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同人第155期(2014.6)

■卷首语

福建省福州市·陈济焰

每当大海退潮时候,你总可以看到有一个已是上了年纪的老人,黝黑脸孔,手拿簸箕,迈着稳健步伐从沙滩上走过来。一到海边,手不停蹄,簸箕一上一下淘金子。

从海边游过来年轻人不由问道:“你淘了多少金子?淘了有多少时间了?”

老人说:“我已经淘了几个月了,晨来暮归风来雨去,簸箕淘坏有好几个,就目前来说依然没有。”

小伙子劝慰说:“看来,你也有上把年龄了,何不妨回家休息安度晚年,何必去费心呢?”

老人用坚定口气说:“我虽然年上花甲,依然身体力行。目前没有,不等于永远落空。面对失败沙滩,对于徘徊失望者永远是失败的,对于探索者只要对准希望锲而不舍,毫不灰心最终是可以到达成功的。大自然从来没有把现成果实恩赐给人类,向大自然索取是我们任务。”

老人一如继往上上下下淘金子。

■心灵漫步

“同人之声”唱响金秋

湖北省宜昌市·蒋毅华

由福建省肢残人协会主办,中国残联组联部、研究室、福建省残联支持,福建省同人助残志愿者服务中心协办的“同人之声”今年的主题是研讨助残社会组织的发展,当下这个时代来讨论助残社会组织的发展显得格外的有意义。带着这个课题要求,我和黄老师合写了《残疾人文化社团组织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文章,居然被选中了。

1019各地论文作者们陆续报到,我们宜昌的六位参会者因考虑当晚到达时间太晚,20号参会可能精力不济,决定提前到18号出发。提前一天怎么安排呢?我们联系了福州市肢残协会副主席王容余先生、秘书长郑孝春先生,他们为我们安排到江边一日游。马尾区沙滩风景很美,且是有历史沉淀的地方。这里有临海的罗星塔公园,据王容余先生讲,这里面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高塔指引着来往的商船。成为海上的航标。马尾的船政局是清政府洋务运动时兴建的第一个造船基地。1866年,左宗棠兴建马尾船政局时被调往新疆,后来由新上任的船政大臣沈葆桢负责建造事务,这个公司当时规模不小,最大的可造三千吨级的船舰,这可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件大事。马尾区的沙滩较为平和,数以万计的螃蟹在沙滩上打着小洞,我们爬上礁石享受看江的闲趣,留下影像。中午,福州市两位肢残协会的负责人还让我们品赏了海鲜,他们开着自己的私家车接送我们一行,真让我们感动。一位坐轮椅的残疾人企业家,开着私家汽车,而且是那么熟练,他们真是强者。

20号“同人之声”正式开幕,一百多名来自21个省市的代表齐聚一堂,甚至还有来自宝岛台湾的社团负责人来介绍情况。会议主题是:助残社会组织的使命。入选论文80篇,大体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助残社会组织的管理与创新;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助残服务探索;助残社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与发展;专业服务与特色服务探索与思考。我们宜昌有幸入选了三篇论文。这次研讨会的规格在本系统来说算得上很高的。中国残联吕世明副主席到会讲话一个多小时,传达中央、国务院对助残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视。传递了一个令人振奋的信息,就是国家将通过政府购买项目的形式来扶持助残社会组织,这是除了社会爱心扶持之外的另一条途径。必将大大加快助残社会组织的发展,有了项目就可以争取国家的扶持资金。另一方面也给助残社会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进一步规范、务实、专业化。助残社会组织扩展了服务领域,从单一的康复类拓展到文化体育类、就业服务类等方面。国家民政部的一位处级官员也到会主讲社会组织的规范问题,明确责任与享有的权利。这大概是研讨会的重要内容吧,发展就必须先规范运作,将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会上,我们带去了协会创办的文学杂志《自强文苑》,放在进门的桌上,很快被一抢而光。不少会议代表当即品读着文苑的文章,有的点赞我们的杂志精致,有艺术品位,是爱好文学和艺术的残疾朋友一展风采的平台。

会议还安排了16名同志发言,介绍各地助残社会组织所取得的成绩、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尤其是各地取得的成功经验可为我所借鉴。虽然时间安排紧凑,还是吸引了与会人员的目光。21号下午“同人之声”顺利落下帷幕,这一天福州的气温依然很高,接近30度,阳光有点晒人。

22号就要返程了。下午五点的火车,这段时间干么?宜昌的六位参会人员决定再到海边观赏惊涛。我们租了一辆面包车,还有福州的两位残疾朋友同行,前往长乐县境内的一处海滩观光地点。路上下起了一阵中雨,心想今天是要雨中赏景了。不料还未到海边雨就停了下来,正好是阴天的海空,照相最适宜。长乐海滩果然不凡,海礁高耸,犹如大碉堡,名曰凤母。一些刚露出的小礁石与海浪碰撞,激起浪花如雪,确是好看。还有两只小船闩锁在礁石上,有浪遏飞舟的意境,这可能是作为观光景点而刻意安排布局吧。一处平缓的沙滩与海浪很亲近,如果遇涨潮可能被海水吞没,这时正好潮未上涨,几位残疾朋友下到沙滩上,高兴地与海浪亲吻。海风吹得乎啦啦的,女同志抖出了丝巾,迎风飘舞,乐不可支,纷纷拍照留念。她们也着实疯了一把,并上演了一出“海滩上的千手观音”。

这次福州之行,最深刻的感受是两个方面。福建肢残协会主办的“同人之声”受到了福建省残联的大力支持,主办的文学期刊《同人》也向全国赠送。现在已经享誉全国,这种敢于创新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推崇的。虽然主办一个全国性的会议会有很多琐碎的事,但他们坚持做下来了,大有一花引来百花开之势。另一点感受是福建肢残协会注重引导残疾人兴办实体,这不仅可以为开展活动提供资金,还能让残疾人真正活得有尊严,他们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还怕什么?福建的助残社会组织也在逐步走向发展的高峰。以铜为境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增见识长才干,福建的做法我们应好好品尝借鉴。

光泽·同人

广东省广州市·梁左宜

也曾参加福州同人论坛,也拟拜会《同人》编辑部,只是匆匆逆旅舟,凑不巧许多缘。萧瑟秋风今又是,论坛已改做“同人之声——2014助残社会组织交流会”。央赵小瑜带我去编辑部,赵小瑜回邮说她人在北京呢,好生失望。不过她说《同人》的同人都在现场搞会务工作,可就近聊聊。甫入会场,就见到《同人》主编、忙忙碌碌的李光泽。

往事

是时间长河里

总也按不下去的浮标

它是一艘漂浮不定的航船

常在你不经意的时候

频频涉水而来

——李光泽:《往事》

我们就在会场走廊聊《同人》。

光泽呼唤助残志愿者替我搬椅子,有点大大咧咧的模样,我不忍给忙忙碌碌的志愿者添乱,光泽等闲一挥手:那是我妻子。

光泽说赵小瑜才是《同人》的创办者。他说,那是赵小瑜和陈天明。说,陈是赵的丈夫——我想,福州投身残疾人事业的朋友似乎尽是双双对对——办了一间文印店,安置了很多残友就业,本省的外省的,随口说出一堆名字。说,赵小瑜编这份读物就为给残疾人看,最初是薄薄的几张纸,每一期他至今都保存着,他们去帮忙装订、糊信封、邮寄。

最初怎么认识的赵小瑜?光泽一脸怀旧:省残联开一代会,赵小瑜在代表名册找到我,给我打电话。——赵小瑜一心就想为残疾人做点事,光泽补了一句。

1989年,他们13人发起成立福州市残疾人活动中心,光泽说,都是草根,理念朴素,本身是残,残疾人生活婚姻种种困难感同身受。一个人能力有限嘛,就得抱团,尽自己能力去帮。——有了这支团队,有了森林公园的郊游,有了100多位残友包车去长乐看大海,第一次踩上沙滩,第一次扑到海水里。

钱从哪来?光泽说,赵小瑜负责搞钱,那些年基本没搞募捐,估计基本她自家掏呗。

话题回到《同人》,光泽说最早是927月左右问世,主要的编辑事务、给作者写回信,都是赵小瑜做。开始时不定期,有稿就出,从手写油印到打印、铅印。你知道孙恂大姐吗?她在中央电台常向全国残疾朋友推荐《同人》。愿意读的,写一封信来,就给邮寄杂志,经济有困难的,还免费赠阅。

光泽说,赵小瑜当了省肢残协会主席,《同人》成为协会会刊。从那时开始,他担任了《同人》的主编。2006年,协会和“同人助残”先后注册,作为社团要有专人,赵小瑜召唤:到这边来!光泽就从国企停薪留职,来担任肢残协会秘书长,并继续主编《同人》,一干就是16年。

一滴水的生成

注定要有一番

脱离母体的痛苦

与获得自由的快感

一滴水的经历

是站立起来独自行走的过程

——李光泽:《一滴水》

执着于“站立起来独自行走的过程”的光泽,自述从来不写残疾人题材的小说,却因为小儿麻痹症,只能坐在轮椅里“渡过蛮荒千里的戈壁沙漠”——回到广州,我从光泽那8万字的个人诗歌作品集《红尘无泪》读到这一句,蓦然发现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吕奎文07年赠书时留下的字迹。那是吕教授为天南地北五位残疾作家出版的丛书之一,看着光泽作轮椅运动员状的作者照片,原来我们都曾青春过。

同人之声交流会上有一堆书,散发着油墨馨香的《多彩人生》,属于福州作协“闽都作家文丛”第二辑,光泽又是入选的四位散文作家之一。光泽,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作品300多篇(首),获得“市新长征突击手”等称号无数。光泽,因为残疾,被高考拒之门外,就业问题也拖了长达8年之久还得不到妥善安排。光泽写道:我痛哭,我诅咒,我感到面前一片黑暗……

有的人,对于不幸与不公,耿耿于怀,睚眦必报。而光泽说,“让我们都燃起生命的烛火吧,哪怕这烛光只有一丝儿的光亮。”——光,照亮自己,泽被同人,是为光泽。

很瘦的水

养大了一个很悲壮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

走出体外

汇入了遍地葳蕤的日子

——李光泽:《端午——遥祭屈原》

光泽负责稿件的初选、筛选、初改。还有丁佑,省聋协主席,还是福建日报编辑;还有一位名叫康强的老师,大家都参与看稿,再汇总,再看,至少看三遍。给作者打电话、回信,寄样刊,甚至寄邮票——农村的残疾人穷啊,有的人用铅笔把作品写在作业本背后,撕下课本自己粘成信封向《同人》投稿,文学是他们的一个梦。

黑龙江有对重症肌无力姐妹,床,就是她们的活动空间,四处投稿,四处碰壁,有的连退稿信都没有。光泽看到来稿感情真挚,在《同人》编发,对姐俩激励非常大,慢慢地,全国读者认识了她们,她们也成了当地作家。

海南有位画钢笔漫画的男孩,重度截瘫,作品有七、八年之久无人问津,母亲抱怨说:农村的男孩子本应是劳动力,现在可好,还费钱点灯买纸笔。光泽说,《同人》用了他两幅画,刚好那两期能发稿费,那是《同人》历史上难得的两期,给汇去30元。男孩后来写信说,他把汇款单藏在席子底下,母亲替他整理床铺,捡起一看,当时就哭了:儿子有出息了,咱家有希望了,从今以后,妈不再限制你,买纸笔点灯,只要你说,妈都满足你……后来,《同人》因为经济原因没法再支付稿费,光泽把男孩的作品转去福州晚报、日报、海峡都市报,都发表了。男孩说,是《同人》帮他打开了这条路……

还有,四川一位截瘫女,生活贫困,怀孕后需要剖腹产,需要3000元,《同人》知道后发动热心残友募捐1000元,又给当地县里去函,当地部门接函后挺感动,说外省的公益组织都这么关心这里的残疾人,我们得设法解决。

如果,《同人》萌芽在先知先觉的政治文化中心,我不会惊讶;如果,《同人》弄潮于经济发达沿海,我也不太惊讶。遍观全国残疾人草根刊物,《同人》问世不算最早,却坚持出版至今,免费赠阅至今,已经值得惊叹。再想想这一切竟滥觞于“很瘦的水”,并且一直依傍“很瘦的水”相濡以沫,这样一班同人,怎不令人起敬。

时至今日,展阅《同人》,从印刷到装帧,依然素面朝天,依旧是筚路蓝缕,若用主流媒体的视角,她依然是一棵无人知晓的小草。

我想,主流社会和强势群体们,什么时候有心弯下腰来察看与浇灌地上的小草了,才是那个词组真正走出经典作家书斋的时候,才是那个词组不再仅仅是一副光鲜牌匾的时候,那个词组,叫“社会主义”。

还是曲终奏雅吧:团省委杂志的主编曾说,各地寄来报刊很多,惟有《同人》每期必看,还常常转载其中的好文章,她个人现在还每年资助《同人》300元;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也给资助;还有一批热心人士,年年捐钱,300500……

但我坚信

只要静静地等待

我不胜疲惫的初恋

定会在你温情的早春缓缓苏醒

——李光泽《雨季不再来》

光泽说,《同人》的意义已经超出当初的想象,也远远超出福建一省的范围。

光泽说,现在他已经卸任主编一职,新来的主编是他的文友,也是助残志愿者,叫周琦。

新主编周琦说,你得给《同人》投稿。我写了,题目就叫做《光泽·同人》。

有福之州 相聚同人

江苏省南京市·周

    两次去福州,参加同人论坛、同人之声,感触颇深。一是残疾人助残。接待各地助残社会组织代表的,许多都是残疾人,甚至是坐在轮椅上的重度残疾人。二是安排细致周到。从接站到送站,或者引导自行进出站,都安排的井井有条,一丝不苟。三是福州的无障碍意识。福州火车北站虽然没有现代化的坡道,但两次返程,都是通过软席候车室进站,提前、快速、便捷的上车。特别是2012年,还是一名火车站的员工把我们接进软席候车室的。四是福州的公交车,可以凭残疾证免费乘坐,和首都北京的一样。我们南京残疾人也可以免费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工具,但是要办理一张专用乘车卡。五是从福州火车站出发的公交车,大多有一个摆放行李或轮椅的空间,而且公交车内没有台阶,极大的方便了轮椅人的出行。六是福州人的热情好客。晚上和宜昌的几位残疾朋友一起坐公交车到三坊七巷,走错了路,一名福州市民顺便为我们带路,让我想到了在杭州西湖公园门口,一名热心杭州市民用电动车泊载肢残人搭乘出租车的情景。七是福州步行街的管理,和宜昌的繁华有的一比。路面上用铁栅栏隔离起来,形成机动车快速通道。通过地下人防工事停放车辆,用地下过街通道衔接。八是福州的三坊七巷没有两年前热闹了,许多店铺闭门谢客,想重返两年前购物的店面看看,早已人去楼空,物似人非了。问了下保安,说是在装修。而南京新改造的夫子庙和北京的南锣鼓巷就热闹多了。最后,还要感谢一下福建省肢残人协会、福建省同人助残志愿者服务中心和福州的残疾人朋友,是你们十几年的坚持不懈,才让大家有机会相聚福州,相互交流、研讨,共创助残社会组织发展的新局面。

