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同人第165期(2016.4)

(封二)

省肢协青委会举办“青年素质培养大讲堂”

第一期——五星人格绽放生命

7月24日上午,由福建省肢残人协会青委会举办的“青年素质培养大讲堂”第一期——五星人格绽放生命在省体管中心举办。在榕工作、学习的百名残疾青年朋友参加了本次课程的学习。省肢协主席徐世元、省肢协青委会主任吴耀环全程参加了学习培训活动。

省肢协青委会应广大残疾青年的需求,邀请到了来自上海友众企管咨询有限公司CEO、国家心理咨询师、NGH催眠师徐锦元老师,来为大家分享如何认识自已、了解他人;如何看到自已的情绪;如何更好的与家人、朋友沟通等方面内容。

徐锦元老师,从介绍人格心理学的沿革与历史讲到了“五星人格”的理论与应用;“五星人格”网络测评系统的应用介绍到结合残疾青年的个人测评结果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从教授给予学员如何发现自身的盲点到正视自已人生。在短短的二小时的学习将《五星人格》之精髓倾囊相授。徐锦元老师说“我们的生命可能不完善,但必须很完整!这个世界有些人的残疾是可以看见的,但更多人的残疾是看不见的!学会去欣赏自已,绽放人生。”。现场氛围尤为欢乐。

在培训班结束时学员们反应热烈,认为此次学习之行物超所值,大家都有满满的收获。结束后还有不少残疾青年不愿离去,继续留下向徐老师请教学习。

省肢协青年委员会将持续开展“青年素质培养大讲堂”活动,引入社会化优质的导师团队,开设公益培训为残疾青年提供免费的职场礼仪、婚恋家庭、人际关系等免费课程,进一步培养残疾青年委员,拓宽学习视野,让公益培训成为残疾朋友了解社会生活的另一个视角。

卷首语

关山女孩

甘肃省平凉市 赵向阳

春天,雨后的关山林里,潮湿极了。

一个采山菜的农家小女孩,明亮的黑眸子,搜寻着绿绿的五爪子、嫩嫩的刺椿头、脆脆的蕨菜、青青的筒筒菜……

突然,她停住了脚步。

在一棵摇曳的柳树下,一只试飞的小啄木鸟掉下来了,痛苦的呻吟着。

头上的太阳,无情的蒸发着林间的潮气,小鸟扑打着受伤的翅膀,她,似乎听到了小鸟越来越响的哭声。

她的目光停下了,流露出同情、充满了怜悯。

她弯下了腰,小心翼翼的用双手捧起了这只小啄木鸟。小鸟在她的手里跳跃着。

她轻舒一口气,脱光鞋袜,露出光脚丫,慢慢的攀上柳树,爬向鸟巢……

小鸟被送到鸟巢了。

一群鸟儿从巢里探出头来,欢呼着、跳跃着,归巢的小啄木鸟又扑打着受伤的翅膀,绕巢一圈,好像在向小女孩致谢,唱起动人的赞美歌。

小女孩的黑眸子里闪烁出情感的光彩,她脸蛋上的那对圆圆的酒窝里盛满了喜悦……

专题策划:绿色军营

怀念杨靖宇烈士

辽宁省普兰店市  张恩先

杨爷爷,请允许我这样来称呼您。虽然我们没有血缘关系,但是您的英名已经列入史册,民族英雄事迹影响了我们无数代人,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

杨爷爷,您听到了?!您等数以万计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换来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如今,中华民族像苍天的大树已经耸立于世界之林,中华儿女正在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是那么的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杨爷爷,我知道您是个农民出身苦命的孩子。您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学生时代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1926年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6月转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秋到开封、洛阳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1929年春赴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领导工人运动。在河南和东北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您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第1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同年11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兼政治委员。1936年6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军长兼政治委员。7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打得敌人心惊胆战,威震东北,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日伪军连遭打击后,加紧对东北抗日联军的军事讨伐、经济封锁和政治诱降,同时对您悬赏缉捕。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您以“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二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崇高气节,继续坚持战斗。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曾致电以您为代表的东北抗日武装表示慰问,赞之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您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濛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您不愧是真正的钢铁战士,是用特殊材料铸成的共产党员。渴了,抓一把雪吃,饿了,吞一口树皮或棉絮。您以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和敌人进行顽强斗争,直至弹尽,于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当残忍的日军割头剖腹,发现您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日军也被您感动了为了纪念您,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杨爷爷,当了解您的生平事迹后,我流泪了,您为东北及全国人民的解放做出了卓越的功勋,乃至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您牺牲时年仅35岁啊,这个年龄正是壮年,正是拼尽全力沉重打击日寇的有为时候,您却匆匆地离去了,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哀思。您在牺牲前壮烈地说:“就是我们这些人都牺牲了,还会有人继承我们的事业,革命总是会成功的。”在您牺牲6年后,经过亿万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艰苦卓越奋战,终于把日本鬼子赶出了中国,赢得了全国人民伟大的胜利。您临终的遗言终于变成了现实。

杨爷爷,您知道吗?东北人民为了纪念您,在通化市修建2万平方米靖宇陵园。河南人民为了纪念您,已经在家乡修建纪念碑、纪念馆。如今,您的陵园、纪念碑、纪念馆,已经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的经典景区。

杨爷爷,全国人民缅怀您,就是勿忘国耻,奋发图强;全国人民缅怀您,就是反对日本军国主义,让它永远得不到翻身;全国人民缅怀您,就是珍惜今日的和平年代,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前进。

杨爷爷,您的民族英雄精神永垂不朽!

带泪的家书

陕西省岐山县  赵林祥

八一建军节前,我收到侄儿的来信。远在东海边疆服役的侄儿问了我的工作和生活后,照例托我给家里转一封信,我习惯地打开这封不寻常的家书: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值此建军节临之际,远在边疆的儿子,提笔先问候爸妈!祝爸爸工作顺利,愿妈妈早日康复!

爸,儿走的时候,妈还躺在病床上,两年多了,儿每时每刻无不牵挂着妈妈的病情……”

读到这里,一阵难以抑制的悲伤袭上我的心头,歉疚的热泪不由得模糊了双眼……

侄儿当兵那阵,重病在身的嫂嫂已住院一月多,家里人都不同意侄儿这时候离家从军。再说侄儿正读高三,只剩下一学期将要毕业,按他的学习成绩,考个理想的大学不会有多大问题。可哥嫂却出人意料地一齐支持儿子弃学从军,只有我理解了哥嫂,也理解了孩子的选择。侄儿从军,一方面出于自小对军营生活的向往,更重要的是为了替父母减轻一份负担。嫂嫂患病两年多了,从不间断地求医问药,大哥为此已花掉家中所有的积蓄,早已懂事的侄儿,又怎会不知家中的艰难呢?
    侄儿临走时,在嫂嫂的病床前守了整整一夜,重病中的嫂嫂挣扎着靠在床头,拉着儿子的手,千叮咛、万嘱咐,直到黎明的曙光泻进苍白的病房,嫂嫂这才噙着泪花说:“孩子,你去吧,好好给咱守国门!”

侄儿走后第五天,嫂嫂病情加重,家人协助大哥立即把嫂嫂转入百里外的省人民医院,但无情的诊断结果却给人当头一棒:皮肤癌晚期!

就在这时,侄儿从军后的第一封信不期而至,大哥拿着迟到十多天,几番辗转才到手的信对我说:“哥在医院收不到信,从你那边转比较方便。孩子刚到新兵连,就让他安心训练,千万别告诉他妈的病情,你替哥把信回了。”

遵照大哥的嘱托,我平生首次写了封与事实不符的家书,告诉侄儿你妈病情已转轻,望安心服役报效祖国。

侄儿的信坚持半月一封,几乎每封信开头必先问妈妈的病情,作为长辈的我,面对嫂嫂不断恶化的病情,却只能违心地一次又一次地欺骗侄儿。

半年后,可恶的癌细胞最终吞噬了嫂嫂的生命。嫂嫂去世后,家里人首先想到的是让我赶紧给侄儿打电话,叫娃娃回家奔丧。大哥却出人意料地拦住了我:“孩子刚到部队,东海到西北,路途遥远,就不要告诉他了。”

安葬了嫂嫂后,侄儿的信仍是按期而至,我把信转给大哥,他刚看了几句就塞到我手里,嗓子涩涩地说:“以后信来了给哥说上一声,哥就不看了,还按老办法办法给娃娃回信,就说他妈好着哩,叫他别挂念。”

我着急地问:“哥,咱总不能这样瞒下去,纸里包不住火的。”

大哥平静的说:“自古忠孝难两全。等他有了探亲假,回来自然就知道了。”

“哥——”我叹口气,泪水却夺眶而出。

就这样,我充当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在嫂嫂去世已过周年的今天,仍给侄儿发着一封封家人平安的书信。有谁知道,那一封封谎报平安的家书,字字句句凝结着多少痛苦的泪水,渗透着多少负疚的心血,寄托着多少殷殷的期待……

呵,九泉之下的嫂嫂,你能谅解弟弟的过错么?

远在边疆的小侄,当你获知真相后,你会怨恨父辈的冷酷和无情么?也许你更会明白,这无奈的谎言,是悲痛的父亲寄予你美好的期望。

为了国土的安宁,为了民族的强盛,为了万千个小家庭的温馨和幸福,安心服役吧!

心灵漫步

我 的 爱

福建省三明市  西  风

我爱着山间淙淙流淌的清澈小溪,我爱着林间声声欢快清脆的鸟鸣;我爱着洗尽风尘的空谷幽兰,我爱着清水中雍容华贵安静的睡莲;我爱着荒野里荣辱不惊的野花,我爱着荒漠里声声荡气回肠的驼铃;我爱着山间每一条缓缓上升、曲径通幽的羊肠小径。

我爱着每一根风中燃烧的蜡烛,我爱着雨中每一只轻盈剪云的飞燕;我爱着春风高天里每一朵悠悠流动的白云,我爱着夏季池塘里每一片如鼓响亮的蛙声;我爱着秋日湖面上每一叶缥缈如烟的帆影,我爱着冬雪每一片辉煌的视死如归的落叶;我爱着古驿道上每一个曾经惊心动魄的生命传奇,我爱着废弃的古城池每一块风剥雨蚀的石头。

我爱着生命中每一次庄严的日出日落,我爱着绚丽的朝霞和如火的晚霞;我爱着早春第一朵绽开的鲜艳桃花,我爱着寒冬里第一瓣从天而降轻歌曼舞的雪花、我爱着大雨过后东天升起的夺目彩虹,我爱着山涧朵朵飞溅激昂如雪的浪花。

我爱着暮色里簇拥的小桥流水人家,我爱着夜色怀抱里宁静致远的村庄;我爱着峰峦之上那片飘逸的云朵,我爱着森林倾洒下来斑驳的阳光或月光;我爱着大地上每一株从不卑微的青草,我爱着大地上从未自高自大的巍峨山峰。

我爱着大地上每一个不肯轻易闭上明亮眼睛的湖泊,我爱着横架深渊两端瘦瘦细细的独木桥;我爱着春日的山谷里绿肥红瘦的遍地野花;我爱着一望无际的蓝色海洋,我爱着群星闪耀的深邃夜空;我爱着野地里每一堆熊熊燃烧的篝火,我爱着夏日里每一声急促而激情的蝉声。

我爱着生我养我的古老而纯朴的村庄,我爱着含辛茹苦养育我的爹娘;我爱着一奶同胞、手足情深的兄弟姐妹,我爱着儿时船形的摇篮和如水的童谣。

我爱着忍辱负重的父老乡亲,我爱着这片土地上所有的或已经默然远行的人们;我爱着这片土地上每一只卑微的蚂蚁和昆虫,我爱着这片天空中每一只不知忧愁翩翩飞行的蝴蝶和蜻蜓。

我爱着田野上每一株在风中摇曳生姿的庄稼,我爱着每一户庭院里那迟迟不肯凋零满树的梨花;我爱着刻在这片土地上每一个正在模糊或消失的脚印;我爱着乡亲们每一声粗重而无奈的叹息,我爱着村姑们那潇酒流畅的麻花辫子;我爱着系在麻花辫子上那如火的红头绳、和懵懂中关于两小无猜的稚嫩爱恋,我爱着垂暮之年老父亲脸上滑落下来每一颗浑浊的泪珠。

——我爱着老父亲点燃的烟锅里升起的每一缕寂寞的轻烟。

我爱着红尘中每一张向我微笑而充满信任的脸庞,我爱着人世间每一双善良而明净的眼睛;我爱着每一颗装满渴望而柔软向上的心灵,我爱着穷人最慷慨最珍贵的的施舍。我爱着少女甜甜的酒窝和如花的笑靥,我爱着少女春风杨柳的腰枝和月色寒潭的明眸。

我爱着爱人温暖敞开的怀抱,我爱着爱人不再年轻的容颜和不再黑亮的秀发,我爱着爱人无休无止的唠叨和梦境中的呓语。

我爱着朋友真诚的祝福和伸出的双手,我爱着月光沐浴着虚掩的家门;我爱着浪子回头以泪洗面的生动场景,我爱着年轻母亲怀抱初生婴儿那一精彩的镜头;我爱着黎明河边虔诚的垂钓者雷打不动的身影,我爱着诗人俯案疾书烛剪西窗的枯坐——我爱着一朵娇艳的花儿辗转呢喃着离开春天的枝头,我爱着梦里的道路在空中无限地展开。

我爱着我的轮椅我的坐骑,我爱着我伤残的肢体和火热的心;我爱着我玫瑰般腥红的伤口和深渊般久远的苦难;我爱着我忧郁而深思的目光,我爱着我纵横交错沧桑的额头;我爱着落满冷凝霜雪的一头白发,我爱着我的左手也爱着有些麻木的右手;我爱着我萎缩的双腿和脚趾,我爱着眼窝里每一次哗然流下的泪水;我爱着手术台上每一次短暂的重度昏迷,我爱着滴落在雪地上第一滴鲜艳如丹的热血。

我爱着陈列在书架上无法沉睡的书籍,我爱着手中这支驰骋想象原野上的秃笔;我爱着我午夜里那双困顿而迷茫的眼睛,我爱着奔涌在我每一根血管里荡漾的激情;我爱着一贫如洗、纤尘不染的精神家园,我爱着有些青涩的女儿和她款款深情的问候;我爱着陈放在瓦器中的瑰宝和在风尘中哭泣的玫瑰。

我爱着生命中最后漫长的三秒钟,我爱着折断在时光荒野上思想的羽翼……我爱着最后的火焰,可以从容地照亮我寂寞而荒凉的旅程——我的爱无边。

喝杯清茶

云南省南华县  罗子竹

我原是不喝茶的,也不爱喝饮料,因为我的睡眠不太好,喝饮料既是垃圾食品又浪费钱,所以,我常爱喝杯白开水。我觉得白开水经济、实惠又解渴,而且,我总觉得我们的人生最耐人寻味的是水,它淡淡的但微微的有些回甜,从前,我总是在有烦心事时为自己倒一杯白开水,看着那袅袅上升的水蒸气,水慢慢变凉了,心也慢慢地平静了下来。

可是,我们的环境在被破坏,山上的树木被无情地砍伐,山里被扔了好多垃圾,原来清澈见底的小河也被扔进了垃圾,我们的大山不再苍翠,我们的小河不再清澈见底,就连我们手中原来回味甘甜的白开水也因为有很多杂质不得不用漂白粉澄清而不再回味甘甜而是让人难于下咽。

初中毕业那年的夏天,天很热,我到朋友芬的家里去玩,她家承包了一个茶园,茶园里种了好多茶树和果树,茶树有些矮小,茶叶也有些细小,我觉得不太漂亮。我们玩了一会儿,觉得口很渴,芬给我摘了个梨吃,我咬了一口,还很生涩,忙把那个梨给扔了,只听咚的一声接着有人在骂:“是谁乱扔东西?”

