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诗歌报||柏舟:诗词转踏·西湖三十景鉴赏

【个人简介】柏舟:50后。1976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英语系,曾任浙大城市学院外语学院英语系主任、副教授,已退休。《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之江诗社》理事,山东省威海市诗词楹联学会顾问。业余喜好古典诗词,近十年在《中国科学网》、《中华诗词论坛》、《诗词吾爱网》、《中国辞赋网》、《美篇》上发表诗词赋1000余首,曾出版《孤山夜吟集》、《海角听涛集》、《东莱望岳集》。

诗词转踏·西湖三十景

目录

1. 西湖十景的诗词转踏(代序)

2. 西湖十景

3. 新西湖十景

4. 三评西湖十景

5. 后记

西湖十景的诗词转踏(代序)

2009年曾写过一组西湖十景和新十景的七言绝句(藏头),共20首。2014年填《菩萨蛮·西湖十景》10首,后又将《七绝·西湖十景》与之组合在一起,有点类似宋代的“转踏”。

说到宋代曾有一种叫做“转踏”的文艺形式,是用音乐舞蹈与诗词相配而表演的艺术。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宋之乐曲》:“其歌舞相兼者则谓之传踏,亦谓之转踏,亦谓之缠达。北宋之转踏恒以一曲连续歌之,每一首咏一事,共若干首,则咏若干事。然亦有合若干首而咏一事者。”其歌词是由同一词牌的若干首词组成,是联章体的一种。流传下来的有《调笑转踏》,一般是先作同题而平仄韵不同的两首四句七言诗,相当于是上下阕转调的词曲,其中每句都可不计平仄,只要句读流畅就行,然后用其意和上乐曲转化成《调笑转踏》。所谓“转”意为“转调”,是将两首同题的四句七言诗构成一首“和乐词”,先将前四句为平韵的七言诗,“转调”为后四句为仄韵的七言诗,再然后将这首“转调”七言诗改写(再转)成同一曲调的仄韵词,其仄韵用七言诗中的仄韵(《调笑》体式还规定,词的首句二字,必须与诗的末句最后二字相同)。所谓“踏”即为“踏歌”,意为和着音乐踩踏节奏而载歌载舞。

且看宋代秦观的两首《调笑转踏》:

乐昌公主

【诗曰】

金陵往昔帝王州,乐昌公主最风流。一朝隋兵到江上,共抱凄凄去国愁。

越公万骑鸣箫鼓,剑拥玉人天上去。空携破镜望江尘,千古江枫笼辇路。

【转踏】

辇路,江枫古,楼上吹箫人在否?菱花半璧香尘污,往日繁华何处?旧欢新爱谁是主,啼笑两难分付。

离魂记

【诗曰】

深闺女儿娇复痴,春愁春恨哪复知。舅兄唯有相拘意,暗想花心临别时。

离舟欲解春江暮,冉冉香魂逐君去,重来两身复一身,梦觉春风话心素。

【转踏】

心素,与谁语,始信别离情最苦。兰舟欲解春江暮,精爽随君归去。异时携手重来处,梦觉春风庭户。

我的这组貌似的“西湖十景转踏”显然与宋代的格式有较大差异,或者不能称其为“转踏”。但如果能配上音乐舞蹈,相信也会产生一种奇特的艺术效果。我梦想将来有一位作曲家会发现这是一个有价值的创作题材。昔日曾有言:“既缺琴瑟,补之以丹青。”是用清代宫廷画家钱维城所绘《西湖三十二景图》中的“十景”来搭配的。这次改用风景照片(部分采自网上),希望能增添一些真实的感受。值此杭州即将迎来G20峰会之际,将这组西湖十景诗词作为西湖的一张名片,以表达我对峰会的祝贺。

柏舟2016828日于杭州宝石山下

一、诗词转踏(1):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的题名产生于南宋时期,当时皇家画院的画师们以他们独特的审美视角,绘就了著名的“西湖十景”。西湖十景依次为: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十景各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是“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中最富历史文化含义的典范。