希望以后有机会再到福州,了解更多的风土人情,结识更多的助残同人。

同人之声  奏响未来

——记“同人之声”2014·助残社会组织交流会

福建省福州市·马新宇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2014101922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助残社会组织齐聚福建福州——这座美丽而温馨的城市,参加由福建省肢残人协会主办,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组联部与研究室以及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支持,福建省同人助残志愿者服务中心协办的“同人之声”——2014·助残社会组织交流会。这一交流会的前身是每两年举办一届,已举办过六届,并在全国助残社会组织中小有名气的“同人论坛”——这个全国助残社会组织交流的平台,这一平台近几届来也成为全国助残社会组织与中国残联以及国家有关部门交流沟通以及获取最新政策信息的重要渠道。这次交流会有几个内容,让我记忆深刻。

一是,福建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柯少愚作的题为《助残社会组织的种类、特点与作用》主题报告。柯理事长到福建省残联工作虽然才一年多的时间,但是他对助残社会组织的种类、特点与作用分析的深刻而独到,与会者都被柯理事长的主题报告深深地吸引。坐在我旁边的连江谷雨公益的负责人告诉我:柯理事长是个认真、务实的好领导,曾到连江谷雨公益调研,认真了解助残社会组织的现状。

二是,台湾财团法人台北市自闭儿社会福利基金会执行长柯白珊女士作的关于台北市自闭儿庇护性就业服务经验分享的报告。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柯女士,很详尽介绍了台北市自闭儿庇护工场的由来、发展历程与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所从事的服务项目以及台北市自闭儿庇护工场发展与台湾的相关法律环境变化之间关系等等。柯女士的详尽介绍让与会者对台北市自闭儿庇护性就业状况有了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大家都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样两岸助残社会组织交流的机会,增进了两岸业界的沟通、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对方的先进经验。

三是,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政策法规处许昀处长,为与会者作的专业方面的政策培训,全面介绍了与社会组织相关的政策、法规,特别是介绍了与社会组织相关的税收减免方面的政策、法规,使大家受益颇丰。

四是,中国残联将拟于与民政部一同下发的《关于促进助残社会组织发展的指导意见》(草案)分发给参加“同人之声”交流会的与会者进行研讨,并征求与会者意见,这充分体现出中国残联和国家有关部门决策过程中,民主开放的态度。与会者也积极参与,对该草案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这次“同人之声”——2014·助残社会组织交流会还将国务院、中国残联等国家有关部门近期颁布的关于政府购买服务方面的文件汇编成《会议参考材料》分发给与会者,使与会的全国各地助残社会组织能及时了解到最新的国家相关政策资讯。

“同人之声”——2014·助残社会组织交流会,为全国各地助残社会组织构建起一座交流心声、畅谈未来的“桥梁”。真可谓是“同人之声,奏响未来”啊!

加强互动与交流 提升协会生命力

湖北省宜昌市·杨

2014102021日,我有幸参加福建省“同人之声”以“助残社会组织的使命”为主题的助残社会组织交流会,会上认真听取南京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周沛教授,福建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柯少愚,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工作系主任、副教授宋国恺博士等专家学者,以及财团法人台湾台北市自闭儿社会福利基金会执行长柯白珊女士等,多位专家学者的主题报告后受益匪浅,并结合自己协会的各项工作开展情况,与16位来自不同地区残联、残疾人社会组织以及专门协会的代表,进行交流互动。

远赴福州的这两天里路途遥远,加上身体力行不便,深深体会到参加交流会机会来之不易,为更多学到优秀机构的先进经验,在交流的过程中认证做好笔记,并且积极大胆的与人交流,同人之声连续做到了第七届,“同人之声”是对“同人论坛”的继承和传承,十余年来在激发社会助残力量、促进助残社会组织融合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务实的作用,“同人”这个组织机构不断成长,通过每一届的交流感受到同人把社会组织联系在一起,促进组织与组织、协会与协会、机构与机构之间的交流,让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温馨家园,在交流与互动中促进成长,从中也体会到许多感受:

一是感受到交流中学会成长。交流中与来自全国各地组织探讨,由此发现协会的工作开展的比较丰富,如:生日庆生会、户外拓展培训、太极柔力球运动、“金手指”残疾人手工项目等,走在全国社会组织开展活动的前列。特别是听到财团法人台北市自闭儿社会福利基金会执行长柯白珊的《他不是不会,他只是需要机会——台北市自闭儿的庇护性就业服务经验》专题,介绍台湾公益组织自闭症庇护性就业方面成功经验,为重度残疾人提供一个自我成长的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用自己的双手做适合自己的手工项目,对我们协会来说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借鉴作用。从协会活动中由此发现,完全可以依托“金手指”残疾人手工项目,为不同类别的残疾人开展居家就业,凭借着他们的双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是感受到优秀的工作方法。协会活动目前大多数都是肢残人,其他类别残疾人参与较少,我们要进一步的拓宽思路不能仅限于肢残人。协会中大多数肢残人得到很多社会的帮助,可以采取反哺回馈的方式,服务其他类别残疾人,特别是智障残疾人,他们需要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样有参与社会的渴望,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如:远足郊游、文体活动、职业培训等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带领他们融入社会。

三是感受到活动促进成员成长。在参与同人之声交流会学到提升协会成员成长能力,把优秀组织先进经验缕清思路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让协会成员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一定提高。首先分享都市阳光团队培训。开展户外团队培训中游戏促进成员凝聚力,心灵启迪冥想放松训练,让大家重新认识接纳自己,树立对生活信心。然后形成人人都是组织者。长时间以来协会活动吸取“同人”经验,每一次活动组织者都是协会成员,一来让成员自己完成自己想开展的活动,二来树立起成员之间的主人公意识,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最终促进成员共同成长。如:庆生会期间不论是在城市娱乐场所,或者城市郊外,协会成员相互交流,增强协会与成员凝聚力。最后残疾人太极柔力球运动。2005年太极柔力球队成立以来,鼓励着残疾人走出家门树立自信,特别是连续参加三届全国残疾人太极柔力球邀请赛,成功举办第三届全国比赛,提高队员们之间团队合作能力,每次的比赛促进队员们成长。

总的来说参加同人之声助残社会组织交流会,走出门学到了全国社会组织机构先进经验,带进来的是结合自己协会的工作取长补短。今后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牢牢把握协会宗旨把协会工作做大、做实、做强,逐步形成残疾人温馨家园,更加体现出残疾人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阳光。

参加“同人之声”论坛有感

福建省福州市·郑自灵

高朋雅聚乐华堂,谈笑风生情谊长。

齐集民间勤勉力,无私奉献绘华章。

资源整合谋发展,关爱相承共富强。

引玉抛砖商胜举,同人之声传八方。

我走进“大连作家森林”

辽宁省普兰店市·张恩先

怀着一种激情,怀着一种对纯文学的的坚守和执着,我走进了“大连作家森林”,因为她既是我们广大作家的精神家园,又是以文结友成就文学梦的热心桥梁。

1029上午,《海燕》策划部主任董晓奎老师从遥远的滨城打来了电话:“你的征文获奖了,请你于112上午9:30到大连作家森林参加“我与《海燕》的故事有奖征文颁奖仪式暨'文学梦·中国梦’诗歌朗诵会。”并用手机发来了详细路线。我在无比兴奋之余,便联系了我文学创作道路上的启蒙老师姜凤清主席,本来我们约好了112早晨7:30在普兰店汽车站集中,可13时许,我突然接到了他老人家的电话:“《海燕》李皓主编说,时间来不及了,让你今天就到普兰店住一宿,明天早点走。”果然,26:30左右,我们相约在一起,为了方便起见,我的文友张丛波大哥开着自驾车拉着姜主席、曾晖和我向目的地行驶。

大连作家森林于今年1011揭牌成立的,位于沙河口区海湾街道新希望社区。一路上,天公不作美,却下起了淅淅沥沥的秋雨,并没有阻止我们继续前进的脚步,等到了大连作家森林时,雨过天晴,显得格外清新,我们无不拍手叫好。

耳闻目睹着大连作家森林,处处涌动着一种文学的气息。由于我们来得早,大门还没打开,我和张大哥站在门口,互相合影留念。接着,大家从四面八方不约而同赶来,加入了这个盛会。认识的互相拥抱,不认识的真有些许“相见恨晚”的感觉。是啊,文学本来就是一家人,总有说不完的话语,道不完的情意。我们相互走进了大厅里,大厅北边是咖啡吧,南边是会议室,墙壁上挂满了48位作家的照片、简介及作品,中央有一个频幕,频幕上方挂着“欢迎您走进'大连作家森林’的横幅”,频幕右边镶嵌着“大连作家森林”六个大字,字的下方画着一片森林,枝叶繁茂、绿意葱葱、春意盎然,显示出我市文学创作正像这片森林那样充满着勃勃的生机!

接着,我与《海燕》的故事有奖征文颁奖仪式暨'文学梦·中国梦’诗歌朗诵会开始了,在《海燕》主编李皓的主持下,颁奖仪式有序进行,当他宣布我的《城里有个编辑妈妈》荣获三等奖时,我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当我站在领奖台上,接受文学前辈为我颁奖的时候,我的双眸闪动着晶莹的泪花,这既是一种荣誉,优势一种鞭策啊!

恰巧,在大连市文学界有两位“李皓”,在另一位李皓的幽默主持下,将诗歌朗诵会推向了高潮,文朋诗友们有的自编自演,有的临场发挥,有的现场作诗,作家王家莲不仅朗诵对《海燕》赞美的诗篇,还把7岁的女儿带来了,还让她朗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显示着文艺新人代代相传,繁荣昌盛的景象。

是啊,《海燕》已经走过了60个年轮,对一个人来说,已经迈过了半个多世纪,而对《海燕》来说,是短短的一瞬间,永远是年轻的,她足于本地,面向全国,已经培养出邓刚、达理、宋学武、庞泽云、素素、孙慧芬、宁明等多名著名作家走向文坛,文学新人陆续脱颖而出,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海燕》称为中国纯文学期刊的“四小名旦”之一。“大连作家森林”的揭牌成立也正是此原因吧,愿《海燕》像一片森林永远长青,像海燕那样飞得更高更远……

感恩的心

福建省连江县  黄舒达自述,谷雨整理

我叫黄舒达,是一个高位截瘫的一级重度残疾人,今年56岁,1968年,12岁的我,由于医生的误诊,一场手术导致我瘫痪45年。45年来,我胸部以下失去了知觉,大小便都无法自理。我每天躺在床上,既要忍受病痛的折磨,又要承担寂寞的啃噬。然而我的家人对我不离不弃,陪伴我渡过这无尽黑暗而温暖的艰辛岁月。

1968年,我由于颈部疼痛,到医院检查,当时医生诊断我颈部长个小瘤,需要动手术,术后一个星期就会恢复。当手术进行到一半时,我感到三阵难以忍受的疼痛,疼得我大哭大叫,我哭喊着:“医生我很疼啊,我受不了请你停一下!”等我醒来时,己躺在病床上双脚麻木,想动一下,却不知道脚在那里,我就问我妈,“妈,我的脚呢?我的脚在那里?”妈安慰我说:你的脚没事。我说,我难受您把我的脚抬起让我看看。可我万万没想到,从此后我再也站不起来了。原来医生在手术时没发现我有瘤,就把我567三个颈椎破开伤神经,所以才会那样剧烈的疼痛。由于颈椎被破脊髓模被剪开,脊髓喷掉许多,病情天天在加重,我两只手掌象火烧一样热,十只手指成了鸡爪似,伸不直了,头上烂了一块,屁股上烂了一块,护士进来换被单,爸爸把我从床上抱起,我眼前忽然一片黑暗,我努力睜开双眼在一片黑暗中,只见到几颗星星在乱跳。手术后,我从胸部以下就全部失去了知觉。

没几天,我出院回到家,一天早上家人用担架抬着我到省立医院去换药,由于身体太虚弱,被感染了,推出手术室后,我长久陷入昏迷,几次在鬼门关前徘徊,回到家后就发高烧,肚子胀得很大,快不行了,妈妈在一旁哭着。当时家人已为我做好了寿衣。爸爸单位一个工友,听说我病危就到我家,告诉爸爸一个偏方,爸爸就照方子,抓几只癩蛤蟆,把癞蛤蟆肚皮割开,绑在我的肚脐上,让它的心跳吸出我肚子里的风和热气,两个小时换一只,再把它的肚皮缝好放了。就这样几只癞蛤蟆救了我一次命。后来在我爸爸单位领导出面下,请来了福州各大医院的专家进行会诊,这时我家人才知道原来在手术时医生没发现所谓诊断的瘤,就将我的三个颈椎破开,当时属医疗事故,但那时正处文革期间,无法追究。而且专家会诊的结论是:我患了恶性髓内肿瘤,最多只能活一个月,会死于肝炎,尿道炎,褥疮,死时会高烧两手弯曲。

然而我的家人始终再也没有放弃,四处求医问药。后来由鼓山涌泉寺和尚介绍,我爸认识一个90岁的老拳师依伯,他给我爸一小包药粉,说拿回去炖了给你儿子吃,今晚他就会想吃饭。爸把药拿回家,妈还不太相信,说吃了这么多的药都没用,这一小包药粉,你以为是仙丹啊。我吃了那副药,当天晚上,忽然觉得肚子有点饿,我说妈我想吃点饭,就这样从那以后,我开始吃饭。病情稍好些,爸就在自行车后套辆装垃圾的小车斗,又带着我到处求医,听说市聋人学校来个军医,针灸很好,治好很多聋人。我住的地方离聋哑学校很远,来回要2个多小时,但爸爸不辞辛劳地天天带着我去针灸,一个多月,后来那位军医调回厦门,建议我跟去继续治疗,我的姐姐就带我到厦门174部队医院,住了半年,后来由于战备紧张,到19701月出院回家。

