展,这也让我们知道了,今后再搞大型活动要尽量回避长假。

  以上诸多原因,造成的结果是一幅书画也没有卖出,义卖展结束后,为保护好大家的心血之作,我们把书画挂在了墙上。

  义卖展结束了,但它留给了我们一个沉重的思考:怎样在办好公益事业的同时,增加协会收入,因为协会有了较为固定的收入,才能资助更多需要帮助的残疾人。

               2002年7月30日(本栏责编:光泽)

((((((((((((((((((((((((

鼻子经常出血的

简易处理

◇ 蒲先蓉

  1、让出血者坐在椅子上,头部后仰,用拇食捏紧双侧鼻翼,压住鼻中间软骨部位,病人可张口呼吸。双侧鼻孔出血还可用小绳捆住两手的无名指根部。如果是右边鼻孔出血就捆右边无名指根部;如果左边鼻孔出血则相反。如果当时没有小绳,就用手捏住无名指根部也有效。出血时,病人情绪一定要稳定,不急躁。

  2、平卧床上,用冷水湿毛巾敷在鼻部、额部,每2——3分钟换一次。

  3、用脱脂棉或干净的普通棉花、布条或吸水性好的纸卷浸湿麻黄素滴鼻药水,用筷子缓缓送入鼻孔内,以压迫止血,如无血液倒流入口腔即压迫成功。鼻出血停止,不要急于取出填充物,一般在四个小时以后,轻轻取出。

  鼻子常出血者饮食忌太烫、太辣、忌酒和剧烈运动。严重者要及时看医生进一步查明原因。

  地址:(402675)重庆潼南县双江中心医院

心有千千结

◇ 张洪江

  第三期肖爱平小姐写的《情归何处》,对我触动很大,这是她发自内心的感触,也道出了许多残疾同人对爱情的渴望。

  我也是残疾人,在婚姻问题上有一种很强的自卑心理,几年前曾有个健全女孩向我表示爱意,我谢绝了她,我不想因为自私,去用女孩一生的痛苦换取我一生的幸福。有人笑我傻,但我不后悔。现在,我一直没有勇气去追求某个女孩,总认为自己是个残疾人,不能给对方太多的幸福与安全感,不知我的情又归何处?其实我们并不企望什么物质上的富有,漂亮健壮的妻子或丈夫,只想有个温暖幸福只属于自己的家。残疾人的情究竟该归何处呢?残疾不是我们的错,本来我们承受的压力已经够多了,为什么在婚姻上还要如此为难我们,有同感的朋友请写信与我探讨。

  爱平,不知你还记得不记得我们曾通过信,不知什么原因我们失去了联络。如果可能请继续给我写信探讨(编者注:肖爱平现已去漳州学海科技外语研究所学习英语  地址:漳州市大通北路学海英语大专班  邮编:323000)。

   最后祝《同人》越办越精彩,更上一层楼!

   2002年5月27日

地址:(301704)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马庄子

指尖上的日子

◇ 施亦馨

(一)    2000年10月12日,是那个秋末最冷的一天。连着下了两天雨,又刮了一天的大北风,今天虽然晴了,但气温骤然降了下来,早上就和丈夫说好了,地里太湿,不能下地干活,他今天要送我回娘家去,去看看好久没见面的孩子。

  丈夫牵上骡子,套上木板车我们就上路了。我们先到镇上的门市部给孩子买了些零食,然后又到邮局买了些信封邮票。已经有四年多的时间没有买过信封和邮票了,进了邮局竟那么陌生,仿佛隔世。以前,我整个生活都被邮票和信封充满着……,出门时我指着邮筒告诉从来没有进过邮局的丈夫,等以后给我来寄信放那里就行!

  然后,我们便一路向着五里外未曾经生活了二十七年,出嫁前从未离开过的那个村子奔去,北去是顶风,前面丈夫宽阔的背挡着寒风,但我还是觉得风直往自己的骨头里钻。

  田野里呈现出一片萧索的样子,遍野的青纱帐都消失了,玉米秸有的被农民拉走了,还有的掰下玉米棒子后,玉米秸还枯立在地里,农民们将拿钱租赁那种“秸秆还田”的农机,直接打碎以后均匀地撒在了田里,深犁之后秸秆就进了泥土,使得土地更加肥沃。还没来得及拉走的玉米秸是农民留着喂牛的,也都卧在田间、地头、黄了、枯了,成了和土地一样的颜色。

  只有这儿一片那儿一片的棉花,还旺盛地长着。还有的棉桃半裂着嘴儿,露出洁白的棉絮。

(二)    我想着自己的心事,一些与风月无关的心事;大概已有四年多的时间了吧!我再也没有写过一首诗甚至一个字,再也没有认认真真地读过一本书(其实也没有书读)。当初,在电台、报纸、杂志发表诗歌时,那些读者的信件都如雪片一般向我涌来,简直令我应接不暇。现在那些笔友都如雪片般消失了,再也找不到踪影……

  但有一本刊物,就像一位老友,不管我有没有寄订费,它都如期而至,这些年来它都不离不弃地陪伴着我,直到现在。这本残疾人自己办得刊物《同人》,这本由残疾写,残疾人编的刊物,成了我的唯一,虽然有一个时期我都不曾认真地阅读它。

  这个秋天,我把《同人》摆了一屋子,一读再读,有些残疾同人,病情比我重许多,生活也比我窘困,但他们都那么顽强,那么笔耕不辍,他们的每一句话都说到了我的心坎里,让我惭愧,让我自省。就在这个秋天,终于我的心又慢慢复活起来。那片希望又在心中升腾着升腾着……,我又鼓起了写作的勇气。因为“现在还不迟”,只要不一味空想,只要付诸行动,什么时候都不迟!我感觉我成熟了许多,这些年就算是个积累与沉淀吧!就象粮食要经过一段日子发酵后才能烧酿出香醇的美酒来!

(三)    到家了,丈夫把车停在大门口,从小门进去拿大门的钥匙。然后就听到她叫女儿的名字,一会儿抱着女儿出来,放到车上,把车驶进院里。

  已经有一个月没有见到女儿了,可爱的小乖乖,妈妈真想你呀!我珍惜着和女儿在一起的每时每刻。女儿照例将她那些宝贝玩具一一向我们玄耀一番,看着那可爱的小脸,我真是满眼的深情与爱意!

  傍晚,蹲在屋门口很长时间没有说话,有些伤感的丈夫低声跟我说:“咱们回去吧?!”我还没应声,正在玩的女儿小耳朵更灵,她转身跑到我们跟前问:“你们干什么去呀?”我说回家。“我也要去!”女儿嚷嚷。母亲让父亲把孩子抱出去,不让她看我们走,父亲说:“这孩子特别懂事,每次你们走抱她出去,她也不傻哭很拗,知道一抱出去,你们就走了,回来后她也不提你们,也不问你们去哪里了。”女儿又被抱走了,她哭闹着:“我也要回家,我也要跟妈妈去!”那声音无奈无力。我的心里酸酸的,不好受。除了做饭、洗衣服、做点钟线活儿,孩子,妈妈照顾你真的是力不从心,和我们在一起总让你闹病,没办法!让两岁半的你也学得这么成熟,这么忍受。

  女儿已经够懂事的了,不会走路时在家里从来不哭,不闹着出去玩,好象知道我腿脚不好,抱不动她。和别人在一起时她会伸着两只小手让抱着出去玩。会走路时和我出门,她就迈着两只小脚颠颠地跟着。孩子懂事、听话地让人心疼!

  像失了魂似得坐上骡子车和丈夫一起往回走,傍晚的风真冷!孩子,乖女儿!等你再长两岁,再懂事些,一定让你回到爸妈身边,我们再也不分开。

(四)    田野里到处都是干活的人们,又到了深犁细耙种小麦的时节。拖拉机、农用三轮车,这儿响那儿突突,人们运粪浇地奔忙着。

  看看自己坐的骡子板车,现在用牲口拉车的已经不多了,我们在路上走着似乎很是风景,又很杀风景……

  而我在想,人们为什么活着呢?而且还活得这么带劲!为了种了收,收了种这忙碌辛苦的日子?为了生儿育女,把她们拉扯大,为儿子盖房子娶媳妇,为女儿置办嫁妆出嫁,把一生的精力与心血都用上,再为孩子们的孝顺欣喜或者不孝难受!直到老直到死,然后就在生于厮长于厮,不曾离开半步的村子和土地上被后人埋掉!没有人给他(她)们记功,更没有人给他(她)们奖赏,甚至他(她)们死后不多久人们就把他(她)们忘了,后来长起来的孩子连他(她)们的名字都不知道。但他(她)们确确实实地在这个世界上活过一辈子!

  也许,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幸福,管它死了以后依然是天地悠悠,花开叶落没有终极,逝去的人如同云烟般消散的无影无踪!

  其实,我真羡慕和眼红这份人生,但我只能在人们的边缘地段,把情感的触须探入人们中间,去偶然体味一下他们的喜怒哀乐。

  想起在电台做主持人的挚友的一句话:“一碗粥,一根咸菜,这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东西,能维持一个活生生的生命,而生命是一个奇迹!”人们都应该是贪恋生命的吧!不然都说话着没意思,但都一日一日地活下去,挖空心思,分毫不让。健全人也好,残疾人也好,都心甘情愿地被肉身桎梏着,限定着,过一生并非本心的苦涩异常的岁月,不能省略一丝丝情感,一点点恩怨,其中也包括我!

(五)  天空中布满了铅色的云,落日在铅云的夹缝中冒着象刚划燃的火柴一样红黄的亮光,也许它是想把天空给点燃吧!也许它能点燃那些颗失望的心吧!或者那些个失落的灵魂!

  骡子迈着小碎步在前面慢跑着,车身唏里哗啦响着向前碾过去,我东倒西歪地在车里坐着直往下滑。一会儿往上坐坐,一会儿又往上坐坐,真受罪!

  其实,想这么多,这么高远干什么呢!而人们却用最低的眼光看我,我自己又在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呢?顶多一个可怜虫罢了!庄户日子,什么事都需要体力,而我是不能下田干活的,在家里也只干些轻活,手不能提肩不能扛。

  有时,感到在好些事上,婆婆、妯妯都屡屡占着便宜。我向丈夫表示不满了,抗议了,懦弱而又无可奈何的丈夫便扔过来那句:“你什么也干不了,还这么多事!”话虽是重重地将我压在那里,但我却不怀疑他真心爱我。

  我找不到平等,更找不到和她们相互关心体量地过日子!也许,平等根本就不存在!存在的只有一颗不屈服、抗争的心和百般努力之后才取得的那点让人们刮目相看的所谓成绩,大多数人都有一种流俗的情结在骨子里,且根深蒂固!

  就这么沉沦着月月年年,做人的尊严与人格有时被剥得片甲不留,但为了女儿,为了在孩子的人生路途上还有我这颗沧桑的心,百分之百地为她祈祷,牵挂她,心疼她,我选择了活着。

  一位朋友曾说过:“活着,你还有痛苦,死了,就连痛苦也没有了!”这话一点不差。

(六)    路上,有两个中年的村人收工回家,他们的相貌和他们的穿着平常得不能再平常。走在后面的那个人背着粪筐,戴顶又旧又皱的帽子,穿一件蓝得发白的旧上衣。他的手里连根带土托着一株植物,车子与他们匆匆擦肩而过,我并没有看清楚那是一株什么植物,只看见两个人的背影越走越远……听见走在前面的那个人问:“你掘出它干什么?”后面的人回答:“挪回家种呗!”

  我的心里不由得有些感动和惊异,这些象沟边地沿的草儿一样朴实的农民,他们不只是只有辛劳与困顿吧!这种闲情逸致哪里不是生命的喜悦与生命的美好呢!

  再看看自己那苦涩的路两旁,不也是开着些零零星星的喜悦吗!这些小花不也是灿灿地美丽着自己的生命吗!女儿那可爱的笑脸,稚嫩的话语总让人开怀;我做不了的事,丈夫都默默地干完,从来不用我吱声,还有他的疼爱与呵护,还有朋友的关心与帮助……

  何必把痛苦看得那么大,那么重,让自己不能自拨?想想也真是傻,以前也不是不明白,只是一遇到事情就无法超脱。

  我暗下决心,从今天起,我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瞧着吧!明天,我将演好属于我自己的角色。

  这一天仿佛在指尖上一溜而过,而对我而言,似乎又是那么漫长,在这天我飘浮着的心有了着陆的感觉。

  地址:(253104)山东平原县十里铺陈营陈春景转    电话:(0534)4500715

  (责编:乾坤)

一 碗 饭

◇ 陈智慧

  对于一个健全人来说,去挣一碗饭,那是力所能及、不足挂齿的事。而对于一个重残人来说,能挣一碗饭,犹如登上了泰山之顶!

  1974年,不满周岁的我刚刚扶着桌椅蹒跚学走路时,一场高烧注定我这一生都要奋力去挣一碗饭了!

  我们家兄妹四人,就我一个女孩,却又失去了双腿,这对父母的打击不亚于我成人后所感到的伤痛。本来就很怪僻的父亲更加怪僻、暴躁,但是父亲却给我太多的怜爱;虽然他弄不懂我需要什么。从小我就特别好强、倔强,也很直爽;虽重残了,却出奇地乐观。父亲从小就教育兄弟们:“你们长大了一定得养活你们的妹妹。”这样的教导对特别自尊的我是多大的伤害呦!为此,我时常偷偷地流泪,在心里发誓:“我一定要自己养活自己!” 