1. 苏堤春晓

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北宋大诗人苏轼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堆积葑泥构筑而成。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命名为“苏堤”。苏堤上的六座拱桥,自南向北依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和“跨虹”。 桥头所见,各领风骚苏堤景色旖旎,晨昏为佳,晴、阴、雨、雪各有情趣,尤以春天清晨赏景最佳,故有“苏堤春晓”之美名。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被列入钱塘十景。

【藏头绝句】

苏子当年浚此湖,

堤边手种柳千株。

春来染作轻烟色,

晓雾初开淡若无。

【菩萨蛮】

轻舟荡起惊飞鹜,六桥隐隐长堤路。

柳色淡如烟,晓风残月天。

贤名千载颂,诗与湖山共。

何处遣幽怀,桃花临水开。

2. 曲苑风荷

“曲院风荷”景点位于西湖西北隅,濒岳湖、西里湖,与苏堤相连。南宋时称“麯院荷风”。“麯院”原是指一家酿制官酒的作坊。当时,金沙涧水在此流入西湖,麯院取金沙涧水酿酒,并在湖中种植荷花。花开时节,清香四溢,景色令人陶醉。清康熙年间,为迎皇帝巡游,特地在苏堤跨虹畔的岳湖里引种荷花。康熙书名立碑,改“麯院”为“曲院”,正“荷风”为“风荷”。今日的曲院风荷有五个荷池,栽有近百个品种的荷花。荷池之间有水道相连,水上架设着六座小桥,人行其中,仿佛行走在莲荷丛中。院中的“湛碧楼”是月夜赏荷最佳处,而“波香亭”则是观赏雨荷的绝妙处。

【藏头绝句】

曲水回廊别有天,

院墙高柳响鸣蝉。

风轻暗送清芬意,

荷叶田田花自妍。

【菩萨蛮】

群芳落尽春光老,湖边高柳蝉声扰。

水面簸清风,芙蕖朵朵红。

曲桥连水榭,翠盖雍夭冶。

蓦地起双凫,纷纷溅玉珠。

3. 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位于白堤西端,孤山南麓,面向外西湖。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南宋以及元,明两朝文人赋咏此景的诗词多从泛舟夜湖,舟中赏月的角度抒写。现在的平湖秋月景址,是康熙三十八年以后才确定下来的。新中国成立以后,经重新规划和逐年翻建、扩建,这里形成了一片狭长的沿湖园林,遍植四季花木,点缀假山叠石,亭台楼阁错落其间,更宜赏月、品茗、和休闲。西湖秋月之夜,此处高阁凌波,绮窗俯水,纵目眺望,但见皓月当空,湖天一碧,金风送爽,水月相溶,不知今夕何夕矣。

【藏头绝句】

平澄一镜向天开,

湖岛依稀隐玉台。

秋爽凌空清夜景,

月华波影两皑皑。

【菩萨蛮】

暮云飘去天澄澈,秋山远望峰层叠。

林麓乱鸦鸣,悠悠湖水平。

玉轮冰雪洁,螭舫灯明灭。

划破水纹惊,银光碎复凝。

4. 断桥残雪

断桥位于白堤东端。断桥之名得于唐朝,当时是一座石桥,古时桥上有门,门上有檐,下雪时中间一段的雪都在门檐上,桥上只有两头有雪,远远望去桥像断了一样,所以称作断桥。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谈》有一段评说西湖胜景的妙语:“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地处江南的杭州,每年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见。一旦银妆素裹,便会营造出与常时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胜况。

【藏头绝句】

断蓬踪迹费寻根,

桥畔年年辨旧痕。

残冻犹存冬已尽,

雪碴无处不销魂。

【菩萨蛮】

江城一夜风飘絮,湖山缈缈披琼素。

乍暖又春寒,断桥春雪残。

雪销桥未断,细柳随风乱。

踏雪到桥西,绽腮梅几枝?