196911月,我爸爸参加工作宣传队,下放到连江县丹阳公社花园大队,我出院后也到了这里,我们住在一个宫庙里,几百平方就住我们一家,当中还有个大戏台,白天还好过,到了晚上点着煤油灯,还有当地农民对宫庙鬼神的种种传说,总我让时常提心吊胆着。有天晚上我家养的狗,咬一条蛇拖进我的屋里,蛇被咬后还能蜷动,我吓坏了,还好有个农民叔叔在家玩,他把蛇打死了。为了给我看病,我姐姐学会了针灸、打针、换药,爸也四处寻找了很多民间医生。有天晚上,爸和姐拿着煤油灯到厨房去,我在屋里忽然看刭,一团绿光向我飘来,我吓得大叫,姐听到叫声,拿着煤油灯,跑进来一看,原来是两只萤火虫,抱在一起飞进来。从此,我特别渴望天天晚上有萤火虫来与我作伴。

1971年我妈调到丹阳中学,我、姐姐、弟弟都跟到丹阳中学,姐姐也上了高中。到了中学后,每天早上天刚亮,姐姐就起床,在自行车三角架上绑张小椅子,我坐在上面,她骑自行车带着我,到山边部队卫生院去针灸,回来后赶紧扒上几口饭,就上课去,有时下午放学后又带我去。有一次下午,去等了很久军医才来,针灸完,天己黑,回来时姐肚子痛,她忍着痛把我带回家,回家后她就病倒了。

后来,爸妈要我学点东西,能有门技能,以后也减少点别人的负担,于是姐就教我做农村老女人头上戴的花,还有用玻璃线编织各种东西,做一朵花要几道工序才完成,还有编虾,做完后盘给挑货郎,一朵花赚几分钱,一只虾也赚几分,辛苦一个月能赚十几元,这样做了一年多。

有一回母亲的同事来看我,劝我去学炭精画,主要是用于画人物肖像,画一张像能赚23元。我对画画没什么基础,对炭精画更是一窍不通。听说我姐的一个同学会画炭精画,我就叫姐到他家,看他用的是什么笔,我就模仿着做,找来照片,刚开始怎么也画不像,但我不怕失败,我想我只要努力了,我就一定学得会。便让弟弟去看看人家的炭笔是怎么做的,还让弟弟弄张别人的作品回来,细细揣摩,看看每一笔到底是什么画上去的,慢慢推敲作画的过程、笔触轻重等。同时我学着别人,用棉线把毛笔扎起来,露出尖尖的一小撮毛,蘸着炭粉在纸上比划。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次地反复练习,一张张地对着照片临摹,慢慢地我终干入门了。我学画画,要比别人多付出几倍的毅力,我胸Ⅰ以下失去知觉,腰没力气,不能坐太久,颈椎受损,脖子也没力气,躺着画视觉是斜的,我的四肢只有一肢是健全的,连画画的右手也是残的,食指没力气,冬天画画两只手掌一边热一边冷的,画久了连脖子都抬不起来,而且1天只能画1个多小时,一张画要半个多月才能完成,而且,由于长期侧卧,我的左侧的脸上被压出了一块块斑。但我不怕,我要向命运抗争。但只要拿起画笔就对人生充满了希望,而且沉浸在绘画的世界中,浑然忘记生活的苦难。这一画就画了断断续续40多年。

我现在和弟弟一家住在一起,从瘫痪到现在我整整躺在床上46年,这46年来原先父母照顾我的生活,1992年父亲因病过世,又由弟弟、弟媳、姐姐接下来,我由于长期卧床,身上长了许多褥疮,都是家人帮我长期上药擦洗,为了让我有舒适、干净的生活环境,弟弟曾多次为我更换电脑,弟媳为我剪头发、洗头发,而还经常趴在地上为我拖地板,2004年我由于长期卧床,膀胱长出鹅卵石大小的结石,无法排尿,病危,家人马上将我送到医院进行手术,取出结石,几十年来我大便都是家人通过挤压等方法排出的,特别是这几年,我大便干结,姐姐每隔三天都要忍着恶臭,用手帮我把大便抠出,没有我的家人精心照顾,我无法活到现在。我床前还有一张与我床同高的桌子,这既是我的画桌,电脑桌,也是我们一家人几十年一起吃饭的桌子,凡到过我家的人都说,我是一个不幸的人,但我生活在这个一个温暖的家庭确是我的最大的幸福。为此,我感谢我的家人,感谢他们五十多来年对我的无私付出。

另外我还得感谢谷雨公益服务中心的志愿者。2004年我由于一场大病,再加上我画得的画只能自我解闷,就把画画给停下来了。2009年中秋节,谷雨公益志愿者到我家入户查访,并送来中秋月饼,看见我以前所画的炭精画时,大加赞叹,还鼓励我一定要重拾画笔,坚持创作,不要放弃。随后将我之前所画的画用相机拍下,一张张上传到志愿者QQ群、公益论坛以及有关的网站上,通过网络、电视、报纸让更多的人知道我,知道我的画。而且在当地专门为我举办了两年的圆梦画展,在一次画展,有位70多岁的老退伍军人观展后,特意交代他转交了200元给我,以表示对我的关心。同时还策划三届福州市残疾人书画手工艺品展等活动,将我的画拿到福州等地展出与义拍,并向人们讲述我的故事,使我恢复了信心与生活的勇气,重新拿起画笔,一笔一画地去描绘自己的坚强人生。而且,这几年,在大家的帮忙下,我的画又有新的提升。同时,2010314参加福州市首届残疾人书画手工艺品义展上,我的作品《虎啸山林》代表连江县参展,并得到福建省副省长、时兼任福州市长苏增添的青睐。20113月在福州市,我的一幅画《溪畔春光》拍卖了3000元。20116月我的作品在福州于山画院展出,20118月由连江县美术家协会在县博物馆前为我个人举办画展。2014811《功名富贵》于苏宁广场又在他们的帮忙下,义拍得3300元。近年来,我的画多次受邀在各级展参展。

现在东南电视台、福州电视台,福州晚报、福州日报等各大媒体,都对我及家进行报道与采访。而且我还成了连江县美术家协会与中国炭精画世界协会会员。?我感谢我的家人以及谷雨公益志愿者,正是因为有亲情与友情的无私滋养,我才能徜徉在炭精画的世界里,用手中的丹青扫除去生活的阴霾。我要为他们献上一首歌。这首歌的歌名就叫《感恩的心》。

一张床 一个梦

湖北省宜昌市·刘

曾经很爱做梦,拥有五彩斑斓的梦是一件很美妙的事。一个个不着边际的理想可以在梦中实现。曾经梦想自己是安徒生童话中的白雪公主,穿着白色的礼服,被心中的白马王子牵着手走进红地毯;也梦想自己有一天成了中国的比尔·盖茨,把那些财富用来拯救很多生活贫困的残疾人。荒唐的梦想在梦境中轻易的实现了,在笑声中醒来,我没有白马王子而是一个黑马王子,我也贫穷依旧。原来一切只是美梦一场!现实生活依旧如故。

我的梦想很普通,就想拥有一张宽大而舒适的床。在我疲倦的时候可以躺在上面舒舒服服地睡觉,然后甜甜地进入梦乡,做着美美的梦。小时候家里很穷,自然买不起高档的床,家里最好的床就是一张高低床,用木板铺在上面,再垫上几床棉絮,每天晚上就可以就寝。小时候瞌睡很大,不管床够不够软,丝毫不影响我入眠,就是在地上我也能酣然入睡。后来日子好一点了,家里买了一张棕床垫子,比木板柔软得多,就这样睡了十几年。我梦想等我有了钱,就要买一张既漂亮又舒服的大床。

我刚读完中专,小妹也接着要念农校,父亲微薄的工资勉强可以供给,母亲在农田里种一点粮食,全家一年的生活就足够了,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我把买床的事也忘到九霄云外了。等到妹妹毕业到广州去打工了,我也可以补贴一点家用,家里的日子渐渐好起来了,我把买床的梦想又列入计划。偏偏事与愿违,我又意外受伤致残,家里一下子又陷入困境。我也走入了人生低谷,沉重的打击使我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哪里会去计较床的好坏?买床的梦想彻底在心里破碎了。躺在床上不再有香甜的美梦,不再有美妙无比的梦境,我总是彻夜难眠,有时候默默流眼泪,好几次我都想终结生命。最后还是选择坚强地活了下来。我所有的梦想都随之埋葬,我对生活不再抱有幻想,得过且过吧。没有梦想的日子当然不再有美梦,心中没了期盼,生活就如同一口枯井。睡什么样的床都无所谓,每晚都被梦魇缠绕,半夜惊醒,吓得一身冷汗。此时此刻,无论多么华丽的床对我来说都是一种讽刺。还是那十多年的老式高低床依旧不离不弃地陪伴着我,没有怨言,也没有嫌弃。当我痛苦的时候,轻轻地躺在上面,温暖依旧。只是自己的心境却不如从前。

走过那些艰难的日子,渐渐忘却伤痛。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改变了我对生活的态度。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怀揣梦想,才会看到新的希望。没有了梦想便没了动力。如果一个人还有梦想等待着去实现,他才会感到生活还有继续的意义。学会把心里的伤痕包扎,让它在时间流逝中结痂。我又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挖掘出埋藏多年的梦想,让它在心里扎根,生长,开花。我不能因为残疾而成为家中的负担和累赘,我要自食其力,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我的梦想。在亲戚朋友的资助下,我开了一家卖服装的小店。生意不是很火,但足以衣食无忧。我用自己的双手一点一点去积累残而不废的梦想。

后来,我遇见了现在的老公,我们没有花前月下,也没有山盟海誓,只有简单的一句承诺:“我可以照顾你!”我们没有宴请宾客,简简单单地把户口本带上在民政局领了证,我才意识到,今后的生活中添了一个人。母亲高兴地说:“你结婚了,我和你爸商量着给你买一张高档的床”。我觉得多年的夙愿马上就可以实现了,心里一阵窃喜。可我知道这些年来父亲母亲为我当年治疗时债台高筑,为了还债一直节衣缩食。我怎么忍心用父母的钱买一张床。于是淡淡地说:“还是不用买了吧,这张旧床我都睡了十多年了,有感情了,换了我也睡不着。”母亲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没再提买床的事。老公知道了我这个俗气的愿望,满口答应,等把欠债还清了,一定帮我买一张柔软舒服的床。等到我攒够了钱,接着儿子出世了。他的到来给我们平添了许多欢乐,父母脸上的愁云不见了,弄孙为乐。小孩子的开支很大,每月都要买奶粉及一些日常用品。有时伤风感冒要看医生,总之用钱的地方很多。我把全部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唯一的梦想就是他健康成长,自己多年的夙愿竟抵不过才出世的孩子,又一次无形雪藏了我的梦想。

儿子渐渐长大了,我也在残联做了协理员,老公手艺越做越火,家里的经济宽裕一些,我再次掘出那个一直不能实现的梦想。老公也鼓动我,去家具市场看看,挑个最好的。我揣着钱在家具市场,一遍又一遍地看,挑了又挑,选了又选。一张张高大柔软,华丽精美的床,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躺在上面去感受一下。把脸贴在上面,闭上眼睛,仿佛置身云端,我陶醉了。一千个声音:“买吧,买吧!”老板看我如痴如醉的样子也说:“买吧,给你合适的价格。”我爽快的掏出钱,买一张床,就实现了我一个梦!当我数钱给老板的时候,老板问了一句:“你家的房子多大呀?”我的心里一下子凉了,这么大的床家里肯定放不下,我的房子太小。哎,只好扫兴而归。我一个简单的梦想却总是不能美梦成真。不修建大一点的房子,这个买一张床的愿望也只好作罢。

为了能有一张床,做一个好梦,我们还要继续赚钱。有时候简单的梦想,也要几经周折迟迟不能如愿,但只要不放弃,一直围绕着心中这个梦想去努力,相信总会有实现的一天。

疾如潮水

辽宁省瓦房店市·张鹏华

【一】

我静静地躺在床上,看天空一大朵一大朵白云,莲花般灿烂地怒放着,慢悠悠地飘过我的窗口。追随着那些白云,我的目光被抻得很长很长。来自肢体深处的疼痛,让我动转维艰。直到白云离开了我的视线,脑海里还清晰着白云锦缎般发亮的影子。汗水如同雨后土地上的竹笋,从我的肌肤上每一个细小的毛孔中悄无声息地、却是无比汹涌地涌冒出来。然后,它们像是久违的好朋友,彼此亲热地打着招呼,相聚在一起,汇成一条条小小的溪流,毫无顾忌在我的身体上恣肆横流。

这样炎热的天气,我是那么讨厌汗水。讨厌它变成一丝丝粘糊糊的污渍,附着在我原本很干净的肌肤上。那种粘稠的、沉闷的感觉,令人窒息。更何况,这是我的身体,我的地盘?然而,尽管如此,尽管如此,这一切却由不得我做主。仿佛就像是命运的轨迹,总是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而是霸气地按照它既定的方向引领着我的生命走向没落……这一刻,我渴望,渴望大海里那狂放的海浪,渴望海浪对我一次次不懈的冲刷。虽然,每一次浪涌与我都是一次致命的打击。但是,我愿,我愿在那样大气的无所顾忌的怒吼中化为海中的泡沫或齑粉……

【二】

阳光灿烂的晴日,大海正在涨潮,雪白而巨大的浪花,在宽广蔚蓝的海面上,像一条条滚动的巨龙,以一种铺天盖地的姿态,大气磅礴地扑向岸边,一次次汹涌的拍打着岸边丑陋而巨大的礁石。对于海浪的冲击,那些成排如士兵一般的礁石,目光冰冷而坚硬,高傲而漠然。可是,浪花也是如此沉静、冷漠,执着而韧性地一次次冲刷着礁石。长长的海岸线上,海浪与礁石沉默而阴冷地对峙着。这简直就是一场难分胜负的战争啊!