  70年代,新疆还很荒凉,父母们一年四季都忙于开荒、种地。我小小年纪,就和同龄的女孩一样,我搬着凳子学会了做饭、洗衣、剁猪草、煮猪食等家务活。父母那一代人都是转业军人,没多少文化,却很重视教育。7岁,在兄弟们的背负下,我上了学,学习很刻苦。上到四年级书信就写得很流畅了,令我伤心悲哀的是,人家长大的孩子给父母带来希望,带来欢喜;而我的长大却更加深了父母的忧虑。80年代张海迪的事迹已广为流传她成了我学习的榜样,前进的动力。

  临近初中毕业时,我的灾难更加重了。先是母亲患高血压——偏瘫了。第二年父亲骑自行车摔了一跤,造成严重骨折,行动困难。哥哥们又在外地求学,整个家陷入瘫痪状态。当时我上初三,弟弟还小,我上学只能由哥哥的好友用自行车接送。为了让父母少操些心,我恍惚地考完了试。毕业后,在做完所有家务事之余,集中精力自学高中课程,专攻文科,尤其喜欢英语。做起了当作家、翻译家的梦。1992年,母亲去世了。父亲的腿疾也越来越严重——股骨头坏死,整天呻吟不止,家里的气氛不是阴云密布,就是狂风暴雨。我压抑得都要窒息,但我依然想用笑来迎接生活的挑战,只是笑得越发苦涩、沉重了。看着同龄人大多数都能干活挣钱了,把父母逗得乐呵呵的。我不仅安慰不了凄苦的父亲,还要寄生于他,加重他的思想包袱,我于心不甘。我四处写信联系培训学校,想学习一技之长。那时所有的学校都不招收残疾人,更何况我这样的重残人。

  1994年,就在我欲活没路欲死不成之际,我欣喜地收到了自治区残联的信,残联帮我联系了一家福利制衣厂。过完年没几天在大哥的护送下,带着无限的憧憬、欢欣和几多的恐慌,我来到了离家几百公里的乌鲁木齐——天利制衣厂。厂长是位40多岁的女厂长,话语里显得很热情却给人一种难以捉摸的感觉。因为去得太早,工人们都放假回去了。我被安顿在二楼(厂房)下的一间平房里,房子很窄小,里面只放了一张双层的单人床。床前放了一张长桌,就容不得我的轮椅出入了,只好摆放在门外;房子也黑暗阴冷,大白天也得拉着灯。离开轮椅,我几乎成了物件,彻底被禁锢了。大哥当天就乘夜班车回去上班了。当时只感到这个世界只有我孤伶一个人了,今后所遇的一切困难只能由自己想办法克服了。我并不畏惧困难,坚信黎明到来之际是最黑暗的时刻,我静候黎明的到来。

  第一天晚上,等到夜深人静时,我蹲移到外面,摸索着上了轮椅,想上厕所。深冬,天寒地冻,路面很滑;,我摇着轮椅小心翼翼顺路摸索着;周围根本没有厕所。为了找个角落,不小心连人带车一下子翻到了一个很低的坡下。我顾不上疼痛,蹲伏着使劲地把车往坡上推,几次拼命把车推到半坡中又滑了下来。不知折腾了多长时间,我的手脚已经冻木了,累得筋疲力尽趴在地上一个劲地喘气;幸好来了个过路的人,我怯生生地求他帮忙,才幸免冻死在外面。当拖着冻僵的身子钻进冰窖一样的被窝里,任眼泪肆意地流淌……我无声地哭泣了很长时间。深知这里绝不适合我,我真想回家,但又怕回家;我一定要让父亲有所期望,再难也得咬牙坚持。我使劲抹干眼泪,困乏地进入了美梦中——回家了。就这样不知是白天还是黑夜过了十几天,总算盼到工人来了。

  虽然搬出了那间黑洞洞的小屋,住进了二楼的厂房。厂房很大很亮,却摆满了缝纫机及一切杂物,依然搁不下我的轮椅,我还是一个没有丝毫自由的“囚徒”;我被挂在了半空中。

  制衣厂有二十多个工人,都是厂长亲自到地方(公社)招来的新学员。大多数都是二十多岁的女工,她们已经理论培训了几个月,这次来只等着干活挣工钱了。厂里有三个残疾人,一个年龄大概三十左右的男青年,聋哑人,以前他干过好几年制衣,在这个厂里他算是精英;只是不便于和人交往。还有一个比我大一岁,只有一条腿残疾的女孩,我好羡慕她能自由自在上下楼梯,她们家为她开了个商店,并不苦于一碗饭,出来只是图新鲜好玩。

  开工第一天,工人们吵闹着定工资,厂长和颜悦色地说:“工资不会成问题。等残联的第一笔拨款一到,我们就发工资。你们先从裤子做起,等第一批裤子批发掉,再增加一些新设备;还有一批工人就要到了,生产力大了,你们的工资就可观了;我会想办法给留在这的工人安个家”……厂长把未来勾勒得很美好,工人们听了很激动。做裤子都是流水线,我被安排拉腰。因为只有右腿能稍稍蹬动缝纫机,我真想多干,只恨腿不争气。做工期间厂房里简直就象自由市场,工人们都是生手,生产的相当缓慢,动不动就弄错返工,工人也还动不动就喊罢工;没几天我就累得支持不住了,并不是体力不支而是来自精神上的不支。

  厂长给了我一张折叠床,因为不便上下楼,我只能睡在到处是布片、线头的厂房里。晚上厂房成了工人们尽情娱乐的场所,她们每次都要闹到很晚,我总是等到工人们散尽才蹲挪到门外的轮椅上去解手。而解手只能解到楼上的废桶里,好在楼上的北边是一片垃圾堆,我就从楼上倒下去。即使有时憋得我直想哭,就算再累再瞌睡,我也不想扫工人们的兴。楼上没水,我只能求工人帮我抬一桶水,十分珍惜地用水湿湿毛巾洗洗脸,再吃力地打开折叠床。厂房里很冷,钻进被窝时冷得只能缩成一团;等到稍微暖和时,长满冻疮的脚又奇痒无比。好容易才进入梦乡,可这时天已是蒙蒙亮,只好赶紧起来吃力地收拾好铺盖,唯恐妨碍了别人。我不向任何人诉苦,给家里人写信,只报一切如意,也从不轻易让工人帮忙。

  第一批裤子总算完工了,工人们雀跃着等着发工资。厂长出去销售,工人们停工休息。从工人们的嘴里知道厂长原来是一个服装学校的老师,后来才办了这个制衣厂。等待的结果是厂长一条裤子也没卖掉,最后厂长只能卖了所有的设备。

  在乌市呆了近两个月,虽没挣到一分钱,却让我真正地接触了一次社会。我学会了忍耐,看清了自己并不比谁差。那么恶劣的环境我都忍受住了,今后还有什么可以阻挡我的呢?好在两个哥哥都工作了,家里的经济条件也略有好转,只是父亲的腿疾要再一次手术!

  1995年,我听说,我们连队商店营业员要调走。难得的机遇,我要争取去商店当营业员。我即刻给我市残联写了封申请报告,没多久市残联领导和我团领导亲自到我家了解一下,看我是否适合干这份工作。我笑盈盈地当着他们的面,轻松地把放在高处的东西拿下来,他们二话没说,当面答应给予安排.

  1996年,我终于有了工作,因为商店又破旧又窄小,根本不便于我的轮椅出入。我只能暂时让走路不便的父亲先替我经营。我申请自建商店没被批准,于是便决定对现有的商店进行改建。改建商店真是难为我二哥了,他既要忙工作,又要照管商店(父亲又没文化,性格又倔,是管理不了商店的) 。还要到处借钱,还要受怪僻父亲的怨责。二哥把满腹委屈向我发:“你干嘛非搞什么商店,搞成了,以后也麻烦得很。在家呆着,不愁你吃,不愁你穿。”二哥一向很支持我,也很理解我,对他的抱怨,我无话可说,但我必须坚持。商店是我的希望,即使它铺满荆棘,对我来说也是光明。.二哥为了满足我的愿望,超负荷地劳动。1997年6月,商店通过改造,我的轮椅终于能自由出入柜台前了,我也算真正地品尝到了自己挣的第一碗饭,我激动地打开日记写下了我在乌市都想写的地一句话:“当我奋力挣得一碗饭时,这碗饭决不仅我所有,它还属于比我更不幸的众多残疾——同病相怜者们”!

  用了四年的时间,我苦心经营商店,不仅还清了盖商店的所有欠款,还买下了商店。那年,我找到一位称心的伴侣,拥有了一个美满的家,虽然没几年功夫,小小连队就又出现了两家商店,竞争日益激烈,不过我信心十足,商店的利润虽有所减少,我相信,我的生意还是很红火。在经济上我已能完全自足,还有所节余,平时,我舍不得多花一分钱,甚至不舍得花钱去矫正我那因劳累过度而严重弯曲的腰椎,我还想多攒些钱,出去上学,拓宽我前进的路,跟上时代的步伐。更何况我现在挣得这碗饭只仅我所有,还有很多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残疾人等着我们携手共进。

  地址:(833307)新疆精河县九十团一连  电话:(0909)5888410

(责编:光泽)

((((((((((((((((((

求助:

 苏小倩,轮椅女孩,现因病卧床不起,虽经多方治疗,仍不见效。后经一位老中医诊断并开处方,但所列药名缺一味“马胎盘”的药材(即母马生下小马后的胎盘,干品也可),因胶东地区现已难觅马的踪影,故跑了许多药店都买不到此药。在此肯请全国各地的残健朋友帮帮我,本人将感恩不尽。

  联系地址:(276826) 山东省日照市石臼计生委刘锋转苏小倩收

牵手心贴心 单拐撑绿荫

——记厦门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杏林区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  杜  镭

◇ 乾  坤

  厦门市杏林区残联副理事长杜镭,由于腿残,需倚杖而行。年轻时就备尝生活艰难的他,走上工作岗位后,对辖区内遭遇和他同样命运的残疾人寄予深厚同情,日复一日地四处“奔波”帮助他们解决因难,全身心投入到残疾人事业之中。

  杜镭早年开过图书出租店,认识不少来借书的台商和企业界人士,他便去找这些企业的主管。刚开始,人家不理解,对他不冷不热,可他还是坚持去宣传有关政策法规,慢慢地主管们见他不图名利,为非亲非故的残疾人奔忙,对他从感动转为敬重,他的工作终于打开了局面。

  东孚镇贞贷村的钟卫真家境贫寒,辍学打工,右手四指不慎被机台轧断。她借了3000多元,坚持读到高中,由于书写速度太慢,她在高考中落榜,只好向区残联求助。杜镭接到她的信后,冒雨赶了几里路,到钟卫真家了解情况。几经周折,他为小钟在正新橡胶公司谋到一份统计员的固定工作,月薪千元的收入,改变了钟卫真的生活,现在,她不但还清了债务,还参加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律师专业的学习。

  2000年6月的一个下午左脚重残的前场村村民白秀妙,心情沉重地来到残联办公室。老杜了解到其丈夫在村里“打杂”,一家人填不饱肚子,上小学的孩子学杂费更没着落,他安慰她放松心情,并表示一定帮她“上岗”。白秀妙前脚刚走,老杜就忙活开了,先后跑了12家企业,都没有结果。炎炎烈日下,老杜不顾一连多日被晒得脸红耳赤,头晕目眩,又出门乘车向中端电子有限公司奔去。他一走进公司人事部,眼前一黑,便在沙发上瘫软下来,人事部经理给他送上一杯凉开水,深表同情地说:“你这是何苦呢?这样的天气,你也赶来?”老杜直愣愣地盯着他:“还不是为了白秀妙的事!”面对这样一个百折不挠的汉子,经理着实动容:“冲着你踏破我门槛的份上,我同意吸收白秀妙为我司员工。”老杜一听,本因中暑萎靡不振的精神,立马像注了强心剂。他不顾重生脚轻,心力不支,马上跑去把这一喜讯告诉了白秀妙。如今白秀妙月收入700多元,生活有了保障。

  40岁的纺织厂下岗女工郭某左腿残疾,因为年龄大了,又有残疾,腿都跑细了也没单位肯接收。她见到老杜,就像见到了娘家人,眼泪滴哩啪啦地落了下来;右脚残疾的苏秀梅,婚后丈夫在岛内帮人“打杂”一个月赚不几个钱,她又无职业,有时买米都成问题。一个大雨瓢泼的上午,老杜得知元保器材公司要招一批工人,不顾身染疾病,硬是撑着手杖出门。他像刚从水里爬出来的一样,走进招聘大厅,一身湿透,喷嚏如雷,声振四座,又一次“精诚所致,金石为开”,郭某和苏秀梅终于有了工作岗位,老杜却患上重感冒,数月咳嗽不止。

  杜镭长期热心于残疾人事业,1998年当选为厦门市杏林区残联副理长,被厦门市肢残人协会选为副主席。近年来,他为残疾人找工作所需费用、资助就学困难的残疾人子女及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家庭已达6万多元,全是自掏腰包。残联让他报销一些车旅费什么的,他总是说,家里经济还过得去,就当我做点好事吧!

  有了官衔之后,杜镭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残疾人事业中,尤其是他担任杏林区残疾人劳动服务管理站业务主办以来,劳动站已举办残疾人上岗前培训班10期,人数达400人,陆续安置残疾人就业350人,就业率达87.5%。对区属机关、团体、事业未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收缴残疾人保障金共计37万元,超额完成任务;由他牵头处理残疾人民事纠纷51起,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杜镭柱着单拐深入到镇街、残疾人家庭走访,对全区1000多名残疾人逐一建档立卡,为扶贫救助,走访慰问提供确实的依据。

  杜镭用单拐为残疾人撑起了一片遮风挡雨的绿荫,使残疾人感到残联就是他们的家,而杜镭镭就是他们的主心骨,就是他们的娘家人,他们彼此的必贴得很近、很紧!

  杜镭地址:(361022)厦门市杏南路  厦门市杏林区民政局(残联)  电话:(0592)6212608(办)

  (责编:石文)

孙 恂 大 姐

◇ 小  瑜

(一)回家

  写下这个题目,思绪又把我带向了十几年前。那是1986年吧,冥冥中有一股力量趋使,我想要了解那个我始终避之不去,又让我难以接受的“残疾”。很快我就在福建省图书馆的报刊室里找到了当时中国唯一的一本关于残疾人的杂志《三月风》,于是我又按上面的地址向《三月风》杂志社索要了创刊以来所有的杂志。读着《三月风》就像在解读自己,第一次,我勇敢地直面“残疾”,除了心灵一次次的震撼,还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其中有一本介绍北京伤残青年俱乐部,好像在封二还有张照片,一群快乐的残疾人,负责人叫孙恂,还有地址。我记下了地址,也记下了孙恂和她的俱乐部,我要去拜访她们!