5. 柳浪闻莺

“柳浪闻莺”在西湖东南隅湖岸,曾是南宋御花园“聚景园”,其范围南起杭州旧城清波门外,北至涌金门下,东倚城垣,西临西湖水面,而且还包括了接近湖岸的若干洲渚如柳洲,水心寺基(小瀛洲前身)等。几经沧桑,到明代中叶,当年的柳浪闻莺胜景,只剩下柳浪桥,华光亭两处破旧陈迹。今日柳浪闻莺仍以青翠柳色和婉啭流莺作为公园景观基调,在长达千米的湖岸载种垂柳及狮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树,营造出烟花三月,柳浪翠涌,莺歌清和的氛围。

【藏头绝句】

柳翠桃红春渐浓,

浪轻风软雨蒙松。

闻知景色湖东好,

莺语啾啾闹绿丛。

【菩萨蛮】

钱塘二月春来早,湖东一派风光好。

柳叶细如梭,暖风掀翠波。

流莺相昵语,燕子翻空舞。

劝慰远行人,优游须及春。

6. 花港观鱼

“花港观鱼”位于苏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与小南湖之间的一块半岛上。南宋时宫廷画师创作西湖十景组画时,将它列入其中。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玄烨驾临西湖,照例题书“花港观鱼”景目,刻石建碑于鱼池畔。今日花港观鱼是一座占地二十余公顷的大型公园,位于公园中心的“红鱼池”,池岸曲折自然,池上驾设曲桥,倚桥栏俯看,数千尾金鳞红鱼结队往来,泼刺戏水。微风过处,沿池岸花木落英缤纷,飘浮于水面,好一幅“花著鱼身鱼嘬花”的动人画图,无人不起羡鱼之情。红鱼池西首,是颇有造园匠心的牡丹园,丘阜隆起,最高处建“牡丹亭”,绕亭遍植各种牡丹,芍药,每年谷雨前后,尽显花中王者风范。

【藏头绝句】

花开花落四时新,

港浦虹桥次第邻。

观览湖山幽胜处,

鱼翻碧浪跃红鳞。

【菩萨蛮】

一年花信君休误,湖湾更有观鱼处。

水港系行舟,锦鳞花下游。

牡丹颜色炫,交映佳人面。

笑诘子非鱼,安知鱼乐乎?

 出自《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读音tiao二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7. 雷峰夕照

雷峰塔系吴越国王钱俶之妃黄氏因奉藏佛螺髻发及佛经而建,故亦称黄妃塔、王妃塔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遭战乱受损,南宋重修为八面五层。雷峰塔因宋代话本小说《白娘子永镇雷锋塔》的故事而在民间广为传播。明嘉靖间(15221566),塔木构檐廊毁于兵燹,仅存塔芯,赭色砖塔。康熙南巡时题额“雷峰西照”。民国十三年(1924年)九月二十五日轰然倒坍。自此,西湖十景也因雷峰塔的消失而残缺经年。1999年省委、省政府决定重建雷峰塔、恢复“雷峰夕照”景观。新塔于200210建成,呈五面八层,塔身二层以上,每层都有外挑平座,塔而成檐廊,供游人登塔湖山美景。20021025日上午在雷峰塔景区举行了隆重的重建落成典礼;当晚,倾情上演了“雷峰夕阳”音乐大典。

【藏头绝句】

雷琴一曲落松间,

峰岭岚烟浮远湾。

夕景欲衔孤塔影,

照临晚翠满湖山。

【菩萨蛮】

西山叠巘无穷碧,西湖故事留余迹。

岛屿正清秋,风轻一叶舟。

蛇仙何处去?塔影空凝伫。

天晚莫登临,残阳倚黛岑。

8. 双峰插云

西湖以西多山峦,其中的南高峰与北高峰,古时均为僧人所占,山巅建佛塔,遥相对峙,迥然高于群峰之上。春秋佳日,岚翠雾白,塔尖入云,时隐时显,远望气势非同一般。南宋时,“两峰插云”列为西湖十景之一,清康熙帝改题为“双峰插云”,建景碑亭于洪春桥畔。其时双峰古塔毁圮已久,以至连此景原有的内涵也一度难为人知,“插云”者,虚言也。设景碑亭于此,实为权宜之计。明代的李流芳主张到苏堤第三桥望山桥上观赏此景,清以后,双峰之巅已无塔影,赏景位置则移至湖上。双峰插云虽然自古至今其观赏的地点和方式迭经变化,但南、北高峰是西湖诸山中极富登临之胜的山峰却至今未变。