我与芬忙伸头一看,原来我扔出去的那个梨不偏不斜落到了山下一张车的顶上,我与芬大笑:“呀!真巧啊!”

太阳下山时我与芬回家吃饭,刚进屋芬给我倒了杯茶,我有些诧异问她:“这是什么?”

她笑道:“这是茶呀。”

我恍然大悟:“这就是你们家茶园里的茶叶泡的茶水吧?”

她笑了:是啊。”

我笑道:“摘下来就可以喝了吗?”

她笑道:“哪里,摘下来要经过晾晒、炒茶……好几道工序才能喝的。”

我有些担心又问:“苦吗?”

芬笑了:“不苦,我们家的茶淡,很香,你喝了试试。”

我喝了一口,果然淡淡的有些不同于花香的香味,不一会儿我就喝完了那杯茶。芬看我喜欢,临走时又送了我一大包茶叶。从此,我爱上了喝茶,只是,白天我会多放两片茶叶,晚上我就喝已经被我喝淡了的茶。有心事的时候我会为自己沏一杯清茶,茶香飘渺,我的心事总会在茶香里彷徨回旋。下雨时,我会为自己沏一杯清茶,念诵唐诗宋词,雨声滴答,茶香飘飘,我好似回到了远古,我好象变做了李清照坐在秋千上正蹴罢秋千起来雍整纤纤手。当我写完了一篇文章,我会欢喜会为自己沏一杯清茶,握着茶杯欣赏自己的佳作。

结婚以前我喝的都是清茶,有些淡淡的清香,结婚以后我喝的是烤茶。一次与爱人回家,见爱人的父亲在火塘边拿着一个小土罐在火上边烤边簸,接着我闻到了有些焦了的香味,我好奇地问:“爸你在做什么?”

他笑道:“我在烤茶。”

我好奇地问:“烤茶?什么是烤茶?”

爱人笑了:“就是把茶叶放在烤茶罐里,放在火上边烤边簸,等茶烤香了倒进开水水一开就可以喝了。”

我傻傻地问:“好喝吗?”

他笑道:“当然好喝了。”

正说话间只见爱人的父亲往烤茶罐里倒进了开水,不一会儿水开了,爱人的父亲给我倒了一杯,我一闻有些焦了的香味,喝了一口,很香,虽然有些焦了的味道可是更香了。从此,我不再喝没烤过的茶,只是我不会烤茶,每次喝的都是爱人或是他父亲烤的茶。

两年前为为生活我们离开家乡来到彝人古镇,来到姑娘房经营绣品,可生意不太好,有朋友建议我们烤茶卖,于是爱人买来了烤茶罐烤茶卖,一小包一块钱,有时生意居然不错,有时一次能卖好多包,可是生意还是不太好,我们不要说赚钱就连水电费都快成问题了,于是爱人建议开个餐馆,我同意了。可是怎样才有特色呢?菜由厨师来做不会有问题,爱人建议让客人喝烤茶,我想也对,我们办事上的餐馆喝的茶都不香,于是我的餐馆让客人喝的都是我们自己烤的烤茶,可是有时爱人不在烤茶用完了怎么办?我拿了烤茶罐放上茶叶在火上烤,开始时不会烤,还会烫到了手,不是烤焦了就是没烤到火候,经过我的摸索我烤出了很香的烤茶,每一位员工我都教会了他们烤烤茶,每当来了客人我们都会沏一壶烤茶让客人品尝,我会对客人说:“这是我们自己烤的烤茶,很香,泡一会儿再喝。”

是的,喝杯清茶,我们的人生茶香飘飘。

柴米油盐夫妻

湖北省武汉市  曾文寂

邻居是一对中年夫妻,听说他们都是师范大学毕业的。男的在区政府工作,是科长,女的是某中学数学教师,两口子都是铁饭碗,收入也不错。有个孩子刚上初中。一家三口住在一套两室一厅里,房子早已买断,衣食住行全都无忧,按说小日子应该过得很快乐。但不知怎么回事,这两人进进出出成天板着一张脸,要么整天不说一句话,要么为了一些家庭琐事而大吵大闹,大有当初你娶我嫁都瞎了眼睛的意思。他们的家门口时常围着一堆邻居看热闹,屋子里发出叮叮哐哐的声音,该摔的摔了,能砸的也砸了,只有挂在卧室里的那张巨幅结婚照还是那么地光鲜照人。

我不禁想起了捷克小说家赫拉巴尔的妻子,她只是个普通的劳动妇女,既没有高的学历,也没有深厚的文学修养。有一段时间,家境窘困、尚未成功的赫拉巴尔在家里写作,心烦意乱的时候就会嘟哝一句:“唉,真累啊!”他妻子立马怒目圆睁,对着他咆哮如雷:“你成天坐在家里看书写字,跟玩儿似的,叫什么累啊!你看我整天屋里屋外地忙个不停,烧火弄饭带打杂,还要管教你那几个调皮捣蛋的小家伙,一天到晚累得腰酸背疼的,我什么时候跟你叫过苦啊?……”把赫拉巴尔骂得连屁也不敢放。其实,他妻子实在是不明白像他丈夫这样每天坐在家里动动笔杆子、还有人在旁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他到底有什么可累的?她一点也不欣赏丈夫的小说,偶尔读上一段还往往摇头叹气,并非拍案叫好,后来还十分诧异人们怎么会把她笨笨的老公看成文化名人。

赫拉巴尔夫妻之间的差距与隔阂很多,但他们的婚姻却异常巩固,不管是穷困潦倒,还是风光显赫,夫妻二人总是不离不弃。让人们慨叹不已。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他们常年葆有朴素的理念与一颗平常的心。而我所认识的那对中年夫妻即使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但眼睛总是朝上看的妻子却总在埋怨丈夫的不灵光,不会向领导送礼讨好,干的活比别人累,挣的钱比别人少,职务提升得太慢,跟那些风光的上司比起来简直就是丢人现眼,并且总是对娘家亲戚哭诉她那无穷无尽的委屈和不幸。是啊,以前他们的恋爱中总是少不了咖啡、玫瑰花和意料之外的小礼物,可是现在这一切全被孩子的吵闹和柴米油盐搅得无影无踪,没有了诗意,罗曼蒂克也荡然无存。

婚姻的朴素,既是形式的,又是内在的。爱情是奉献,但奉献不仅是单纯的支出,同时也是丰满的收获。有位著名女作家曾说过:“爱情如果不落实到穿衣、吃饭、挣钱、睡觉这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当中,是不容易天长地久的。”我对此深表同意,我和妻子正是通过彼此之间柴米油盐这些具体的爱,才不断建立和丰富了与世界的联系。爱的经历决定人生内涵的广度和深度,一个人爱的经历越是深刻丰富,他就越是充分地活了一场。如果放弃了爱的心灵的体验,一味地去追求物质财富的浅薄形式,恐怕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无论它们看起来有多美,可是你伸手去摸却是空空如也。

在恋人的心目中,一把油迹斑斑的锅铲或许比不上一朵带着露珠的散发着芬芳的玫瑰更有魅力,但再新鲜的玫瑰最后终会枯萎,可是锅铲,即使它沾满了油污,看起来也不美,却烹制出了甜蜜和幸福的佳肴,其中包含着抛弃了浪漫浮华之后的醇厚隽永的情感。

一生一世不悔的爱

福建省三明市  楚西幽人

那年冬天,我患病瘫痪了,住在楚西某中医院骨科病房里。

一天中午,吃过午饭后,病人们都躺在床上休息。

这时候,病房当班医生徐大夫和两个护士,突然来到了病房。他们推着一辆移动病床,急急忙忙从外面冲进来。我伸头一看,床上躺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大爷,脸色蜡黄,眼睛闭着,衣服裤子上沾着浮土,右边的胳膊皮破流血……徐大夫开始忙碌起来,一边低着头给老人做简单急救,一边急切地指挥护士准备药品针剂……

听护士说,这个老大爷倒在离医院不远的马路边,徐医生在外面吃饭回来,看见一堆人围着一个老人叽叽喳喳地说着,一辆机动三轮车不小心撞倒了这个老人,也不停车救人,反而慌慌张张地跑了,真缺德!徐医生蹲下去给受伤的老人作了检查,就急急忙忙回医院带了手推车和护士,将老人接进了医院进行救治。

过了许久,老大爷醒了,我见他慢慢地坐了起来,感觉他气色好了很多。护士指着徐医生对老大爷说:“老大爷,是徐大夫救了你,住院费也是他替你交的!”

老大爷感激地拉着徐医生的手说:“哎!徐大夫谢谢你,要是没有你,大爷这条命也就没了……”

这时候门被推开了,一个年轻人带着着一位风尘仆仆的老大娘焦急地走了进来,还没说话她眼泪就掉了下来,老大爷赶紧说:“你看你,我这不是好好的吗!”

老大娘紧紧地拉着老大爷的手说:“让你跟我受了一辈子的苦……”

老大爷眼中闪着点点泪光说:“只要能跟你在一起,再苦也是甜的。”

小护士在一边笑着说:“大爷、大娘的感情真好啊,你们的故事一定很精彩吧?”

老大爷点着头说:“是呀!她不但是我的老婆,还是我的恩人,如果没有她,也就没有现在的我,没有我们现在的家……”

后来老大爷忍不住把他和老大娘的故事讲给我们听。老大爷说:

我叫谭忠富,她叫黄福珍。她从小命苦,双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是在舅舅家长大的。

在她十八岁的时候,她舅舅做主把她嫁给了我,那时候我还不满二十岁。新婚之夜,我刚要揭开她的红盖头,突然闯进来一队国民党的官兵说是来征兵的,当时很多支枪指着我们,我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我苦苦地哀求说要和新婚妻子告个别,他们看我新婚,给了我一点时间。那些官兵刚走出门,她就哭了,我用手托起她的脸,那是我第一次看见她,感觉她很美。我说了一句:“你一定要等着我回来,你是我的人……”说完吻住了她的小嘴,眼泪一颗一颗地落在了她的脸上……我们就这样匆匆分别了,连几句贴心的话都没来得及说。

那天我被带走后,在国民党军队的一个团里做了通讯员。那时候正和日本鬼子作战,一次我们部队走进一段茂密的森林,突然我感觉前面有些异常的动静,我眼疾手快,一把推开了团长,自己的腿却被地雷炸伤了。团长连夜派车将我送到后方医院抢救。后来我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左腿严重炸伤致残,从昏迷中醒来的我看到自己伤残的肢体,感到非常绝望,我痛苦地用手捶打着双腿。

一个月后,后方医院要转移了,部队战斗很紧张,他们绝不会带着一个不能战斗的废人四处转移,于是医院长官给我老家打电报,叫我家里人来接我。

我老婆匆匆赶来了,她来得比我想象中的快,她放下行李仔细看着我,而我假装睡着了,一直紧闭着眼睛。我不知道她看见我这个样子会不会掉头就走,我感觉她俯下身轻轻捋起我的衣袖,看我的胳膊,之后她用手碰了一下我的腿,我冷冷地开口说:“我瘫了!”她半天没有言语,过了许久说道:“爹娘见你和大哥都被抓走了,一股火上来第二天就卧床不起了。你们一走就是两年,我们在家日也盼夜也盼,终于有了你的消息,你知道爹娘有多高兴吗?娘激动地在佛前跪了一夜,说都是佛祖显灵了,第二天一早爹就给我买好了火车票,让我来接你回家……”

我扭过脸冷冷地打断她的话说:“你不怕我拖累你?我们并没有同房,你可以改嫁的,我不能让你跟着我受罪!”半晌我听见她的呜咽声:“你知道吗?你走后我每天晚上都把你的旧衣服包成一个团,搂在被窝里,因为衣服上有着你的味道,我抱着衣服,就像抱着你一样……只要你还活着,我们能在一起,我相信日子会好的。”听完她的话,我的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

回到家以后,我双腿还没有完全好,有时候会大小便失禁,她整天为我端屎端尿,擦洗身子。为了使我的身体早日康复,她每天把我从床上抱下来放在木轮椅车上,推着我出去呼吸新鲜空气,还要帮我按摩肌肉,一天下来常常累得腰酸背痛。春节刚过,我的病情突然加重,我整整昏迷了三天三夜,她就守了我三天三夜。我醒来的时候看见她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她的细心和体贴,让我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为了她我决心要好好活下去。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对于连年征战担心受怕的我们,这无疑是一种新生的希望。

新中国政府对我这个抗日受伤的残疾军人很关心,经常有民政干部来家里询问我的病情和家庭状况,每逢过年过节,他们都要给我们送来钱粮,让我们一家真切感受到了新中国的温暖。

生活往往刚给人希望又让人绝望。不久文化大革命爆发了,那简直是一场噩梦,我开始被隔离审查,受尽了折磨,我的老母因伤心过度瘫痪在床,我的老爹忍受不了没完没了的打击而患上了精神病,变得整天疯疯癫癫的。一家人的重担都压在我老婆肩上,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地里那一点微薄的收成,可是根本不够我们一家的开销。于是她想出了一个主意,就是捡废品。从此,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每天她都拿着一个破化肥袋子走街串巷地捡废品。

有一年春节前的一天,一大早便呼呼地刮起了北风,吹得人连路都走不稳。她还像往常一样背着捡来的一袋子废品。费力地走在路上,天空中飘起了雪花,路面很滑,她深一脚,浅一脚艰难地向前走着,突然脚下一滑,一下坐在了地上,摔得她浑身疼痛。望着前面漫长的路,看着辛苦捡来的废品散了一地,有些都被风刮跑了,她“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哭了一会,她想起了我们在家还没吃饭,于是她擦干眼泪,咬牙又站了起来继续向家里走,那一天她一进门就紧紧地抱住了我,失声痛哭起来……

说到这里,老大爷用手背擦一下眼泪,老大娘说:“你看你越老越唠叨了,说这些干什么?现在文化大革命早就过去了,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了,捡废品怎么了?我觉得靠自己的能力吃饭不丢人。”

小护士好奇的问:“大娘,你就没有后悔过?你太苦了……”

大娘说,我从嫁给你大爷那天我就没有后悔过,那时候的人没有自由恋爱,都是由父母做主。结婚那天我见他第一眼的时候,就认定他是我一生的男人。后来你大爷被炸伤了腿,我更不能离开他了,我心想残疾点不要紧,只要有命在,我就知足了。你们不知道,当年村里和他一起抓走当兵的共有7个小伙,后来,那6个人都没有回来……

看着老大爷老大娘紧紧握在一起的手,不知不觉间我已经流泪满面了,回头擦泪的时候才看见屋子里已经站满了听故事的人……

窗里窗外

湖北省宜昌市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窗外的风景,随着四季的不同,变化无穷……然而,窗户里面,三人盘坐在炕头上的情形似乎永远都没有改变过。

每当踏进院里,迎接你的总是那透过窗户翘首送出的灿烂笑容:呵呵,来了啊!