  寒假,我告别了父母登上了北去的列车。一路上到了徐州、曲阜、泰山、济南,在我的行程里,去了北京找孙恂和伤残青年俱乐部后,还要去哈尔滨看冰灯坐雪橇。

  北京的冬天没有我想象的冷,我买了张北京地图,又在路边租了部自行车开始寻找西四羊肉胡同。总算找到了,却因为房子拆迁,孙恂已搬走了。多亏北京人的热情和孙大姐的名气,一位大妈告诉我孙恂新的地址,于是我又一路找去……终于在一个大院里我推开了一道重重的门帘。

  屋子很暗也很乱,到处都是书:地上、椅子上、桌上,有个小伙子在帮忙整理,床边坐着孙恂,她不时指挥着书该往那儿放。显然这是刚搬家的缘故。我作了自我介绍,一边帮着搬书,一边与孙大姐聊起来。接下来是大年三十,我们一起吃年夜饭,又同床共枕,聊了一夜,认识了孙大姐,也认识了其他几位俱乐部的朋友。那一趟北京收获很多,哈尔滨就从原来的计划里删去了。

  第一次走近的残疾人就是孙大姐和北京伤残青年俱乐部。走近残疾人,原来也可以是一种回家的感觉,轻松、随意而且美好,我感到非常的震惊。

  孙大姐和俱乐部已植根于我。我可以走近残疾人也应当走近残疾人,义无返顾。不久我就调到福建省残联工作,接着就成立了福州市残疾人活动中心,接着办了《同人》,再接着是主持福建省肢残人协会工作。期间不知不觉中竟与一个残疾人走得太近了,结果共同组成了新家庭。我说这一切缘于孙大姐。

  眨眼间十几年过去了,虽然地隔南北,孙大姐却是我最好的老师和挚友,是我永远的牵挂。每回去北京,就惦着往大姐家跑,大姐身体可好?在那个熟悉的环境,时光又回到了刚与孙大姐相识又相知的那日子。

  去年底全国肢协主席在昆明开会,见到北京的刘京生,虽然第一次见面,却早知悉。还是因为孙大姐。

(二)背水一战

  大姐高中毕业时患上了重症肌无力,开初,全身无力,甚至连睁眼的力量都没有,生活完全靠母亲照顾。后来照顾她的母亲去逝了,她面临抉择:是让哥哥姐姐继续照顾还是寻求独立生存?最后她选择了后者。她的选择让家里人震惊,无论如何不同意,然而她决心已定,生存或死亡,如果我不能独自生存那就等同死亡!家里人无奈,只好由她。

  一间小屋,头上布着蜘蛛网似的铁丝可以扶手,地上星罗棋布的凳子用于挪步。兄长含泪关上了门,不知她这位倔强的妹妹怎么生活。

  独自生活的第一天,所有的时间都只为了起床、躺下,穿衣、脱衣,然后试着挪动自己,然后弄一点可以维持生命的食品,然后……

  每一天重复着这些在一般人看来非常简单的事,她做得津津有味,因为她知道,这是最起码的生存!

  背水一战,她成功了,才有今天活着的价值。

(摘于同人BBS http://bbs.1203.org )(责编:乾坤)

直面人生

◇ 何留中

  走进这个世界,就无可奈何地要面对人生了,或者你有幸从生到死都平平安安地渡过,一帆风顺,或者你一出生就注定要面对苦难了;或者你是二者之间的,既有风雨又有幸运的人。我也想是这样的人,可是上帝偏把我排在要面对苦难的行列中。如果苦难不给我带来希望和收获,我有理由诅咒它了。

  然而面对苦难,只有直面人生。在人还不能摆脱物质束缚时,苦难也同样不会告别这个世界。苦难是上帝建在伊甸园外的一级阶石,它静静地等待着。有人被绊倒,有人把它踩在脚下,可它仍然是一块石头而已。它不指望自己的境遇要么突然好起来,如同天上掉馅饼,被跨过它的人带进伊甸园;它也不懊恼要从这世界消失。何况人呢?苦难这花朵自然地灿烂于孤独和寂寞中,直面人生者,就应该认识到这一切。

  从本质说,人的成功或失败都与苦难无关。苦难若是人生这道菜中的佐料如同是盐,或多或少都会影响菜的味道,这个条件下产生的幸运与不幸加重了份量这是夸大了苦难的作用。人们常夸大或缩小苦难,极少能给它恰当的位置,能正确地认识它。所以也不能怡如其份地使用苦难。苦难不是一棵可以背靠的大树,祈求它给你诸多的便利和荣耀只能加添你的痛苦,它只是提供一个检验信心和耐力的机会。

  如果人生是一张洁白的纸,那么人就好比是一盒彩笔,无论你是黄蓝哪种色彩,你都会在这白纸上留下印迹。有人喜欢美丽的画,有人喜欢美妙的文章。所以你创造吧!你相信一定会成功,就是有苦难,你也要有勇气借助它的力量。人所以彷徨,是因为摆脱不了苦难悲怆的阴影。一开始就犹豫不定,归根到底是信心不足。但要查究原因时,可以有绝妙托辞;不是我不勇敢,而是面对的苦难太深太重……

  有一个事实:失败的人不言苦难,成功的人乐道苦难,好像苦难越大,成功就越辉煌越有价值。但无论如何,面对人生的苦难,失败和成功只能是个人的悲剧或喜剧。我觉得在苦难中倒下与在苦难中脱颖而出都是人的事情——搬起石头,或是被石头坠倒。人看重的是结果,便谁能肯定得银牌的运动员一定比得金牌的运动员流出的汗水少。

  直面人生,我更看重经历。付出过,没有奖牌,没有成功,也是无怨无悔的人生,也是优秀的人生。

  地址:(461141)河南许昌灵井乡大路张村

放飞快乐

◇ 吴晓芳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暖暖的春风在吹绿大地的同时,也吹起了无数只风筝。

  风筝算得上一件奇妙的发明,几根蔑片,几张彩纸,能扎成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的风筝。从蜻蜓、蝴蝶、孙悟空、凤凰、老鹰、各种飞禽走兽,各路好汉神仙,都能在一根根丝线的牵系下悠悠然飞翔於天空中。

  小时候每到初春,总要为风筝忙活上好多天,到竹器社向师傅讨上一小捆竹篾,到百货里买上几张鲜艳的彩纸;再找上一些细铁丝胶水……那时扎的大多是蜻蜓蝴蝶之类,它们结构比较简单,扎起来也比较容易。先将竹篾剖细、刮光,按照厚薄轻重不同分别扎成风筝的不同部位,使上下左右保持平衡。再小心地糊上彩纸,用毛笔画上花纹,并根据风筝大小配上的纸条尾巴。尾巴的作用不能小看,轻了,风筝刚起飞就会象醉汉似的一头栽下来,重了却又无法飞上天。忙碌几天后把做好的风筝挂到墙上的那一刻是最快乐的时候,心里总想象着它拖着长长的尾巴呼呼飞上蓝天的样子。这时就盼着天快点变暖和,风快点大起来。

  终于等到放风筝的时候,提着风筝迎着春风来到小河边,拽着风筝缓缓向前跑着,让风筝一荡一荡地乘风而起,那时心中的快乐就如同风筝一起飞上了天空。

  几天前,同朋友一起到河边散步,发现许多卖风筝的,那些风筝是工厂机械化大量制作的,塑料布的外衣图案十分抢眼,价钱也便宜。于是兴冲冲地买下一只,我拽着它跑了好几圈,总是放飞不起来。失望之余,更怀念小时候扎风筝时的那份兴奋与忙碌,等待风筝时的那份焦急与企盼以及风筝飞上蓝天时的那份欢欣和激动。

  我想,有空了,再亲手扎一只风筝。

  地址:(431604)湖北省汉川市移动通信分公司脉南代办点

(本栏责编:光泽)

水禽湖畔的童话

◇  陈建华

带着思念来到水禽湖畔还愿

     一名男子在动物园门口买了两张门票,便一个人默默地来到了中心岛的水禽湖畔。湖的中央,成群的水岛在自由地嬉戏、玩耍;岸的这边,垂柳的枝条已细软地投向了湖的怀抱。他孤零零地独自坐在一棵大柳树下,在绿荫掩映的湖水倒影中,映衬出一张忧郁、惆怅的脸庞和一双噙满了泪水的眼睛……这时几只白天鹅和结伴的鸳鸯缓缓地向岸边游来,好像看懂了那人的心事,伸长了脖子仰天鸣叫了几声,接着又叫了几声。不知为什么,今天它的叫声显得那么的凄凉,听了让人心碎。不一会儿,那个心情沉重、目光呆滞的男人,慢慢地抬起头来,将手中专门带去的两大包儿童小食品“米乐”打开口,一个一个地抛向那些可爱的白天鹅,嘴里喃喃地说着:“晶晶,我亲爱的女儿啊!爸爸今天特意带你来看白天鹅了,你不是最喜欢白天鹅吗?你看它们真的来了,现在白天鹅和我们在一起了,好玩儿不?你开心吗?你听见它们的叫声了吗?晶晶……我的好孩子晶晶!爸爸想你啊!”晶晶的爸爸边说边朝着天边很远很远的地方凝视着,泪水又一次如湖水般涌了出来,他相信在天堂的另一端,晶晶一定会听到爸爸深情的呼唤!

晶晶最爱听爸爸讲故事

    这湖边的男人就是晶晶的爸爸,名叫石国勇,晶晶曾经是他的宝贝女儿。小家伙生下来时非常的可爱,后来慢慢地体质变得越来越差,尤其是爱感冒,每次感冒都会转成肺炎高烧不止。为了给女儿看病,石国勇拖着残疾的双腿历尽了千辛万苦跑遍北京的各大医院,医生告诉他说:“你的孩子抵抗力太差,绝对不能再感冒了,惟一的办法是以后最好哪儿也不要去,把感染的机会人为地减少最低限度。”于是从那时起,石国勇就按医生的要求把晶晶像温室的花朵一样严格地保护起来。可是孩子不懂这是怎么回事,当她看别的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去公园玩儿时非常的羡慕,她也想去,好几次她都拉着爸爸的手恳求地说:“爸爸、爸爸!您能带我去公园玩玩吗?您能带我去动物园吗?我想看大象,我想看白天鹅!带我去吧!行吗?”石国勇听孩子这么一说心里很难过,背过脸去好半天才转过头来,摸着晶晶的小脑袋编了个理由哄着对她说:“晶晶,现在天气太冷了等暖和一点了,爸爸一定带你去,啊?!”晶晶是个非常听话又特别的懂事的孩子,在满足不了看书的愿望时她从来不跟爸爸、妈妈哭闹,后来晶晶就整天地缠着着爸爸,让爸爸讲故事:“爸爸爸爸,给我讲个故事吧,讲个故事吧!”爸爸最了解女儿,也最能理解女儿的心里想是什么,为了挽回对女儿的歉疚,石国勇就天天地、一遍一遍地给女儿讲故事,讲啊讲啊,讲完了白雪公主讲小红帽,讲完了丑小鸭讲大灰狼,讲完了匹诺曹再讲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后来没的讲了,石国勇就开始自己编故事讲,还把小晶晶也编到故事里来,逗得小晶晶是“咯儿咯儿咯儿”地直乐……那时,晶晶所有的快乐都是在听故事的时光里得到的,讲故事和听故事成了他们父女俩最大的、也是惟一的享受。

     在晶晶四岁的时候,由于她的免疫功能实在是太低下,又一次感染上“病毒性肺炎”住进了医院。在住院的日子里,石国勇日夜守护着女儿,一刻都不敢离开,在最后的时刻,身体极度虚弱的晶晶甚至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清了,昏迷中的晶晶靠在爸爸的怀里,嘴里仍在不断地对爸爸说:“爸……讲……故事,爸……回家……”最终小晶晶还是没能逃脱病魔的纠缠,带着爸爸讲给她的故事,带着她的最后的享受,带着无限的美好憧憬,匆匆地走了……石国勇握着女渐渐冰凉的小手失声痛哭:“晶晶!爸爸在给你讲故事呢,你听啊!你醒醒啊!明天爸爸就带你去动物园,带你去看白天鹅,你睁开眼睛答应我呀?晶晶……”

永远的童话写给儿写给小朋友

    听故事的女儿走了,带着她那颗水晶般纯洁的心走了,石国勇陷在深深痛苦之中,尤其是每到夜晚的时候,他总是手捧着女儿照片泪流不止。望着夜空里满天眨着眼睛的小星星,他认定那就是晶晶黑亮黑亮的眼睛;一阵微风轻轻地吹过来,他又仿佛听见了晶晶那银铃般的笑声;这时窗外的天幕中突然有一颗流星瞬间划过,光亮中他分明感觉到传来的是晶晶那一串金子般重叠的回声“爸爸,爸爸,再给我讲个故事吧!再给我讲个你编的故事吧……”每到吃饭的时候,石国勇总是习惯性地给晶晶搬来一把椅子,照例给她摆上小碗、小勺,可是桌前却明明少了一个人,少了一张天真烂漫的笑脸和爽朗的笑声;在多少次昏昏欲睡的朦胧中,他梦见自己在一片绿草如茵的坡上,给晶晶不停地讲着她最爱听的童话《不听话的小山羊》,阳光下晶晶抱着可爱的小山羊咯咯地笑个不停,高兴得石国勇张开双臂想去抱晶晶,可是晶晶却突然间不见了,急得使劲地喊啊,喊啊:“晶晶……晶晶……晶晶……”叫喊中终于把自己喊醒……在那段日子里,石中勇满脑子装的全是晶晶,他怎么也不敢相信女儿这样已经永远的离开了他。

     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个餐桌前空缺的碗筷和空空的椅子,石国勇总是沉浸在痛苦的回忆之中。有一天他突然清醒过来:我虽然不能再给女儿讲故事了,但我可以为女儿写故事啊,可以为小朋友的快乐、为小朋友的幸福写故事啊!于是石国勇把对女儿的思念化成了一股强大的动力,在后来的十五年里写下了几百万字的童话故事,成了一名童话作家,在多年的积累之后,他又从一名童话作家渐渐成了少儿科普作家,现已出版了《大森林的故事》、《小熊乐乐的故事》、《环球探险的故事》、《环球与极地探险》、《生物之迷》、《数理化之谜》、《收藏奇观》、《高科技与理代战争》、《战争导火索的故事》等十一部少儿科普著作,并成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科普创作协会会员、北京市幼儿科普创作协会会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部的特约编辑,目前还在宣武区街道残联担任心理咨询工作。

     为女儿写故事造就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残疾人科普作家。那天,当夫妻俩在电波中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由石国勇编写的童话改编成广播剧《不听话的小山羊》时,激动得他鼻子又一阵阵的发酸,他含泪对妻子说:“你听,你听!我们女儿晶晶一定在很远很远的地方也听到了,她一定在开心地笑呢!……”

     也许,有人不信童话可以变为现实,但童话作家、少儿科普作家石国勇相信:他要继续用手中的笔,写出一个个美丽的童话故事,然后把这些故事都带到水禽湖畔的童话小屋去,让童话故事永远陪伴着远在天边的晶晶,陪伴着那个曾经美丽、漂亮、快乐的小女孩!