【藏头绝句】

双峦并耸入云霄,  

峰下禅音慰寂寥。

插汉何须论五岳, 

云林深处走山樵。

 插汉插入河汉。极言其高。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淯水》:“其水南流经鲁阳关左右,连山插汉,秀木干云。”元钱惟善《龙峰孤塔》诗:“高标插汉苍龙左,倒影横江白鹤东。”清吴伟业《九峰诗·横云山》:“横云插汉领诸峯,雨过泉飞乱壑松。”

【菩萨蛮】

晴明远眺双峦翠,黄昏但见流霞醉。

雨霁渫云空,雾开南北峰。

山僧眠静室, 松下操琴弈。

潇洒慕坡仙,孤筇访洞天。

 静室:指寺院住房或隐士、居士修行之室。 北周庾信《咏画屏风诗》之二一:洞灵开静室,云气满山斋。唐綦毋潜《题灵隐寺山顶禅院》诗:观空静室掩,行道众香焚。

9. 南屏晚钟

南屏山绵延横陈于西湖南岸,山上怪石耸秀,绿树叠翠。后周显得元年(九五四),吴越国主钱弘俶在南屏山麓建佛寺慧日永明院,后来成为与灵隐寺并峙于南北的西湖两大佛教道场之一的净慈寺。每当佛寺晚钟敲响,钟声振荡频率因山上的岩石、洞穴而产生音箱共鸣。同时,钟声还以相同的频率回荡在西湖上空。南屏晚钟的情韵,悠然成型。北宋以后,净慈寺建起了绘饰华丽的钟楼,逐渐成为千年古刹最为迷人的吸引物。每到除夕之夜,杭城各界人士,以及外宾、侨胞、游客聚集在净慈寺钟楼内外,举行新年撞钟仪式。当第一百零八声钟声响,正好是新岁开端之时。这一象征着祥和、欢乐、安定、团结的仪式,为古老的南屏晚钟注入了新的涵义和魅力。

【藏头绝句】

南山霁雨暮云平,

屏翠湖光塔影青。

晚色渐浓禅院静,

钟声疏起玉钩横。

【菩萨蛮】

湖涵塔影峰屏迹,南山一带檀林谧。

暝色拢禅宫,杳然飘暮钟。

晚风传远籁,心逸尘埃外。

何处宋皇城?高楼灯火明。

10. 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又名小瀛洲,与湖心亭,阮公墩合称为湖上三岛。全岛南北有曲桥相通,东西以土堤相连桥堤呈“十”字形交叉,将岛上水面一分为四,水面外围是环形堤埂。从空中俯瞰,岛上陆地形如一个特大的“田”字,呈现出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水景称胜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独具一格,为我国江南水上园林的经典之作。明万历三十五年(一六○七),钱塘县令聂心汤取湖中葑泥在岛周围筑堤坝,初成湖中湖,作为放生之所。后人在岛南湖中建造三座瓶形小石塔,称为“三潭”。每逢仲秋时,皓月当空,水天相映,塔中点燃灯烛,与明月上下争辉。赏月游湖者摇浆前来,搅动满湖银辉,天月,水月,塔月,与心中之月融为无限的悠思和寄托,飘然恍若蓬莱之境。

【藏头绝句】

三面青山横翠微,

潭清云影映琼扉。

印心只在空明处, 

月色迷离白鹭飞。

 印心:佛家谓印证于心而顿悟。宋苏轼《书<楞伽经>后》:吾观震旦所有经教,惟《楞伽》四卷可以印心。

【菩萨蛮】

湖光夜色明如雪,清潭漾映娟娟月。

船向小瀛洲,携琴湖上游。

棹歌谁与咏,一曲群山静。

湖月淡愔愔,予怀相印心。

二、诗词转踏(2):新西湖十景

20167

新西湖十景

“新西湖十景”是1984年《杭州日报》社、杭州市园林文物管理局、浙江电视台、杭州市旅游总公司、《园林与名胜》杂志5单位联合发起举办新西湖十景评选活动,得到杭州炼油厂、杭州啤酒厂、杭州中药二厂、杭州橡胶厂、杭州电视机厂、杭州牙膏厂、杭州电风扇总厂、杭州洗衣机总厂、杭州利民制药厂等9家企业赞助,并邀请夏衍、吴冷西、王朝闻、刘开渠、常书鸿为景名评选委员会顾问。最后评选出10处景点。 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 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

