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诗歌报江苏工作室《诗之评》罗永良篇(57)

《中国诗歌报》纸刊选稿基地

 

罗永良,出生于1983年,山东《齐鲁文学》社主编。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青年文学》《北京文学》《星星诗刊》《时代文学》《散文诗》《北方文学》等文学期刊。作品收入多个年度诗歌选本,著有诗集《春天在低处》《在乡间》。长跑运动员,现居青岛莱西。

中国诗歌报天安门文学

小满

文/罗永良

晨光唤醒的村庄

被阳光舒展一些细节

潜伏于泥土的余温

煨蒸着炊烟

只抚慰咀嚼的疼痛

时光,虚怀若谷

蜜蜂一路向南

铺展夏天

镰刀折射的光芒

不再照亮来路坎坷

只有朝拜的风声

隐忍于季节深处

敬畏,锈迹斑斑

安放于文明区的麦子

远离庙堂朝野

卑微地向上裹住阳光

高贵地下垂凝进廪仓

忙于生计的人们

忽略麻雀的颂歌

饥饿,在身后生出翅膀

当微尘落于大地

星星穿越黎明

再次抵达孩子的眼睛

在尘世的经文里

怎样救赎一粒粮食的沧桑

1.葛水金:诗,确实要来自生活和现实的思考。有时,所谓的"责任"只是一种无力的主观,用某种方式的"救赎",才是一种愿望。

        这一切,从罗永良的文字中都隐隐现现,"村庄、炊烟、麦子、经文和粮食……",这一系列温暖而熟悉的词,怎不让人心生隔世和遥远。如今,很多的"日渐式微",或许只能借助记叙来弱弱地勒名了!

2.梧丹梦:读罗永良老师的《小满》,诗歌整体语言朴实无华,却又暗藏生命的无形力量与美好的寄托。让人深感一粒粮食历经沧桑的不易之途,从而折射出我们生存与生活的那条漫漫的人生之途又何尝不是如此之不易?!当那一粒粮食在“小满”这个尚未完全成熟的季节里开始灌浆,并面临“大满”的迫在眉睫,用它“卑微”向阳的姿态换来了“高贵”地下垂凝仓。当镰刀的光芒早已照亮不见来路,我们也只能在它的锈迹斑斑中找到岁月的痕迹,并敬畏着这一切。诗歌起始于宁静而安祥的田园风光,途经粮食与耕种者的卑微与不易,亦或,这一切都曾尽数在蜜蜂的铺展与麻雀的颂歌中,然而这又岂是它们所能够主宰的一切?!所以,最终也只能在尘埃落定以后,依赖于孩童那天真无邪的目光与尘世的经文,才能救赎那一粒粮食、甚至包括我们的、人生在世的沧桑吧!诗歌虽以朴素的节气为题,其寓意却深长而又耐人寻味!

3.王才干:时光的“小满”,乡村的“小满”,麦子的“小满”――崭露头角的阳光下,众神在信心满满地抵达远方的远,也最终抵达心灵的,近。

4.张道富:读罗永良老师的诗“小满”,初读还不以为然,细读,多读几次,才悟出道理,滋味万千。不禁让我想起当年亲切的村庄,人们用落后的劳动工具农作,生活质量差,炊烟是我们童年时期社会生活贫穷的代名词。镰刀的斑斑锈迹,也是生话的种种不易,它背后隐藏着一种永远的疼痛。那时,不但人要挨饿,就连麻雀也是饥肠饿肚。可想那个时代生产资料溃乏,生活贫穷,甚至土地贫脊。而,现在生活好了,麻雀也有了颂歌,星星穿过黎明,抵达孩子天真无邪的眼晴,美好的生活画卷就在那一粒粮食的“救赎”中开启!

5.赵成武:读《小满》这首诗——题目。小满这是一个冬小麦成熟和收获的季节。这里是一个象征,象征人和人类的成熟。

第一段。阳光下舒展现实生活的所有细节,是写实。潜伏于泥土的余温煨蒸着炊烟虚写心灵精神世界。人的精神心灵世界能抚慰现实生活的疼痛。自然界包括时光接纳一切,从不拒绝。

第二段。辛勤的蜜蜂开拓出夏天。镰刀的收获,取代了昔日的坎坷和艰难。不变的是朝圣的风,敬畏古老的灵魂。

第三段。麦子代表植物,植物自然比人类文明符合自然规律。忙于生计的人们忘记了灵魂的小鸟的歌唱,灵魂像小鸟一样拥有翅膀。

尘埃落定,只有星辰永恒,那是人类的希望梦想憧憬,犹如童心未泯的公平公正。任凭人世沧桑巨变,童心初心是拯救人类世界经文。

6.水草:罗永良老师的《小满》,用简单浅显的语言把我的思绪拉回到童年时代,“咀嚼的疼痛”将乡愁刻入骨髓,牵扯的神经加深了辛劳农民的形象,以“镰刀的斑斑锈迹”穿透时光深处那段曾经的满足,将丰收的喜悦置于社会的顶端,去挖掘内心倔强的性格和坚定的信念,挺起脊梁俯视一切卑微的心态。在诗文的最后一段,用意象的手法升华了主题意旨,给人一种看透尘世不平的现象,致敬劳动人民,呼吁关注劳动人民,感情得到了尽可能的释放,拯救被金钱物质埋没的原生态灵魂,深刻反省自己,净化生活环境和态度。罗永良老师用语朴实,写作手法平静独特,层层递进,层层深入,值得品读鉴赏。