     地址:(100077)北京丰台区角门东里20楼单元102室    电话(010)67542473

     (责编:光泽)

残疾律师的风雨人生

◇ 毕升故里

  陈胜,湖南省黄冈市四光律师事务所青年律师。在他一岁多时染上流行性乙型脑炎,高烧40余度,右脑神经坏死,留下“脑瘫”后遗症,导致他一度嘴巴歪斜,失去语言功能,左侧肢体处于僵直、痉挛状态,不能站立。医生曾断言他“只能在床上度过一生”,然而在家人的帮助下,他读完了大学,成为了一位年轻的律师。他办案公正、认真、负责,先后在省市报刊上发表了近20篇律师论文,被评为市优秀青年律师。

灾难来时有亲情相伴

    1973年4月4日,陈胜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石头咀镇一个偏僻的小村。爸爸陈丙云在镇上工作,妈妈刘惠兰在家务农。陈胜的出生让他们喜出望外。孩子在一天天长大,10个多月便能呀呀学语,摇摇摆摆地学走路,一副活泼可爱的样子,人们一见就夸:“陈家生了个好儿子。”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1974年9月16日傍晚,小陈胜突然病了,刘惠兰以为儿子又感冒了,便按以往的经验给儿子灌了姜糖水,第二天嘱咐妹妹看好孩子,自己去地里干活了。这样过了一二天,刘惠兰发现儿子不但没好,反而病得更厉害了,高烧40多度,她一下慌了,连夜和丈夫一起把儿子送到镇医院。这时夫妻俩被告知:儿子已染上流行性乙型脑炎,犹如晴空霹雳,两人一下蒙了!这种病当年在鄂东北甚为流行,仅石头咀镇就有20位儿童染上此病,由于当时医疗环境还很落后,其中19人已全部死亡,仅剩一人存活,但手脚不能动弹,成天躺在床上,成了“废人”。面对现实,夫妻俩心急如焚,他们拉住医生的手,含泪说:“你们千万要救活我的儿子!”

  经过医院全力抢救,陈胜的病得到了控制,高烧也退下来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医生说再过10天就可以出院了,谁知半个月以后病情突然恶化了,小陈胜的左上下肢突然变得僵硬,连坐都不稳,嘴巴可怕地向左边歪斜着,不能讲话了。面对突如其来的病情,医生也束手无策。医生建议将病人迅速转往县医院,经过会诊,县医院认为是由于持续高烧导致右脑神经坏死,形成“脑瘫”。

  父母要求住院,一位参加会诊并与陈丙云熟识的医生坦言相告:“这孩子的病,按目前的医疗状况,能保住性命就很不错了,要想完全康复不可能的,弄不好还要在床上躺过一生。”这话不啻于五雷击顶,让父母五内俱焚,要知道孩子还不到2岁啊!在以后漫长的日子里让他怎么过?痛苦之余,陈丙云夫妇俩暗下决心: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是倾家荡产,也要把儿子的病治好!从这以后,陈丙云夫妇俩便踏上了漫长而艰难的求医问药之路,辗转于武汉、合肥、咸宁、上海等地,只要听说哪里能治病,他们就带着孩子到哪里去。不管是科学疗法,还是民间偏方,甚至是迷信方法,只要有治病的机会,他们从不放过。为了给儿子治病,他们不知跑过多少路,找过多少医生,除了给儿子打针吃药之外,他们还给儿子扎过近2年的干针,运用过几十种治病偏方,花费了不少财力和精力。

  作为陈胜,小小年纪,但挺懂事,面对所有的药物,再苦再难喝,只要听能冶病,他都捧起药碗,仰起脖子,咕噜一口气喝下去。几年来,陈胜吃过的药,如果集在一起,足可以开一间不小的药房!在一个疗程又一个疗程的针灸治疗过程中,陈胜的身上常常被扎得针眼密布,甚至前面的针眼结子痂,尚未脱落,便被抠掉了,重新在上面扎针。连医院的护士都感叹说:“这孩子竟有这么大的忍耐力,真是少见!”

  经过不懈地治疗,1977年6月,陈胜的病开始好转,一度歪斜的嘴巴慢慢正了过来,也能讲话了,手脚也不再象以前那样僵直了,偶尔也能动弹一二下,经过继续治疗,1978年8月,陈胜站起来了,他拄着拐杖,终于迈开了艰难的一步,在场的父母高兴地抱着儿子痛哭了一场!

刻苦磨练  立志成为生活的强者

  1980年9月,陈胜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陈丙云打算把儿子送到学校念书,一些人不屑地说:“一个残疾孩子,念书有什么用?”陈丙云却认为,儿子肢体已经残疾了,再也不能让他思想也“残疾”了。于是他毅然把儿子送进了学校。

  上学以后,由于陈胜身体没有完全恢复,左上下肢体仍然处于僵直,痉挛状态。他在学习上遇到了不少困难,写字或看书时候,时常因为左手突然一阵痉挛,神经失去控制,抓住书本的手怎么扳也扳不开,等痉挛状态结束,自动松开时,书本早已撕捏成了“咸菜巴”。大冬天因为穿的裤子厚,上厕所时一只手解扣子不方便,他常将尿屙进了裤裆里,因此身上经常散发出一股尿臊味。一些不懂事的同学便嘲笑他、欺侮他、故意疏远他。陈胜一度陷入孤独、忧郁的境地,情绪十分低落。

  陈丙云了解这些情况后,遂将陈胜转到镇中心小学,带在自己身边,时常鼓励他,帮助他克服“灰色心理”。当时电影院正在上映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拍成的日本电影《典子》。陈丙云特地陪陈胜一起去观看了这部电影,陈胜看后在日记中写道:“典子的故事太感人了,我一定要向她学习,做生活强者!”

  学校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老师逐个点名让学生报名参加,当点到陈胜时却说:“你就不必参加了。”但陈胜却大胆地站起来说:“老师,我也要参加!”老师和同学们都用惊异的目光看着他,老师微笑着点了点头,说:“好,欢迎你也参加!”后来陈胜参加了绘画小组,他的画《家乡的小河》在学校的画廊中展出,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后来老师把这幅画推荐到报纸上发表了,并获得了少儿绘画比赛二等奖。

  平时,陈丙云夫妇俩也十分注重培养陈胜的生活自理能力,他们从不把儿子当残疾人看,鼓励他以健全人的心态来面对一切。那时很难买到健身器材,陈丙云找来材料自制了一套健身器,一有空就陪着儿子锻炼身体,刘惠兰则每天早晚教儿子穿脱衣服,陈胜还有意识地参加一些生产劳动,帮助父母浇水,施肥、除草、收割……在辛勤劳动过程中,陈胜变得更坚强了。

  1992年11月,中国残联组织的“中国残疾人康复活动”巡回治疗小组来到英山,治疗小组由专家组成,其中担任主刀和复诊的医生是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一位著名教授,他在治疗肢体瘫痪方面颇有建树。得知这个消息后,陈丙云夫妇俩是多么高兴啊!他们早就盼着儿子能有完全康复的一天,这天陈丙云满怀希望带着儿子早早地来到县医院,经过初诊,医生断定为“脑瘫”,无法手术治疗。但陈丙云不肯死心,不顾工作工员的阻拦,抢先挤到那位著名教授的跟前,请求复诊。但复诊结果同样让人失望,教授告诉他:“脑瘫目前在世界上还是一个医学难题,国内尚不能对脑瘫患者做康复手术。就我检查的情况看,你的孩子能恢复到这种程度已经是一个奇迹了,再想恢复是不可能的”。

  如同一飘冷水,将陈丙云一下浇了透心凉,眼看着多年盼望儿子完全康复的希望就这么破灭了,他失望至极,踉踉跄跄地走到手术室外,这位四十多岁的汉子,止不住放声痛哭……

  回家的路上,父子俩默默无语,陈丙云几次想安慰儿子几句,但在知如何开口,他心里难受,但更担心儿子会想不开,终身残疾,对于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任何人都不难想像,儿子能承受得住这样的打击吗?他毕竟是一个才十几岁的孩子啊!

  晚上,为了安慰儿子,夫妻俩精心准备了一桌好饭。吃饭时,夫妻俩极力露出笑脸,抢着给儿子夹菜,让他多吃些,还时不时察看儿子的神情,陈胜看了看满桌的饭菜,再看看父亲辛酸的笑脸,他什么都明白了,他默默地站起身来,给父母和自己倒了一杯水,然后端起茶杯,看着父母,深情地说:“爸,妈,这些年来,你们为了我,吃尽了苦,操碎了心,如今我手也能动了,脚也能走了,比起那些长年躺在床上的人来说,不知要好多少倍,我能有今天,全仗你们的疼爱,你们放心,我能好好活着,活出个人样来,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今天,以水代酒,我敬你们一杯!”夫妻俩端茶杯的手在不停地颤抖,眼泪夺眶而出,在泪光中,他们惊喜地看到:儿子已经长大了!

  直面现实  他赢得的不仅仅是信念

  由于几次休学,陈胜直到1993年才高中毕业,然而高考前的一场急性阑尾炎让他失去了考试机会。第二年再次参加高考,他被湖北大学法律系录取。1996年7月,陈胜圆满完成学业,带着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回到英山。为了联系工作,他冒着酷暑,揣着证明材料四处奔走,但没一家单位愿意接纳他,尽管他用恳求的语气一次次地说:“请给我一次试用的机会吧。”但没有人愿意给他这样的机会。有人甚至用鄙夷的口气说:“我们连健全人都安排不了,还能用你这样的人!”

  就在陈胜快要绝望的时候,他突然得到一个消息,听说《湖北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的文件已经出台。文件规定,各地用人单位应当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陈胜是英山县目前唯一的一位残疾人大学生,这消息无疑给陈胜带来了一线希望。他高兴地来到县残联了解情况,同时给县有关领导写信,请求援助。三个月后,得到的答复是:工作暂时不能解决,待以后有机会再作安排。

  几经碰壁,陈胜清醒地意识到,一个残疾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必须付出比健全人更为艰辛的劳动,掌握更为丰富的知识和才干,才有可能被社会所承认。他决定报考律师,通过进一步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于是他开始拼命地学习法律知识。1997年10月,陈胜参加了全国律师资格考试,以5分之差落榜。但陈胜毫不气馁,他决定第二年再考。于是他更为努力地学习法律知识,几乎到了足不出户的地步。看他那样认真劲儿,邻居戏称他为“守绣楼的大姑娘”,也有人嘲笑他是“蛤蟆想吃天鹅肉”,律师是那么好考的?全县每年最多也只能考上一、二个,有几年甚至是“空白”,你一个残疾人有多大能耐?但陈胜不管这些,全身心地学习法律知识。但命运仿佛故意与他作对,这一年他老生病,先是患皮疹,皮肤庠得钻心。治好后又患哮喘,咳嗽起来腰弯得象虾米一样,脸涨成了青紫色,呼吸困难,有几次差点“闷”死了。后来又患上了疟疾和盗汗,晚上难以入睡,即使睡着了也容易惊醒,失眠成了家常便饭,第二天常常头晕脑胀……但不管怎么样,陈胜学习法律知识的决心异常坚定,即使是在病床上,他也没有哪一天放弃学习。为了给自己提神,他甚至拿钉子偷偷往自己腿上扎,腿都扎出了血,有一天让母亲看见了,心疼地大声说:“孩子,你不要命了?”

     天道酬勤,在1998年的律师资格考试中,陈胜终于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律师资格,成为继“武汉大学社会弱者权益保护中心”残疾人工作部部长许康定之后,又一位湖北籍残疾人律师。

  在陈胜取得律师资格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陈胜得知司法部肖建章副部长兼任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委员。他试着 给肖部长写了封信,希望得到他的帮助。

  一个月后,陈胜突然接到英山县某局的通知,让他和父亲一起到该局“面谈”。到该局后,父子俩才得知肖部长收到信后已经作了批示,连同信件一起转到湖北省司法厅,鲁德喜厅长亦作了相应批示,要求该局将陈胜予以安置。面谈时,某局局长表示将按批示尽快给陈胜安排工作。父子俩一听高兴万分,渴望已久的工作终于可以落实了。

  然而,此后又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陈胜决定到南方去打工,可父母听说后坚决不同意。1999年5月,陈胜给父母留了一封短信,独自去了广州。

  到广州后,陈胜去一家一家单位求职,遭受了无数的白眼和讥讽,有几家单位看了他的档案后倒是想留用他,但看他是残疾人,又都作罢。不久陈胜带的钱只剩下800元了,但他并不想就此回家,他用最后的几百元钱做起了零售水果的生意,一天挣20多元钱。他想一边卖水果,一边瞅机会找份工作。但有一天他被人打了,对方嫌他抢了自己的生意,便对他拳脚相加。陈胜鼻子被打破了,脸也肿了,水果被扔了一地。几天后他病了,高烧近40度,幸好碰上了一位老乡,在老乡的帮助下,他回到了英山。不久全市举行法律知识竞赛,陈胜参加了,并获得了一等奖。

  陈胜数次求职未成,终于引起英山县残联的极大关注。1999年10月,县残联酝酿成立“英山县残联法律服务中心”,准备吸收陈胜到“中心”工作。为使“中心”早日成立,领导让他起草成立“中心”的请示报告,并派他前往“武汉大学社会弱者权益保护中心”取经。但“英山县残联法律服务中心”最终未能成立,陈胜参加工作的希望又一次破灭了。

  面对一次次挫折,陈胜并不气馁,他勉励自己要以“严霜和雪俱经过,试探梅开未开”的心境面对未来,对生活,他从没有失去过信心。

  每月20日,是湖北省黄冈市委、市政府的重要领导接待日。一次陈胜听说段远明市长是一位非常关心群众疾苦的好领导,不少人的实际困难在他的关怀下得以解决,于是陈胜便在段市长接待日找到了他。经过交谈,陈胜不平凡的经历深深打动了段市长,段市长感慨地说:“象他这样的有用人,为什么不能让他参加工作,为社会多作点贡献呢。”在段市长的过问下,经黄冈市残联、市人事局和市司法局协商,2000年元月,他终于接到了黄冈市四光律师事务所的通知,他成了该所的一员。

  参加工作后,陈胜工作积极认真,他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很快得到了领导的首肯和同事的称赞。近三年来,他和同事一道接手了十余件案子,他以极强的责任心和良好工作态度赢得了人们的交口称赞。工作之余,他把平时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整理成论文,其中有近20篇在省市报刊上发表,2002年他被评为市优秀青年律师。如今,陈胜的脸上绽开了笑容。他说:“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面临什么处境,都不能对生活失去信心,只要充满信心,就会有希望。”他还说,他渴望有一天能拥有一家自己的律师事务所,专为残疾人、孤寡老人以及社会弱者提供法律援助,做他们的“护身符”。

  让我们衷心祝愿他的愿望早日实现!