对我来说,关于这三位叔叔的最原始的记忆就是这样:三人盘坐在炕头上。连坐的顺序都未曾改变过,唯一变的是曾因家里盖新房而换了房间。小时候,我曾对他们的情况十分好奇,总是仰着小脸问爸妈,他们怎么会这样呢?为什么他三个都这样呢?他们从什么时候才这样的啊?……爸妈一一回答,我却似懂非懂。

四爷爷有三儿一女,是蛮令众人羡慕的大家庭,四个孩子成绩都不错,个个机灵活泼,人见人爱。三爷爷膝下无子,于是商量着从四爷爷那领养一个儿子,可是事情还没定,意外就发生了:大儿子开始变得行动不方便。起初并没有引起大人的重视,可是没过多久完全丧失了行动能力,更糟糕的是,二儿子、三儿子也陆续的不能行走,与此同时,手也失去了控制。寻医问药也没有什么结果,至今也不知是什么病,让本应在学校上学,在路边玩耍,跟小伙伴笑闹的他们,不得不盘坐在炕头上百无聊赖地生活。三个儿子的异常情况让四爷爷和四奶奶备感沉重、压抑和无助。经济情况也不能再支撑他们更进一步的寻医治病,只能眼看着三个儿子远离行走,远离快乐……

几年后,四奶奶也郁郁而终……

万幸的是,唯一的女儿(我的姑姑)很健康,学习也很好,但贫困、特殊的家庭情况注定她不能继续深造,并且,她的婚姻也因家庭的不同寻常而与其它同龄女孩不同,因为她深知父亲一人撑起这个家庭有多么的不容易,兄弟三人必须有人照顾,父亲又能照顾到什么时候?!她只能招婿进门,为父亲分忧解难。

十年,

二十年,

三十年过去了……

快四十个年头了,三位叔叔也由儿童变成少年,由少年变成中年,甚至即将迈入老年。老大都已经四十多岁了,同龄的伙伴已经有儿子了,甚至都有孙子了,而他们,却只能坐等着青春年华的逝去。

也许,我们无法想象,这样的生活该怎么进行下去;

也许,我们会认为他们会一直感到多么的痛苦,多么的颓废;

也许,我们会认为他们应该会使整日沮丧,消极厌世;

也许……

但是,他们一点也不如我们所料的那样。

他们不能走出去看世界,但他们知道的不比我们少;他们不能灵活得用手来写字,但他们写的字绝不比一般人逊色;他们没有健全的身体,但他们的精神状态丝毫不比我们差!

一台黑白电视机,一个破旧的收音机,是他们知晓天下事的媒介。虽然收不到多少台,但能给他们带来莫大的快乐。因为家里总有人,所以前来串门的村民总是有很多,总能聊得很开心,谁家发生什么事,村里有什么情况,邻村有什么新闻,他们都很清楚。

他们没有上过多少学,手也不听使唤,吃饭时,手与嘴配合方可,但嘴巴还有几项我们一般人没有的本领:用嘴叼着笔写字,写得还很漂亮;用嘴叼着工具修理收音机……这让我从心底里佩服他们!

当年,幼小的心灵面对从天而降的灾难,沮丧过,徘徊过,痛苦过,但他们并没有选择自生自灭,而是选择了坚强、乐观的面对。如今他们已步入中年,仍然以微笑面对生活。

如今,政府每年都会给予他们一些资金扶助,生活宽松了一些;还有,留在家里的姑姑也已经有了小孙女,三位叔叔的生活又增加了很多乐趣,每次去他家,屋里总是充满欢声笑语,但是我心里却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看着四爷爷满头的白发,我不禁为他的沧桑人生而感慨,但看到他皱纹满布却总带有笑容的脸,我又心生敬意。

三个叔叔坚强乐观的背后的强大的支撑应该就是他吧!

此时,一幕幕,一幕幕,又印入眼帘……

走近音乐散文诗

汪  洋

无论星星点灯,还是烟雨濛濛,总喜欢夜朗人静的日子里走近那一串串不太“安分”的音符;诱人之旋再次于不经意之倏然回眸间深触心律的刹那,渴盼已久的虔诚期待早定格于轻跃的音符间。

觅寻曾似失落情感驿站太久的人生真谛,沿着心之圣殿的牵系步入魂灵,倾悟精神境界的清傲,远离世间污秽虚伪的无形腐蚀,只为充实空虚烦燥的无奈心境。

夜的背景下,流曳音符一如至柔至顺之温润,簇拥一汪静穆澈泉轻荡魂魄中。

文学与音乐,一双天赐之孪生兄妹,每一时刻都在用美与力的轻纬编织所有目光之思,勾勒所有魂魄之真伪与纯圣。

心绪远离尘嚣的日子,所有孤傲与清圣全于夜之深遂间裸露高悬精神圣殿;酿制精神琼浆历练魂之钙质的季节,身边总难免倍遭污秽的侵扰。

每每这时,唯有抛开身边所有无聊,失意,忧伤,空虚……之侵走近音乐净享人生可遇不可强求之雅提高自身素质,你将深有所触人的一生唯有不断力求超越自我充实精神境界方可堪称潇洒走一回没白活一世。

倾聆音符流露间的每一个动弦故事之静夜,总忍不住将心间所思整理为串串扣弦文字。天天籁深处,超凡脱俗之雅的牵系从此不再让人倍感空虚无聊孤寂。

沐浴精神境界之阳的日子,静穆漪涟早已悄然自心潮深处轻荡开来……

                                        (请本文作者与本刊联系)

夏天旋律

福建省福州市  陈  勇

在夏天时,阳光普照。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炽热、晴朗的旋律。

夏天,是酷热与艳阳高照的。火红的太阳烘烤着大地,把大地烫得红通通,热腾腾, 连吹来的风,都格外炎热。天地如一个巨大的蒸笼,人们个个挥汗如雨, 汗流浃背,走数步已大汗淋漓。空中没有一丝云,一切树木都无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小狗一天到晚无力地趴在地上,吐着舌头散热,发出哈哈的声音。树上的蝉儿也忙着进行歌唱比赛,“唧!唧!”“吱吱吱!”刚开始是这棵树上的声响,过了一会儿是那棵树上的昆虫在鸣叫,形成了夏天午后的天籁之声。

而在夏天炽热太阳下,农民仍然要顶着烈日去田里插秧;业务员仍然要顶着酷暑去联系业务,战士们仍然在炎夏里坚持训练,“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炎炎夏日,考验着每个人的意志力。夏日的每滴汗水与辛苦付出,都来之不易。

唐代诗人白居易《观刈麦》对夏天做了很好的描述:“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想要不再酷热的太阳下受曝晒,或许就是中学时代多读书、用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或者经商,或者成为劳心者。

夏,正当春秋之间,春华秋实,是一个承上启下,生命交替的季节。虽然夏天很炎热,可是夏天的阳光也会带给人们温暖的感觉,夏天光亮的时光也远远比其他几个季节长。夏天是个好时光。

人生,需要经历夏天的磨炼。我们应该紧紧把握夏天,不断坚持与努力,才有可能在秋天收获成功。

生活的浪花

云南省禄丰县 柏  宁

之一:可爱的天真

五岁的小侄儿对我说:“姑妈,你的眼睛又大又亮,为什么连我都看不见?而祖奶奶的又细又小,为什么还能看见穿针?”七岁的小侄女说:“小姨,你到医院买一付眼镜戴上,你就能看见黑板上的字了!”

之二:无言的感动

一个聋哑人走进按摩店,拉着盲人按摩师来到按摩床边,拍拍床又把按摩师的手放到腰部轻槎几下,然后脱鞋上床趴着。按摩师铺上按摩巾认真按摩,按好了拍拍肩,比了一个“OK”的手势。聋哑人下床折好按摩巾,拿出二十元钱放到按摩师手里,并在她手心写了“20元”,按摩师点点头,拿出一张5元钱递过去,聋哑人拍拍她的肩,把她的手推回去,又把下一位客人拉到沙发前坐下,然后离开了。

之三:有效的生命逻辑

东东从军训学校回来抱怨说:“教官管得太严了。操行准则记错一个字要扣分,被子叠不整齐哪怕是一个角有折皱也要重做三遍,吃饭掉落在地上就会被批评。还说这是生命逻辑——思想决定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认真去做,自有益处。”半个学期后,东东精神抖擞地回家,一改拖拖拉拉,懒散随便之过去。爸爸感叹:“生命逻辑真管用!”

六  姐

四川省自贡市  刘胜秀

“刘五妹!”和女儿在超市收银台结账,突然听见有个女的好像在叫我,循声看去,是罗六姐,原来住在一个大院的邻居。只见她穿着某超市的黄色小背心,手拿帚帕微笑着看着我和身边的女儿,并问“这是你女儿?都这么高了!”

是呀,时光如梭,一晃我们都人到中年了。

罗六姐比我大六、七岁,她个子不高,屁股比较肥大,走路很快。六姐有家族性遗传病,她叔父和她侄儿都有这种病。小时候,我曾见过她发病时,眼睛发直,怔怔地坐在家门口的地上,整个人就像在打瞌睡一般,不时地闭着眼点下头,嘴里还流出口水来。任凭你叫她摇她,她都不知道,只顾眼睛呆滞地定在那儿。待那阵过后,她又和常人一般。曾经隐隐约约地听大人说她发病时还被人欺侮过。

记得有一年夏天,我在六姐家玩。她渴了,要喝开水,便叫我帮她拿着杯子,她提起水瓶往杯里倒水,结果把我的右膝烫伤了,起了灯泡般大的水泡。后来,在盐厂上班的爸爸带我到他们的五车间医务室换了好几次药才好。

我因病住院时,六姐同她妈妈来医院看过我。我学习成绩好,常被邻居们夸奖,时有小孩子一有不懂的问题就爱来问我,六姐说,刘五妹的脚要是不残的话,恐怕学习没有那么好。也许她说得对,如果我不是残疾,兴许更注重穿衣打扮更爱出去玩而对学习没那么用心思。

六姐结婚后生了个瘦小的女儿,这个名为珍的小女孩邻居李四姐常叫她“袖珍”。上世纪90年代初,因盐厂宿舍要拆建,我们这个有着二十来户的大院子邻居们便搬得七零八落。后来听说六姐离了婚下了岗,没有文化、身体不好的她生活得如何不得而知。

2007年我在大安办事时意外地碰见了罗六姐,她当时也穿着印有红字的背心,手里拿着一叠报纸,原来她是找了份卖报的工作。她亲切地叫住我,满脸微笑,丝毫看不出生活的艰难带给她的愁容。我问她女儿多大了?她说大学快毕业了。哦,她必须得风雨无阻地穿大街走小巷,卖掉手中的报纸才能换来低微的收入,供自己租房、生活及女儿的费用,想想真不容易。

现在六姐又在超市当清洁工了,工作环境相对要好些,我为她高兴。见我看着她,她问,是不是我很老了?我都退休了。退休了好呀,我说。可是,她为什么还到超市来上班?是过不惯清闲的日子?还是退休金不高?或者需要还房贷?我不便多问。总之,我见到的是一个经历过生活打击、遭受过生活困苦的普通人微笑昂扬的神态,她亲切乐观的笑容传递着对生活的爱,她额头的皱纹连同她耳边的几丝白发都让觉得她是美丽的,可敬的。

祝你幸福,六姐。

我是图书馆人,我骄傲

陕西省安康市  王庭德

转眼间,我已在安康市图书馆工作四个多月了,最大的感触是:图书馆这个充满书香的氛围使我始终享受于学习中;“电子阅览室”管理员这一岗位的拥有,让我体悟到生命的价值;工作中,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指导下,很多技能日益剧增;因为全馆的人团结友爱,待我如亲人,让我感觉图书馆温暖如家。在此,我表示深深的感谢!