11. 云栖竹径

云栖位于西湖西南的五云山山坳里,素以深山古寺,竹径磬声称胜。由于地理环境特殊,五云山上的五彩祥云,常集坞中栖留,并经久不散,故称“云栖”。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三十八年、四十二年及四十六年,康熙皇帝四到云栖,赋诗题额,并赐一株大竹名为“皇竹”,浙江地方官为此建“御书亭”、“皇竹亭”以记盛事。相隔43年后,乾隆皇帝南巡至杭,又六到云栖原寺院壁间留有乾隆题诗刻石及明代董其昌书写的《金刚经》碑石。19859月立景碑,“云栖竹径”四字由陈云题写。

【藏头绝句】

云生五色聚峰巅,

栖隐山僧抱月眠。

竹影松风禅趣定,

径行止处遇飞仙。①

① 径行(jìng xíng任性而行。《礼记·檀弓下》:礼有微情者,有以故兴物者,有直情而径行者,戎狄之道也。孔颖达疏:谓直肆己情而径行也。

【采桑子】

五云山上云留驻。

山道逶迤,树影熹微。

雀鸟迎人自在啼。

寻幽访胜生禅趣。

竹径柴扉,古刹烟弥。

歆慕山僧云里栖。

12. 满陇桂雨

满觉陇位于杭州西湖以南,南高峰与白鹤峰夹峙下的自然村落中。五代后晋天福四年建有圆兴院,北宋治平二年改为满觉院,满觉意为“圆满的觉悟”,满觉陇因佛寺满觉院而得名。明清时盛产桂花,为西湖著名赏桂胜地。至今满觉陇沿途山道边,仍植有株桂花,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品种。每当金秋季节,玉树繁英,香飘数里,沁人肺腑。如逢露水重,往往随风洒落,密如雨珠,人行桂树丛中,沐披香,别有一番意趣,故被称为“满陇桂雨”。

【藏头绝句】

满怀秋兴到南山,

陇阪村前道几弯。

桂树已然香阵阵,

雨花犹自落潸潸。

【采桑子】

陇名满觉南山谷。

八月秋浓,岁稔年丰。

一路飘香循旧踪。

长吟桂子三秋赋。

枝上茸茸,风里蒙蒙。

人在琼林花雨中。

 桂子三秋:宋 柳永《望海潮》中有“重湖叠崦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样的千古丽句来歌咏杭州。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为此,宋人谢驿(处厚)还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见罗大经《鹤林玉露》)

13. 虎跑梦泉

虎跑梦泉位于西湖之南,大慈山定慧禅寺内。虎跑之名,因梦泉而来。传说唐代高僧性空住在这里,后来因水源短缺,准备迁走。有一天,他在梦中得到神的指示:南岳衡山有童子泉,当遣二虎移来。日间果见两虎跑翠岩做穴,石壁涌出泉水,虎跑梦泉由此得名。虎跑泉在地质学上属裂隙泉,水源旺盛,水质优良,其形成与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关。泉水晶莹甘冽,居西湖诸泉之首,和龙井泉一起并誉为“天下第三泉”。世人更将虎跑泉与龙井茶叶誉为“西湖双绝”。

【藏头绝句】

虎斑无处可追踪,

跑迹如今绿草茸。

梦兆果然成湛冽,

泉声日夜汩淙淙。

 跑(páo):走兽用脚刨地。

【采桑子】

性空昔日游心处,

山也钟灵,树也峥嵘,

禅梦如烟绕紫甍。

一泓玉液穿岩出,

湍濑清泠,甘冽澄莹,

赢得三泉天下名。

14. 龙井问茶

龙井位于西湖西面竹茂林密的风篁岭上,有泉名“龙井”, 龙井原名龙泓,是一个圆形的泉池,大旱不涸,古人以为此泉与海相通,其中有龙,因称龙井,传说晋代葛洪曾在此炼丹。附近有“龙井村”,井得名。龙井泉和虎跑泉玉泉被誉为杭州三名泉。龙井茶始产于宋代,明代益盛。在清明前采制的叫“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叫“雨前茶”。向有“雨前是上品,明前是珍品”的说法。龙井泉水清澈甘洌,龙井茶更负盛名,人们争先前来问询,构成了独特龙井茶文化。

【藏头绝句】

龙泓一股出云岩,

井脉蜿蜒下翠崦。

问取山翁消渴处,

茶房新煮雨前尖。

【采桑子】

连番雨润春山绿。

谷底云浮,井穴龙游。

新茗三杯禅味修。

过溪亭下沧浪水。

日夜绸缪,不尽风流。

谁似当年二老俦?