  通联:(438700)湖北省英山县东门43号#信箱  孙林  电话:(0713)7016059(宅)

(责编:严文)

《歧视》读后

◇ 珍  珍

  看了第四期《同人》杨小波先生的文章《歧视》,一句“越俎代庖”使我又想起今年年初的福州行。

  到福州前我在深圳一个残疾人网站玩了几天,认识了一个很可爱的袖珍女孩。她喜欢饭后和我牵着手一起去散步。有一天我们玩到很晚,就到一家面馆吃夜宵。面条来了,她坐在椅子上够不着,得把整碗面条捧着吃。刚做好的面条那么烫,我怕她会撒到身上,就叫服务员找找看有没有小小的凳子,想让她掂着坐。可是她马上说“不用了!”那语气怪怪的,我当时就暗吃了一惊,莫非我伤了她的自尊?

  到了福州后,第一餐的福州饭是在残协吃的。一个美丽的女孩拿着双拐扶着楼梯扶手慢慢的走下来吃饭。和我一起到福州的朋友推了推我,又指了指那个女孩。我知道他想说什么,可是我却站着不动,静静的看着她下楼。后来,另一个女孩过来接走了她的双拐。减轻了负担后,她下得轻松多了,可我却感到心里空空的:我又做错了吗?

  杨小波先生在文章里写道:平时健全的同志往往会做一些过分同情的帮助,心意是要领的,但残疾人内心却是不太愿意的。这里是不是蕴涵有些许不该批评的施与式歧视的影子呢?

看了这句话,我觉得人活着真的不容易,常常要陷于两难的境地。对于健全同志的帮助,站在残疾人这边看会觉得他越俎代庖,可站在健全同志这边看又该怎样评价呢?帮又不是,不帮又不是,他内心的痛苦那个受帮助的残疾人能体会得到吗?我最欣慰的是,那个袖珍女孩至今和我感情很好,那个下楼梯有困难的女孩接受别人帮她拿双拐的帮助时是那么自然。

    我不否定歧视的存在,但是我觉得在帮助与接受帮助这个问题上,没有歧视,只有心态正确与否。我们都只是凡人,我们都有自己力不能及的时候,接受同样是美德。把自己的心态放正,乐于给予和接纳,自己的天空也会更亮丽一些。

(摘自:www.1203.org网站中的“BBS”)(责编:乾坤)

不被重视的权利

◇ 陆勇强

    某市残联部分成员受美国一家公益慈善分会的邀请来到洛杉矶。他们在美国出席了几个小型的慈善晚会,还和当地残疾人进行了联欢和交流。

    回国后,有记者采访了带队的残联副主席,他是一位小儿麻痹症患者,双腿萎缩。他向记者介绍了美国残疾人的生存状况。记者最后总结说:“在国外,你们看到了残疾人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关心。”

    他打断了记者的话:“不,我没有看到残疾人在国外受重视,而是用心体验到了。”他说:“我在国外一个多月,在那里我觉得自己一点也不像一个残疾人,一切都十分方便。更为重要的,他们并不把我们当残疾人,我们在街头走过,很少有人会用好奇的眼光看我们,其实这是对残疾人最大的尊重。”

    对于残疾人而言,真正的尊重和关心首先应是对一个人的人格的尊重,那就是不被“重视”的权利。

(老丁  摘自《深圳青年》)(责编:乾坤)

目睹与回望(组诗选二)

◇ 林  霖

夜宿采石场

今夜  我是怀抱石头

酣然入梦的人

今夜  我和劈开石头寻找幸福的人

抵足而眠

我在一堆石头中走失

除了坠满石头的天空

今夜  我是丧失一切背景的人

枕着比石头还硬的鼾声

今夜  我是连自己

都感到形迹可疑的人

背对万家灯火

今夜  我是谁

谁是我?

我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

不知是石头问我

还是我在问石头

那些用汗水砸开石头的人

白天  赤裸的肩膀可以垫高一座山

夜晚  伸腿就能轻易

绊倒一条无病呻吟的河

此刻却一身轻松

沉入比石头还沉的梦中

而我却已经驮不动我自己

幸好天终于亮了

石头上升起炊烟

那些留宿我一夜的人

又石头一样滚过山冈

留下我一路小心翼翼

重新走回

原来的自己

一夜大风

一夜大风

把屋顶打扫干净

像忠于职守的守夜人

他的耳朵有点背

相对于变幻莫测的世界

他毕竟有点老了

人们像钉子一样从梦中被拔起

更多的人重新被床吸附

只是变换了一下睡姿

很快便跌入更深的梦中

我闻到了海的气息

我闻到了史前穴居动物身上的

血腥与汗气

门窗紧闭

万物匍匐  谁和我一夜未眠?

天亮了  一夜大风像倒掉的药渣

褪去的羽毛  搁浅在积水的坑洼里

树退回原处

门窗像软体动物的硬壳缓缓打开

一辆婴儿车迎着阳光

撒下一路奶香

人们纷纷涌向大街

生活一切照常

像一个巨大的影子

大风从原路退走

像受了致命伤

剧烈地喘息着

回到它海上的巢居

我向孩子们讲述

一夜大风的经过

他们神秘的表情明显表露出

对我的不信任

打开屋顶的吊扇

一夜大风  毕竟无法复制给

他们着

  (节选自《福建文学》2002年2月诗歌专号)

  地址:(350112)闽侯县尚干镇闽侯二中

  (责编:光泽)

写给我的父亲

◇ 培  君

记忆里

已经模糊了你的容颜

生活中

却不曾失落那份炽热的情感

我知道

您真实的爱我

给予我鲜活的生命和

看世界的眼睛

我继承您的智慧和丰富

也因您的狠心离去

而流泪    而伤感

如果生命有轮回

下辈子

我愿用我的身躯

来孕育您

我亲爱的父亲

把我拥有的一切美好回报给你

让爱不再留下遗憾

让我们的血脉继续相连

2002年7月28日

(责编:光泽)

黄昏心语(散文诗)

◇ 谢晓衡(肢残)

1.    当你挑着溪水去浇灌你的果园的时候,夕阳已经沉落了。黄昏星在眨着神秘的眼睛,小鸟也飞回到远方的林子,你一担一担地浇灌着果园的月色,编织秋天的故事。 

  道路在树林里消失,晚风亲吻着篱笆上的青藤,萤火虫点燃了夏夜的烛灯,你挑着溪水浇灌果园,倾听果树生长的声音。 

2.    站在河畔上眺望着星空,磨房的水车在悠然转动。水波是平缓的,映着落霞的余晖;树木是沉默的,沐浴在习习的晚风里。 

  你所期待的花季正穿过夜的长廊向你走来,星星把春天的信息投到水里。 

  时间过得太快,而等待却太长久,你守在季节里的容颜正一天天老去。

3.   宿鸟在树林里鸣叫,你挽着花篮从山中走来,把采到的花朵都赠给了村里的老少,那朵留给自己的山茶花也送给了正从村边走过的旅人。一个花期就要消逝,你踏着满地的落叶穿行在白桦林中,苦苦寻觅。

4.    树叶飘落在水面上,道路消失在眼睛里。 

  你敞开房门,坐在暮色中眺望,目送每一位从村边走过的旅人。 

  春天就这么过去了,你等待的人一直没有出现。 

  你知道时间是留不住的,树叶必定要落到地上,为了那个久远的承诺,你坐在小屋的寂寞里,等待天边的帆影。 

5.    园子里宁静而温馨,这是南方五月的黄昏。你独自默坐窗前,任凭轻风敲门。 

  微风说:快从黑暗中出来吧,我带来了远方的消息。 

  你依然端坐着,没动,象沉浸在回忆里的石雕。 

  这是南方五月的黄昏,你的沉默如春花颤动的芬芳。你在沉思中期待,期待着心门上的叩击声。 

6.    时间可以抹去记忆,却不能抹去你执著的追求。那条从黑夜中延伸而来的小路,将你带至荒原。举目四顾,青山在远方奔腾,大海在更远处咆啸,脚下是炙热的戈壁,你怀抱着赤诚的信念,跋涉在崎岖的长途。你坚信,夜有尽,而黎明必至。

7.    痛苦比比皆是,欢乐是云雾里的闪光。你把痛苦制成醇酒,坐在黄昏的小河边,细细品尝。 

8.  一条小径,一盏油灯。河流在夜幕下流淌,一如你的花月年华。 

  那河埠边浣衣的少女早已远去,捉螃蟹的小男孩做了孩子的父亲。油灯依然挂在小屋的土墙上,等待梦中的红帆船。 

  河水日夜奔流,光阴稍纵即逝。你还没来得及看清河岸的风光,双鬓已被岁月染得花白。 

9.    长途跋涉的旅人,你为什么这样忧伤呢? 

  是不是你刚要奔跑的时候,脚髁已经扭伤;是不是你走到城堡的门前,那城门却恰恰关上;是不是你的目的地跟你的出发地一样令人失望。啊,我的朋友,不要太悲伤,黑夜之后就是你期待的黎明。

 2002年6月20日于

雁城绿云轩

  地址:(518060)深圳·深圳大学钻石楼六、七层  深圳市爱心书报亭服务有限公司谢川转(本栏责编:光泽)

武 夷 山

◇ 香港  杨一俊(聋)

  慕名与期盼良久,终于如愿以偿地收到你----武夷山的请柬。于是,在4月初夏,带着一份愉快与激情,来到了你身旁,欣赏你如花似锦的美貌。

  没想到你居然会洒下些许雨滴来款待我们-----我和妻子,这是你特别的地主之谊方法,还是你感激我们的赴约而洒下的泪水?丹山碧水、古色古香的气质再加上雨的淋洗,可说尘嚣尽脱,更加“山如碧玉簪”,使人心旷神往,使我俩长期奔波工作的劳累一扫而空,一股清醇而又充沛的力量注入心中。睁眼相望,你含蓄、古朴、迷人、幽静,诗情画意的仙境,还带着那么一点令人回味不尽的神秘。这时候,我才猛然明白:先父为什么对你总是情不自禁,为什么一直对我们讲你的美景,引得我一直想扑进你的怀中。

     甩一甩衣袖,潇洒地游遍你这片仙山琼阁。初夏的雨滴是那么的善解人意,浪漫地泼洒了一地的笑声。

     徜徉于饱经百年沧桑的武夷宫,我便似一名信徒,念念有词,十丈俗尘一眨眼就消失了。

     途经朱熹纪念馆,朱熹这一代理学大师坐在上头,荡开一脸笑意迎接我们。漫步于三清殿里的花丛,鸟语花香使我们陶醉其中,就像一双蝴蝶翩然起飞于花丛中,多一点自由自在的写意,绿意如茵的草坪衬着我和妻的脚步,更多一份惬意。

     有人说,武夷是道教的圣境。对是对,但不完全;从武夷山上这么多的遗迹来说,它其实是三教荟萃之地,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

     挥手别离了武夷宫,开始一场有惊无险的九曲飘流,顿如坠入“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的神话梦境里。待竹筏缓缓顺流而下,我们是少了些劳顿,可惜两边虽是山峦连绵起伏,千姿百态,却无法上去;带着走马看花的遗憾。

     对我来说,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亭亭玉女峰和英气勃勃的大王峰。他们巍然屹立于九曲溪畔,互相凝视却因铁板鬼的阻碍无法团圆,美好地传说表达出人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行经酒坛峰,据说这是铁拐李一怒之下一脚踢翻的酒坛,我俩仿佛闻到了千古不散的芬芳酒气,使人陶醉在仙境里;不过,欧阳修早讲了:“酒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确,山水比酒更能醉人。脚下溪浪随竹筏的飘摇而飞溅,就像神话里的美女出浴般的飘逸,让人深深地痴迷。猛然一个浪头打来,浑身被浇湿淋淋的,这会不会也是武夷山含情脉脉地给我洒落仙水?!我十分喜欢这份凉爽的感觉。

     吃力地登上天游峰,感到自己真的登上“天”了。人曰:“不登天游,等于白游。”为了览尽群峰雄拔的英姿,以及收尽九曲荡舟的胜景,我和妻子脚酸腿软,还一直向上走去;登到天游宫,登到天游顶,放眼四望,宛如走进幻境仙乡,无不令人飘飘欲仙。记得当歇息于途中的赏月亭时,凉风拂起爱妻飘逸的长发,好美、好浪漫。我想,要是有一亮晶晶的月亮最好不过了:因为在这里赏月,可以看到四个月亮----除了天上一个外,还有水中一个,酒杯中一个,情人的心里还有一个;这不也是奇妙?!