在图书馆工作是我曾经的一个梦想。那是2003年的一天,我无意间走过某县图书馆门口的时候,突然天降暴雨,被一位好心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带到报刊阅读室休息。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有这样一个单位——图书馆,当时我真希望自己是那里的一员。

那时候我向往图书馆,仅仅是因为我热爱读书而已,根本不知道图书馆工作的博大精深,没听说过图书馆的主要类型以及公共图书馆在中国的发展,也不知道图书馆学和它的构成,更不晓得图书馆的社会职能。而自从我成为图书馆成员起,对此才有所了解,同时也开了眼界,日复一日行走在这固定的工作轨迹上,眼前有着再熟悉不过的场景,不知不觉中缺乏了反思与改进的动力,虽然每周都有业内的读书活动,或许有难得的“感”的共鸣,“悟”却又如流水和时光稍纵即逝。间或而有的心中的波澜由于无处可发,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趋于平静,波澜也就更不容易再有了,直到4月12日,馆领导辅导青年馆员学习了《安康市图书馆青工小组活动方案》,并围绕业务技能提升,要求我们每月读一本业务书刊、写一篇体会文章、交一份工作总结,这一激励我们学习的方式又给我增添了另一种有趣的生活。

通过阅读《图书馆基础知识及基本原理》,使我初步掌握了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知道图书馆不仅是传播知识、产生思想、成就人才的知识殿堂,而且是凝聚文化的所在,属于社会人文现象之一,弘扬人文精神是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必须体现的基本理念与根本使命。

我的主职岗位是负责管理电子阅览室的日常维护,兼对外宣传工作。在工作中,我力争遵从“读者至上、服务第一”这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式, 把“读者”确立为电子阅览室的主体。尽职尽责做好这份工作,是我的全部心愿。同时根据自己的特长,努力发挖出更多的报道素材,为图书馆的事业鼓与呼,让更多的人了解图书馆、走进图书馆。

有感不一定就能马上悟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努力提高对世界的认识水平,丰富有限的生活,这也是图书馆人工作的意义。作为图书馆人,坚守图书馆阵地,传播先进文化,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我们发自内心的感悟,定能给这个世界增添许多别样的色彩。

风情万种女人心

辽宁省瓦房店市  张鹏华

有一种动物,叫女人。

女人如花,如水,如香,如酒,如书。

我喜欢做女人,喜欢做一个美丽智慧而又备受娇宠的女人。

女人小的时候,大家都叫小姑娘,小丫头,小女孩儿……那就是一颗含苞的花骨朵,在葱茏的绿叶拥捧下,摇曳在和煦的春风里;也是一只轻灵的夜莺,婉转于清幽的林泉之下,说不出的自由自在逍遥。

而到了二十岁,花儿就开了,那是生命最辉煌灿烂的时刻,无论身体发肤,还是眼神嘴唇,一颦一笑都成了发光体,美丽漂亮得能晃花人的眼睛。即使你长得不漂亮,即使你平凡得像一棵狗尾巴草,这个年龄段,也会成为阳光下最炫目的一道风景。

在这段时光里,女人总希望世间会有一位美好的男子,为她而沉醉。他的眼光总会迷恋地追随着她。而她小心脏也会因他而颤栗,满心满怀都是令人慌乱而迷惘的甜蜜,旖旎万千。

脚步那么轻盈,腰肢那么柔软,走到哪里,都是一股春天里刚刚苏醒的桃花水的味道,清澈妩媚,嘻嘻哈哈,笑声晶莹清脆,充满了金属的质感。更如天外箫声,隔了层层叠叠的云岚,传入耳中,如仙如幻。偶尔,因他烦恼入心,止不住伤心的泪水。但,流泪的模样也是梨花带雨,写意着万千薄凉、脆弱的风情,依旧迷人醉人,令人怜令人惜令人心疼。

可是,哭过,笑过,终于还是决定在一起了。就算没有杏花烟雨漫横塘、听笛到天明的浪漫,但一日三餐里,眉眼相对,耳鬓厮磨,也自有一番寻常人的温情脉脉跟小幸福。

而这样的好时光,女人还没来得及细细端详,嗖地一下,就到了而立之年了。原来,三十岁的世界里,竟是另一番风光了。如梦如幻,花艳人娇的岁月,渐渐被踏踏实实的红尘烟火所取代。每日孩子哭,老公忙,父母又多病,女人就像一个陀螺,风风火火地旋转着,满心满肺装得都是父母爹娘,老公孩子……还要用一张伪装出来的笑脸,与周围人群周旋,以至于女人这只旋转的陀螺都忘记了自己的存在了。

来不及迷惘感叹,或者说女人有些迟钝的情商,还没明白自己所承受的遭遇与困苦,就悚然发觉,自己已经步入霞光满天的四张年华。走在这个季节的女人,才发觉,除了父母越加依赖于自己,孩子已经长大,出门求学,工作,跟女人的距离越拉越远,再也不用女人牵着手去诊所打针,再也不用督促他的功课,再也不用带他去买衣服,再也不用在女人面前要求吃这个吃那个了……没有了他的支使,属于女人自己的时光一下子丰沛起来。

度过了最初的不知所措的之后,女人忽而有些喜欢上这份时光了。在这宽裕的时光空间里,心反而沉静了,通透明澈宛若十月的蓝天。

不再喜欢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所,不再喜欢大红大紫,那种对所有功利追逐的心劲儿,已经淡了,淡了……反而对一些小玩意,情有独钟,像玻璃吹出的工艺小海豚、石刻的小斑马、十字绣的梅花,手机屏上一张绿到能滴出水来的画片,都能让女人的情绪愉悦放松……把玩着,欣赏着,静静的就能消磨小半天的时光。

云淡风轻的日子,女人喜欢坐在长长的摇椅上,背景是一棵开满杏花的树,一卷在手,细细地读一些可以让自己温暖的文字,让流光在那一瞬间就有了莹润的光泽,漾漾入心。

在这样漫不经心的时刻,女人就成了一块檀香,剔除了骨子里的任性、浅薄跟轻浮,轻轻燃在一方小小的香炉里。烟,袅袅地婀娜着;味,浅浅地飘漾着。四十年的光阴,迎过风,沐过雨,吃过苦,品过甜,此刻的女人就是一枚河床里的石头,几经浪花的淘洗、雕琢,已经涅槃成一颗通灵宝玉,圆润通透而沉静。

因为幸福而欢笑,因为悲伤而流泪,这样的经历太多太多了,从而使女人的一颗心云淡风轻,宽广而温暖。明白每个人无论平凡还是高贵,都是神独一无二的礼物。从而不再苛责,不再追求过分的完美,全身心释放出曾经接受过的爱、温暖跟似水柔情,怀着一腔悲悯,从容淡定去包容所有爱她怨她的亲人、朋友跟冤家。

莫道无闲愁,只是尽情付予东风泪。

不惑之年,应该是生命再一次绽放的时刻了。四十岁的女人,已没有了年轻时的天真幼稚,对生活的要求,变得更加朴素。欲望减低,才发现,生活里处处青山绿水,就连早晨初生的旭日,女人都发觉是那么的美,美得销魂。

以前那些疼痛、怨怼、求不得,现在回想起来,竟是那么的没有意义,那么的可笑。

在缓慢而悠闲的时光里,女人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了。这时,女人就成了酒,成了陈年的老酒。不温不火,通透明澈,暗香浮动。一沾唇,就能点燃沉睡的青春,让血管里血液燃起蓬勃的火焰,让你在微醺里,品味出一种叫做人生的滋味。人生是什么滋味啊?记得弘一法师圆寂前,曾给他的弟子手书了四个大字:悲欣交集!

悲欣交集,这就是人生的滋味了。微醺的女人,在品味人生悲欣的时刻,就成了一本书。书里有花有叶,有泪有笑,有回荡于林泉间甜美的歌吟,亦有白发胜雪的苍白无奈,请不要嘲笑女人的浅薄,一个不起眼的拈花微笑,或许就是她最真情的时刻;一张字迹慌乱的小纸条,或许传达出就是她曾经最脉脉深情的羞怯;每天早起,陪身单影只的你跑完两千米,其实是她愿意陪你走一生的心声表达呢。

此刻暮霭微微笼罩的时刻,女人早已在唠叨里沉默,沉默是金啊!那么多毛病,那么多缺点的女人,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白头鸳鸯两依依。日升日落,岁月流转。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女人,都有着迥然不同的风情。可小家碧玉,可妖娆妩媚,可步步生莲,亦可沉静若水,倾国倾城……这所有的所有,像电影胶片的镜头,绚丽而灿烂,可要读懂,却要一个男人用尽一生的光阴,去慢慢翻阅,你可愿意?

难忘游园

山西省太原市  任 元

外出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如今多数现代都市人所追述的一种生活。既可游览观光,又能锻炼身体、放松心情,还可陶冶情操。时尚地出行,这对于健全人来说,是那样的轻而易举,不费九牛之力。可对于我们残疾人来说:“那时尚地出行,却是一份真正昂贵奢侈,一个连想也不敢想的梦。”

记得在儿时,就因家里生活拮据,再加上自己身体不好,出行不便,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双休日,回姥姥家去奶奶家,常常是周六时,先由爸爸妈妈抱着妹妹回去,我只好独自一人呆在家里看门,中午随便吃些妈妈预先为我准备好的便当,等第二天周日时,妈妈爸爸或是大伯、表哥,姨夫开来汽车,再带我回老姥姥家或是奶奶家。为此,我总是会让几个表哥表姐还有表弟眼馋地说:我活得滋润幸福,能享受一份特殊待遇,要是让亲戚家待客,光是接待我们家就得两天。只是让爷爷和二伯经常埋怨地嫌我总不与父母一起相随回家。

想起外出,它在一次次碰撞地着我那颗为之激动的心灵,心情放飞的同时,也仿佛会让一棵衬托起红花的绿叶在此时显现出它的独特绚丽和多彩。至今清晰地记得几年前的5月19日,第十六次“全国助残日”前夕,我们太原残疾人拖起自己重残的身躯,走进森林公园,参加“知荣辱、爱太原、图自强,求发展,”大型游园活动。

上午九时,我们早早地来到森林公园门前,那小广场上水泄不通座无虚席,那道大红拱门下,市肢残人协会组成一条长长的轮椅方队,更是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市残联领导、森林公园领导热情洋溢的讲话和热烈欢迎中,我们的“知荣辱、爱太原、图自强,求发展”太原市残疾人“自强模范”大型游园活动开始了。

途经的第一个景点,是位于市森林公园西北方的“百鸟园”。走进园中,最吸引我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院落,尤其是那座十几米长的古老凉亭。坐在凉亭中,我仿佛回到了三年前,在山西榆次“常家庄园”采风时,常家的杏园,中国民居第一书院——石芸轩书院。更仿佛让我联想到在古装电视剧中,那些个才子佳人在这里呤诗作画的场景。

走出凉亭向北稍稍行进,无数只和平鸽展翅翱翔向蓝天飞去,它们在晴空下飞舞无忧无虑。这时一股强烈的愿望涌出心田,提醒我人生其实也需要这样:展开翅膀尽情地放飞,无忧无虑,精心打造一份属于自己的天空,去创造未来事业中的成功与辉煌。

跟随和平鸽的一路飞翔,我们翻越那座假山,沿着一条弯曲的小路前行,到了一座猴碰棚前,无数只可爱的小精灵猴子猴孙,正争先恐后地向我们涌来,人们开始翻找食物为它喂食,许多人举起照相机,给它拍张照片。

告别猴子的精彩表演,走出“百鸟园”,我们乘坐停在公园内览车从西门向北驶来,一路上芳草萋萋,挺拔的小树茁壮成长,坚实的路面平展延伸,使我领略到了清澈的晋阳湖水、家乡的大好河山、美丽的自然风光……

啊!难忘的游园,真想不到它会使我看得那样眼花缭乱,流连忘返,也更会让我回想起这样的小诗《深春初夏》,来深表心中对这缕美景的诉说。

深春初夏飘热浪,

鸟语欢歌花儿香,

五月采风好时节。

自强英模忙游园!

尽管由于自己文学功底的严重不足,或许在此诗歌中的诗句写得不够押韵,或许还有很多遗漏之处。可这首诗深深表达着我心中对美景的一段最美好的诉说,一段最美好回忆。啊!难忘的游园,它仿佛同样也在给予着我求知般的收获!

爸,你为什么不慢些走……

广东省汕头市  张跃飞

父亲走了,走得那么突然,事先竟毫无征兆。6月27日中午我下班回去父母家,父亲依旧坐在客厅的藤椅上,扭头对我说,帮他刨下胡须,下午要洗澡。和大多数老年人一样,父亲一向用须刀片手刮,给他用过几次电动递须刀又快又好,可是他却不会用。大概到1点20分,妻发现还在吃炒米粉的父亲给哽住了,紧张地喊了起来,我们一阵手忙脚乱,可毕竟不擅急救,打了120,可就近的医院却没车,仅仅也就10多分钟,待舍近求远派来的救护车到来时已是回天乏术。父亲享年九十有二,已是高寿,可走得如此突兀,实在让人悲伤和心痛,料理着后事,我没有号啕大哭,可不时不由自己发自心灵深处地抽泣。

父亲走得那么匆匆,来不及留下只言片语,想想在平日里,和父亲竟是交流无几。做子女的往往多跟母亲显得亲近,平时有较多的话语。而与父亲,或多或少总有一点淡漠,有些许隔阂,似乎要少一些心灵的沟通。尤其是成家后,平常日子里一年到头忙着自己的事儿,我与父亲之间总觉得有点平平淡淡的,父子俩能心定气闲好好谈谈的时候甚少,一年到头也难得有几次坐下来聊天,特别是父亲70多岁后耳聋日趋严重,很快就失去了语言交流的能力,要沟通什么事几乎都靠笔写,这样父子的交流就更少了。晚年的父亲已无法看电视,听不见语言,又看不清字幕,也就弄不清播放的内容了,看电视惟一的乐趣就是不停地按键换频道以期待下一个节目。他与外界也几乎没有了任何交流,原先的老同志们也在渐渐老去,前些年还不时来访,可坐下后父亲听不见。更多是相对无言了。近年的父亲每天的时间也就过得更无聊了,很多时候都在打瞌睡。然凭着眼镜他还能看看书,走前的那天上午他还在看杂志,虽然每每看不了12页又瞌睡了。就在这之前不多日,妻问父亲,你现在还记得怎么下象棋吗?他说:还会的。随着父母年事渐高,这五、六年我们每天都有一顿饭是在父母家吃,饭后我为大家泡上茶,待上1个多2个小时不是上班就是回自己家去了,竟连陪父亲下盘棋都没有过。想到这,我更懊悔,平时多顾着忙自己的事,竟没能更多地陪陪父亲,此后的他再也不需要我陪了,我也再没机会为父亲刨胡须、剪指甲了。

回首年少的时候,更多见到的是父亲严肃的脸,那时正在当年的他整天忙于工作,在家的时间远比母亲要少得多。还在我1岁多时父亲从部队转业到金山中学,是当时全市普通中学第一位专职党支部书记,到我记事的时候,父亲奉调创建汕头市技工学校,担任第一任校长,那是1963年,小弟还未出生。记得父亲经常不在家,吃住在学校,后来听他与当年的学生聊天,才得知针对当时生源的多样性,有一段时间与学生同睡在宿舍里,和他们谈心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遇上父亲难得星期天在家休息,就会带我上公园或人民广场去玩。有一次父亲骑自行车带我到新华影院看电影,好像是一部外国影片,完场出来见影院对面的饮冷店恰好有鲜牛奶供应,那时这可是稀罕物呀,便停车带我进去买了一瓶喝,他自己并没喝,可到了牵自行车却发现,挂在车头上的袋子不见了,里面有一台送修取回的闹钟,这可值五块钱啊,在那时一般员工的工资每月也就三、四十元。父亲的单位在当时的远郊区,办公室好几次有鸟儿飞闯了进去,他关上门窗将鸟儿活捉住,带回来给我养着玩。1984年我到广州做手术治疗腿疾,父亲一人全程陪护,已临退休年龄的他晚上就在病床边的地上躺一躺……