海岸上丑陋的礁石,虽然生来没有倾国倾城的貌,却命里注定不可逆转地要有一副多愁多病的身,在海浪无情的严威跟咆哮里,在荒凉无限的时光里,丑陋笨拙的礁石都成了天空里虚飘的浮云,又似鸿毛,宛若流萤轻尘……那种消磨,残忍而无声无息。那种凋零,无情又无可奈何。

不能也不敢相信,那样黑黢黢坚硬而顽固的礁石,会抵不过海浪的侵蚀冲刷。日日夜夜,年复一年,蠢笨的礁石在浪花的目光里日渐消瘦,消瘦……

【三】

入夜,海浪停息下来,缓缓拥吻大海,静静沉睡着。星光将它莹莹的光影,投身于大海的怀抱,粼粼起伏之间,与大海亲切地呢喃着,听大海发出呓语般深厚凝重的喘息,我荒凉已久的心里忽而就有了莫名的温柔情愫,细浪一般微微涌动着。

这一刻的温馨的安宁,给了礁石,也给了我片刻喘息的时光。

在这安静的时刻,我们都在静静地舔舐着伤口,默默为自己疗伤。同时,也在悄悄储存抗争的力量。或许,这就是生命的本能,面对消亡,每个灵魂都不会束手就擒。而暗夜的海又是如此温存,给人以安慰,也给人以希望……我爱这暗夜的大海,爱着暗夜中,大海那独有的宽厚的温柔。像是母亲青春温暖的怀抱,我就是那初生的婴儿,恬淡无忧地酣睡在母亲的怀抱里。

天地万物,唯爱永恒。

爱,让我们对生命、对亲情、友情……充满眷恋;爱,让无谓的生命变得精彩而丰满;爱也让多难的年华闪烁出缤纷的炫目的美丽。

【四】

漫步于海浪宁馨的沙滩,入目的除了庞然大物一般畸形丑陋的礁石,还有满眼的小巧精致的鹅卵石。它们是浪花的杰作,是那些巨大礁石的未来,也是是我的今世。弯腰随手捡拾一枚,托于掌心之间,圆润玲珑,宛如美玉,晶亮如琉璃。

浪潮是刻刀。而我有缘遭遇疾患,疾如潮水。

日日夜夜,时时刻刻,年年岁岁,潮水冲刷荡涤着我的身体,我的灵魂,不停歇地剔除着附着在我骨子里的懒惰、懦弱、嫉妒、贪婪、暴躁、轻浮、冷漠的性格弱点,让我自省。让人性中的慈爱、悲悯、宽容、仁厚、温存、朴实、圆融的本真,放射出令人悦目的光芒,就如掌心的这枚鹅卵石,经历过浪花无数次的磨砺雕琢,才脱去它愚笨憨丑的外形,露出这晶莹通透的本真美丽。

人世间,所有的美好都不是轻易就可获得的。

疾如潮水,虽让我饱受折磨。可,我不悔今生。

疾如潮水,它磨砺着礁石,雕琢着我的灵魂。天地宽广,大海宽广。而我只是一枚小小的鹅卵石,经历锥心刺骨、难以言说的潮水般命运的砥砺之后,不再诉说苦难,不再涌流泪水,只是俯卧在天地大海的怀抱里,与那些同样久经雕琢与锤炼的鹅卵石一样,掬一握瘦弱的幸福,散射出碎玉乱琼一样温润圆融的光辉,无声静美。

爱在金秋

江苏省扬州市·周

如果说人生是一条河,在生命的河流中,让我体验最多的、感受最深的便是一个大大的“爱”字。在2012年的金秋,56位爱心网友再一次让我体验到了浓浓的爱!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因为一场重病,命运残忍剥夺了我行走的权利,是大家的爱给了我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通过网络,先后认识了同样遭受不幸的朋友。同样通过网络,有幸结识了江都论坛爱心公益版版主紫水晶。在爱心公益版这个大家庭里,广大网友爱的甘泉滋润着我频临干涸的心田。考虑到我们残疾人出行不便,彼此难得相见,紫水晶在公益版发起了107“爱在金秋温暖行”看望王玉梅、余学宏和我等三组家庭活动。并让我们在其中的余学宏家相聚,共庆余兄46岁生日。

头一天,细心的紫水晶让我们做好次日出行准备。当天9点多钟,7辆爱心车一字长龙载着爱心网友抵达家门口,相互寒暄后,由于我的电脑出了问题,网友打开电脑替我查看,原来硬盘坏了没配件只好作罢。网友“天和阳台”推着我来到他的面包车前,抱上车,将轮椅折叠放好,然后大家一路浩浩荡荡向江都区丁沟镇麾村余学宏家进发。

10点多钟抵达后,网友将我和王姐推进余家大院时,余兄早已在院前迎候我们,我们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互致问候,兴奋荡漾在脸上,彼此为相聚的快乐而陶醉,为见面的不易而珍惜,更为网友的爱心而感动。我们倾吐着心里话,交流着对人生的见解,讲诉着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如何去解决。

这次聚会活动,我们结识了许多爱心成员,其中一位身残志坚乐于助人的漂亮天使“加贝小小”,她的热情、直爽、勇敢,还有她充满深情的诗朗诵,让我萌生相见恨晚的感觉。最让我庆幸的是,有缘见到仰慕已久闻名全国的扬州好人李彬老师,李老师视阵亡战友父母如己父母的义举感天动地,听到李老师亲切的问候真情的话语,特别是赠送的印有战友画像的挂历,我的热血忽然沸腾……我们热烈交谈着,其他成员则同余妈妈忙碌着生日筵席,在欢声笑语中紫水晶将购买了三条丝巾分送给余妈妈、王姐和我爱人。接着紫水晶拿出了网友“江都师傅”赠送的多功能数码播放器,此物小巧实用,令人爱不释手。然后紫水晶又拿出了由56颗爱心包裹的三个红包,充满真情的说:“现实已不能改变,就让我们播种爱的希望,爱可以淡化你们心灵和肉体的伤痛,希望你们好好活着,我们论坛的爱心网友永远和你们在一起。”朴实的话语,句句暖人。心,忽然有些潮湿。

当筵席布置好,我们被爱心网友推至桌前,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我们拿起筷子端起酒杯,每个人挨个自我介绍送上生日祝福……在这快乐而难忘的生日聚会上,我即兴朗诵了小诗一首:“阴晴圆缺古难常,最是珍有少年狂。欣逢余兄生日聚,千里婵娟人久长。”在浓浓爱的氛围中,大家无拘无束亲如一家,女中豪杰“雪人的天地”不但人长得爽美,喝起酒来和大家频频碰杯同样爽美。而我们的美女紫水晶则和我们男士同饮烈酒毫无惧色……酒酣兴隆,大家争相袒露心声,表达对公益的热爱对紫水晶的支持,对弱势群体一如既往的帮扶!此情此景让我们温暖连连。随后摆上蛋糕点燃生日蜡烛,余兄闭目许上心愿……不知何时,一支熟悉的乐曲响起,原来是爱心网友的手机音箱响起,大家齐唱生日歌分享着蛋糕分享着无尽的快乐。

午后2点多钟,聚会活动结束了,大家依依惜别,门外秋日的阳光照在身上暖融融的,紫水晶安排车辆送我们返家,还捎上了爱心网友赠送的一箱牛奶。“天和阳台”又推着我抱上车,一路安安全全送回家。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这个金秋的107,我们收获了满满的爱!她让我体验到了什么叫快乐什么叫美好什么叫感动。我将永远珍藏在记忆的相册里。虽说命运给了我们不幸,幸运的是,遇到了众多爱心网友。在这个充满爱的社会,尽管未来的路上依然会充满荆棘,,但我们仍然会抬起头挺起胸,我们相信,前行的路上因为有你们的相携相扶,困难不再有,荆棘变坦途!

浮光掠影游香港

福建省福州市·林卓雅

    “带爸妈去旅行是我的梦想”,在Q上看到女儿和朋友的对话。一家人去旅游也是我和老公的梦想。女儿工作了,去旅游的愿望越发容易实现了。这一次旅游目标我们定在五一节去香港。早早地做起准备工作,女儿上网查询香港攻略,我也向去过香港的残友福一中的康强老师和财政厅的刘秀捷打听香港的情况,他们均说香港的无障碍设施很完善,只要带上轮椅基本可以畅通无阻,康老师还借我一张轻便轮椅。

4月中上旬女儿在网上订购了五一去深圳的来回动车票,我又打电话到香港预定了之前妹妹、表妹住过的香港私人旅馆。五一节三天假期太短,女儿和老公各请了一天假,我们准备提前一天走,路上可能不那么挤。去深圳的动车是从火车南站出发,我打电话问鼓楼肢协主席郭兵,那里的无障碍电梯现在能用吗?郭兵说:据说要地铁开通后才能用,但可以提前和王威服务台联系,他们会提供方便的。

临出发的前一天,康老师打来电话,兴奋地告诉我:昨天报纸报道了南站13部无障碍电梯开启使用了。哇!我运气太好了!我又查询了五一几天香港的天气,没想到前几天都是多云的香港,在我们行程的43053,一直都是雷阵雨和阵雨,心里不免有些担心:如果一直下雨,那旅程太不方便了。

430早上6点多,弟弟开车送我们去火车南站。离检票时间还有40分钟,先去看了无障碍电梯,全锁着,再到王威服务台,没人。过了一会,检票台工作人员来了,过去询问我们怎么到站台去,他们说联系一下。开始检票了,工作人员联系了好一会,让我们跟他走,走了一段路,来到一个扶手电梯,工作人员独自接过轮椅,帮我卡在电梯上,尽心尽力送我到了站台,但我不知道为什么不走无障碍电梯。?

顺利上了火车,下午1:45分到达深圳北站,列车员过来说,下车后会有人帮我们,果然一下车就有志愿者过来引导我们走到无障碍电梯,开了钥匙让我们乘坐,漂亮的列车长还过来关照我们下了电梯该怎么走。在过关这段路程中,我一直是晕头转向的,老公和女儿推着我,一会上电梯,一会下电梯,走这走那,终于到了过关处,过深圳关,进福田关,我们都是走特别通道,很顺利。

从福田坐地铁到红磡再转地铁到尖东站,下午5点左右到达目的地,一路感受着香港无障碍出行的便利。和房东陈太太通了电话,她让我们在车站等,她过来接,我们住的地方地处香港繁华区尖沙咀弥敦道。不一会陈太太来了,在去她家的路上,她沿路向我们介绍这一带的情况。陈太太一家是福州人,她不时用福州话与我们交谈,使我们在异乡平添亲切感。到她家了,我们那间房大小床各一张,地方不大,但挺整洁干净,交通方便。安顿好行李,陈太太带我们去附近的中国旅行社购买海洋公园门票,之前听表妹说,在中旅社买240元港币,到海洋公园买要280元。那天中旅社价格是262元。买好票已是晚上6点多,我们一起到附近名气很大的翠华餐厅用餐,接着就一起逛维多利亚港,老公、女儿轮番推着我沿着维港绕行,美丽的维港海风徐徐,帆影点点,一艘张保仔红帆船缓缓驶来,在灯光映照下分外美丽。逛了一会,欢快的音乐骤然响起,原来是“全球最大灯光秀”表演“幻彩咏香江”开始了,对岸的高大建筑顿时变幻着炫目的霓虹灯,流光溢彩,缤纷闪烁。整个维港就像一个巨大的耀眼舞台。15分钟的表演结束了,这么美的视觉盛宴!太壮观了!欣赏完维港夜景,我们又沿着星光大道漫步,最后还在住处楼下逛了K11超市,采购了第二天的早餐及进口水果莲雾、蛇果等,这些水果口感很好,在香港的几天我们每天都去买。

第二天一早(51),我们吃完早餐便出发去海洋公园,到了那里才知道,公园的门票已经卖到360元一张。海洋公园真大呀,我们观赏了水族馆、企鹅馆、熊猫馆等等……最吸引人的要数海豚海狮的精彩表演,在海洋公园我们坐了高空缆车、海洋列车,女儿还坐上惊险的高空飞轮,看得我惊心动魄心头直跳。一直玩到下午4点多,只走了公园的一部分,但我们都觉得疲倦了,于是打道回府。

第三天的旅程我们安排先去中环走走。一早出来空气清爽。在去天星码头的路上,看到一组可爱的雕塑,一群外国游客正在拍照,我们也过去留影,一个外国人过来对我们比划着,女儿听了听,原来他要帮我们拍合影。这次出游,常常会遇到外国的热心人过来帮忙,幸亏女儿英语不错,能与他们沟通,明白他们的意思。拍完照,我们来到天星码头,坐上香港最便宜的交通工具天星小轮到中环,坐在轮渡上,再一次欣赏到维港的美景,白天的维港与夜景相比,是另一种美。

这里要提一下,从天星码头到天星小轮,其中有十几层台阶是没有无障碍的;在香港大型的K11超市,上上下下均有无障碍电梯,可在入口处却有五六个台阶是没有无障碍的,这些地方要老公背我,在香港的几天中我碰到过这两处不便。

下船后我们在中环一带走了走,就坐车去太平山,到了太平山缆车站,室外的队排得像上海世博会那么长。找到工作人员询问,他马上让我们先进了室内,原来室内还要排两次队,工作人员均安排我们先走,大概等了十多分钟,我们就坐上了有轨缆车,缆车向陡峭的山顶驶去。到了山顶大概中午12点左右。这里是香港最高的山,登上凌霄阁,可以360度俯瞰香港全景。我们先选择一家餐厅吃午饭,景点的餐饮比外面贵一倍以上,矿泉水一瓶要20元港币,出来游玩,就嫌不得贵了。吃完午饭,老公往人群拥挤的一条山路逛,女儿推着我往太平山另一条稍稍静谧的休闲山路行走,一路观赏着山下香港的景貌。我惊讶于女儿的耐力,她推着我走了很久很久,红红的脸上汗水直流,一直到老公打电话问我们在哪?她才又推着我往回走,我问她是不是累坏了,她说不累,女儿越来越体贴了。和老公汇合后,我们决定等看完夜景回去,离夜幕降临还有四个小时,我们先登上高楼的天台俯瞰香港,繁华的美景尽收眼底,天台上还设有几台高倍望远镜,供游人清晰观赏。观赏了一会,我觉得天台上风太大了,就让老公女儿继续,我自己到楼里的商场逛逛,女儿放开望远镜,一定要陪我,她推着我逛遍了楼里上上下下的店铺,一直到天色渐暗,我们才又回到天台,香港已是华灯初上,五彩斑斓,美不胜收。8点左右,我们准备下山,缆车站又是蜿蜒的长龙,一个工作人员远远看到我们,就迎上来,带我们从楼里穿过,直接到缆车旁,刚好缆车到站,他一直帮忙送我们上车。这次香港之行,时间虽短,但因为有许多好心人的帮忙,加上香港对残疾人出行的优先照顾,让我们在两天多时间里玩得紧凑而尽兴。在回旅馆的路上,还看了路边广场十几个小伙子表演的街舞秀和真人雕塑秀,让女儿大呼过瘾。

回到住处,陈太太过来问我们第二天回程的具体时间,说明天会送我们到车站。和陈太太结了房租,她贴心地让我们明早去她家吃稀饭,说这几天都在街上吃,一定想稀饭了,福州人嘛。我们一再推辞,却拗不过她的坚持。

第二天一早,我们正收拾行李,陈先生就来敲门,说稀饭煮好了。我们到他家,他已经替我们盛好饭,还准备了几样小菜,都是熟悉的福州味道。这顿稀饭太爽口了,是几天来吃得最清楚的,我们都添了饭。后来才知道稀饭是陈先生特意为我们煮的,他们自己是吃面包。吃完早餐,我们又到k11超市采购了一番,这次没什么时间逛商店,大多东西都在这家超市买的。回程票是下午320分,11点我们采购完,就回住处拿行李,陈先生陈太太都来和我们道别,陈先生还给我们带路走捷径,并详细交代转车、下车站名的各个细节,一直送我们到地铁站口。