     下一个行程就是虎啸岩,那里每天都会发出骇人的啸声。然而,很不幸,我俩耳聋,故此无法能够感受一下这么雄壮的吟啸。

     途经一线天----堪称鬼斧神工的一大杰作,只要我们一爬上去,浑身暑气顿时全消了。虽说好多山都有一线天,但这里独特,又冷又猛又淋下山泉,要走过可得小心,不然淋一身水可不好玩。

     有人讲武夷山“天水合一,心物相映”。是的,武夷山,我太喜欢你了,我觉得,你的人文景观令人百看不厌,可惜我和妻子没有时间。来去匆匆,只能从皮毛上体会你的美,将来何时再见呢?但我知道:许多游人与我一样,来了还想再来。我们一边感到心满意足,一边又感到“真是看不够”。            

     嗯,原来你含蕴着那么值得回味的味道——武夷山人情味。你还有那么多的情景,留待我们下次来欣赏!

     (责编:石文)

老桑树和“木耳蛋汤”的故事

◇  丁  佑

  在福州聋人中,我一向不大安分。“文革”期间,我不但参加聋人革命造反组织,而且支持单位中“革造会”一派。所以,到得文革后期,当“革造会”一派失败——他们要打倒的韩先楚司令员不但没倒,还成了福建省革委会主任后,这一派的人自然霉运当头。我虽是聋人,也一样被组织派去本单位办的学习班“斗私批修”。实际上就是检查交代和揭发别人“反军倒韩”的罪行。一起去“学习”的有百多人。几乎是本单位人数的三分之一。绝大部分不用说都是“革派”的。

  学习班办在福州东门外金鸡山疗养院。刚开头,除了几个重点审查人物外,我们这些“一般群众”还可以在周六放假回家,周日傍晚再来报到。但办了几个月后,主持办班的军宣队认为进度太慢了,于是一声令下,全部不准回去,连家属也不能来探望,送来的东西如衣物食品只能交军宣队或“连排长”代收代转,美其名曰让我们专心办班,专心交代问题。实际上等于是把我们当成半个囚徒“关”在疗养院内。如果说和囚徒还有什么不同,只是还容许在整个疗养院内自由活动而已。

  我因为书法不错又会刻钢板,“文革”中有一些大字报和传单是我抄写或刻印的,于是沾了“炮打无产阶级司令部”的“边”,被认定是“知情人”,要我揭发批判“革造会”头的“罪行”。然而我实在一点也不知情,在单位内我是唯一的聋人,抄、刻都是照拿来的稿子依葫芦画瓢,谁拟稿,谁改定,我一概不知,从何揭发?由于实在无可交代,但又不准外出,日子实在不好打发——整天无所事事。在那边不但不准互相交谈(怕订立“攻守同盟”),也没有什么文娱活动(那时还没有电视,收音机又不许带)。书么,只能看《金光大道》、《虹南作战史》这类“三突出”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品”其他一律不许看,报纸,只有“高举无产阶级革命红旗”的《福建日报》、《人民日报》可看,连《参考消息》也不许我们看(所以那时美国人第一个登上月球我们都还不知道);至于摔扑克与下棋之类,更是悬为厉禁,因为这是“资产阶级玩意儿。”一天到晚,只有无休止的“早请示,晚汇报”,“向毛主席请罪”,以及开不完的会,“灵魂深处爆发革命”,如此等等,日复一日,月复一月。

  说来奇怪,人越是百无聊赖,无所事事,倒越容易饿肚子。我在单位工作时,一天忙到晚,倒不大觉得肚子饿;而到学习班,常常不到十点十一点肚子就咕咕叫,想吃东西。可是那时候口粮是限量供应的,每餐就只能吃那么几两饭,各种副食品又非常少,品种也不多,而又不准外出买馍饼,所以许多人老感到吃不饱。让家里人捎带点吃的是可以,但也不能太多,不但家里口粮也紧,捎多了又有一顶“资产阶级享乐思想”帽子在等着你,所以饿肚子的日子特别难熬。

  金鸡山疗养院风景不错,房子后面就是小山岗,可以散步;食堂后院有假山,树木、其中有一棵倾斜的老桑树已快枯死了,我们在那里时只见到它干枯的枝干。福州三四月是梅雨季节,下了很长时间的雨,等天晴后,我们发现老桑树上长满了木耳,很平常的黑木平。这些黑木平很快被班内“造反骨干”老余看到了,他马上叫来好几个“派哥、派弟”爬上树去把木耳全采下来,满满盛了一面盆,又到食堂找“派哥”老施,买来一斤鸡蛋,借了食堂的锅灶及油盐,煮了一大锅香喷喷的鸡蛋木平汤,分给几个同派的“学员”,我也分到一小碗。虽只是一小碗,但在那长久吃不到什么鲜味的学习班,真比山珍海味还好吃!

  不用说,这事自然瞒不过另一派“学员”,他们中有人向军宣队举报了。但因老余是烈士后代,出身很红,“根正苗壮”,没有什么尾巴好抓;再加上这也不过是“口腹之欲”而且向食堂买的蛋和耗的油,煤等都已作价照付(我们后来都各出一些钱作为汤价),扣不上“贪污盗窃”“假公济私”这类大帽子。所以最后还是不了了之。而据我看来,最大原因还可能是当时学习班领导要变动了,军宣队不久就奉命退出,回到部队,改由工宣队来领导学习班,他们自然也顾不上这类小事。

  办了一年后,学习班终于草草结束,我回到单位工作,大部分学员下放各地。此后又过几年他们才陆续调回,有的则调到外单位或外地,如那老余同志,就调到上海去工作。现在估计也已退休了。

  1999年6月底,福州老科协组织会员到金鸡山游览,庆祝党的生日,中午就在金鸡山疗养院吃午饭,三十年后旧地重游,使我不胜感慨。那些过去住过的房子,我却还记得;那些房外广场的假山。喷水池也依然如故。但是过去我们排队“早请示晚汇报”的广场(当时是一片草地)早已荡然无存,代之而起的是一幢八层高楼;邻近曾关过造反派头的小山头也早已推平了,建起了一幢幢楼房。而那老桑树,午饭时间我特意出去看一下,吃惊地发现它不但还在,而且已抽枝吐春,老而弥壮。据说,当1980年这疗养院恢复筹办时,主管花草的师傅尽心照料它,剪去枯枝,既施药除虫,又施肥促长,终于使它恢复生机。现在除了它倾斜的枝干向我明白无误地诉说它就是当年供给我们一餐美食的老桑树外(正因枝干倾斜,当年木耳才能利用积水和潮湿生长),已找不到一点旧时踪影了。

  从昔日的噩梦到今日的欣欣向荣。老桑树的变化,金鸡山的变化,实际是我们祖国伟大变化的缩影。(责编:乾坤)

一个聋人裁剪师的自立之路

◇ 晓  齐

  五一国际劳动前夕,聋哑人孟文峰受他曾学习过的常州残疾人裁剪学校的邀请,回去就他刻苦钻研裁剪技术,谋求自立的事迹向老师同学作了汇报。并且,他设计的一套时装被放在学校里进行展览。

  孟文峰是江苏滨海县东坎镇人,11年前,他以优异的成绩从滨海县聋哑学校毕业,决意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一次他从报纸上看到一则常州残疾人裁剪学校的招生广告,眼睛不由一亮,当即向父母提出报名参加裁剪技术学习。学技术是件好事情,父母积极支持。他们很快筹好钱,送孟文峰去常州学习。

  结业归来,孟文峰踌躇满志奔忙开了——他要开一个服装店,他要做一名“服装设计师”。父母虽然为他不太熟练的技术担心,但为了锻炼儿子自食其力的能力,还是努力帮助他。这样,1998年,“文峰裤行”便在小镇的一个岔路口开张了。当年,由于父母为他请了师傅把关,生意还算不错。次年,他独自撑起门面,终因技术不过关,服装店生意大跌,最后不得不关门了事。

  无情的事实,终使孟文峰醒悟:搏击市场仅有热情不行,还得有过硬的技术。他又一次拿定主意——再度投师,把技术学精。了解到上海有家服装裁剪培训班非常出名,他忙请父亲打电话联系。可人家说,他们招的都是健全人,与聋哑人交流困难,不招聋哑人。孟文峰不死心,他让父亲接连打电话再三求情:情愿多出点学费,只求有个学习的机会,保证不给老师添麻烦。如果去了真的难以跟班学习,自动走人,也不要学费了。好说歹说,人家或许是看一个聋哑人有如此执著的求学态度非常难得,勉强同意他作为编外学员,去试学一段时间看看。

  机会来之不易,孟文峰便格外勤勉。每天,他都早早起床,别人还在梦乡里,他已经坐在教室,复习着同学的笔记,想着老师上课时的口型、板书,认真做着样品剪纸样;深夜,他时常在一点多钟还对着白纸痴痴地比划,试剪。为了省下老师的时间为自己“开小灶”,他买了一辆自行车,常主动到老师住地帮助做做家务。老师住在六楼,只几次,他放在楼下的自行车就被盗了。不得已,他又买了一辆,以后只好把车子扛上扛下。楼道里没有灯,上下楼梯全凭脚下感觉。一天晚上,他到老师家请教完问题,已是11点多钟,出来楼道里一片漆黑。他到扛着车子慢慢摸索着下楼,走到三楼时,一脚踩空,连人带车摔下来,车子从他头上翻了过去。楼上住户被响声惊动,出来弄明了情况,赶紧喊来他的老师,,老师迅速打的把他送到了医院。然而第二天,鼻青脸肿的孟文峰又坐在了课堂上。他的好学精神感动了老师,不仅很快给他“转正”,培训期满,老师还多留了他一个月,把自己几十年的“绝活”都传授给了他。离开时,老师告诉他,说他的裁剪技术已达到了专科以上的水平。

  这回,孟文峰非常自信,父母也很有信心。考虑到儿子听不见,不便与顾客交谈,孟文峰的母亲李跃红,这位滨海县第三建筑公司生产技术科的工程师,毅然向单位打了停职报告,忍痛割爱放弃了曾令她倍感自豪的工作。回来协助儿子创业。母子俩一合计,决定把新门市开到县城最繁华的育才大道上,取名“文峰布庄”。门市开张后,以精美的布料,时尚的款式,精湛的技艺,热诚的服务吸引了一大批顾客,生意越来越红火。孟文峰圆梦之余,更有出人意料的收获:他身残志坚的事迹,打动了一位名叫邱桃利的健康漂亮姑娘的芳心。今年正月,他们走到了一起,为文峰布庄又添了一佳话。

  地址:(234300)江苏盐城市射阳县朝阳小区6号楼406信箱

(责编:石文)

试论聋人群体的特殊性

◇ 厦门  黄丙昌(聋)

  “聋人群体”,是以听力和语言残疾为主的一种社会群众组合体。这一群体有什么特殊性?笔者试论几点:

     一、是依靠手语来交往的族群

  聋人由于听不见、不能言语,一般聋人文化也不高,所以与人之间的交往主要依靠手语来进行。

  手势语的特点是手指灵活、具有形象感和动感,适应了聋人之间的生理、心理上的需求,为聋人之间交换信息和交流感情提供了一种媒介。经常打手势语,不但可活动手部肌肉,还可增强大脑的思维能力,所以群集聋人的思维交流水平往往高于非群集聋人。手语有其特独的语法,只有掌握了这种语法,才能比划生动而具有感染他人的语言,并产生特殊的效应,这一点不能因与口头语法不一致而予以否定。但手语一定要面对面才能交流,这就导致了聋人群聚意识突出这一特点,有助于开展以聋人为主的集体活动,这是各地聋人协会、聋人小团体受到聋人欢迎的原因,因为他们看到在一起交流没有阻碍。

    但是手势语也带有某种副作用和不良习惯:手势灵活、省力极易使聋人不爱开口说话,又懒于学习汉语和写字,有些有文化的聋人对书面语法和手势语法区分不清,在写书面语时套着手语来表达,结果写出的文句不通顺又颠三倒四,比如把“我去你家”,写成“我你家去”之类。另外手势语词汇和内容比较贫乏,不及口头语和书面语容量宽广,另外,表达较高级的逻辑思维和抽象的概念,仅用手势比划又很困难,观者也难以建立准确、清晰的概念,有的地方还非得借助文字来说明不可。这许多局限对于聋人发展高级的抽象思维和掌握现代文化科学技术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会带有某些不利的影响。一些聋人往往对复杂的口际矛盾,最新的科技成就茫然无知,就因为光用手语实在表达不了这么复杂的内容。

    二、以视觉动感为主形成独特的意识形态

  聋人由于听不见,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是依靠视觉为主,兼顾触觉、味觉和嗅觉等为接触渠道。长期视觉的历练必然形成较正常人更敏锐、更发达的视力,形成尖锐而细腻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另外对动感和色彩有超越常人的注意力,所以聋人在艺术、工艺、美术领域有不少骄人的业绩;在中、小型机械、电器使用和维修、电脑操作设计这方面也有不少精于行家的里手。

     但是以单纯视觉来观察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不一定能认识事物发展的本质,仅只能认识到事物表面的现象,再加上聋人固有的局限性,又容易把表面现象当作事物的全貌,形成某种幼稚的认识观,又由此容易形成思想上的固执性、片面性;再加上聋人之间狭隘的、窄小的交往圈子。他们一般很少健全人朋友,连肢残人朋友也不多。就容易形成一种常人不易理喻,怪异的逻辑思维及不良习气,诸如多疑,自卑,爱出风头,主观片面。过于固执和自负等。

    三、与常人不同的思维方式

    聋人可以进行正常思维,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同于健全人,由于他们的思维形态不以语言为基础,所以在学文化和学书面语时,往往不能通过语言思维来理解词汇,写文章常常词不达意,文句前后颠倒。这问题不解决好,就很难提高聋人整体文化素质。从实际中看,只有少数聋人自幼建立起语言思维的基础,此后又经过异常艰苦努力的学习,才闯过文化关,写出流利、像样的文章来。大部分聋人只对日常的生活用词可以熟练掌握,对较少抽象的词就不能理解,更别说运用了。这就限制了他们水平的提高。

  四、家庭教育的不足,不太会待人处世

  聋人听不见,而家长又不会手语,使得他们大部分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特别是道德、礼节、情操、社会常识等方面尤为不足。结果举动表现是无知,不懂事,例如不知道客人来了要让坐了,客人走了要道别门口等。家庭教育是学校无法取代的,一些表现良好的聋人,无一不是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培育。