回忆绵绵,往事依依。1975年我高中毕业,那时毕业的出路几乎就是“上山下乡”,除非有特殊情况可例外。我因为身体原因留城了,按政策留城是可以安排工作的,在小县城如父亲这样的县团级干部并不多,当地有关人员主动询问是否安排我参加工作,可父亲却婉拒了,说他即将调回汕头复办市技校,我的工作也待回城后再说。可待到我们一家人迁回来后,我的工作问题却迟迟得不到落实,因我腿有残疾几个单位都拒之门外,有朋友劝说父亲,反正你自己的单位复办需要进许多人,到学校来就好。可父亲说,我在这里怎么行?和家属同个单位不利工作。我待业3年后才按劳动局的安排到一家集体所有制工厂当了一线工人。不仅如此,母亲原来也是技校的干部,从饶平返城时父亲却让母亲调去工厂。父亲前后在技校当了近20年校长(中间有几年是在饶平),我们家没有谁到技校工作,他却帮助了不少人调进了技校。

1983年父亲在市成人教育办当领导,这时节有一个对职工文化素质的文件要求,凡在1969年至1980年间的初、高中毕业的职工,都需要参加文化补课学习经考试合格,才能视为具备证书标明的学历。其时我因所在的车间生产任务紧,常是连续加班,有时一连一、二个月都没有半天可休,晚上也常要到10点左右才下班;更有一个原因是,我们厂归属二轻局辖下的日用公司,指定的补习学校是在老市区广州街的第十二中学,我家住东区,离得有点远,晚上没有公交车不方便,而对我这行动不便的人来说就更困难了。我也想过是否能让父亲帮忙混过关去,给老爸点了几次,可他就是不吭声。知道这指望不上,我报名参加补习班,并请工友们用自行车带我去上课,顺利过了关。

晚年的父亲,已是渐渐变老的羸弱老人,进入耄耋之年,身体远不如前,行动显得迟缓老态了,渐渐无法自己下楼梯了。而平日的脾性行为神态却见出几分童性来,妻子每个上午买菜回去做饭,他都要向媳妇要零食。每每还在月底就一再向母亲讨要下月的零花钱,其实他要了钱也没什么用处,积存着要给孙子。可这不是父亲人生的全部,父亲姓张名思明,家乡在广东的兴宁县,凭着半工半读念了高中然后当了小学教员。1946年积极靠拢在学校秘密活动的党组织,1947年按照党组织的安排,和一批志同道合的热血青年加入了粤赣湘边界的人民解放军边纵部队,在敌后坚持了近三年的艰苦游击战。记忆中,父亲很少提及他当年的战斗生活,印象中只有几个片断还算清晰地留在我的脑海。一是小时候教育我们珍惜幸福生活不要娇气,说当年山上打游击,有一回给国民党军包围了三天三夜,为免被敌人发现,不敢生火,又冻又饿,连水都没得喝,突围出来后见了山坑里积存的雨水,虽然泥土混浊也有如甘泉,双手捧起就喝。二是说到人要有自己的精神和意志,回忆一次战斗中,当时他是指导员,和连长并肩作战。连长身负重伤仍不觉得,带领战士们奋力冲锋,直到跟随的通讯员叫了声:连长,你负伤了。连长才发现自己全身是血,顿时倒下停止了呼吸。还有一次父亲解释他始终不饮酒的缘故,一次完成任务后聚餐庆祝,有一位干部竟在酒后拨出佩枪来,差点出了事故。

前些年我帮助已年迈眼花的父亲填写有关劳模的表格,才知晓早在1949年2月,他因战斗表现英勇被评为“战斗模范”,1950年因成绩显著被中南军区评为“模范政治指导员”。而评为“战斗模范”那次是场生死之战,19492月,他所在的连队奉令执行引诱敌人的任务,由于战情变化,被数倍之敌包围在一座老城中,敌军配备有重机枪六零炮等重武器,火力十分强大,父亲的连队只有步枪,没有机枪,而且弹药也不多,力量悬殊,凭借仅有的步枪轻武器与拥有重火力的敌军对峙,依托坚固的城墙顽强坚守。敌方的重机枪火力很猛,父亲对连长说,今天可能要准备牺牲了。父亲将子弹集中起来,交给连里打猎出身的几名战士,让他们对准敌人的重机枪狠狠地打,打倒了敌人的射手,这一招取得奇效,迟缓了敌人的进攻,千钓一发之际,援军赶来杀退了敌人。

在和平时代也有不一般的考验,“文革”时期技工学校停止招生,1969年冬父亲的单位迁到饶平不久,他作为工作队员进驻电厂。不久父亲到离县城几十公里的汤溪水库检查工作,遇上特大暴雨,发生水灾,交通中断,水库告急,随时有溃坝危险。若是大坝崩溃,后果不堪设想,连县城都会淹水,父亲和水库员工们一起紧张工作,日夜未眠,处置险情,保证了水库安全。连省里的领导都一再关注水库动态,多次电话询问和作指示,可见关系重大。

父亲走前一些日子,我发现他行为习惯有些变化,渐渐地已无法自己下楼梯了,平时最关注的天气预报似乎熟视无睹了,也不再和大家争抢电视摇控器,每天吃饭也越来越慢……可我没意识到,我们都没意识到,这是不是父亲在渐渐向我们告别呢?

父亲走了,走得太过匆忙了,心中无论有怎么地不舍,也无从挽留你远去的脚步。我一遍遍地在心里呼唤:爸,您怎不慢些走……

人生的辩证法

                                                 河南省滑县    张世普

小时候,小伙伴们和我,常常喜欢在夏天的夜晚,抬头数天空中的星星,可是星星怎么也数不完,视线之外的天空还是天空,星星的尽头还是星星。于是,大家一起躺在地上、闭上眼睛,想象浩瀚的星空里隐藏着有多少美丽的神话。

那时候大家都认为世界非常纯粹,快乐就是快乐,悲伤就是悲伤。春天的花朵,夏天的雨滴,秋天的明月以及冬天的飞雪,四季轮回也是那样的分明。

等到刚从学校毕业的时候,大家全身热血涌动,感觉美好的梦想触手可及。可是没多长时间,就发现生活与书本和理想,有很远的距离。经历过很长时间的亲身经历后才了解,世界远没有想象的美好。春天不仅有鲜艳的花朵,还有沙尘和雾霾;夏天不仅有雨滴,还有蚊子和苍蝇;秋天不仅有皎洁的明月,还有凋零的落叶;冬天不仅有洁白的雪花,还有枯萎的树木。

再大些的时候,遇到了更多的挫折,经历了更多的失败,感受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那时会突然感到自己仿佛生活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自己过去所学、所想竟然全无用武之地,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仿佛是完全错误的,竟然逐渐不适应这个看似复杂的世界。于是开始怨天尤人、牢骚满腹,认为这个世界一团漆黑。这时,我们最初的梦想已被生活折磨得面目难辨。

但是又不得不继续前行,经历了不同的人在生命里来来去去,看惯了形形色色的事每天在这个世界里发生,终于明白,心心念念的世界原来是那样宽广、多元,有些人和事出现在自己的生命里只是为了让自己了解世界的全貌。于是,对世界仿佛又恢复了信心:这个世界虽然有尘埃和阴霾,但还有美好的一面,比如春天还有盛开的花朵,夏天还有飘洒的雨滴,秋天还有皎洁的明月以及冬天还有飞舞的雪花。

原来,花开和花落、温暖和寒冷、光明和黑暗等等一对对的矛盾,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世界就是这样,任何事物都可以一分为二,否定了正面或者反面都不是完整的硬币,人生就是在这两端像钟摆一样摆来摆去。

大凡世事,可能皆是如此:唯有经历过才能真正理解;如果没有经历过,容易被眼花缭乱的表象迷惑。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很多人不相信真会发生,愿意相信的反而是不会发生的事情。人生中最奥秘的部分或许就在于此,正在于其无可复制,无法预知未来,也不能重回过去。如果一个人提前领悟到世界的全貌,在人生的道路上可以少走许多弯路,节省很多时间,避免很多曲折。

大概,每个人心中最初都有着这样、那样的向往。它也许可以实现,也许永远无法实现。但无论是否可以实现,我们都不应忘记原来的向往。在历经曲折的境况下,能够继续不懈追求自己最初的理想,这对一个人是极大的挑战,如果能将这一激情持续保持,人生很容易就能达到由量变到质变的升华。或许等到我们最终达到梦想的彼岸时,会发现我们苦苦追寻原来的自己,是一个崭新的自己。这,就是人生的辩证法。

祝一生幸福!

残联工作二三事

湖北省兴山县   刘  芳

我在镇残联当协理员已经两年的时间,回顾这两年的工作历程,平心而论,我没有多大功劳,但确实有一些苦劳,我也并非为自己叫苦,因为苦中有乐,我也是独得其乐。刚开始干残联的工作,并不被人认可,许多人还嘲笑我是太平洋的警察----管得宽。我既非镇里的干部,也非村里的干部,跑那么多路,讲那么多话,是有些操心过多。但我作为一名残疾人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残疾人,我更能体会残疾人的痛苦,理解残疾人的心情,我是心甘情愿尽绵薄之力为他们服务的。对于旁人的冷嘲热讽,我付之一笑,全当没听见。

黄粮镇仁圣村四组的刘金星,今年春季在家帮助弟弟耕种,姐弟俩由于使用农耕机操作不当,导致刘金星的右腿和右胳膊严重受伤,住院花了好几万元,后来没钱治疗,只好回家休养。我和仁圣村的残疾人专职委员毛文华一起去她家了解情况。仁圣村山大人稀,山路崎岖不平,交通不太方便,我和毛文华只好徒步行走,毛文华腿脚行走不便(肢体残疾),我们走走歇歇,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苦跋涉,终于来到刘金星的家中。刘金星卧床休息,听见有人来,爬起来把门打开,我见她右胳膊和右腿包裹严实,看样子还是很严重。她说明年春天才能把腿上的钢板取下来,又要好几万的医药费。刘金星是个命运多桀的女子,小时候父母离异,她与母亲还有两个弟弟一起生活。她也读过中专,但是家庭经济困难,没毕业就退学了。她也嫁过人,夫妻感情不和,五年之后就离异了,又回到娘家随母亲和弟弟一起生活。她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家拼命干活,也只能顾个温饱。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不小心出了那场事故,这对于她的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一连串的打击,使这个才三十多岁却饱经风霜的女人看起来苍老、沉默。

当我们说明来意,想关心一下她的伤情,她平淡地说:“我的手和腿不可能恢复到原来的程度,可能要成残废。”我和毛文华都想安慰她几句,可我们都不知说什么好,我们劝她看开些,“既然残疾了,就办个残疾证吧。”我说:“以后国家的政策只会越来越好,对残疾人的优惠政策也会越来越多,你说呢?”刘金星说:“办个残疾证需要什么手续?要多少钱?”我说:“你本人写申请,村里加盖公章,镇残联签字盖章,还要二代身份证。”后来考虑到她本人身体原因不能去县残联,加上交通闭塞,我们决定特殊情况特殊对待,由我和毛文华去为她办理残疾证,我们带上她的申请书,身份证和医学鉴定,到县残联说明情况,领导也是一路绿灯给她办好了证,我和毛文华争着出钱,办公室杨主任说:“她是特殊困难,可以免费。”

回去之后,我把情况向民政部门反映,余德秀同志兼我们镇残联的理事长,她说:“你再去一趟,了解一下她的情况。”当我了解到刘金星读中专的时候,户口转成了非农业户口。余德秀同志说:“你让她母亲带着户口本和身份证及相关资料到镇里来,我帮她申请办理城镇低保,这么大的灾难,的确是困难,我们应该帮助一下。”刘金星的城镇低保很快审批下来,她每月可以领80元的生活费。在村里临时救助中,村干部也给她家发了300元的救助金。虽然是杯水车薪,但政府、残联、村干部都在关心她,使她感激不尽,也让她觉得人间有爱,有温暖。

还有一次,我到庙淌坪村三组为邹远寿(肢体残二级)拍摄房屋改造好以后的照片,也是因为山高路陡,交通不便利,我拍好房屋照片,回家时天色已近黄昏,我一个人走在乡村的小道上,听见鸟儿在林间飞来飞去,心里很害怕,老觉得有人跟在后面,不敢回头,便一个劲儿的往前走。鲁迅说过这世上根本没有鬼,可我还是总想着恐怖的事,害怕得要命。突然电话响了,是老公打来的,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我说:“我很害怕,你别挂电话,快点骑车来水泥路上接我。”老公一直不停地和我讲话,直到他看见我,才挂了电话,我也终于松了一口气。老公见到我首先就说:“老婆给我一百块钱。”“要钱干嘛?”“我的电话费要续费,不然要停机了,至于车费就免了。”我说:“再世葛朗台,你也未免太现实了。”回到家,老公说:“唉,你这么辛苦,挣的也不多,何苦呢?在家玩着,我还不担心你的安全。”我说:“你就不懂了,我辛苦,工资也不多,但我很充实,也很快乐!”老公笑我是苦中做乐。

是啊,有时到村里去看望残疾朋友,他们家属的一杯热茶,一顿便饭,一句感谢的话,使我觉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我喜欢自己的工作,为残疾人服务,我感到快乐幸福!

诗坛飞舟

握紧生命的手(外一首)

山东省微山县  马加强

走进小树林的幽幽
你是被那霜打了的枝头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
你是否就能沾满阳光的情柔

多少的青春都在你的泥土中生锈
多少的落红都成了清晨望你的泪眸
既然风雨都没能把你带走
为何不去将你的独特展露

不必为了没有色彩的日子而忧愁
太多季节的繁华都在于蓦然的回首
就算大半的生活是在晦涩中颤抖
也做了一枚扼住命运的纽扣

握紧生命最强韧的那只手
永远不要主动的乱丢
包裹住理想完整的血肉
骄傲的直面花开的气候

磨  砺

我本是山脚下的一片碎石
轻狂的那年被风扫入了海底
日日见那滔天巨浪的手臂
但最终都不肯把我带回陆地
夜夜反反复复的淘洗
把我的蓝天白云都洗成了回忆
为什么腐朽的尸骨总压住我的身体
究竟要让我错过多少花期
为什么大白鲨不把我吞进它的胃里
让我破灭了任何的幻想或希冀
星星啊
这上天为我派来的信使
它大概已经偷走了我的秘密
才会装作如此的诡异
就请期待着潮汐
也许会呈现出一颗全新的鹅卵石
也许会让那山发现我的稀奇

秋日尽头(外一首)

安徽省宿州市  陈  军

    收割完的田野,

    仍留有果实的余香。

    天空中,一只飞鸟,

    在逡巡沉甸甸的昨日。

子夜

深沉的子夜

    迷漫着睿智的灵光

    睡去

    是一种意境的隐藏

    醒来

    是一种欲望的飞翔

渴望奇迹

陕西省西安市   

又是梦幻中的温暖,

成为醒来时的无奈。

再次用你深深的爱,

填补我心中的空白。

只有你朦胧的身影在思念中徘徊,

还有我倔强的灵魂在苦难中忍耐。  

静静地等待,

不知有没有未来。

默默地祈祷,

期望奇迹的存在。

不管幻梦何时醒来。

不管现实何等无奈。

只有微笑的你永远留在心怀。

还有坚强的我在寂静中期待。

静静等待,

一定会有未来。

默默祈祷,

相信奇迹的存在。

沙尘袭来(外一首)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    

沙尘袭来,风狂笑着,撕扯着树的衣襟

关门闭窗,猫咪围着我不断的颤尾,眼睛里全是恐惧

手机响起:起风了,腿疼加重了吧?按时吃药,注意休息……”

讨厌极了吃药,也不想在意你的关心,是爱恋还是可怜

几只塑料袋在空中飞旋打转,麻雀在檐下尖叫

小黄狗抱头躲在檐下的角落里

沙尘倾刻间落满了我的面颊和衣衫,落满了村庄的午后

风一刻不停,打翻了花盆,折断了花枝

怎么就带不走我心里涌满的悲伤?