7.方述怀:读罗永良老师《小满》,字里行间真诚朴实,借”节气“作音符,用”庄稼”作词句,谱写了一首配乐诗,有非常强烈的画面感,令人回味、歌唱!把我再次带回了久别的村庄,看晨光下的炊烟,老树下栓不住的耕牛,村口闲不住的村民;我仿佛听到了小麦正在灌浆、拔节的声响,期盼着大满时节那流金的麦浪,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罗永良老师《小满》里的筋道!

8.张友国:晨光是时光的穗,不管是不是隐忍,都将经由泥土撒向村庄,最终完成一粒粮食的沧桑。而我们已不懂村庄的节奏,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只有炊烟才懂时光的痛。于是我们能从哪里找到一些慰藉呢?从蜜蜂的风声,还是朝拜的坎坷?都不是,却也都是。

小满是代表一个节气而来的吗?它将完成什么使命?而人们却无动于衷,远离?卑微?高贵?一切的外部表征都是为了忙于生计,真的是忙于生计吗?锈迹斑斑的岁月将如何解释呢?身后的理想或境界都交给了麻雀,同那些成熟的麦子一起进行搁置。一种轮回就是一种生与离别的公式,人们熟悉了人生的小满,并乐在其中,没有抚慰不了的伤痛。

或许这一切都没有逃过孩子的眼睛,不知道还要再经几世的轮回,那些无常的送达,那些染满经文的尘埃,那些折射光芒的夏天,会回来?

诗人罗永良试图从农耕文化的视角,完成一次亘古不变的轮回,试图用平实无华的语言,在一粒粮食上镌刻永世不变的经文,而我没有麻雀那敏感而发达的神经,只能一粒一粒啄食那些饱经沧桑的粮食。感谢罗永良老师及《小满》,下班了,傍晚下起春雨……

9.华子:根植于泥土的文字,气息舒缓,有着区别于一味愤世的疼痛。

作为一个八零后,对季节和粮食有着一颗敬畏之心,实属难能可贵,尽管无法改变什么。

10.子麦:读一首好诗如品一杯淡雅的香茶,越品越有味!小满属于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一节。诗一开始就写村庄,这符合主题的立意,自然、贴切,也是情理之中。第一节用高度浓缩的诗意、饱含热情的字眼勾勒一幅乡村的田园美和对时光的重新认知。物象清晰、唯美,用词生动、传神,含义丰富。第二节用“蜜蜂”、“镰刀折射的光芒”隐喻农耕生活的艰辛、安于现状,享受对未来幸福的向往。因为心中有神,再苦再累,饥不裹腹都没有怨恨,从而“敬畏锈迹斑斑”的光辉岁月。第三节作者用含蓄的语言暗示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生活的奢华和新一代人对一粒粮食的珍贵无法认知而生出发自内心的吶喊:“忽略麻雀的颂歌,在身后生出翅膀”。最后一节作者以超凡的境界“再次抵达孩子的眼睛”。最后一句“在尘世的经文里/怎样救赎一粒粮食的沧桑”,感悟透彻,从而升华了主题。总之,这首诗结构严谨,语言干净,诗意浓郁,表达出新,如此丰富的内涵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

:

11.一叶知秋:读完《小满》,仿佛观看了一部纪录片,动感的画面,情感的流溢,立意的深邃,无不勾起我儿时的回忆。故乡,炊烟,小河,母亲,镰刀,麦田……一切是那么近又是那么远,遗忘的东西太多,高楼林立让我们再也看不到湛蓝的天空,川流不息的车海让我们再也听不见熟悉的摇橹声,金碧辉煌的酒店再也嗅不到那蔊菜的老卤味……我们淡忘的又岂止是这些,五千年的文明,几千年的历史,锈迹斑斑的民俗文化,多么可怕的遗忘。令人可喜的是诗的最后那双孩子的眼睛,那是一双充满希望的眼睛,那是一双传承的眼睛,真正是全诗的精华之处。

12.王根林:好诗有某种磁场共振的效应,会让人身不由己的被作者带入到他的文字世界——进而在诗情画意里自由徜徉……一首《小满》叙述了农耕节气中有关粮食的主题。此诗跳出了一般的田园的意境描绘,而是去剖析更深层而丰富的寓意内涵。择蜜蜂,镰刀,麦子,麻雀等一连串的名词,恰如其分的编辑于隽永的诗行句列中……其最后借用"救赎”一词,让诗意升华了一种新的高度!——警示:粮食是生命的本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歌社 || 徐作仁 || 秋天,父亲要种下一把麦子(组诗)
【组诗】一 寒/在乡间:看见,或者想起
湖北诗人||【唐德林诗选】
中外诗典||【中诗刊社】新时期优秀作品选总第03期(现代诗)
《中国诗歌》第462期|中诗网签约作家徐国志作品
【安徽诗歌●精品荐读 】2022年第25期(总第一〇七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