  聋人由于听不见,论理道德意识淡薄,再加上家庭教育的欠缺,就极易沾染某些不良品质和不良习气,少数意志不强的聋人受到引诱就会走上岐途,成为害群之马,报上报道这么多的聋人犯罪事例,其实和他们素质有很大关系。

  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聋人往往跟不上形势。聋人的工作,说到底就是教育和开拓的工作,但干好工作要根据聋人的特点,针对特点来教育,套用常人的教育方式,必然难有成效。为什么一些优秀的聋人教育专家往往就是学校手语教师或聋人中文化高的手语又打得好的骨干?就因为他们威信高,聋人信任他们,他们又深知聋人特点,说的能使聋人心服口服。不具备从心底里关怀,爱护聋人的思想,不掌握熟练的手语,那即使对聋人一片好心,一片同情,也很难打动他们。

  (责编:石文)

为 人 父

◇ 林  敏(聋)

  25岁的时候,我就做了父亲。这是我残缺的生命中对我最好的奖励。我残疾,孩子是健全人。看着襁褓中的孩子从只会挥扬着小手,索要奶水,到有意识用小手指这指那,在地上爬来爬去,我发觉他在一天天地长大。看着妻子把儿子当成宝贝疼爱,细心地照料他,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相处在一起。深深地体会到人们常说的“天伦之乐”的函义,深深地体会到做个父亲的幸福和快乐。

  亲爱的儿子,当你第一次学会爬、第一次会用小手指分辨爸妈,第一次和我们“捉迷藏”,第一次哭着喊爸爸,(可惜爸爸听不见),无数的“第一次”,都使我无法忘记。孩子,和你在一起,爸爸的心会为你放飞所有的快乐,陪你说,陪你疯。感受到你成长中的每一个点滴,爸爸的人生因为有你而更加丰富多彩。

  儿子啊,儿子,当你长大了背着书包快乐地奔跑在通往校园的路上,我高兴地看到你,长大了,成熟了。看着你健康地长大,爸爸要求你一定要珍惜每一寸光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爸爸虽然耳朵失聪和你交淡不方便,可欣慰的是你现在已意识到要用手势和文字与爸爸交流。我希望在今后你的人生道路能顺利前进。

  不错,平坦的路是没有的,你一定会和我一样,遇到许多挫折,你一定要学会坚强,学会在风雨中傲然挺立,爸爸我也一定尽最大努力帮助你认识现实,树立信心。

  亲爱的儿子,爸爸怀着一颗快乐、幸福的心。祝愿你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身为人父,我对儿子有太多的希望和憧憬。不过反过来又问自己,我跟得上儿子的进步吗?等他进了初中,进了高中,我的知识只怕远比不上他了。所以,在教育、引导儿子的同时,我也得教育引导自己——让自己永不停止前进的步代。

(责编:石文)

哦,那条小船

◇宋敏

  火红的夕阳将它最后一片霞光留给了大地,照在那条弯弯的小河上。一只小船停泊在岸边,船上有三个人,男人坐在船头,吧哒吧哒地吸着烟袋,悠然地吐出一圈圈烟。这只烟袋是父亲留给他的,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父亲没有留给他什么,除了他本身就是这只渔船了。这只渔船伴他走过多少年华,他已记不清了,多少个风吹雨打的夜晚,多少次遇到风暴,他都活了下来,和这只小船。女人,生得俏眼修眉,令人顾盼神飞。她正埋着头细心地补着渔网,不时地抬头望望摇篮里熟睡的孩子。孩子是他们的命根,船也一样。这些,她满足了。一阵晚风吹来,吹乱了女人额前的一咎黑发,她轻轻撩起秀发,又开始补网。河面荡起波纹,像金子撒了地。一切都是那样静,都像小船里的娃儿,沉睡在摇篮里。

  夜幕开始降临,小船上亮起了灯,男人收起烟袋,进了船舱,女人早已备好晚餐,抱着小孩坐旁等候。男人看了看妻子和娃,又看了看香气喷喷的饭菜,满意地笑了。哇!好香啊!好手巧的妻子,真不愧为巧媳妇。女人也露出了笑意,娃好像很理解他的父母,也露出了微笑。水灵灵的大眼睛里闪着两盏灯,一盏是父亲,一盏是母亲。清清的小河里也有船,三个人,一个家,真是水上人间。

哦,那条小船!

  地址:(551406)贵州省清镇市流长苗族乡水淹村团支部  龙礼飞转

  (责编:严文)

收藏一份纯真情怀

◇ 刘海英

  那一年,病中的我在哥哥的怂恿与鼓励之下,产生了写作、投稿的愿望。当时恰巧在一本诗刊上看到了一则征稿启事,是南方一所大学举办的文学大赛,于是当即写下一篇千字左右的稿子寄了出去,同时还让大哥代我到邮局寄去了两元钱的参赛费。

  一个月以后,我收到了这家大赛组委会寄来的信,打开一看,上写“某某同志你好!傻瓜,你上当了,遗憾……”我想了好半天,终于弄明白了他的意思。他是说“我们搞的大赛是假的是为骗钱的,你是傻瓜你上当了遗憾哪……”

  两元钱虽不多,但他的这种行为,骗了你的钱再嘲笑你说你是大傻瓜还替你遗憾,我真是越想越气,于是当即给这家组委会写了一封信,狠狠地谴责了他的这种无耻行为,勒令他速速退还我的两元钱的参赛费,并说,我已与诸家报社取得了联系,同时还附上了一张小卡片,卡片上印有一个咬牙切齿、怒发冲冠的小人儿,在小人儿的上方歪歪扭扭地印着一行字——“送给你这一张卡片是因为我恨你,我恨不得一口吃了你!”这仍觉得不解恨,于是在小人儿飞起一脚的地方添上了一句“踢死你,混蛋!”

  信寄出去后,我想,这么做也只不过是发泄一下心中的怒气,肯定不会有回音了。想不到,一个月以后,我竟意外地收到了一位大三学生的来信,他说:“你的信在收发室里已近一个月了,一直无人来取,因与收发室的阿姨很熟,所以经允许我看了你的信。显然,你是上当了,因为根本没有这样一个大赛组委会,一定是个别人搞的骗钱把戏,作为这所大学的学生,我感到羞耻。我想,你可以向我校的校长或此地的文化监管部门投诉……”他还说:“投诉骗子的不法行为自然是对的,但这也不是最重要的。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要放眼走好今后的路才是!”最后他还调侃说:“北方的冬天一定很冷,否则不会有这么重的寒气……”

  “我喜欢踢球,我会帮你一脚的……”

  看了这位大学生真诚而不失幽默的来信,我深受感动,可见他是一个很有责任心,很有正义感的人,为表示感谢,我又给他回了信。就这样,我们成了笔友,当他得知了我的病情,便来信给我讲一些身患顽疾的病人如何战胜病魔的故事,还时常劝我要多理解身边的亲人。说他们常年照顾我,一定很不容易……

  通过与他的书信交往,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因此,我的情绪也逐渐变得乐观起来。此后,我便继续埋头读书、写作,并继续投稿,不久便开始有小作品发表了。我不断地写信把这些好消息告诉他,他也不断地来信鼓励我,对我在写作上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

  一天,我收到了他寄来的一份上海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复印件,原来他考取了这所大学的研究生,是学习企业管理的,告诉我是想让我为他高兴一下。竞争十分激烈,他感到压力很大,并说,他决心埋头拼搏二十年,一定要干一番事业……

  得知他陷入了苦恼之中,我觉得很难过,急忙给他写了回信,我说:“人,有的时候,应该学会放弃才是,如果一味地去追求自己得不到的东西,那样活得就太累了,可能会失去许多快乐……”很快,我收到了他的回信,他说:“得知你为我难过,所以急忙提笔给你写信,其实没有什么的,我之所以那么说,也是为了要让你知道,不只是你有烦恼,健康人也一样有烦恼……令我欣慰的是,在你的来信中,我感到你又成熟了许多……在信的末尾,他写道:“我相信,你会有个好前景的!”

  后来,由于各自都很忙,我们没有再联系,但无论是兴奋之余,还是偶遇烦恼,我仍会时常想起他,想起他的那些话,我已小心地将这一份纯真的友谊珍藏在了心底,但不知远方的他,记忆的相册里,是否也收藏着同样的一幅风景画!

  地址:(116038)大连市甘井子区大关委17号楼单元4-2号

  (责编:乾坤)

走进“同人”

◇ 曾文寂

  2000年7月,经文友介绍,我有幸在通信中结识了康强老师和光泽,也第一次见到了《同人》这本薄薄的素雅的刊物。“同人”这个纯朴的名字,给了我这个喜爱舞文弄墨的自由撰稿者一种亲切的好感和真诚的印象。就这样,一个孤独的残疾人,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汇入了同人的大家庭。

  到今年为止,我爬格子已有18年了,作为一个执着爱文学的人,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苦点没什么,我是那种在文字里苦中作乐的人,每当写出一篇自己得意的作品,每当有作品得到读者同人的强烈回响,一切付出的辛苦全都在那兴奋的一刹那,得到了加倍的回报,比获昨鲜花和奖杯还要幸福。我觉得,这是《同人》给我的最大的奖赏。

  在结识《同人》之前,我的写作可以说只是打发病后残余生命的一种表达方式,或者说在丧失体力劳动能力后被迫转换的一种谋生手段,完全处在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其中到底有多少是激情和理想的产物,是比较茫然的。后来,在与《同人》的亲密接触中,得到了许多的帮助和鼓励,我才敢于对自己的文学创作产生一个个“想法”,树立一个个目标。我的短篇小说《过年》,散文《多情人不残》、《咀嚼生命》、《江恋》、《船过三峡》、《读书与书房》、《静夜闲情》等陆续在《同人》上刊出,虽说没有一文稿酬,却愈写愈想写,丝毫不影响我用文字抒发真情,倾诉理想,表达我对世界和人性的见解。《同人》,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永难割舍的精神家园。

  世事是变化的,有时快得让人眼花缭乱,但《同人》似乎没有胡里胡涂跟着什么风儿跑,它有自己的主见,没有给“时髦”弄花眼,搞昏头。“百花”无论大小艳素,都可以在《同人》上绽放。有时,冒出向株“草”都是可能的,但是,用“美眉”来敲门的,用“下半身”写作的,只怕在《同人》上找不到地盘,哪怕倒贴钱。可以保证,《同人》种出来的都是粮食,绝不会有鸦片。它太朴实了,朴实得难免少点精明,却从来不势利。困难的时候,它可能去卖苦力,但绝不会卖身。它的坚守中藏着执着,顽固中藏着硬气,一直踏踏实实地耕耘前进。“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毛泽东语)办刊物也有点精神。所以,《同人》才赢得广大读者、写者的青睐和支持;所以《同人》的分量才厚重,并不因为它是什么级别的刊物。

  今年7月6日,一个周末的夜晚,光泽从遥远的福州打来长途电话,关切地询问了我的生活与写作近况,并代表赵小瑜同志对我给予刊物的支持表示了真诚的慰问与感谢。20分钟的通话虽然短暂,但他传输过来的情意却已深铭我心。原来困苦、平凡的人生也可以活得如此温馨、如此精彩。福建省肢残人协会和《同人》杂志社的同人们谦虚淡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深深地感染着我。现在,我就像一个游子回到家里一样感受着久别的亲情,生活更加快乐,写作更加努力了。

  新世纪开始了,《同人》坚持不懈地走过了10个年头。这10年里,多少灵性的文字在这里花开花落,多少美丽的篇章流动成迷人的雾霭烟岚。作为一个后来者,一个因贪看同人风采和文学的景色、迷恋于这个园圃而忘了回家孩子,请让我带着心灵的掌声,走进7月,走进我们同人的节日宴会,以水代酒,衷心祝福《同人》青春长在,永葆那份朴素中耐人寻味的美丽!

2002年7月26日于武汉

永远的珍藏

◇ 徐世元

  不经意间,《同人》走过了十个春夏秋冬,也许,所有的日子都是白驹过隙的一瞬,但是与《同人》的种种情缘却令我没齿难忘。十年来,家中藏书淘汰了一批又一批,只因那书柜太小,在报刊杂志中,唯有《同人》,珍藏了十年,一期不差,于《同人》,我是读者,我是作者,最重要的是:我是同人。

  阅读《同人》,如同读一个个的人生,在阅读中,我读到了感动,读到了坚强,读到了不屈不挠。李永程、李国程兄弟在“窗口人生”中携命运前行,齐乾坤在“爸爸,我不是小狗”中的呐喊与奋争,同人对生活渴求不多,但一样的执着,流淌在心里的是对生命的珍视与生活的渴望。阅读《同人》,如同步入了一个精神的家园,物质匮乏,同人依然笑对人生,乐观豁达;身体残缺,同人敢于直面现实,无怨无悔。或许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更多的人需要精神上搀扶与照耀,不论你是富有亦或贫穷,不论你学富五车还是才疏学浅,在同人的身上,在同人的经历中,都会或多或少地找到精神上的支撑与鼓舞。一位哲人说:最耐读的是人生,最不屈的是精神。我信然。

  十载以往,《同人》历经风雨,《同人》成我心中永远的珍藏。愿在今后的岁月里,《同人》携着同人朋友们的手前行。

《同人》让我微笑面对生活

◇陈美香

    记得第一次阅读《同人》时,我是一字一词地对照字典完成的,从此阅读《同人》成了我汲取知识的途径。

    是《同人》让我懂得如何去对面自身的残疾,勇敢地走出怯懦的自我。过去,靠小板凳挪动的我多么渴望沸腾的生活,但一次次尝试都失败了。通过《同人》,我认识了全国各地素不相识的同人朋友,大家互不相识但却能通过《同人》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是《同人》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残疾,残疾将意味着什么。也是《同人》让我明白突破闭塞的世界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和谐,什么是“自助  助人  人助  天助”。更是《同人》让我深切的体验着人与人之间友爱的博大,同时让我深深地感受着什么叫人间自有真情在!记得第一次康强老师送《同人》给我看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当得知他是位双脚截肢的老人,却时时以乐观的心境与人方便给人快乐时,我心中有千言万语却无法用言语表达。一晃五年过去了,阅读《同人》成了我焦急的等待,等待那陌生与熟悉的笑容,那笑容给我动力和自信!