沙尘袭来,疼痛似仇家,向我身上不停的砸

中年之痛

夏天还没有走过,我已经走过四十岁了

暮年的沧桑,在前方向我频频招手

那些花儿开的正艳,他年凋谢的伤感

已随风散落在尘世里

云从头顶飘过,悠闲的姿态,划伤了我的影子

追逐过的梦想,已赋予了新的命题——

家人平安,生命静好

越来越想念逝去的亲人,越来越珍惜身边爱我和我爱的人

越来越觉得时光太匆匆

厌倦了被疼痛困扰的日子,渴望一场大雨,倾泻

淹没那些疼痛的日子,甚至淹没,我的生命

想念一些人,却害怕不被一些人想念,只好不去打扰

霜花开错了地方,绽放在双亲的头顶,那白,刺眼刺心

儿子冒到了我的额头,可爱帅气,还很淘气……

长篇选载

陈君恩著《将苦难转化成祝福》

第四章  情系盲童

罗曼·罗兰曾说:“只要还有能力帮助别人,就没有权利袖手旁观。”当我走进盲校,在与盲童亲密相处中,我的心渐渐地与盲童的喜乐与悲苦牵连在一起了。20多年来,我将我的爱融入到盲童的成长过程中。教音乐、谈人生,搀扶着一个个盲童,踏上光明的前程。

破瓦片可以垫桌脚

 福州有一句俗语—— “破瓦片可以垫桌脚”,意思是说一个很不起眼的人,如果把他放在恰当的位置就能有所作为。我如同那块破瓦片,在盲校音乐教师的岗位上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1991年我刚到福州盲聋哑学校工作时,该校的盲部只有两个班级,学生人数20名。一个班级一周只有两节音乐课,我每周只上4节课,而当时的数学老师和语文老师每周都上14节课,比我整整多了10节!拿一样的工资,教学任务却轻松得多,这种状况使我内心觉得很不安,在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驱使下,我开始有意识地发挥自己的专长,比如指导盲童们的生活,教他们自己倒开水、穿针、缝扣子、绑鞋带等等,后来我还向学校主动申请教以前都由明眼老师教授的生活指导课和手工课。虽然一下子忙碌了很多,但我终于可以坦然地微笑了。

我从14岁开始学习作曲,也举办过个人作品音乐会,但那些专业知识与小学的音乐教学工作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我必须重新开始学习。于是,我向鼓楼区第三中心小学和福州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的音乐老师请教,在他们的指导下,逐步掌握了小学音乐教学的方法,并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使用盲文音乐课本,普及盲谱,教授乐理,还积极组织盲童小乐队、合唱队。我的音乐教学能力得到了校领导的肯定,工作逐渐步入轨道。

莎士比亚说:“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我深以为然。和孩子们在一起,亦师亦友,互助互爱,我每天都生活在快乐之中。对我来说,在盲聋哑学校的工作不只是一种职业,也是我的热爱和价值追求之所在。

每天早上一到学校,总有一群孩子围绕在我身边,拉着我的手又蹦又跳,又说又笑。有一个叫张丰宾的低视力学生,每天中午帮我到食堂取饭盒;有一次我因为有事情,较晚回到宿舍,学生林鹏怕我的饭变凉,把我的饭盒藏在他的棉被中。学生的真诚与善良深深地感动了我。我身边的一个个盲童都很天真活泼,和他们在一起,我很开心,但有时候只要想到等待他们的明天是何等的艰辛,心中总泛起一阵酸楚。因此,我为他们写了一首《这里的孩子不再悲伤》的歌曲,虽然歌词很明朗,但曲调里却带着伤感,那是因为心中对他们充满了无限的怜爱啊。

每当天气骤然降温,我便想到班上那几个孤儿是否穿暖。当我走到宿舍的时候,发现小华穿着单裤。我回家后告诉了母亲,母亲立刻到百货商店买了一条绒裤,嘱咐我第二天送给小华。后来,我经常向小侄女和朋友索要衣服,送给盲校里的孩子。有一次我在宿舍里发现小华站在同学的床边听小说联播,了解到他没有收音机,于是我送了他一台收音机。以后我便常常买收音机送给那些孩子,只要一想到那些盲童得到渴望已久的收音机该有多么的快乐,我心里就充满了喜悦。

    出于热爱,我选择了盲校音乐教师这个职位,因为适合,这个职位也选择了我,给我提供了一个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巴金说:“我不配做一盏灯,那么就让我做一块木柴吧。”做不了光鲜亮丽的明灯,作为干枯的木柴照样可以发光发热。《雷锋日记》里也说:“再好的螺丝钉,离开了机器这个整体,就会被当作废料,我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社会这个大机器里发挥应有的作用。”破瓦片也可以垫桌脚,并非栋梁之材又如何!有那么多盲童需要我,还有什么比这更让我快乐的呢!

情系盲童

1995年,从原来的福州市盲聋哑学校独立出来的盲部组成了新盲校,校区迁到仓山区首山路,占地面积2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学生人数达到了90多名。就是在这所学校里,我与特困盲童结下了一段特殊的缘份。

给我印象最深也最曲折的是帮助小明、林家三兄妹、小燕、丽珠以及小方的事。

(一)

记得那是1995年9月的一天课后,四年级学生任祥跑来对我说:

“陈老师,您知道小明现在在哪里吗?”

“他不是因为休学住在城北儿童福利院里吗?”

“不是,小明现在住在城南福利院。”

我吃了一惊:城南福利院是收容老人、重度残疾人的地方,小明怎么可能转到那个地方去呢?

“小明经常给我写信,他说:'我很想回到城北儿童福利院,很想再回到盲校读书。’他还给经济电台少儿节目的主持人打过电话请求帮助。陈老师,您能不能帮帮小明呢?”任祥摇着我的手,充满期待地仰头对我说。

“你好好上课吧,有老师呢,老师先了解一下情况,会尽力帮助他的。”

任祥走后,我连忙在同事中打听情况,终于弄清了小明休学的原因:小明1992年由城北儿童福利院送来盲校读书,当时他才是个十岁的小孩,因患有夜尿症,再加上双目失明、年龄小,个人卫生做不好,坐在教室里味道很重。那时候我就担心小明会被送回城北儿童福利院,便组织几个六年级的学生一起来照顾他。一出太阳,张美艳同学就提着一桶水为他擦床铺,把他的被褥拿出去晒,其他同学也帮了很多忙。但我没想到一年多以后,学校还是建议城北儿童福利院暂时把小明带回去,待其病愈后再送来读书。小明在城北儿童福利院里住了两年,城北儿童福利院认为他生活不能自理,无法上学,便把他转到了城南福利院。

我心里有些自责,觉得从前没有照顾好小明,才导致他失学,于是打电话到城南福利院问他:“你很想读书吗?”

“我很想读书,很想念同学们,陈老师请你把我接回盲校读书吧!”小明的语气中带着失落与苦闷,他还只是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啊,难道就终身生活在城南福利院里吗?我不禁为他的境遇感到揪心。

我在电话中轻声安慰他,并保证“我一定会尽力帮助你”。

经过一番努力,我找到了市残联的刘理事长和市民政局的林局长,把小明的情况向他们反映并请求帮助,市残联刘理事长委托工作人员黄女士,市民政局林局长则委托陈科长共同办理此事。然而到了12月,小明回盲校读书之事仍无着落。我心里很着急,担心如果这个学期小明还没被送来读书,就要降到下一个年级去了。我常打电话询问此事的办理情况,有一次,黄女士被我催急了,说:“我也当过老师,也知道降级对于学生是不好的,但小明的户口已搬到了城南福利院,这个事情做起来哪有那么容易?你如果这么着急,那就自己去跑好了。”我听了,为自己的力量弱小感到非常难过,小明正盼着我帮助他,而我竟束手无策!那时,我只是一个大学刚毕业的普通教师,本身还是个残疾人,无权无势,我还担心因为此事跟残联的工作人员关系搞得太僵,更使小明回盲校这件事遥遥无期。那一阵子,我常常牵挂着小明:小明因为双目失明被父母遗弃,又因为患有夜尿症而导致辍学,他的命可真苦啊!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一个真正爱他的人,就不至于这么苦了。想到这儿,眼泪夺眶而出,我决心要成为真正爱他的那个人。后来,我叫我太太和黄女士一起冒着严寒,骑车去城北儿童福利院联系小明读书之事。一番波折,终于得到一个还不算太差的结果——由城南福利院将小明送到盲校来继续读书,但有两个细节问题需要解决:一是盲校每人每月的伙食标准是150元,而那时城南福利院每人每月的全部经费只有135元。为了尽快解决这个问题,由我自己来补足其中的差额,而每学期265元的杂费则由城北儿童福利院捐助。二是小明在盲校期间生病产生的医疗费由谁承担。协商的结果是如果小明生病了,盲校可以将他送回城南福利院,按照城南福利院的具体条件和能力给予医治。

1996年1月7日上午,我请盲校的司机梁师傅开车和我一起去城南福利院接小明回盲校读书。临行前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对小明说:“回去要好好读书,不要辜负了老师对你的期望。”小明高兴得直点头。我坐在车里心情很激动,我想虽然我付出了许多的心血才有今天的结果,但这个结果却是小明命运的一个转折点——他得到了读书的机会,将来就有可能学有一技之长,自食其力,甚至还有可能成家立业,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比终身被收容在城南福利院里要好上千百倍。我付出的这些辛劳都是值得的。

那天我们回到盲校已是中午11点多了,我担心下午上班后,有人看到小明的衣物那么脏会有意见,立即叫低视力的学生帮忙将小明太脏太破的衣服和被子挑选出来扔掉,把还能用的衣服毯子堆满了一个大水池,然后我脱掉西装拿来洗衣粉为他清洗,一直洗到下午上班时间还没洗完。孙校长推门进来看见我在冷水里为小明洗了那么多的衣服,哽咽地说:“君恩老师,你在家里可能还从来没做过这么多的事情,你对盲童的这份感情实在难得啊!”

为了更好地照顾小明,以免重蹈覆辙,我专门制订了一套方案:我拿来盲用报时钟送给小明,要他半夜定时起来上厕所;为他买了崭新的衣被让他显得更整洁;安排高年级同学每天带他去洗澡;并请任祥和余延舟同学为他辅导数学。在大家的帮助下,小明终于修完了盲校的小学课程和按摩职业初中的课程,成为了一名盲人按摩师,而他的夜尿症在青春期发育后也自然地痊愈了。

许多年过去了,每逢节日,在闽清工作的小明都会打电话或发短信给我,这让我感到很欣慰。虽然在帮助小明的过程中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也曾遭受挫折,屡屡碰壁,但这件事更坚定了我帮助特困盲童的信念。

(二)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帮助特困盲童的过程中,我认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通过一起帮助林家三兄妹,我更加感受到了大爱无疆。

一天闲谈时,孙校长说林祥的父亲因得白血病刚刚去世,他家里为了给他爸爸治病向亲戚借了许多钱,而他的弟弟妹妹眼睛也看不见,这种状况使他们无法来盲校读书。我当下就记住了这件事。第二天中午,我到林祥的宿舍向他了解情况。林祥说:“妹妹林芬今年十岁,弟弟林虎今年九岁,他们很想读书,但家里还欠别人7万元钱,妈妈没钱为弟弟妹妹交杂费和伙食费。”过几天我打电话找到了林祥的母亲和他的弟弟妹妹。从电话里,我听到林芬声音悦耳、口齿清晰,林虎憨厚、纯朴、可爱。我很激动,心想这是两个很聪明的孩子,我一定要把他们接到盲校来读书。我将此事向我太太提起,力鹰听后说:“我看看能不能为他们想一些办法。”过了几天,力鹰找到她的老师,当时在福州教育学院任教的瑞典籍英语教师兰慧丽博士(Dr.Britt Marrie  Lundback)。兰博士和在福州任教的其他几位外教都是由爱德基金会联系的援华人员,兰博士答应会将此事向爱德基金会防盲部主任庄爱玲博士反映,并写信给在福州的其他外教请求帮助。在兰博士的引荐下,我认识了庄博士。我和庄博士设计了“政府出一点、社会帮一点、爱德基金会资助一点”的“三个一点”方案来帮助林家三兄妹接受义务教育。通过三个多月的努力,这个方案基本成形。这时,喜从天降,兰博士说福建医科大学的美籍教师陶苏(Sue Todd)约我详谈帮助林家三兄妹读书的事情。那天下午,我在兰博士和力鹰的陪同下,来到医大外教宿舍,见到了陶老师。陶老师看了林家三兄妹的照片,惊叹道:“他们像天使一样漂亮!”陶老师承诺,林家三兄妹在福州盲校读书期间的全部费用由她负责,因此“三个一点”方案被搁置下来了,最终在陶老师的帮助下林家兄妹顺利地来到盲校学习。

陶老师每学期都会来福州盲校看望林家三兄妹,三个孩子还常常收到陶老师送的精美礼物,他们也由此成为盲校里最幸福的孩子。陶老师了解到另一个孩子小顺因其父亲得肝癌去世,家庭经济很困难。因此她也慷慨地承担了小顺的全部学习费用。有一次,力鹰问陶老师:“您已是80岁高龄的人了,还只身在中国服务,是否担心过自己的身体情况?”她回答说:“无论我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只要我是在为他人服务,我便无所畏惧。”陶老师回国之前,到盲校来看望那几个孩子,陶老师抱着林芬流泪不止,我们在一起唱道: “You are my sunshine , my only sunshine, you make me happy when skies are grey.  You will never know dear, how much  I  love you ,so please don’t take my sunshine away.”那天下午,我觉得阳光很温暖,世界很美好。