 过溪亭:相传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高僧辩才禅师自天竺归老龙井寺后,寺前有条溪流名为虎溪,虎溪上的小桥名为“归隐”,意为辩才已经归隐山间。曾立下清规,张贴寺内:“山僧老矣,精神衰惫……殿上闲话,最久不过三炷香;山门送客,最远不过虎溪桥。”一日,苏东坡来访,辩才与他一见如故,二人秉烛夜谈。次日辩才送客下山,两人边走边谈,辩才竟忘记自己订下的的清规,送东坡过了虎溪桥。旁边跟随的急叫:“送客已过虎溪桥!”辩才禅师闻声停步,已经走到风篁岭下。后来就把虎溪桥改名为“过溪桥”。后人在二人送别处建亭,称“过溪亭”,亦称“二老亭”。

15. 九溪烟树

九溪位于杭州西湖之西的鸡冠垅下,其发源一自龙井狮子峰,一自翁家山的杨梅岭,途中汇合了诸涧之水,一路穿越青山翠谷,蜿蜒曲折入钱塘江,又称九溪十八涧。《西湖新志》卷二:九溪所会支水九派,凡其末溪处,皆号曰涧。会溪之口,只九数,当其穿绕林麓,并括细流,不知凡几,约而举之,乃以十八为数,言其倍于九也。这里的溪流、茶园、迷雾、青川,构成了这一景区的四大旅游特色,游人徒步行在高低不平的路径中,迷离的雾气似纱如缎地笼罩着山冈上翠绿的茶树,潺潺的溪水流淌在垂兰吊藤的山脚岭根,如梦幻,仿佛置身桃花源中

【藏头绝句】

九曲滩头水自清,

溪山深处玉峰横。

烟霞总傍村墟卧,

树冠葱茏新叶萌。

【采桑子】

清泉汇入春江水。

九曲潺湲,十里芊绵。

溪拢流云树拢烟。

涉溪一路欢歌去。

迎面青峦,坡上茶田。

始信山中有兔园。

 兔园:汉代梁孝王刘武所建,供游赏、宴宾的园囿。《文选.谢灵运.雪赋》:“梁王不悦,游于兔园”句下李善.注:“西京杂记曰:'梁孝王好宫室苑囿之乐,筑兔园也。’”

16. 吴山天风

吴山在杭州西湖东南角,山势绵亘而走低,伸入市区,左带钱塘江,右瞰西湖。春秋时为吴边界,故名吴山还有说因伍子胥的缘故,讹伍为吴,山有子胥祠,称胥山五代吴越时山上有城隍庙,称城隍山今通称吴山,为杭州名胜。吴山上,四时八节,游人往来,摊肆买卖,有如一幅杭州民俗风情图。今吴山犹存的古迹尚有历代兴建开辟的伍公庙、瑞石洞、感花岩、宝成寺,第一山摩崖石刻、麻曷葛刺造像及民国初的云山万古刻石等。1963年改建太岁庙为极目阁茗香楼茗香楼前有800年树龄的宋樟后又新建江湖汇观亭,翻建宝成寺原药王庙改建的茶室再改建为吴山先贤堂,展出历代先贤蜡像与彩色塑像、画像。

【藏头绝句】

吴越山川萃一壶, 

山横左右隔江湖。

天堂自在东南域,  

风景由来入画图。

 壶:此处谓“壶天”。传说东汉费长房为市掾时,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市罢,跳入壶中。长房于楼上见之,知为非常人。次日复诣翁,翁与俱入壶中,唯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饮毕而出。事见《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后即以壶天谓仙境;胜境。