回程依然顺利,到了福州火车南站,又找工作人员问无障碍电梯,他仍然带我们到扶手电梯,帮我送上去,我问为什么不走无障碍电梯,他说开启很麻烦,我说报纸登了可以用了,他说登是登了,但因为麻烦,他们宁愿给我们帮忙。现实总有不尽人意之处,如果开了无障碍电梯,我们就不用麻烦工作人员了呀。

出了火车站,准备打的回家,司机说要100元,我说不是打表吗?问了几个都说不打表。有人给我们指路到另一处坐,到了那边才知道,那里才是正规站点,但队排得很长,保安看到我,马上安排我们先上,到家46元,我们给了司机50元。

香港之行圆满结束,虽然行程稍短,浮光掠影,但因全程得到很多便利,我们免受节日拥挤之苦,游览的几个景点也很著名,玩得很开心。这几天天气也很给力,除了第一天夜里下了一场雨,其余都是好天,行前对天气的担心也释然了。我从内心感激一路为我提供方便的热心人,也感动于老公女儿陪我旅行的辛苦和细心。

苦菊花开幸福来

河南省洛阳市·李红都

    二年前,老公腿骨骨折住进了正骨医院,我也因此有了段特殊的经历和感受。

骨折病人的痛苦是刻骨铭心的。且不说骨折后撕心裂肺的惨痛,做牵引术时笔杆般粗的钢锥穿入骨缝的“残忍”:也不说钢板植入术麻醉药失效后刀口四周的巨痛,以及术后长期卧床静养的烦燥……单单是每日少则数百,多则几千的医药费就令人郁闷头痛。

陪护临床的是位衣着简朴的大嫂,她的男人粉碎性骨折,听说已住院三个月了。不乐观的康复情况以及巨额的医疗费令人心情沉重。

日子在病人们压抑着的呻吟中和家属们焦急的目光里,不紧不慢地过着。所有的温情都在日日端饭喂水、倒屎倒尿的琐事中成了一种平淡的习惯。

腊月廿八,女人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两只含苞的菊花,软软皱皱的叶子令我想到她男人那萎弱的左腿和左臂。女人找了一只空罐头瓶子接了半瓶水,把花插了进去放在男人的床头柜上。病房里有暖气,养了两天,雏菊的叶子变得丰润起来。

初一那天,一大早就看见女人捧着那瓶雏菊正快乐地和男人说着什么。我的听力不好,就好奇地问老公:“她在说什么?”老公笑笑说:“她说'开花了、开花了’。”我有些不以为然:“这很平常的呀……”“她说苦菊开花了,这应了她的期盼——初一苦菊若开花,她男人就一定快康复了。”回头再看邻床的男人,淡淡的目光里隐约有一层薄雾,正含着深情荡漾成浅浅的笑……女人捧着苦菊看着男人,满眼满脸都是幸福的笑意。

隐隐有苦菊的淡香从弥漫着消毒水味的空气中沁入心脾,心底涌出一种柔软的情愫。

突然间想起了朋友发给我的一条短信,我靠在老公的床前读给老公听:“亲情的爱早已浸润了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相濡以沫的平淡就是祥和温馨。这爱早已变成坚定不移的习惯,像呼吸一样被人忘记却又不可或缺……”蓦然,我感到老公的手正紧紧地握着我的手。一种相依为命的幸福感迅速传遍了我的全身。

几个月过去了,但那种从苦菊开花中感受到的幸福却依然深深地定格在我的心里,让我珍惜着和老公一起走过的平淡日子。

是啊,幸福有时就是那苦菊中酝酿着的希冀,就是爱人间相互的依靠和默契;幸福是花绽开时发出的爱的悄语,是那淡香中散发出的祥和温馨!

品味冬季

河南省滑县·张世普

    我几乎爱上了冬季。不为别的,只因为冬天有融融的炉火、温暖的阳光和飘零的雪花。

虽然没有鲜花、绿草的点缀,但我还是由衷感谢造物者设计了冬。岁月更迭,四季交替。没有冬的萧杀或许我们永远感受不到春的温柔妩媚;没有冬的单调或许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夏的多姿多彩。没有冬的真实或许我们永远摆脱不了秋的虚无怅然。

很喜欢冬的意境,就象一杯浓浓的苦咖啡,虽苦却有撩人苦香,让人留恋。不是吗?在冬日的暖阳里,就仿佛回到了儿时襁褓,躺在父母宽厚而又温暖的怀抱,可以忘却世俗羁绊,无忧无虑肆意放纵,不用担心会有何种后果发生。冬日雪花飘零,普盖万物,流风回雪,一片苍茫,天地为之默然。透过漫天飞舞的洁白,倾听那静谧世界万物的心语,那时,我的心被裁成无数条丝带,随着雪花四处飘荡,与天地自然溶为一体。得以荡涤过滤的心灵,忽然就此变得纤尘不染、晶莹剔透。

冬又像一首深沉的诗歌,言尽而意不止,意在言外。当繁华落尽,雁阵空空灵灵地悄然飞去,只给我们面前留下庄严和肃穆,曾经过的一切都在记忆中变得异常清晰,秋去春来,花开花落,没有遗憾,惟有淡淡的温馨。于是,我在冬季里便有了一份期待,期待绿意常存,期待温暖永驻。每个晴朗的冬日,我就推开窗户,任温暖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荡进窗棂,迎身上去感受那扑面而来的清纯,仿佛置身浪漫的天堂,到处弥漫着鲜亮的色彩,找不见一丝瑕疵。我的心儿幸福地飞出去包容于冬日的阳光里,像轻盈的蝉翼一样透透亮亮地、快快乐乐地舞蹈。

我常常把思绪幻化成一条撒满雪花,松软光洁而又漫长的小路,自己在幽深的暗夜里,披着交相辉映的星光与雪光,赤着脚踩在雪花上,尽情漫游银装素裹的世界,去寻找安徒生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女孩与她的老奶奶连同火炉烤鹅以及那一把火柴,用火热的心温暖小女孩冰冷的身体,携她在第六次划亮火柴的光辉中走上天边的彩虹桥。

在似水流逝的岁月里,没有冬,天地也就无所谓有春夏秋;没有寒冷的历炼,万物也就无所谓有欣欣向荣的升华。岁月四季,一如人生,有欢笑、有泪水、有幸福、有痛苦,除非让时空停格,岁月定影,否则我们将永远生活在人生的春夏秋冬之中。我总相信,在更深更广处,只要维持一颗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对生命恒常有祝福之念,有包容之念,那么冬即是春,春即是冬。首要条件只不过是需要以平和的心态去静静品味。

多年以后,当我已经成为坐在摇椅上的白发老人时,端着一杯热腾腾的浓茶,依偎在融融炉火旁,回忆曾经走过的道路,曾经的光荣和失落,梦想与挫折,那该是多么温馨的事情啊!

天地轮回,万物荣枯,大美冬季!

那两位老师

广东省汕头市·苏

    人生成长的历程中,我们会有过多位老师。几十年过去,岁月的断片不时浮现。师恩难忘,师情绵长,老师不仅给我们启蒙,给我们引路指航,更给了我们知识的翅膀和操守的奠基。

我的中学时代是在“文革”期间,1973年在两年制初中毕业,进入一间原是重点的高中学校。因为原来的学校没开英语课,刚入高中的我对英语懵然无知,不夸张地说,竟连26个英语字母都读不全,期中考试,熬了半天也没做出几道题,满打满算也不上十分。我虽心中焦急却也无奈,与大多数原来就在这所中学读初中的同学,并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啊。而且,学校是在城郊一座叫石壁山的半山上,因为双腿的残疾,到校上课对我是个艰苦的历程,限于条件只能每周选取一些数理化重点课程到校听课,其余科目就凭自学了。

巧的是学校一位英语老师和我是街坊,住的地方相隔一条小街。他本来不担任我们班的课,可有一回我们的英语课任老师病了由他来代课,点名让我回答问题,结果我张口结舌说得牛头不对马嘴,他了解实际情况后让我坐下,课后主动对我说:同学,要是你想补课,我可以帮你,每星期天下午,你可以来找我。我闻言喜出望外,连忙表示十分愿意。

经过家长和老师见面联系,这事就定了下来。那时学校开会学习活动很经常,要求老师周一到周五都住校,只有到了星期六下午政治学习后才能回家住。老师的业余时间并不多,家有体弱的老人,孩子才三、二岁,家务负担挺重的。在近三个学期中,记得仅有不到十次有事耽误外,其余每个周日老师都抽出时间坚持为我授课辅导,时间在一到二小时之间。老师给我补完了初中全部课程,让我赶上了教学进度,到高二下学期临毕业时,我的英语成绩已是名列前茅了。那个时代压根就没有什么补课酬金一说,老师的补课完全是义务,就如现在的志愿者。

无独有偶,1980年前后,我在工厂当一线生产工,这对于双腿有残行动不便的我来说,是相当艰难不易的,在日复一日单调而让人疲乏的体力劳动中我没有放弃读书,坚持着自己的努力。偶然中从朋友处借得一本《现代心理学》,让我对心理学有了深厚的兴趣,便把四处托人找书借书,居然断断续续读了一些心理学专著。这时有好几位朋友都在待业,我了解他们的无奈和彷徨,便结合自己的读书感知,试着对他们的心态状况及对行为的影响作了些表述,约一千多字的《待业青年心理特点与浅析》,这篇稿子经充实修订后刊发在当年第七期的《黄金时代》杂志上,这以后杂志编辑和我通信不断,并约我继续撰写这方面的稿件。

然而单枪匹马的自学格外孤寂,缺乏完整系统的专业书籍和必要的指导,使如何进一步学习茫然无知。一位朋友得知我的窘况后介绍了他同事的丈夫,当时在韩山师院工作的心理学讲师,并自告奋勇带我登门求教。早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曾师从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杨清的郑老师,了解我的状况后十分赞赏和支持,欢迎我随时造访请教。他当即为我开出了有关的书目,又到书房挑出了几本专业书交给我。这以后隔上一段时间,遇郑老师从韩师回汕头家中休息,我就上门讨教有关问题,并将借读的书还上,又带回老师挑出新的书刊。更难得的是老师先后多次不厌其烦地为我修改习作,有时一篇稿子就反复阅改了好几次。在郑老师的指导下,我先后写了《残疾青年内心世界》、《成人教育中的学习动机》等稿件在刊物上发表,有几篇为人民大学的内部刊物《心理学通讯》收入,为市社会心理学会破格吸收为会员,乃是惟一的产业工人会员,1987年汕头社会心理学会召开年会,我提交了五篇论文。同上一位老师一样,郑老师给我的指导帮助也是不计任何报酬的友情行为。回想起来,我多次的上门,竟从未带过那怕是水果这样的小礼物。

传道授业,这是教师的职守所在。为人师表,以身体力行,做修养、道德、正义、操守的躬行者,这更是事业精神的写照。两位老师正是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什么是“红烛精神”。

国庆节畅游“大连极地馆”

辽宁省大连市·刘海英

    顽固的类风湿病使我成了一名残疾人,肢体的残疾又大大限制了我出行的机会。二十岁以后的青春时光几乎都是以苦药、病床相伴度过的。尽管十几年间东奔西走遍访名医,但病魔丝毫没有停止对我的摧折,直至我成为一名重度残疾人。

至此,喜欢逛街、旅游的天性也被残酷的疾病无情地压抑了,肌肉关节无休止地疼痛,只有不得不去医院看病时,才由家人背着下楼,因为全身的肌肉一碰就疼得厉害,所以被人背着也会疼痛难忍,每次看病回来,肢体上都会留下片片淤痕。

20034月,我的困难得到了解决。我有幸得到了世界轮椅基金会赠予的一台崭新的轮椅。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扶残助残的意识也在逐步增强,很多公共场所都已是一路通畅的无障碍设施,坐着轮椅,去残联开会或去医院就诊,都有升降电梯供残疾人使用。无论路途是近是远,热心的出租车司机总是主动帮扶我上下车,并坚持为我减免车费。许多出租车司机帮助了我,我却不知道他们的姓名,我只知道他们穿梭于滨城的大街小巷,我只知道他们叫“爱心司机”。

2008年的国庆节。沈阳的二哥二嫂带着五岁的侄儿开车来到了大连。有了自家的车就是方便嘛,十月四日上午,二哥二嫂带着侄儿、我和大哥家的侄女直奔大连老虎滩极地海洋动物馆。

一路上,我们海阔天空地聊着,不知不觉已抵达了目的地,下了车,由大家推着轮椅上的我来到售票窗口,因为我有残疾证,所以享受到了半价购票的优惠。

进了公园内,远远地看见一个约有两米高的银灰色的人像雕塑。走到近前,本来是昂首挺胸目视前方的人像雕塑冷不防地朝着我们扭过头来。哦,或许这就是所谓的“行为艺术”吧!在外面转了一会,准备进馆时,却被门前的台阶阻挡住了,正想着该怎么把轮椅抬上去,一位保安告诉我们左侧有无障碍坡道。

顺着坡道进入馆内,在浩大的玻璃鱼缸前,我们首先看到了两只硕大的白鲸,接着又观赏到了成群的小企鹅和正在趴着睡觉的北极熊。再往里走,看到一个洞口,洞口上方有“体验北极”的字样。侄女以前来过,她说那里面特别的冷,吓得我不敢进去了,可他们都建议我进去体验一下,于是,哥嫂把他们两人的外衣、夹克衫全都披裹到了我的身上。我那奇怪的装扮逗得侄儿哈哈大笑起来。

准备就绪,一行人进入山洞,哇,里面真真是寒彻骨髓啊,我们急急地在里面绕了一圈又飞快地从另一个洞口冲了出来。这回可知道北极的厉害啦!