外国友人给我树立了榜样,我倍受鼓舞,在帮助特困盲童这条路上艰难跋涉,无惧无畏。

(三)

梅香和小方是姐弟俩,他们是失明加侏儒的多重残疾孩子。当时梅香已经在盲校读小学三年级,而11岁的小方还没有上学。2000年9月的某一天,我在校长室借用电话时,无意中听到了校长对小方的父亲说:“小方个子太小了,等明年长高一点再来读书吧。”我之前就认识这对姐弟的父亲,他是个老实的农民,收入微薄,但还是尽心尽力照顾姐弟俩,曾经为了能够使梅香减免一点学杂费,来找过校长。我觉得他是个伟大的父亲,对重度残疾的两个孩子不离不弃,这很不容易。我怜悯之情顿生,于是上前对这位父亲说:“让我看看这个孩子。”我伸手抚摸小方的肩膀,心里觉得很诧异:小方已经11岁了,怎么比我6岁的儿子还矮半个头!临走时,我对他说:“今晚你打电话给我,我想明天带小方到儿童医院看一看。”

下班后,我打电话给福州儿童医院陈辉清副院长,说明了小方的情况并请求帮助。陈副院长说:“我们医院有一位研究侏儒症的专家,我今晚安排好,你明天上午九点带他过来。”第二天上午我让力鹰带着小方、梅香和他们的父亲一起到了医院。拍片结果是梅香的骨骼已经钙化了,但小方的骨骼还没有钙化,还有长高的可能性。医生说侏儒症的病因有很多,其中有一种是可以通过注射生长激素使他长高。但每年的费用高达1万元,需要持续治疗3到4年。我为此特意设计了“20个500元”的计划,有许多朋友和盲校的毕业生愿意合力帮助小方。等到一系列的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遗憾地告诉我们,小方并不是这种类型,无法为他注射生长激素进行治疗。后来我为小方争取到了每年2000元的资助,让他免费到学校来读书。

(四)

那是1997年春季的一个中午,我在办公室吃午饭,听见走廊里有嘈杂的声音。后来同事告诉我,平潭县有五六个人带来一个孤女,他们早上去了儿童福利院,因为孩子已经13岁,儿童福利院不能收,便介绍他们把孩子送到盲校来。

因为小燕没有监护人,盲校也不能收。我向他们要了小燕的通信地址,希望能够帮助她。据了解,小燕幼年时父亲去世,母亲因患精神分裂症离家出走,音讯全无,她的生活全由伯伯来照顾。了解情况后,我联系到了福州教育学院外教兰慧丽博士,兰博士愿意为她提供每年2400元的全额资助。然后我又写信与她的亲戚协商,希望有人愿意签字作为小燕的监护人,最终小燕的姨妈承担起了监护人的责任。1997年秋季,小燕终于可以来福州市盲校读书了。

由于小燕自幼一个人生活在父亲遗留下来的房子里,基本与社会处于隔绝的状态。来盲校时,她只能用方言表达一些最简单的意思。于是我请懂平潭话的施雅香同学照顾她的生活。半年后,学生小萌兴奋地打电话告诉我:“陈老师,小燕会说话了!” 那天晚上,我和力鹰都很激动,小燕会说话了!虽然以后的人生还有很多艰辛,但她毕竟迈出了融入社会的第一步。

小燕常常说肚子痛,我请力鹰和林副校长带她去看病,医生说她的身体太瘦弱,需要补充营养。因此,力鹰常常购买营养品给她。过了几年,小燕出落成了一个漂亮的大姑娘。

(五)

和小燕年龄相仿的丽珠是个弃婴,被福清市三山镇一名年近七旬的五保户抱养。被抱养时她是个双眸明亮的漂亮女婴,两岁时因得麻疹没有及时医治,双眼球部分外凸导致双目失明。丽珠九岁时,我在寻找盲童的时候从教育局的资料里得到了她的信息。了解情况后,我为她争取到了台湾大丰文教基金会的全额资助。我写信给她的养父,请他送丽珠来盲校读书。

2001年秋,丽珠终于来到福州市盲校读书了。她是个聪明的孩子,不但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在音乐、按摩、手工等各方面都很有才华。毕业后,她在福州一家按摩店工作,在那里她认识了她现在的丈夫。后来她跟着丈夫回到他丈夫的老家成都,在那里开了一家按摩店,听说收入不错,前几年又生了孩子,生活过得很幸福。

虽然写在纸上的残疾儿童升学率只是一串枯燥的数字,但对于残疾儿童个人而言,能否接受教育关乎其一生的命运和前途。因为受到教育,丽珠他们的命运得以改变。因此,我特别注重盲童教育。

1996年虽然有了《闽教初第18号文件》,文件规定对于盲童和聋童接受义务教育实行省市县三级补助政策,省级每生每年500元已落实,市级每生每年300元也逐步得到了落实,但县这一级的补助却无法实现。盲童来福州读书需要伙食、交通等杂费,每年费用合计高达2000多元,经济困难仍然制约着盲童接受义务教育。

遇到有些盲童因为家庭条件不好而上不起学,我内心就十分不忍。为了使盲校里的特困生不因贫困而辍学,1996年,我和力鹰通过大量的电话、书信、文件,促成了南京爱德基金会对福州盲校11名特困盲童每年11000元持续9年的资助。1999年,我与厦门南普陀慈善救济基金会联系,使8名特困盲童得到南普陀慈善救济基金会的8000元资助。2000年,我和张美艳促成了雷耀电子有限公司资助盲校10名盲生每年10000元。同年,在力鹰的联系下,英国爱心人士温迪古德女士为盲校的学生买来一批崭新的冬衣、袜子、收录机。2001年,经过温迪女士的联系,英国的“儿童之家”为12名盲童提供了12000元的资助。在福建福海文教基金会方炳桂会长的关心下,我也促成了该基金会对福州盲校贫困生的长期资助。另外,台湾大丰文教基金会对福州盲校30名特困生提供每年30000元资助,持续超过9年,并为盲校捐赠价值近30000元的按摩器材和音乐器材。这些努力,减少了福州盲校的流生率,稳定了巩固率,提高了福州地区的盲童入学率。2005年,福建省对于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实行了“两免一补”的政策,最终解决了残疾儿童入学难的问题。从那以后,我也就不用为盲童四处“拉赞助”了。

在为盲童四处奔走的过程中,我想起了曾读过的一个故事——暴风雨过后,海边浅水处搁浅了许多小鱼,有个游人见一个少年不停地弯腰去捡水洼里的小鱼,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不禁问那少年:“这么多小鱼,你救得过来吗?”少年头也不抬地回答:“我知道自己的力量有限,但这条鱼在乎,这条也在乎……”

特困盲童就像一条条搁浅的小鱼,需要人们伸出援手,帮助他们。上天给了盲童们一个不幸的开始,或许我,也或许你,可以送他们一个温暖的结局。

每当我漫步在校园内,听着盲童们银铃般的笑语,我的内心充满了成就感和满足感,因为我用生命中最真挚的感情陪伴着他们成长。

寻找盲童

失明的孩子在哪里

(词曲:陈君恩)

失明的孩子在哪里

校园的欢乐正等待你

同学和老师在寻找你

友谊和关怀属于你

失明的孩子在哪里

知识和本领要教给你

同学和老师在呼唤你

友谊和关怀属于你

失明的孩子你在哪里

失明的孩子你在哪里

失明的孩子在哪里

校园的欢乐也需要你

爱心像阳光照耀你

快快走向新的天地

这首歌是我在寻找盲童的过程中有感而作。

由于信息闭塞,许多盲童的家长不知道福州有盲校,也不知道盲童可以接受义务教育,而盲校也不知道盲童在哪里。盲校毕业的按摩师张美艳在工作中认识了台湾大丰文教基金会的董事长郑文雄老先生。美艳向他细说了盲童的困难,也说起了我为特困盲童奔走呼吁的种种经历。

2000年深秋的一个夜晚,已经10点多了,美艳打电话来说郑老先生当时有空,问我能否到温泉饭店与他面谈。我立刻起床,在力鹰的陪同下赶到了温泉饭店,向他介绍了盲校和盲童的具体情况。为了给更多的盲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郑老先生提出要为尚未入校的30名盲童提供资助,每人每年1000元,持续9年。

福州管辖的县(区)有不少是山区,寻找盲童并非易事。为了把握这次难得的机会,我决定努力尝试一下。于是我答应了郑老先生的提议:由台湾大丰文教基金会提供资助,我则来组织寻找盲童。随后我便踏上了寻找盲童的艰辛之路。

在福州市盲校和市教育局初教科领导的支持下,我拿到了各县(区)报上来的残疾人入学状况的资料。这些资料厚达20多厘米。我借用省肢残人协会的场地,和张美艳、黄纯老师一起组织20多个志愿者围坐在两张乒乓球桌前,分组从资料中查找盲童入学状况的相关信息,最后一共查找出了122个具有详细地址的残疾人,其中包含适龄盲童、成年盲人和残疾类别表述不清楚的残疾人。我们写信向他们介绍盲童可以接受教育的好消息和盲校的具体情况。傍晚时分,志愿者们怀着满腔热情和希望将这些信件拿去投递。

丽珠等适龄盲童就是通过这些信件找到的。还有几位回信的盲人因为超过了读书的年龄,我便介绍他们去学按摩。

我还利用在闽江学院等学校演讲的机会向大学生们介绍盲童受教育的意义。我还特别交代如果周边有盲童的信息,请及时与我联系。我还委托志愿者入户了解盲童的状况,长乐市盲童林学士就是志愿者入户找到的。

另外,我还求助于福建电视台《大视野》栏目的负责人金诚峰女士,在她的帮助下,《大视野》栏目分两集介绍福州市盲校和盲童学习生活的情况。盲童黄祥坤的姨妈看到了电视节目便打电话与我联系,就这样我们又找到了一个盲童。

一般来说,城市交通发达,教育观念先进,信息传播方式多样,而山区农村在这些方面则落后很多。虽然在福州管辖的县(区),我们只找到了5位盲童,但郑文雄老先生很理解要从山野乡村找到30位盲童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他同意盲校的旧生和新找到的学生一样,均可以得到台湾大丰文教基金会的资助。

在寻找盲童的过程中,我创作了《失明的孩子在哪里》这首歌。志愿者们常常是边唱着这首歌,边从事着寻找盲童的工作。工作是艰辛的,但因怀有希望,大家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像一个即将分娩的母亲,身受苦痛,胸中却涌动着巨大的喜悦。

而那些还没有找到的盲童,你们在哪里?来我们这里吧,这里有人牵挂着你,这里有人热爱着你,这里有人正在寻找你……

为学生成才铺路

我是一名盲校音乐教师。对于我,奉献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甘当学生们进步的阶梯,像铺路人一样在路上摊铺沥青、混凝土,把泥泞的小径变成平坦的大道,让我的学生能在上面自由奔跑,一路向前。

盲人与明眼人学习音乐最大的不同是盲人看不见五线谱,必须以特别敏锐的音乐感受力来学习音乐,而这种音乐感受力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为此,我总结出了“多指击拍法”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所谓“多指击拍法”是教学生分别用右手的四个指头来打节拍,用左手的四个指头来计算小节数。虽然盲童看不见歌谱,但通过这种计算方法,歌曲中的每一个小节、乐句、乐段都可以清晰地呈现在盲童的脑海中,如同看见了谱子一样。借此,少数乐感好的学生还能够把唱片中的歌曲用盲谱记录下来。

我的专业是作曲,虽然我会11种乐器,但每一样乐器的演奏水平都很初级。作为一名中小学音乐教师,我只能对学生进行乐器入门教学,我深知自己的局限所在,待学生达到一定的水平后,便把学生送出去请我认识的专家来教。为了让我的学生与专家之间做到沟通无障碍,我尽量用规范化的音乐专业术语为学生讲乐理或进行节奏训练。

这些规范的教学和训练为学生的继续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任祥同学萨克斯管吹到八级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为盲人看不见乐谱,只能听CD唱片学习那些练习曲和独奏曲,而外国音乐节奏之复杂、变化音之多、转调之频繁不是非音乐专业人士所能想象的。如果乐曲的演奏速度较快,在看不见乐谱的情况下,没有扎实的音乐基本功,那是绝对学不会的。任祥之所以克服了这些困难,顺利通过了萨克斯管业余九级考级,源于其扎实的音乐基本功——这是我用科学的方法对他从小进行训练的结果。

黄延平来盲校读书时,我见这孩子很聪明,乐感很好,便与他的家长协商,专门为他设计了一套学习音乐的方案。我先自己教他钢琴即兴伴奏,4年后请我的好朋友林佳梅老师更加深入地对他进行训练,使他的钢琴即兴伴奏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我则在乐理、听音、节奏等方面对他进行严格的训练。后来,黄延平考上了北京联合大学,成为集音乐制作、钢琴即兴伴奏、作曲演唱才华于一身的音乐人。

对那些学习键盘乐器和弹吉他的学生,我教之以乐理、和弦连接法,使之可以自己为歌曲配伴奏。这些技法本来是音乐专业院校才会教授的,我教给他们,是希望音乐能够成为他们快乐的源泉,如果学得好了,还能拥有一技之长,进而养家糊口。

1999年春季,爱心人士张广敏、王丽俐夫妇捐资10000多元,为盲校购买了17件管乐器。我作为盲校的音乐教师承担起了组建盲童管乐队的责任。由于盲校里只有90名学生,年龄差距又很大,要组建起由18人组成的管乐队,挑选学生使我费尽心思。多亏我是伴着这些学生长大的,对他们乐感的好坏非常了解,但我还是花了好几天时间,才选定了由哪个学生负责哪样乐器。在挑选作为管乐队核心的小号手时,我还专门选了低年级的学生,以便乐队组成后能够尽可能延续更长时间。被选定的学生摸着崭新锃亮的乐器,一个个别提有多高兴了。那时候,铜管部分由外聘的朱泽轩老师负责,而木管部分则由我来负责,木管乐器包括短笛、长笛、单簧管、萨克斯管。这些乐器我也不熟悉,于是我立即与省歌舞剧院的老师联系,利用周末的时间向他们学习,已经37岁的我每天清晨在住宅楼的过道里对着林则徐纪念馆练习吹奏这些乐器。虽然练习很辛苦,但一想到盲童将有机会学习这些乐器,我浑身就充满了力量。