【采桑子】

层峦起伏东南尽。

川走萦纡,云掠伸舒。

熠熠波光里外湖。

城隍阁上天风荡。

昔日皇都,楼宇冯虚。

梦入繁华到海隅。

17. 阮墩环碧

阮公墩在西湖外湖中,位于湖心亭西,为湖中三岛之一。清嘉庆五年(1800年),浙江巡抚阮元疏浚西湖时以所挖葑泥堆叠成岛,俗称阮滩。因地势低平,土质松软,180余年间岛上无建筑,杂树荒草丛生,成为候鸟栖息地。解放后多次疏浚西湖时,岛四周添石护岸,并填客土。1981年始建环碧小筑。岛中心为一片林地,西北由厅堂、曲廊、矮篱、柴门组成院落。堂名云水居,堂内挂有胜地重新在红藕花中绿杨荫里;清游自昔看长天一色朗月当空一联,为阮元所作。东南岸边为船埠,东北岸边置一圆亭,取名忆芸(是纪念阮元的意思)。岛屿漂浮于粼粼碧波之上,遮掩在花木丛中,犹如碧玉盘中一颗晶莹翡翠。阮墩环碧景名由此而来。

【藏头绝句】

阮郎美意筑成堆,

墩雾湖烟迷鹭回。

环抱三山屏翡翠,

碧波醇冽漾醲醅。

【采桑子】

水隈宝塔山隈寺。

晴亦葱茏,雨亦空濛。

船到湖中响暮钟。

凝眸绿岛弦歌处。

树影蓬蓬,逸韵融融。

听任艄翁说阮公。

18. 黄龙吐翠

黄龙洞在栖霞岭后扫帚坞。清代杭州二十四景中有黄龙积翠一目,黄龙吐翠景名脱胎于此,用一字,突出贴泉池巉崖间龙口喷水,珠帘倒挂的特有情景。黄龙洞在宋、元、明、清代皆为佛教胜地,民国初期改为道观。此处前为庭园,后有洞壑,融真山假山,自然景色与人工建设为一体。黄龙洞的假山,全部用浑重的黄沙石依天然山势叠成,为西湖假山洞景中规模最大者。假山半腰系人工砌成的山洞,称黄龙古洞,内奉石刻黄龙祖师像。山顶为卧云洞,常有雾气弥漫。泉池旁一块玲珑山石,正面刻有龙则灵,背面刻水不在深点出了此地景观的主题。

【藏头绝句】

黄泽不竭五千年,

龙嘴于今淌玉涎。

吐瑞乾坤精气满,

翠筠潭水即灵渊。

【采桑子】

名园掩映松筠里。

背倚仙峦, 漱玉甘泉。

下有金鳞潜九渊。

其犹老子黄龙泽。

清翠潺湲,不竭千年。

吐瑞流芳济世间。

 仙峦:指西湖北岸的葛岭。其南坡有著名的“抱朴道院”,相传为近代葛洪炼丹处,也称葛仙祠。黄龙洞正在葛岭北麓。

 其犹老子黄龙泽:黄龙洞山门悬有“黄泽不竭;老子其犹”门联,语出孔子对老子的赞语“老子其犹龙耶?”这副楹联说的是自黄帝以来,道如同深潭之水不会干涸,老子则是如龙一般的伟人。

19. 玉皇飞云

玉皇山位于西湖之南,介于西湖与钱塘江之间,海拔二百三十九米,五代时吴越王钱氏迎明州(今宁波)阿育王寺佛舍利于此供奉,始有“育王山”之称。明代创建福星观,尊祀玉皇大帝,育王山随之更名玉皇山。山上遗存有天池、白玉蟾井等古迹,山腰有八仙聚会之所——紫来洞,在此处的悬崖边可俯视山下的“八卦田”。新建“登云阁”,游人登阁远眺,可睹之江三折和六和塔雄姿。每当风起云涌之时,伫立山巅登云阁上,但见蓝天白云之下,山姿雄峻巍峨,耳畔风声习习,时有云雾扑面而来,又飞渡而去,顿觉湖山空阔,江天浩淼。“玉皇飞云”景名由此而得。