大家轮番推着我转到里面,一架扶梯出现在眼前,我顿时傻了眼:“这种电梯我没办法上啊,你们上去玩吧。”二哥在思忖着,似乎想要把我连同轮椅一块带上电梯,我忙说:“不行不行,会有危险的!”左右为难之际,一位工作人员走过来,引领我们通过旁侧的升降电梯上了楼。

到了二楼,眼前出现了好多独立的大鱼缸,有一张一合的水母,有薄薄的刀片鱼等。侄女不停地用相机拍着录着。中午十二点,水上动物表演就要开始了。当我们赶往表演现场。观众席上已坐满了观众。我们只好在过道边的围栏外等着观看表演,围栏外面也聚集了很多观众,工作人员在距离围栏一米处拉起了警戒线,大家都被阻隔在了外面。那些观众站着还可以看到表演现场内的水面,坐在轮椅上的我要看表演可就吃力了。正郁闷间,一位工作人员示意我到里面的围栏边去观看。真是好极了,想不到这里的工作人员都这么有人情味啊,对残疾人能够如此地关照。怀着感动与欣慰,我坐在围栏边真真切切地观看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水上动物表演。

亲人的呵护与关爱,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让我时时都在感动着,庆幸着,我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个有爱的家庭里,更庆幸自己生长在这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好时代。虽然十几年的疾病带给我诸多身体上的疼痛,但在我的心里,我始终感受得到,自己是祖国大家庭中无比幸福的一员。

太阳、雨水、空气和路边小野草的故事

辽宁省建昌县·吴金玲

    当小野草失去了太阳、她就会陷入一个无边无际的黑暗世界,她时常会感觉到阴森、恐怖、害怕、史无前列的孤独,那一阵子她不爱说话也不想说话了。

看到哪儿都会想起太阳…想到太阳给她的温暖、关心、呵护、爱、和细致入微的照顾,她的脑子里时常会出现幻想,幻想太阳坐在大门口的石头上朝着她的方向对她微笑、幻想着太阳从外面回家喊着她的名字、幻想太阳为她做她喜欢吃的东西、她想干什么太阳都顺着她、从来不说半个不字。因为太阳疼她、爱她、觉得她那么小父母就不要她了很可怜。太阳从没离开过小野草的身边、太阳给过小野草很多的承诺、小野草相信太阳即然给了她承诺、就一定会对现这些承诺、太阳是不会骗小野草的、因为她是小野草唯一的太阳、可是太阳却不知道就是自己给小野草的这些承诺、关心、呵护、爱、和细致入微的照顾、却成了在她离开小野草时给了小野草最致命的一刀、小野草被刺的很疼很疼……她每天都会偷偷自己一个人哭。在小野草看来她以经很坚强了、可是她身边的人好像永远也不满足是的、小野草很伤心、很无力、也很压抑。小草不想在人前哭、她不想让和她相依为命的雨水担心、着急……

三年的幸福时光很快就过去了、很平常的一天早晨、对小野草来说就像世界末日一样……很突然的、真的非突然、雨水离开了。小野草一直以为不会离开她的雨水离开了。那一刻小野草平生第一次挨那么狠的打、是在雨水刚刚离开的时候、那一刻她彻底崩溃了、绝望了、那一刻她恨透了所有人、她有想杀人的念头。她拉着雨水的手嘶声裂肺的哭喊!希望老天看到可怜可怜她这个没人要的小野草,把她的雨水还给她、或者和她说一句话也好、偏偏老天不开眼奇迹没有出现。看着受了一辈子罪没享过一天福临老还要经常被骂的雨水、被抬放在冰冷的棺材里安安静静一动不动的躺在哪儿、小野草真的很心疼、疼的快不能呼吸了、她坐在窗台前眼睛眨也不眨看着院里的棺材、眼里总是起雾似的看不清楚她最爱、最舍不得、唯一可以依靠的雨水。一遍一遍的叫着他们却总是没有回应、在窗台上刻这最亲最爱的你们(爷爷奶奶)眼里流着泪水心里滴着血……

雨水和太阳的离去彻底把小野草变成了孤儿。不知道过了多久小野草累了,困了、眼泪也哭干了。她睡着了、梦里她喊着雨水帮她开灯、她想喝药她的胃很疼,每次都是这样习惯性的喊着雨水、就这样喊醒了、她才想起来雨水以经不在了、瞬间眼泪填满了眼眶流了下来。一觉醒来小野草的眼睛看不清楚东西了、只能看到眼前有无数人影在她面前走来走去、她看不见这些人影是谁!她不敢说话也不想说话、她好害怕、好像冥冥之中雨水和太阳知道她的心事、在保佑她似的,天亮的时候她的眼睛好多了、坐在灵前她的心里有好多的心酸和委屈却不能说!看这那么一个不服输的人现在却认人百步、这是雨水第二次出远门、第二次出远门却要被抬上车送到火炉里去烧成骨灰!!

她的心都碎了……伸出手抓不住她最亲最爱的雨水……真的到世界末日了……用着求助的眼神看每个人换来的却是闪躲、回避的目光。躺下来好像有个声音对她说:这个世界上以经没有没有你可以信赖可以依靠的人了、你活着以经没什么用了、你是个傀儡、活着只会给别人带来麻烦去找你的雨水和太阳吧!他们虽然离开了,但是他们还是很爱你的!只是换了个方式,你要永远和他们在一起才对,只要你去找他们,他们就在也不会离开你了,你们就可以永远在一起了,这些声音一遍一遍的在脑子里排徊。她拿起一把刀放在手腕上只要你一用力就可以看到他们了;谁也不会分开你们;这里也没有什么好留恋的。没有你他们会过的很轻松,看看这个屋子、这里是小野草生过最幸福的一段日子,也是最心酸的一段日子;这间房子是雨水留下来的,小野草想:自己你可是雨水、太阳、和空气辛辛苦苦养大的呀!他们希望你幸福、健康、快乐的活着呀!

不、不、你怎么可以有这种想法!她突然想起了什么她放刀,她不甘心就这样结束自己,可是一个人要怎样活下去?怎样坚持?她不知道!她的脑袋里只有一个念头、也许会很辛苦很难、但她要活着!世界这么大哪里才是她该去又能去的地方……哪里才是她的家……谁是她的求命稻草……谁愿意帮帮她……谁愿意救救她……她还能不能走完她未走过的路没人知道……

如果你相信、这就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如果你不相信那就把它当成饭后娱乐。

■诗坛飞舟

生的状态与意识

天津市南开区·少

我在追求的心灵上

压放一块平淡的砖

为了冲淡

孤寂的侵寒

读书阅报写字

把时间的每一分充塞

为了每天心有平安

倒是随意了

不幸也成了恩赐的一种

享受特权

今日复昨日

明日已不再是

昨日青春

死去的自由

拖坠着思想的双足

生存的意识与

生存状态相背而行

一声叹息怎能

替代生命的沉重

平淡压得太久

会迷失精神的导航

茫茫生海我渴望

能导演出——

搏击险滩激流的

生命的壮观?

村口那棵柳

辽宁省葫芦岛市·付

当风吹过村口的时候

村口那棵柳总会微微的点头

没有人记得它的年纪

只听说

村长就生在这棵柳树下头

它默默的守望在村口

无论春秋寒暑

看着村子从贫穷到富有

陪伴着一个个孩子从稚嫩到白头

自己也在慢慢的变老变丑

它像卫兵一样守护在村口

守护着全村人的美梦和安宁

当我回家的时候

总要到树下走一走

仿佛能看童年时的自己和玩伴

还有那柳笛声悠悠

你,还能在此等我吗?

辽宁省宽甸县·王晓红

有过无眠的今夜

胸中承载着你的豪迈

细数在一起的无悔记忆

让心又多几丝恬淡

有时感觉生命的苍桑

忙碌中让你的欢笑

揉进心底,细品

回眸时,就学会了珍藏

时间真的匆匆易逝

分别的日子一天天临近

怀揣一份美丽的祈望

你,还能在此等我吗

■文友佳作

叶发永散文三篇

叶发永,男,曾用笔名朴树林,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幼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残疾。80年代末开始发表诗歌与散文诗,1996年底搁笔,20105月恢复写作,作品散见于《诗刊》、《福建文学》、《福建日报》、《海峡》、《福建乡土》等刊物。部分作品入选《2011年中国诗歌年选》、《2011诗探索年度诗选》、《20102011福建优秀诗歌选》《放歌六十年——闽都作家文集》等选集。组诗《跪送母亲》获福建省第26届优秀文学作品奖暨第8届“陈明玉文学奖”,组诗《红色回忆》获国家财政部“建党九十周年”征文一等奖。现为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协会会员,福州市仓山区作协副主席。

 

母亲总是那么瘦小羸弱,要是猛然刮起一阵大风,我都担心会把母亲吹倒。但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母亲却出奇地坚强,年复一年,撑开自己柔弱的身躯,为家庭遮风挡雨,给家中的每一个人带来温馨,带来祥和……

父亲是爷爷的长子,母亲嫁过来不久,爷爷奶奶就相继去世,把一个精神失常的大叔,一个十几岁的三叔和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叔叔的照顾和抚养的责任,全部撂在了父母亲的肩上。同时,我们七个兄弟姐妹,像事先约好了似的,排着队,一个紧挨着一个,张着嗷嗷待哺的小嘴,次第向父母亲报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家就维持着这种有12个人的大家庭的格局。

那时,由于人口众多,家庭经济十分拮据。父亲在生产队劳动一年挣取的工分,往往还换不回一家人的口粮,更不要说有余钱了。为了补贴家用,母亲在每天挑水、煮饭、洗衣、砍扎柴火、照看小孩等排得满满的日程表上抠出时间,替生产大队编制渔网。这样的结果,虽然家庭紧张的经济状况得到稍稍的缓解,但无意间,母亲把自己绷成了一张满月的弓。有一天早上,母亲还没吃早饭,母亲蹲在一口古井旁,面对堆得满满的一脚盆换洗衣服,一件一件艰难地刷洗,瞬间决堤的饥饿和疲乏,如汹涌的潮,猛地席卷而来,母亲当即晕倒在湿漉漉的石阶上,不省人事。后来大家把母亲抬回家,灌下一大碗糖水,才慢慢苏醒过来。

虽然母亲全身心地操持着这个家,但家回报给她的并不全都是安宁。由于大叔精神失常,平常看上去温和宁静的家,其实无处不潜伏着危险。那时,家里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家子和和气气地围在一起吃饭,不知被哪一句话,哪一个动作或者哪一段回忆触动了神经,大叔霍然站起,把手中的碗重重地摔在地上,然后大喊大叫,手舞足蹈地冲出门外,有时,还手握扁担或者锄头,叫喊着想要打人。这种时候,饭就别想再吃了,家里像炸开了锅,闹哄哄的,父亲和其他两位叔叔随后就要抄起防身的工具,因为丧失心智的大叔随时有可能突然袭击我们。这是,一些看热闹的乡人,就已经呈扇形状,三五成群,或远或近地围着我的家门口,指指点点或者交头接耳。面对此情此景,酷爱面子的母亲常常就退到房子的一隅黯然垂泪。五、六岁的我,坐在紧挨着床槛的踏板上,恐惧不安。一次,从窗外突然飞进一声石头,訇然一声,重重地砸在床沿。也许是上天有眼,这块从疯狂的大叔的手中飞出的石头,终于与善良的母亲擦肩而过,只在床帮上留下了一块永久的痕迹。面对这个沉重的家,身心俱乏的母亲,虽然也时而嚷嚷着要父亲与几个叔叔分开,另起炉灶,但嚷嚷归嚷嚷,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操持着这个家,直到让患了重病的大叔安详地闭上双眼,让两位其他从小失去双亲的叔叔,都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之后,才与叔叔们分开独过。

由于操劳过度,母亲的身上留下了很多病。小时候,我就常常见到母亲咳血,见到在母亲吐出的痰中混有红红的血丝。有几次,母亲脸色煞白,侧卧在床帮上,大口大口地吐血,情形十分吓人。但为了节省一些钱,母亲总舍不得上医院,实在支持不住的时候,就舀一调羹白糖和血吞下,说:这样就可以止血。冬天,是母亲最难熬的的一段时光。由于身体虚弱,母亲很容易感冒,一偶感风寒,母亲就会拼命地咳嗽。这种咳嗽是惊天动地撕心裂肺的,一声接着一声滚滚而来,好像母亲的心肺中藏着一团又一团狂奔乱突的闷雷,让人听了胆战心惊。由于这种长年累月的病痛的折磨,六十出头的母亲走一小段路都要停下来喘一口气,而且看上去十分苍老。

19946月,又一次考验横在了母亲面前。一向身体健康的父亲突发脑梗塞,经过一番抢救之后,留下了右半身行动不便的后遗症,饮食起居均需要照料。母亲又协助别人担负起了照看父亲的责任。在家里,经常会看到母亲跟在父亲的背后蹒跚前行,这时,有一种感觉就像一道暖暖的河流,猛然涌过我心头

——哦,我的充满了爱心的母亲!

想象家庭

我常常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个好男儿。因为古往今来,对好男儿的标准都是不仅要壮志凌云,而且要志在四方。而我,似乎特别容易安于现状,既无冲天之志,也无江河湖海的豪气,并且对自己生活过的地方不自禁地会产生一种深深的眷恋:眷恋家庭、眷恋亲人、眷恋故土、眷恋自己情感和生活的历程。

第一次离家时那种被思恋之火炙烧的疼痛,至今依然清晰地烙在我记忆的底部。那一年,我十五岁,为了上高中,我第一次背上行囊,离开家,离开我所熟悉的人和物。虽说第一次离家在外的时间仅仅只有六天——从星期一到星期六,但却让我觉得是熬过了百年、千年。啜饮不到那只有用家的容器才能酿造出的生津止渴的亲情,我口干舌燥,饥渴难当,常常有一种焦味,从存放心的地方,丝丝缕缕地逸出。于是,有关家的一切,就隔着一段距离,在我的牵挂中反反复复地摆动:弯腰弓背,一生扶犁前行的父亲,是否不小心又让锋利的犁铧在自己的额头上犁出了一道深深的沟纹?日复一日,柴米油盐沉重的故事,是否又愁白了瘦弱的老母亲头上最脆弱的那根头发?那群曾经跟随我,在青纱帐式的一汪碧绿的水田中神出鬼没、深入浅出的毛绒绒的小鸭,如今是否与禾苗一道,又拔节长大了许多?而那头善良的小黄狗,是否还会出其不意地猛吠一声,以恰到好处的动作,吓唬那些顽皮的小孩……第一次离家,使我第一次对家的含义有了切入肌肤的体会。

之后,我渐渐长大,也渐渐习惯了离开以父母为核心的那个家。但一个没有家的人,就像一艘找不到港湾的船,那种漂泊的心情永远无法靠岸。当然,长大之后,我所向往的那个家是全新的,在这个家中,我就是那道能够撑起家的大部分重量的横空的梁。

对于这个崭新的家,很多年以前,我就常常在心中这样描绘她的模样——

家,不一定需要很大,但家却应该是一个充满温馨的地方。这种温馨的感觉,就像驿站之于旅人,就像归巢之于倦鸟。在这个不大的空间中,有我生命的对称与补充——如果我是远方归来的疲惫,她就是那句温柔似水的问候;如果我是琴,她就是瑟,我是音符,她就是旋律,我们“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如果我是文字,她就是书页,我是疑问,她就是解答,我们“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在这个洒满温情的空间中,还有一个快乐的小精灵,如一篇文章中的标点,如一首歌曲中的修饰符,轻盈、靓丽,顽皮地填满我们之间的所有间隙。