我们是按照合奏总谱,以固定调唱名法来排练《我们走在大路上》《歌唱祖国》《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等曲目的。我和林志航同学一起把五线谱翻译成盲谱,然后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去背诵,并组织七八个乐感较好的学生作为不同乐器声部的负责人。每天中午,我组织这些负责人背谱,并委托他们作为“小老师”去教其他同学。林志航、任祥、黄延平等学生为管乐队的排练付出了辛苦的劳动。当学生刚刚掌握一点点技巧时,我就鼓励他们在盲校内部上台演出,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和快乐,激励他们更加投入地学习音乐。两年后,他们演奏水平提高了,乐队开始参加一些演出。结果,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乐队演奏的《采茶新调》在2004年获得第四届全国盲、聋、培智学校学生艺术汇演二等奖,并多次在福建电视台亮相,在许多重要演出中好评如潮。

乐队的成立也给学生带来了发展和继续深造的机遇。管乐队队员任祥获得了萨克斯管业余考级九级证书,并荣获全国性比赛二等奖。唐兴、黄延平、郭小明后来都考入了音乐院校继续深造。福州盲校管乐队一时成为培养盲人音乐人才的摇篮。

而在为学生成才铺路的过程中,最令我引以为豪的是用我的个人作品演唱会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风采的舞台。

这事儿要从亚太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王丽俐女士经常来盲校看望盲童说起。有一次,我在盲校碰到她,就将我的歌曲录音磁带赠送给她。她挺喜欢这些歌的,进而萌生了为盲人曲作者举办音乐会并请盲童上台演出的想法。我听到这个消息后激动万分。我想,如果盲童能上台演出,那么他们的家长一定会很欣慰。而我作为一名老师,能看到学生展现才华该是多么幸福啊!孩子们听到这个消息,也一定会很欢乐吧。果然,合唱团的孩子们欢呼雀跃,他们和我一样既紧张又期盼地投入到准备工作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电视台、经济赞助、主要演员等各方面基本联系就绪。1998年春天一个暖风沉醉的夜晚,在福建电视台大演播厅,我的个人作品演唱会拉开帷幕,朱国易、赵秀兰、赵中和、许振旗、布尔固德等我省著名的歌唱家演唱了我的歌曲,福建省歌舞剧院合唱队、鼓楼区少年科艺宫合唱队、三山艺术团也加盟这场演出。当然,还有我的来自福州盲校合唱队可爱的学生们,他们在老师带领下,一个牵着一个排队上台,在绚丽的舞台灯光的照耀下,在众人的瞩目下,轻声唱起《这里的孩子不再悲伤》。歌声飘渺,仿佛来自那遥远的山林中,演播厅内的听众陶醉了,广大的电视观众也陶醉了。许多参加音乐会演出的学生告诉我,他们的爸爸妈妈从电视里看到他们的演唱,激动地哭了,对于他们的未来充满了信心。这对我来说也是意外的收获。

“拼却老红一万点,换将新绿百千重。”作为老师,教好学生是本分,是职责所在;作为盲人,我以同情之心,理所应当关怀弱小的盲童;而作为一个人,所谓的奉献,乃是出于善的本性与悲悯之心,不计回报,将自己有限资源中的一部分如金钱、时间等与人分享。

张广敏、王丽俐、何群茂、门春喜等许多爱心人士,曾经帮助我走出困境,他们的恩情我终生难以回报,我所能做的,就是将我的一份爱心倾注在盲童身上,使博爱精神代代相传。坚信这种精神必将薪火不灭,为学生成才铺路的事业必将后继有人!

我们的世界

扬州志愿者:一个多么动听、值得赞扬的名字!

                      ——(江西肢残人协会志愿者) 舞行天下

一、“全国残障人文化交流会”的耒由

“全国残障人文化交流会”始于2011年,是由“一加爱心社扬州分社”的负责人、一位自强不息的扬州江都残障人士“花惊吾”率先发起倡议的。花惊吾患有脑瘫,自小坐着轮椅,行动和言语都不灵便,但他爱上网,在网上小有名气,有着一帮残友。花惊吾发现,有很多残友因为行动不便,想出门旅游,却始终不能成行。于是,他便萌生了邀请全国广大残友“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想法。

组织扬州“全国残障人文化交流会”并不是一件简单地由旅行社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众多志愿者共同参与,一同解决困难。花惊吾的想法触动了“扬州志愿者联盟”主要负责人“东方”,他与扬州志愿者联盟、常州一加爱心社及其爱心人士商议后,大家纷纷响应号召,表示想尽一切办法,让众多残疾朋友相逢在蓝天下。虽然扬州志愿者联盟及常州一加爱心社面临众多难题,但他们积极周密筹划,协调各方面资源,最终于2012年首次成功地迎接了全国五十多位各地残友,为全国残疾人朋友圆一场“烟花三月下扬州”之梦。

五年来,这场民间自发举办的《全国残障人文化交流会》活动,规模已是越办越大,名气也越来越响,在全国残友中颇具名气。

         

  二. 无私奉献、默默耕耘的扬州志愿者联盟团队

扬州志愿者联盟是由扬州草根志愿者们自发组建的社会公益组织联盟,为了方便注册,他们改用“扬州爱扬志愿者协会”的名称进行了注册,对外他们一直自称为“扬州志愿者联盟”。协会自2011年2月中旬组建以来,已吸收1000多名志愿者,开展各类公益近200次,成为扬州众多志愿者组织中一支最活跃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志愿者队伍。

扬州志愿者联盟奉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准则,积极团结组织社会力量,弘扬人间大爱,构建和谐社会;全力引领社会风尚,认真推动文明进步;持久开展公益活动,重塑精神家园。志愿者联盟每周都要开展公益活动,受到全国社会各界及扬州市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多年来他们一直坚持实行费用 AA 制,参加会议的残障朋友及陪伴十人一桌吃好喝好,而他们却吃盒饭!扬州志愿者联盟始终遵循三原则:不抽大众一根烟.不吃大众一粒饭.不拿大众一分钱,严格遵守组织章程规范。

扬州志愿者联盟定位精神文明建设,以大爱为核心,凝聚一切爱心人士,坚信爱的感召力比利益驱动力更强大,不搞商业操作,不拉有偿赞助,致力打造成为高度纯洁的社会公益组织,为中国公益事业探索一条新的发展路径。志愿者联盟下设敬老组、助残组、扶贫组、助学组、环保组、文明宣传组、会员互助组、爱心车队、艺术团、基金会。联盟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清源环保活动、空巢老人结对活动、贫困生结对活动、关爱孤儿活动、助残增收活动、关爱智障儿童活动、敬老院定点服务活动、街头骑行宣传活动、文明交通劝导活动、拒酒驾保平安活动、文明送进千万家活动等。

我敬佩扬州志愿者联盟的负责人东方,他是一个非常低调的志愿者,不图名利。我认为,东方才是一个真正的强者,他总是莫测高深,不显山不露水,默默耕耘,不事张名扬利,寻求新的突破。干实事的人讲究运筹帷幄,厚积薄发,修于内而成于外,这才是真正让人佩服的成功。真正能取得在大作为的人,从来不与人争名夺利,而是默默无闻地干实事,将名利置之度外,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

       

我赞赏扬州志愿者联盟,自2012年起发起举办的公益活动,旨在展示残疾人的自信、自立、自强的生活和精神面貌,鼓励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全国残交会巳举办四届,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名残友参加活动,近千余名志愿者参与了志愿服务。2016年,来自全国23个省市100多名残障朋友聚会扬州,参加第五届全国残障人文化交流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活动中我们看到,残疾朋友身边围着众多志愿者,他们行走时,志愿者帮他们推轮椅;他们上台演讲,志愿者将他们抬上讲台;他们交流心得,袒露心声,志愿者们认真聆听,报以热烈的掌声。交流会活动现场始终洋溢着乐观、自强、互助的气息,凸显着满满的正能量。

        

三. 扬州的志愿者团队是当今社会志愿服务“雷锋精神”载体

学习雷锋活动一是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是着眼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三是着眼于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学雷锋要常做常新,要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它不是僵化的、停滞不前的,而是不断地通过创新来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的。志愿服务搞得越来越深入人心,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实际上社会志愿服务也是雷锋精神的载体。

扬州志愿者:一个多么动听,值得赞扬的名字!雷锋精神洋溢在扬州市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传递着正能量,托举着新梦想。“扬州志愿者”以雷锋精神为标志的时代精神,扬州市每个志愿者深深懂得,雷锋精神是社会创新、时代进步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撑、方向导引。在扬州城中,除了无私奉献、默默耕耘的扬州志愿者联盟团队之外,仍有不少无私奉献、默默耕耘的志愿服务团队:扬州飞扬残友协会、扬州快乐志愿者协会、扬州恒益公益协会、扬州圆梦义工协会、江都隆承爱心1+1志愿者协会、江都乐乐志愿者协会、凌万兵公益工作室、扬州爱心志愿者协会、扬州市广陵区恒益公益协会等等。这些团队各自均有自己的法人代表,这些公益组织都有自己的独立性,扬卅市组织大型活动,他们常联合在一起齐心协力,而平时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主题活动。在扬州城已形成了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给全国残障朋友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正如扬州爱心志愿者协会杨小奇所说:“一个志愿者团队是有限的,就好比这次残交会,各个志愿者团队参与进来,联在一起,那力量可想而知。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不要分的那么白,不管是哪个团队的,我们都要团结友爱互助就是一个大家庭”。

扬州市每个志愿者深深懂得,残障朋友出门参加活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下肢残障的。通过扬州市志愿者们的帮助,他们可以圆出门参加活动之梦。在这五届全国残障人文化交流会中,扬州志愿者们抬、背、抱着残疾人朋友到会场参加残交会,帮助残障朋友在扬州欣赏美景、品尝美食。志愿者们通过参与残交会活动,希望参与的残疾人朋友能与更多的残疾人分享他们此次出行的所见所闻,鼓励他们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享受生活,把志愿者服务精神传达给更多的残友。扬州的志愿者精神已经从顶层设计到社区及坊间田头,内化为公共生活的一部分,兑现为转型期的公民责任与公共道德。今天我们学雷锋,也许很难去临摹“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美德,却可以在飞速的动车时代,找到雷锋精神的新领地、新舞台。

第五届“全国残障人文化交流会”巳结束,让我们不妨以志愿服务点赞扬州志愿者的雷锋精神,向扬州志愿者好好学习!向扬州城不走的雷锋精神致敬!

现场报道

(封三)

福建省肢协举办饶有趣味的包小笼包比赛

“预备——开始!”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所有参赛选手立即行动起来,有的抓起面团迅速地揉着,有的操起擀面杖熟练地擀着,有的拿着面皮夹上肉馅旋转地包着……

为进一步丰富广大肢残朋友的生活乐趣,提升生活技能,展现自强不息精神,促进技艺交流与分享,构建和谐温馨的大家庭,6月19日,省肢协举办了一场饶有趣味的包小笼包比赛,肢协会员20人通过报名参加了比赛。

比赛现场,选手们抓紧时间争取多出成果,而裁判组则不断巡视观摩评判。从大家的举动中可以看出,有的选手在家就是把好手,无论是揉面还是擀皮,以及最后的成形,他们动作娴熟,手下的小笼包有模有样,赢得观众的一致好评;点但也有不少人平时没有机会操作,趁着这次比赛现场观摩学技练功,虽然他们面前的小笼包数量少质量次,但他们依然认真操作虚心求教,也博得了围观者的赞扬。

“时间到!”半个小时的比赛结束,裁判组开始严格的评判,经再三评比商议,最终评出了奖项,进行了颁奖。

“我今天来参加比赛,其实就是想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平时在家我经常做家务,包子、饺子、烙饼我都会,欢迎大家品尝。”获得第一名的林秀美举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自豪地说。

(封四)                   

省肢协举办医疗保健讲座

为进一步普及医疗保健知识,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宣传,2016529日上午,省肢协举办了一场医疗保健讲座,邀请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康复科主任、硕士生导师俞征宙主任,及康复科吴小芬护士前来,就《肢体残疾的综合康复治疗》进行专题宣讲。俞主任以近期省二医院康复科的一些医疗病例,结合医疗卫生科技的科研进展,向广大听众介绍了针对肢体残疾朋友有关康复治疗的最新成果及措施。

1个多小时的讲座,吸引了众多肢残朋友前来听讲,讲座之后,俞主任还就听众们提出的问题现场予以解答,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疗建议。同时,俞主任还与省肢协徐世元主席商定,在今年下半年组织省二院康复科全体医护人员,前来举办义诊活动,为广大肢残朋友进行现场诊治。肢残朋友70多人现场聆听了讲座。

中国肢协徐凤建主席参加厦门市脊髓损伤者“中途之家”揭牌仪式

又到粽叶飘香的传统佳节——端午节来临之际。2016年6月4日,在滨海之都、花园城市的厦门,厦门市脊髓损伤者“中途之家” 举行了揭牌仪式。这是福建省肢协今年四月底在莆田召开的“开展三级联创、共建三型协会”后全省建立的首家“中途之家”,同时也标志着福建省第二个脊髓损伤者“中途之家”成立。

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徐凤建,厦门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曾毓琪、副理事长蒋鸣,福建省肢残人协会主席徐世元,厦门市肢协主席钟松德,来自全国各地及厦门市爱心企业与爱心人士,厦门市脊髓伤友代表与家属,近百人参加了揭牌仪式。厦门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报道。

揭牌仪式上,厦门市脊髓损伤者“中途之家”创办人谢启明介绍筹办中途之家的历程。中国肢协主席徐凤建,厦门市残联理事长曾毓琪为“中途之家”揭牌,厦门残联副理事长蒋鸣、福建省肢协主席徐世元、中国肢协主席徐凤建先后讲话,他们都期待厦门中途之家能结合残疾人就业创业、康复训练等走出一条新路子,让伤友重拾信心,自立生活,回归社会。轮椅王子——老伤友谢俊武与厦门伤友一起表演轮椅舞蹈《我相信》,厦门市太极拳老师与厦门残疾朋友表演了轮椅太极拳。爱心企业——中科空间视讯总经理为“中途之家”会议室捐赠一台32寸电视机,杭州可靠公司捐赠厦门市脊髓伤友30天30套护理用品。

揭牌活动结束后,上海阳光康复中心解海霞老师、杭州嘘客医疗用品有限公司黄露萍总经理给厦门市脊髓伤友们讲授了康复、护理专业知识。伤友们纷纷表示:感谢各级残联和肢协的关心关爱;将充分利用 中途之家”这一平台,勇于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加强身体锻炼和康复训练,组织和参加集体文体娱乐活动,结交更多朋友,提高身心素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音乐之光 驱散黑暗
钱志亮教授
幸福感的換算
换算幸福
盲人高志鹏:在暗黑中捕捉闪亮音符
儿童报 第四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