  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在省肢残人协会工作并兼《同人》编辑部录入员。虽然我仍然离不开小板凳,也会经常遇到各种障碍及难以逾越的困难,但我始终走在光明中,努力着,工作着……

  当我修改这篇文章的时候,接到了三明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长刘懿先生的贺电,他在三明医院当副主任医生时就与我们有频繁的信件往来,虽说至今没见过他,却像早已熟悉的老朋友般亲切。此前还有诸多残友来信、来电对同人十周年生日表示祝贺。

  此刻,我的心中也同编辑部其他成员一样充满快乐和光明。

我与《同人》

◇ 文  辉

  认识《同人》缘于我的一个校友,由于我身体的原因,我和他在同一个保健班上体育课。有一次上完保健课,他递给我一本封面是黑色的很朴素的杂志,说这是一本讲述我们自己故事的杂志,内容很棒的。在他的鼓动下,随手翻开随意瞟了几眼,心想这种内部刊物有几本会好看的。但很快我就意识到我错了,我再也随意不起来,那带着油墨清香的朴实的文字深深地吸引了我,我的心情随着一段段的文字潮起潮落,直到《同人》与我的眼镜相kiss,我才知道天已经黑了,我早已误过了晚饭时间。就这样我和《同人》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也是通过这位校友,我有幸认识了《同人》的创刊者——赵小瑜老师,促膝谈心后她让我留下通讯地址,从此,我就开始拥有陪我走过大学四年日日夜夜的《同人》,每一次我收到《同人》,我都要先跳几下,再冲出去洗个手,拿出小刀小心翼翼地拆开封口,抽出《同人》,首先轻轻地抚平它的脊背,再翻开目录,找一篇自己最爱的文章一饱眼福。

  我第一次接触电脑是1998年的下半年,那时学校开的是电脑基础课,很枯燥无味,一点也提不起兴趣。有一天晚上我们宿舍的几个网友又在口沫纷飞,津津有味地讨论个人网页的事情,我们班的学习委员给我送来了新一期的《同人》,我对他们吵闹的气愤一扫而光。在我从信封里抽出《同人》的瞬间,我闪过一个念头,何不把《同人》也搬上网,让更多的同人朋友们一起来分享该有多好。这一闪而过的念头,让我兴奋不已,从此,我改变了对电脑的反感情绪,上电脑课极其的认真,课后一有点空余时间用来啃有关电脑的书籍或上网冲浪。我的电脑水平有了突飞的进步,很快我也加入了网虫行列。经过几个月的努力,1999年初“同人”网站终于完工了,成为全国第一个讲述残疾人自己故事的文学性网站。(本栏责编:光泽)

坚强就是人生

◇ 侯士牛

  《同人》已走过了10周年,三千多个风风雨雨,让人为之自豪,也希望今后它越办越好。

    我1968年5月出生于河北省邯郸县三陵乡一个多子女的贫困农民家庭,就在我1岁多的时候,落下气管炎的毛病。父亲背我到处求医,也不见好转。9岁时终于走进了校门,一至五年级都当班长。

    由于家境困难,14岁那年,我到砖厂干活,无论多累、多脏的活我都干得津津有味,因为劳动就是你付了体力或智慧,别人给你报酬。但不幸的是1988的9月的一个晚上,上班时我的右胳膊不慎被制砖机绞掉了。住了40多天,回到家整天呆着,怕见人,觉得对不起呕心沥血抚育我的父亲、母亲。

    但要自立,就要把泪擦干,经过一番努力,我又回到原来的砖厂上班了。1990年不幸再次降临到我头上,这一次绞拌机的绞刀把我左手的二个手指头绞掉了。这活儿再也不能干了,再干下去,父母不心疼死才怪。我又到处找工作,在铁炉厂看过二年大门,1997年3月到三陵乡中心校做护校工人,月工资200多元,再开了个小卖部,生活不但能维持得下去,还略有盈余。由于我为人实在,人缘很好,校长以及学生们都喜欢我,现在,母亲因高血压半身不遂,躺在床上不能动,业余时间我经常去照顾她,并为她买来营养品。

    当我刚变成残疾人时,我对生活产生了灰色的想法,不知道今后的人生路该怎么走下去;是《同人》陪我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它给了我很大鼓舞,同时让我受到启迪,我想我现在能快乐地生活、安心地工作,这得益于“同人”朋友们给予我的关心和支持,当然,如果同人中有哪一个女孩愿与我携手人生的话,那我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地址:(056106)河北省邯郸县三陵乡中心校(责编:乾坤)

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的重要关口——婚检

◇ 江苏省肢残人协会主席   王树森

  依据国家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我国目前有残疾人6000万。其中先天性残疾预计占总数的15.83%,如何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尽可能减少先天性残疾婴儿的出生率,从源头抓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幸福、美满、安康。1994年10月2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其中第二章婚前保健第十二条明文规定“男女双方在结婚登记时,应当持有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或者医学鉴定证明”,将婚检作为法定程序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

  婚检首先针对的是遗传病,包括两大类: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前者由于致病基因单一,因而遗传患病率较高,而后者由于致病基因多元,患病几率相对较低。单基因遗传病有:红绿色盲,高度近视、B-地中海贫血,先天性智力低下,上睑上垂,多指(趾),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眼组织缺损,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母细胞瘤,白化病,血友病,成骨不全,马凡综合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肝豆状核变性,神经纤维瘤等。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的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唇腭裂,脊柱裂,无脑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糖尿病、精神分裂症,原发性癫痫、躁狂抑郁症等。此外,婚检还能检查出许多常见而严重的传染病及性病,如艾滋病、各种性病、各种肝炎等。这些病可以通过常规检查、验血、验尿和基因诊断等方法查出。在医生指导下,先治病,然后做出对男女双方和下一代都有利的决定,减少和避免不适当的婚配,以减少遗传病儿的出生。

  地处江苏省苏北地区的盱眙县,为认真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于2000年8月1日,政府牵头,召集民政、计生、卫生,公安、残联会办,实施全县集中开展婚前保健和婚姻登记。为确保婚检率,政府在下发的通知中明文要求“……建立起凭《婚前医学检查证明》领取结婚证,凭《结婚证》领取《计生证》,凭《计生证》领取《出生医学证明》,凭《出生医学证明》进行户口申报登记的一条龙服务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仅经2001年全县婚前检查情况表明:应检人数6988人,实检人数6924人,其中男性3460人,女性3464人,疾病检出1130人,其中男性448人,女性682人,疾病检出率为16.3%。(略)

  上述数据,无疑应唤醒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充分认识其紧迫性、必要性。应通过宣传、教育、倡导、立制,逐步规范完善婚检工作,努力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严把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的重要关口——婚检。

  地址:(211700)江苏省盱眙县民政局    电话:(0517)8213593

  2002年5月30日

(责编:光泽)

(((((((((((((((((((((((

中成药治疗褥疮

  褥疮是严重疾病长期卧床时,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的常见病症。该病症多见于皮肤磨擦部位,如两肩胛、骶骨、两髋等部位;患处皮肤先起红斑、继而坏死、糜烂、溃疡或者感染化脓。褥疮的治疗较为困难,目前还没有理想的特效药物。临床实践表明,在积极护理的前提下,采用以下中成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1、双黄连粉针剂:先用0.9%生理盐水、75%酒精清洗创面,同时清除分泌物和坏死组织。随后将双黄连粉针剂3克溶于50%葡萄糖溶液20毫升中,制成药液。再用无菌棉签将药液均匀地涂于创面上,然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其上。每日涂药3~4次,一般半个月左右创面即可愈合。

  2、如意金黄散:取本品10克,加猪胆汁100毫升拌匀备用。用2%碘酒涂擦患处周围皮肤,清除坏死组织,再用生理盐水清洗。然后用无菌棉签蘸金黄散胆汁涂糊于患处,厚度大约0.4毫米,最后用无菌纱布覆盖:每日换药l—2次,具有较好的疗效:

  3、七厘散:先清洗局部创面,再将本品撒于创面上,盖上凡士林纱布,每天换药1次。3天后渗出液可明显减少,连续用药20~30天即可获愈。

  4、云南白药:先用紫草油涂抹患处.然后将云南白药适量敷患处,每日2次。一般早期患者用药4~6天即可见效,中期患者则需 15天左右才能见效,

  5、复方冰硼散:取冰硼散1支,黄芪30克,当归20克,麻油20毫升,将黄芪和当归研为细末,与麻油和冰硼散一起调匀后备用。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擦干后将药物敷于患处,每日1次,具有较好疗效。

  6、马应龙痔疮膏:先用1: 1000洗必泰清洗创面及周围组织,然后将马应龙痔疮膏注入创口内,一般填满创口即可;用多层纱布覆盖包扎、有全身感染症状者,应先用抗生素,待创口炎症基本控制后再用本品外敷。一般3、4天换药1次。

  7、京万红软膏:用3%双氧水及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先将本品均匀涂于无菌纱布上,然后敷于创面,用无刺激性的胶带固定。如果创面表浅,可直接敷药于患处.采用暴露疗法;倘若创面较深,可将药膏制成油纱布填塞创口,换药的次数和时间,可根据渗出物的多少而决定,一般3~5天换药1次。

  8、湿润烧伤膏:创面污染较轻者,用1%新洁尔灭溶液清洗创面及周围组织;创面污染较重者,用无菌软皂刷洗创面周围皮肤,外用生理盐水冲洗。随后将药膏均匀涂于创面,厚度大约0:3~0.5厘米,再用凡士林消毒纱布覆盖。每天换药1次,连续用药20天左右,多数创面可基本获愈。

利福平联合维生素B12治疗褥疮疗效观察 

◇ 许周云

  1996年10月至1999年2月,我科对20例褥疮患者应用利福平和维生素B12外涂治疗,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例患者均为入院前褥疮,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52~80岁。其中Ⅱ期褥疮12例,Ⅲ期8例;褥疮面积最大150 cm2,最小6 cm2。

  2 方法  ①取利福平胶囊1~2粒去囊置相应容器内,加入维生素B12注射液200~500 μg(用药量根据褥疮面积大小定),搅成糊剂。②对Ⅱ期褥疮,直接涂糊剂于患处,2次/d,至痂皮形成后停药;如有水疱用注射器抽出疱液,再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签轻擦局部,然后涂糊剂;Ⅲ期褥疮,应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球擦净创面,涂糊剂,最后用无菌敷料覆盖,2次/d,至痂皮形成后停药。

  3 结果  涂糊剂5~15 d,20例均治愈。Ⅱ期褥疮2~3 d痂皮形成,5~7 d痂皮脱落;Ⅲ期褥疮7~10 d痂皮形成,10~12 d痂皮脱落。

  4 讨论  利福平为广谱抗生素,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有强大的抑制作用,易渗入机体组织体液中,在宿主细胞内外均有明显的杀菌作用[1,2]。而维生素B12系由肝脏提取的一种含钴物质,参与体内许多生物化学代谢反应,促进受损皮肤粘膜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再生,防止伤口感染恶化,加速新生组织生长及修复毛囊、汗腺、皮下组织[3],同时可降低传导痛觉纤维Aδ和C纤维的兴奋性,从而发挥止痛作用[4]。糊剂易附着于创面,利于皮肤粘膜吸收,可一次形成痂皮,缩短治疗时间。

  本法治疗褥疮简单易行、经济实用,患者容易接受,可在临床及家庭中推广使用。

西瓜霜外用亦良药

  西瓜霜是常用的咽喉口腔科药物,吃了它可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清音润喉、利咽祛腐,一般用于防治口舌生疮、咽喉肿痛、急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口腔炎等。近年来药理学研究发现,西瓜霜片含有铁、锰、铜等10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和多种抗菌消炎成份,真是一剂难得的外用良药。 烧烫伤将西瓜霜片研成粉末,外博烧烫伤的创面,可使创面渗出液减少,干燥结痂,对I度烧伤有较好疗效。Ⅱ度烧伤,可用西瓜霜粉调蜂蜜敷患处。老烂腿是发生于小腿部的慢性溃疡,属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疾病,医学上称为"臁疮"。西瓜霜有良好的去腐生肌、拔毒排脓、更新疮面的作用,使用时先将局部消毒,然后将西瓜霜研粉均匀撒于患处。 脓疱疮是一种化脓性皮肤病,西瓜霜有良好的抗菌消炎、收敛固痂的作用,将西瓜霜片研粉,局部消毒后外敷患处,最好不包扎。 褥疮常年卧床不起的患者,因局部受压,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久而久之,局部营养不良,极易摩擦溃破,久不收口成为褥疮。西瓜霜有良好的清热解毒、去腐生肌、营养疮面的作用,可将西瓜霜片研成细粉,均匀外敷患处,每日1次。冻疮多见于手脚、耳朵、脸面等部位,用西瓜霜外治也有较好效果。对于Ⅱ度冻疮创面,先将患处水疱表皮剪去,西瓜霜研粉外敷并包扎,一般用药后渗出液减少,瘙痒灼痛感减轻,肿胀渐消,创面逐渐干燥结痂,每日换药1次。 此外,西瓜霜片剂研粉还可治疗擦伤、刺伤、刀伤、撕裂伤及各种伤口化脓性感染等。可见,西瓜霜不仅可以内服,还是一种外用良药。

  日本东京都农业实验场和日野市立综合医院的联合研究小组研究表明,绿茶对常年卧床不起者的褥疮有疗效。科研人员用特定浓度的绿茶对20名褥疮患者的患病部位进行消毒,结果已经露出骨头的患病部位的皮肤在4个月后再生,5个月后褥疮痊愈,效果比现在常用的消毒方法好,另外,绿茶对于消除患病部位脓液的臭味也有很好效果。

  (注:以上药方经一位朋友推荐,编者采集于药疗网站,用时请向当地医生咨询。)(本栏责编:乾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助残志愿者招募倡议书范文
福建省肢残人协会
即墨开展“爱心助残情满中秋”活动激发志愿助残活力
咏樱|作为公益人,我得到了什么?
助残之路,阳光同行:湖北省残障人士居家托养服务项目 | 社工课
精彩回顾|2018年“同心助残”走过的公益路!未来 爱在路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