如果把锅碗瓢盆的交响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安排都当做调味品,那么生活,其实也就是一盘菜。这时,家以厨房的面目出现。在这里,没有旁观者,更没有端坐在台下的观众,无论我还是她,都是主角,只不过有时她掌勺,我端盘;有时我唱大戏,她伴奏。我们刚柔相济,携手同心,用我的手,她的手,共同把这盘内容异常丰富的菜,烹制得芬香扑鼻,甜美诱人……

翻越云龙岭

我生活的村叫云龙村。在我村子的入口处,有一座山。这山不是很高,也不是很大,但却绵延如从高处次第排开的错落有致的一堵屏障,斜斜地,横在村子的西南方向。也许是由于这山不够高大魁伟的缘故,这山不叫做山,而叫做岭——云龙岭。因为这云龙岭的阻隔,我们村就成了穷乡僻壤的代名词,不仅交通闭塞,经济落后,而且千百年来,竟然没有养育出一位秀才,一位能舞文弄墨,吟诗作赋,能够代表知识与文明的子孙。所以,世世代代,村子里流转着这么一句谶言:“秀才不过云龙岭”。这句谶言,犹如一道符咒,紧紧地贴在了云龙村历史的门楣上。

我上高中的时候,为了抄近路,节省一段路程,我曾经无数次地攀爬过这道云龙岭。我所就读的琅岐中学离家很远,大约有10公里之遥。平常我就寄宿在学校,一般一星期回家一趟,星期六下午回来,休息一天,星期一上午起一个大早,带上一些生活日用品和一袋果腹的地瓜米返回学校。翻山越岭,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并不会成为什么问题,但对于右脚残疾而又“半肩行李并肩书“的我来说,无疑是一个相当严峻的考验。每一次,走到山岭下,我都不敢抬头,因为一抬头,那种从高而远的岭峰上逶迤而下的气势,会让我沉重的无法举足,况且,这岭,经过千百次的攀爬,也早已烂熟于我的心头。每一次,我就这样蹒跚地走着,默默地数着自己高低不平的脚步,默默地清点着横在我面前的一级一级的石阶,再把它们一级一级地踩在脚底,踩成尾随在我身后的蜿蜿蜒蜒的足迹。当我感到气喘嘘嘘,热汗淋漓,当我脆弱的右脚开始疲乏,开始诉苦,这时,意志就成为我的第三只脚,在我喘气的瞬间从紧咬的牙缝中伸出,撑着我登上岭峰,走完余下的路程。

向上攀登的过程虽然辛苦,但一旦我站在岭峰,举目四望,那种居高临下,豁然开朗的视野,就会一扫我的疲惫,让我感到心旷神怡。这时,如果是清晨,在我的身后,在我家门口的方向,那一轮徐徐升起的朝阳,就好像挥舞着无数红红的飘带,在为我送行;这时,如果是黄昏,那啾啁的百鸟、那飘摇袅娜的炊烟、那三五成群荷锄肩担晚归的父老乡亲,皴点成一幅乡情浓浓的风俗画,让我动情,让我心醉……面对此情此景,在山岭之上,我常常会情不自禁地唱一首歌,高亢的、激昂的;或者吟一阙词,苏东坡的、辛弃疾的,自己为自己鼓气,自己为自己庆祝。

最难熬的是分数上了录取线但因为体检不合格而落选的两年。那时,跋涉、蹒跚在云龙岭弯弯曲曲的小径上,有时真的想停下疲乏的步履,放松全身的神经,低下头,以失败者的身份,永远匍匐在云龙岭下;或者,绕开云龙岭,寻找一条僻静小径,平凡而又寂寂无闻地走完自己人生的旅程。在这段时间里,李白的《蜀道难》常常被我当做祭品,面对耸立的岭峰,一字一句地焚烧:噫嘘嘻,危乎高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动情处,我泪雨纷飞,饮泣无声。多少年来,一旦我咀嚼起这段攀登的历程,其中酸酸的滋味,常常会让我眼泪婆娑,唏嘘不已。

后来,我终于翻过了云龙岭。多年之后,这座曾经不可一世,虎视眈眈,拦腰横卧在云龙村发展历史上的山岭,就象一个渐渐被人忘却的故事,悄无声息地遗落在村的边缘。那句“秀才不过云龙岭”的谶言,早已被莘莘学子来来往往的足迹深深地踩进了岭腰上仄仄的石阶底下,化作缝隙中的一簇簇野草,幽幽地招摇。近年来,每年都有许多金榜题名的消息不断地喧哗着小小的村子。而今,更由于云龙岭下一条平展展的水泥路的拓开,和水泥路之上二轮的、三轮的、四轮的各种交通工具的川流不息的奔跑,出外求学的人,再也不需要用弓背弯腰的方式,用双脚去叩爬云龙岭了。日前,听偶尔路过云龙岭的村人说,云龙岭上,如今已是杳无人迹,不辨山路,各种荆棘杂草纵横交错与人比肩,到处是一片落寞荒凉的情景。

现在,我能算是一个走出云龙岭的秀才吗?有时,我这样问自己。

■灯下书语

书香人生几多乐

陕西省岐山县·赵林祥

2014419,由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新闻出版报》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书香之家”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当我获知自己创办的“农家书屋”荣欣入选的消息时,那一刻莫名的泪水忽然就模糊了双眼。30多年与书相伴,书香人生的艰辛之路,像电影一样一幕幕的闪现在我的眼前。

书籍改变人生

我是一个生长在偏远乡村的农村残疾人,两岁那年,父亲因病仓促离世,十岁时一次发高烧因无力求医问药而导致双耳失聪。听不见老师的讲课,生产队又嫌年龄太小不安排活路,只得断断续续的跟着健全学生混到了初中毕业,15岁就扛起父亲留下的锄头,走向了家乡的田野,开始了自食其力的体力劳作。

机遇完全是由一本书引发的隅然。1979年春日的一个雨天,躺在土炕上无所事事的我,寂寞难耐中去一位小学同学家里闲转,在书桌上发现了海伦、凯勒所著的《我生活的故事》,开头不过随手翻翻,并没想到读书,谁知刚看了几句,立马就被吸引住了,几乎懒在同学家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回家的路上心潮起伏难以平静:海伦、凯勒,一个又聋又哑双目失明的美国姑娘,却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走出家门上大学,掌握多门外语,著书传世,成为19世纪享誉全球的杰出人物。我虽然双耳失聪,但与处在黑暗无声世界里的海伦相比,我还有心灵的窗户——眼睛,它可以帮我感受到海伦无法感触的东西,我为什么不能像海伦那样读书写作当作家呢?

读书写作的梦想由此播种,可以说一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

写作助我成才

从这以后,我喜欢上读书,先是把中学课本重新细读了一遍,接着又从同学朋友家借来高中文科课本用心钻研。1980年斗胆报名上了《山西青年》杂志社创办的刊授大学,白天参加生产队繁重的体力劳动,晚上就着小油灯,爬在土炕头攻读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这段时间接触了《红楼梦》《论语》《巴黎圣母院》《静静地顿河》等大量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真像鲁迅先生所言;我如饥饿的孩童扑在了面包上一样,读书读得如饥似渴,煤油灯的烟油熏染了鼻孔,烧焦了头发,我都没有觉察……

在读书的同时,我开始记录读书笔记,摘录报刊上见到的精彩段句,并受成名作家们的启发,把自己看到和接触过的有趣的人和事,用日记和观察日记进行分类记录。刊授大学几乎一个星期布置一篇散文或小说,我都坚持按时完成交稿,就这样慢慢地开始了自学写作。三年写了上百篇,自制能力有限羞于投稿。1983年,一位正上高中小学同学来家里看我,随手拿了一篇习作说是让文科班的同学看看,万没料到他把这篇题为《摇篮》的散文,瞒着我投给了《宝鸡文学》,竟然一炮打中发表在当年第七期上。当我拿到散发着墨香的报纸,看着自己笨拙的文笔变成了整齐的铅字,那一刻,激动得热泪盈眶,哽咽无语。

此后,我走上了业余文学创作之路,三十多年来,在省内外报刊杂志发表出版了100余万字的小说散文,2010年至2013年,四年出版《理事长》《西安是个坳》《爱不流泪》三部长篇小说,曾先后20多次获得各种奖励。1990年当选宝鸡市十大杰出青年,1991年荣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2004年获陕西省残疾人文学作品大赛二等奖,2012年省作协授予优秀残疾人作家三等奖。真实:读书改变命运,写作助我成才!

书屋播撒爱心

因为身有残疾,加上家境清贫,一直拖到而立之年我才结婚成家。妻子也是个下肢残疾者,靠一只木拐艰难挪步。为了给妻子觅到谋生之路,在家境小有好转的1999年,我在自家门前盖了一间小瓦房,亲友们慷慨解囊周济了启动资金,办起小卖部,经营偏远乡村群众须臾不离的日用百货。夫妻分工协作,我农闲时节外出打工,妻子在家经营小卖部,照管孩子和老人。在两口子的共同努力下,家境渐渐有了起色,借书读书已不能满足我的求知欲望。我开始自己购买书籍,订阅报刊杂志,看过了就随手放在小卖部。前来买东西的乡邻,识字的人顺手翻阅,不识字的互相打问,比如退耕还林一亩地国家补助多钱?哪样麦种子产量高?猪拉肚子吃什么药?玉米螟虫咋防治?这些国家政策和种养殖知识,我和妻子都能在报纸上找到答案。消息传出去后,小卖部的人气一下子旺起来,不买东西的群众也来咨询独生子女政策,化肥种子农药品种效果之类的问题。读书看报的人一多,有限的几种报刊难以满足大家的需求,我干脆就把过去自己积存的所有书籍全部摆在小卖部,供乡邻无偿阅读。

常言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1000多人的大村众口不一,有爱好读书看报的,也就有喜欢下棋打牌的,为活跃群众业余生活,让前来奏热闹的村民有个参与的机会,觅到各自乐子,我又自己掏钱买了打、中、小三副中国象棋及老辈人喜欢的花花排,在小卖部门前支起石板桌,添置了一些小凳子,给全村群众农闲雨天,节日期间聚会交流提供了力所能及的便利。

几年后,随着书籍报刊连年成倍的持续增加,上千册的书刊小卖部摆不下了,我和妻子一商量,在家里专门腾出一间房子,所有书刊归类摆设,办起了当时岐山农村首个农家书屋。经过10多年的积存,目前书籍种类涵盖文学、历史、法律、地理、农业科技、种养殖技术、惠农政策、婚烟家庭、幼儿启蒙读物、青少年教育、交通安全等领域,存书达3200册。

2011年,《宝鸡日报》以《无声世界书写美丽人生》为题,率先报道了我的事迹,随后,陕西电视台,《华商报》《西安晚报》等多家媒体持续报道。2013年,岐山县图书馆分二次捐献了近500册图书,中国聋人协会主席杨阳、《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赵新乐、宝鸡市政协妇委会和西安、商洛等地爱心人士捐书近100册。2014年春节前,陕西省新闻出版局专程送来五个书柜。至此,简易的农家书屋在政府部门和社会爱心的帮助支持下,焕然一新,成为名副其实的爱心书屋。20144月,农家书屋荣获首届全国“书香之家”。

回顾自己与书相伴的人生之路,真是;莫道前路有艰险,书香人生几多乐。

读点哲学启心智

四川省广汉市·张辉祥

买书如山倒,无非是一种囤积的热情,或者说“装饰门面”,为的是看起来有文化;阅读时,无时间、没心情、缺耐心,用“读书如抽丝”来形容是最好不过的了。这是一个难以潜心阅读的时代,更何况那些社科、哲学等理论书籍,读起来枯燥无味,与微博、群聊,简直格格不入。

没有互联网的岁月,但凡有点文化的人,读哲学那是一件非常时髦的事。如果你从罗素的《西哲史》或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背出一段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语句,那你就是“达人”,是要技惊四座的,是要被别人崇拜的。

其实,现今读点哲学,并不是要当哲人,像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那样先知先觉,而是要品味深藏在理论中的心灵鸡汤,拿来养养心,让我们感受到书籍的深度与悦读之趣。

记得一位圣哲说过,“哲学是思想的源泉,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哲学书籍中,文字虽质朴无华,但论述严密,逻辑性强,散发出一种充满理性的智慧。潜心悦读,不仅能提高思维技巧,还可以沉积一份安然宁静的心境。书中那些奔放激越的思想浪花,飞溅人心,直抵灵魂的深处。那种感觉,犹如甘甜的清泉流进枯涸已久的心田,明媚的阳光驱散心中忧郁的乌云,彻底地将沉寂的理性与桎梏的心灵唤醒。哲学的伟大正是源于它茅塞顿开的领悟与生生不息的浇灌。于是,我们恍然大悟:“思想形成人的伟大”。带着自己的思索去阅读,或接受、或批判的接受作者的理论观点,我想,你一定会对事物有独到甚至精辟的见解。

也许有人会说“不是我不读哲学书籍,而是思想太掉价。”现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期,许多人抛弃了认为对生活无关的哲学书籍。人生就这样,你选择了浮华,注定要失去思想的崇高;你出没于喧嚣,注定会使你的灵魂陷于焦躁。人的手脚可以被束缚,但哲学理论却不受任何制约,美好的心灵需要充满哲理的文字去滋润,创新的思维需要坚实的理论作基础。

阅读哲学启心智。法布尔爱读哲学,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哲学书读多了,以至于法布尔在其科学巨著《昆虫记》中都写下了一段充溢着理性的话:“我们四周都是未知事物的深渊黑洞,但我们应为此而感到心安理得,因为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使微不足道的已知领域再扩大一点范围。我们都是求索之人,求知欲牵着我们的神魂,就让我们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移动我们自己的提灯吧。随着一小片一小片的面目被认识清楚,人们最终也许能将整体画面的某个局部拼制出来。”法布尔的这段话,不仅对科学研究点亮了一盏明灯,也给人生以启迪。这么多年来,我时不时读点哲学,虽没有成圣人,但却通过一段段哲语,透过喧嚣看到宁静,透过浮华看到真实,透过繁杂看到简单……

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一个人要活得明白,就必须用自己的头脑去观世界、树人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人都是哲学家。抽空,读点哲学书,不是修一段苦行,而是开启心智的一扇门。

■我们的世界

访秋清水湾

湖北省宜昌市·蓝

金秋十月,秋气宜人。当秋天的景色正在渐渐凋零的时候,为了留住秋天宜人的风光,在宜昌市残联和市残疾人文学艺术协会的精心组织和带领下,市残疾文学爱好者们踏上捕捉秋天留下的足迹。

在宜都市残联的热情招待下,我们“宜昌市残疾人文学艺术协会”一行,以“喜迎十八大,访秋清水湾”为主题举办了宜昌市第七届残疾人创作笔会,为了使我们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采风、舒适的环境,宜都市残联领导带着我们来到被誉为“宜都市世外桃园”清水湾度假中心。

清水湾度假中心位于宜都市五泉眼镇石门村,距宜都市城区约20公里路程,自然风光秀丽,依山傍水。毗邻杨守敬故居。当汽车行驶在石门村内,一条又长即阔的清水河流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帘,河流十分壮美,金色阳光照在河面上,一群小鱼跃出水面,在空中兴奋地舞蹈,很多朋友都尖叫了起来。两岸的青山绿树,中间偶尔插着黄的、红的、紫的花朵,像是一群美丽的姑娘,站在公路的两边,笑盈盈地欢迎客人的到来。车上的文人骚客们都异口同声的感慨道:“好一幅真实的山水风景画啊!”此时的我,更对河水的清澈所迷恋,清澈见底,水清如镜,河面河底寻找不到一丝丝垃圾,窗外的阳光照在河面上,金灿灿的一片黄金甲,白居易的《忆江南》中“日出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碧如蓝”的诗句顿然浮现在我的眼前。

汽车在清水湾度假中心的接待宾馆停下。下了车后,三十多位残疾文学爱好者和辅导老师们都纷纷走向河边,感受着河水的魅力。有的人用河水照自己的脸蛋,有的人站在河边手拉着垂在河里的柳条不停地拍照留影,还有一位叔叔掬起一手水,喝进嘴里,喝完后还舔了舔嘴巴,然后兴高采烈地说:“有一股清甜的味道。”有人议论,清水湾的这条河流是自然生成,有人说这条河流是在三峡大坝建成后,长江水涨高后形成的一条长江支流。关于这些说法,我没有兴趣去考证证实。我只感觉居住在这里的村民很有智慧,他们没有对这条河流和青山进行污染和滥砍滥伐,而是利用水资源养鱼和山色独特的风光,引来无数游客来到这里度假观光,让他们享受在闹市尘嚣之后的世外桃园生活,也是一种财富的来源。

在吃过晚饭后,由于途中晕车的缘故,我便很累了,我来到房间里,洗了澡后,和同室的马叔叔聊一会天后,便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后来,黄老师到我们的房前敲我们的门,叫我们去听宜昌市著名作家冯汉斌、甘茂华、元辰三位老师讲解写作经验,我们居然没有听见(这是第二天朋友小赵告诉我的)。半夜,我睡醒了,望着窗外,有洁白的光从窗子照进房间,顿然引起我的好奇,以为是月光,我想,月色照在河面上,一定是美不胜收的景色。生怕错过一个美丽的画面,我只穿了睡衣,就大步地跑到窗前,扒开窗帘,推开窗子,一股寒气袭在我的身上,瞬间,我像是掉进了一个冷库,冷得我直打哆嗦。我加了一件棉衣后回到阳台,一幅“野旷天地树,江清月近人。”的画面出现在我的眼里,遗憾的是那晚并没有月光,而是渔民的渔箱上安装的日光灯照射出的光芒,但并没有影响夜的美景,两岸的树枝被夜风刮得发出沙沙的响声,有夜鸟低呤的声音,鸟声很小,断断续续的,甚至略带伤感,丝毫没有阳光下面的欢乐气息。河面在日光灯的照射下,依旧和白天一样清澈,一阵阵夜风吹过,河面掀起一层层浅浅地波浪,一层接着一层,连绵不断,甚是奇观。渔箱里的鱼儿时而从渔箱里飞跃出来,像一个个淘气的孩子,离开了父母的管教,一个个像发了疯似的狂野。河的中间,隔一段距离就插有一根红色的航标灯,为夜色多添了一份缤纷。

我观赏了良久,困意来了,回到床上,却没有丝毫睡意,辗转难眠。第二天清晨,天边散出晨光,我起床走到阳台,露珠像一颗颗珍珠从窗户的玻璃上划落,两岸的青山被一层层薄纱似的雾气索绕紧锁,好一幅“雾锁山头山锁雾”仙境,我仿佛看见“笑八仙”相聚的喜悦、“唐僧四师徒”取得真经后的快乐。此时的江面上更美,一层层晨雾从江面上飞过,像是为河流穿上一件白色的婚纱,娥娜多姿,无限娇美。渔箱里的鱼儿腾云驾雾,仿佛有小白龙上天宫接受玉皇大帝册封之气势。从远处来的几家渔民,划着自家做的木头小舟,他们快乐地唱着渔歌,来到渔箱边,捞出一筐鱼儿后,匆匆地离开了,他们欢乐的歌声飘散在清水湾的河面上。此时,伍家区残联王理事长拿着照相机出现在阳台上,不停地捕捉着每一个美丽的镜头,兴山县的文学爱好者项小琼也站在阳台上,她一边观赏着晨光,一边用她清脆的歌喉演唱着《山歌好比春江水》,来表达他们的喜悦心情。

那日上午,宜昌市著名作家冯汉斌、甘茂华、元辰三位老师给我们残疾文学爱好者讲了三个多小时的写作经验,我全神贯注地听着他们讲得每一句话,加上我对清水湾美好的印象,我收获了很多,加强了我坚定写作的信心。

那天午饭后,我们乘车返回宜昌时,我心里充满了万分不舍。当汽车走出石门村、五泉眼镇,甚至是宜都市的时候,我还不停地向后张望,希望能再多看她一眼,留住她美丽的模样。

深圳中聋协年会杂记

福建省福州市·丁

92124日,我到深圳参加中聋协主办的“庆祝第55届国际聋人节暨全国聋人工作研讨会”,这会名啰哩啰唆的,既长,读起来还有点拗口,干脆我叫它为“中聋协年会”。

我是第一次去深圳的。一从那里回来,就有聋友问我在那里玩得愉快不愉快。我说:“会期只有两天,议程安排得满满的,每天上下午会连会,有时连晚上也有活动,开得我头昏脑胀。等会议一结束,马上就卷铺盖。我连住处深圳迎宾馆附近的街心公园都没工夫去看,更别说去看深圳闻名的香蜜湖度假村和世界之窗等地方了。”聋友很不以为然:“难得去一次深圳,干么不多留几天玩玩?”我说:“我是公派来开会的,公家就只管这几天吃住。如果要多留几天,就得自掏腰包。我这个人有点'阿巴公’(法国莫里哀喜剧《吝啬鬼》中的主人公),舍不得;再说还有工作等我回来干,只好向深圳说声'对不起’了。”

不过两天会议收获不少,现信手拈来和大家分享:

重要的指示

参加开会常常遇上讲门面话,这次会上有的人发言也是如此,但在开幕式上,中残联副主席吕世明的讲话,却说得非常生动风趣,内容深刻,给我们的聋协工作做了许多重要指示,许多聋协主席都说,回去后要尽快向广大聋人传达。

吕副主席讲到,聋协工作干得好有三个标志,一是得到广大聋人的衷心拥戴和充分肯定;二是得到当地残联的支持和充分肯定;三是聋协成员团结一致,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把工作做好。

他说,现在一提到无障碍,往往想到盲道,坡道,扶手等,这些固然也很重要,但对聋人来说不是问题。聋人主要障碍是信息交流,现在手机、电脑的普及,把聋人内心世界交流一下就打通了。但这些做得还不够,还要加强,还要尽量开发一些适用于聋人的无障碍载具。

他还提出一条十分重要的建议:希望各地聋协今后加强培养聋人高端人才。他说,这不是指航天、开飞机的高端人才,而是指一些服务行业的高端人才,如高级面包师、高级调酒师、高级茶艺师,高级插花师等。他说,他有个朋友是香格里拉酒店老总,他曾问这老总有无需要这样的人才,老总说很需要。但我们聋协提供不了这样的人才。所以这是解决聋人就业的一个重要思路,全国二千多万聋人,一个省培养五十个高端人才行不行?如果能培养出来,这个影响面就非常大,而且还可以从他们手上培养出更多的高端人才。他建议中国聋协明年的计划考虑这个问题。

活跃的交流

虽然这次中聋协年会开会时间只有一天(另一天是参加“沣标杯”影展开幕式和参观“残友集团”),但这一天内,许多聋协主席积极发言,各抒己见,给我很大启发。

由于这次会议主题之一是聋人无障碍,而手语在聋人无障碍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22日上午的发言,有一项和手语有直接关系——讨论《手语译员职业标准》。中聋协副主席、辽宁省聋协主席邱丽君在发言中,谈了她对《标准》的意见。她认为,光要求手语翻译员准确无误地打出文字和发言的手语是不够的,一个好的手语翻译员,本身应该具备丰富和广博的知识,不然即使字字都打出来,也只是机械地照搬,不知其所以然。她打一段手语后说,我刚才是打“有个聋人要办企业,想向银行贷款三百万元,银行要抵押物,他用自己的房产抵押,银行审查后认为他房产不值三百万,拒绝贷款”。她说,向银行贷款要有抵押物,这是知识,如果手语翻译员不知道这个,手语就很难打得好,而《标准》对此强调不足。天津聋协主席陈华铭则认为,这整个《标准》缺乏可操作性。他说,现在手语教材只有一部《中国手语》,到底五级译员要达到什么水平,二级要达到什么水平,并无由浅入深的教材,很难衡量。他建议尽早编写教材。

此外,浙江、上海、北京等地都反映了聋人看病难的问题,如上海一次义诊一下就来了200多个聋人,医生根本看不及。那些聋人也有苦衷:平时去医院太难沟通了。后来上海聋协和医院讲好,每周五上午固定为聋人看病,聋协派手语翻译协助。结果一到周五上午,聋人来了500-600人,6个手语翻译都应付不过来。对这,中聋协主席刘再军认为,根本解决办法是运用高科技,在诊疗桌边设立传译机,聋人打手语告诉病情,通过电视屏幕传到手语转译中心,由中心手语翻译读出,传给医生,医生讲的话也传到中心,手语译员打出手语,在屏幕上显示给聋人病人,就能彻底解决问题。

大家还就吕副主席提出的培养聋人高端人才问题谈了看法。陈华铭说,有的工作的确比较适合聋人干。天津“面包新语”开连锁店,指定要14名聋人来当面包师。他了解一下,这工作每天都要站着干,肢残人的确难以负担。他认为,聋人只要经过培训,完全可以掌握较专业的技术。

会议还由东道主广东聋协主席范宜涛,介绍了广东聋协如何搞好工作,和他到江门聋协调研的体会。

这次会议可惜时间太少,不少要发言的聋协主席包括我在内,都轮不上发言。但主持人已请大家有意见可以发到中聋协群,互相交流。

逝去的记忆

在深圳,我见到了来参观“沣标杯”影展的绍兴聋协主席杨锦荣。他爱好集邮和收藏,除有大批有关残疾人的邮票(好多我根本没见过)外,还有许多聋人报的创刊号。这些创刊号中,除了我省的《海峡聋声》外,还有《北京聋人》、《上海聋人》、《河南聋人》、《云南聋人》、《江苏聋人》等,共有二三十种,使我看了十分感慨。这些聋人报,除少数还在出外,大部分都停刊了,只留下逝去的记忆,使我不胜沧桑之感。

我自己就是办报出身,知道出一份聋人报十分不容易。先决条件一是要有甘于为聋人事业奉献的人才,二是要有一定的资金,三是要得到主管部门即残联的支持。三种条件缺一个都办不下去。某市有个研究手语的杂志,本来办得很好,但出了两期就停刊了。这就是因为第三个原因:残联换届后,新来的理事长不重视手语研究工作,结果不但研究手语的刊物停刊,连那个市在全国都有名气的手语研究所工作也停滞了。有的聋人报,聋协一换届就不再出,这是因为它主要是由原聋协主席大力支持或者自己动手编才一直出的;新任的聋协主席要么不重视,要么自己水平不高(有时两者皆有),小报自然从此寿终正寝。至于缺经费,更是许多聋人报常常遇上的头痛问题。本来出聋人报也是聋协工作之一,但一些残联领导却不这么看,经常不给经费,有的聋人报甚至由聋人自己掏钱买纸来印,这自然无法持久。

从我体会来说,干聋人报实在是非常吃力不讨好的事,尤其如果我们要出一份有特色、受到聋人欢迎的聋人报,更是如此。没有为了广大聋人真诚奉献,不计时间,不计报酬积极干的精神,就很难出好聋人报。固然,残联的支持,必要的资金都很重要,但决定一份聋人报质量的,最后还是编报的人。

目前还在出的聋人报的确不多了,除了《海峡聋声》,我只知道有《北京聋人》、《虹口聋人报》,和新近出刊的《聋人心声》(西安),以及多少和聋人有关的《残疾人集邮》(杭州)。有人认为,现在已进入网络时代,平面媒体作用不大了。我不这么看。不论网络如何发达,报纸作用始终是网络代替不了的。网络上随时可见不实的报道,夸大的事实,过激的议论等等,在报纸上是不容许出现的,因为我们出报目的,是为党和人民、为广大聋人服务。举例来说,有的网站往往大登聋扒案件,吸引眼球,增加点击率。我们《海峡聋声》不仅从来不登,还多次发表评论,严厉批评这种以偏概全、歪曲聋人形象的错误做法。而这原因,正在于网络太过“自由”,而报纸把关却相当严格。

■桥梁与纽带

尊敬的《同人》编辑您好!

今天又寄上我的一篇小短文,望编辑教师给予修改和指导,能否发表已无关紧要。我只希望编辑教师帮我,把我人生当中最美最好的一段人生经历,以文字的方式留下,我将永远珍藏。在此谢谢您了!

祝:工作顺利

河北省新乐市邯邰镇小牛村  韩潮辉   

韩潮辉同志,您好!

大作拜读,已收入文档中待用。

其实我们的许多读者、作者与您一样,一直在以各自的方式关心着、爱护着、关注着《同人》,《同人》的每一个脚步、每一曲欢歌,每一首情诗,都凝聚着广大“同人”的心血。诸多文友的稿件质量都属上乘,每每拜读诸位文友的佳作,往往爱不释手,但由于本刊为双月刊,容量有限,难以全部满足诸位发表的热望,在此只能道一声“抱歉”!不过,您的佳作本刊已收存,在适当的时候定将采用,以光版面!谢谢诸位百忙之中提笔著文,不吝赐稿。

本刊编辑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用实事说话——常德武陵区这家单位凭什么要做这些事
天元区:聋人与健听人实现了无障碍交流
静安区助聋助盲就诊四年服务8800人次,全市首创上门接送盲人就诊
手语表达及翻译技巧教学视频
成都市金牛区庆祝第66个“国际聋人节”
福建省自强助残助学基金会成立公益晚会圆满落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