【藏头绝句】

玉柱擎空欲鉴临,

皇城旧迹漫追寻。

飞禽掠向湖心去,

云影山形烟水沉。

【采桑子】

玉峰耸立钱塘侧。

岭上飞云,水面皴银。

叠崦层峦入妙神。

闲来独坐登云阁。

朝捧初暾,夕抹斜曛。

表里湖山殢一尊。

20. 宝石流霞

宝石山位于西湖之北,与葛岭一起成为西湖的北屏。山顶东端为保俶塔始建于五代后周年间(948年-960年),为保佑吴越王钱弘俶北上京城归来而建。历代曾多次修建,现在的实心塔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按古塔原样修葺的。山顶有来凤亭,宝石凤亭是清代钱塘十八景之一。亭旁山岩有一椭圆巨石,如天外坠落,俗称落星石。来凤亭西侧有“川正洞”,过川正洞有一狭窄石峡,两侧石壁如削,传说钱镠用脚蹬开的一条道路,名蹬开岭。宝石山顶巅是狮子峰,巨石兀立,有一峰之志之称。登上宝石山,西湖全景尽收眼底;东望有鳞次栉比;西眺有青嶂延绵千叠。宝石山因山岩呈赫红色而得名,每当朝阳或落日洒沐之时,分外耀目,仿佛宝石熠熠生辉。“宝石流霞”的出处就在于此。

【藏头绝句】

宝峰塔影耸璇穹, 

石室丹台野寺中。

流水缓从仙嵴落,⒂

霞光灿熳映山红。

⑨ 璇穹(xuán qióng):(1).明净的天空。  吴融 《雪十韵》:洒密蔽璇穹,霏霏杳莫穷。 萨都剌 《法曲献仙音·寿大宗伯致仕干公》词:向璇穹,尝扶日出;捲珠箔,闲看云飞。” (2).指仙境。《宋史·乐志十六》:谁知云路,玉京成就,催返璇穹,转手万缘空。

【采桑子】

奇峰一脉孤标耸。

塔影娉婷,怪石崚嶒。

拱卫重湖作北屏。

夕阳西下群山暮。

几点蓬瀛, 数抹霞明。

灿染飞甍映杳冥。

 蓬瀛:这里特指西湖中的三岛,即“三潭印月”(也称“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

诗词转踏3三评西湖十景

201610

三评西湖十景

2007年6月,杭州举行了三评“西湖十景”的活动,评选对象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湖保护建设特别是2002年以来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期间恢复重建、修缮整治的145处景区(),“西湖十景”、“西湖新十景”不再列入评选范围。共有33.86余万人参与评选,收到有效选票约29.74万张,评选结果在20071027日举行的第九届西湖博览会开幕式上正式揭晓。三评的西湖十景为:灵隐禅踪、六和听涛、岳墓栖霞、湖滨晴雨、钱祠表忠、万松书缘、杨堤景行、三台云水、梅坞春早、北街梦寻。

21. 灵隐禅踪

灵隐寺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是杭州禅寺的最早踪迹。相传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来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灵隐景区包括灵隐寺和飞来峰。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山高168米,山体由石灰岩构成,与周围群山迥异,印度僧人慧理称:“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故称“飞来峰”。在其岩洞与沿溪的峭壁上共刻有五代、宋、元时期的摩崖造像345尊,其中尤以元代藏传佛教(喇嘛教)造像最为珍贵,堪称我国石窑造像艺术中的瑰宝。由于灵隐周边有上天竺、莲花峰等名山,佛音庄严,禅意隐现。所以禅踪乃是灵隐山水的境界所在,故取名为“灵隐禅踪”。

【藏头绝句】

灵鹫何年飞此来?

隐心无处染尘埃。

禅林塔院清幽地,

踪迹于今漫费猜。

【点绛唇】

古刹禅林,高僧此地曾留住。

仙灵隐处,梦绕菩提树。

神鹫飞来,泉冷湍流去。

涤尘虑。

晨钟暮鼓,咫尺西天路。①

① 咫尺西天:在灵隐与天竺分道处,黄墙黛瓦、古色古香。照壁上题有擘大字咫尺西天,为清代遗存建筑点示此处旁有灵鹫前有天竺都是古印度佛祖坐禅说法之处西天佛国,古人称:山名天竺,西方即在眼前

22. 六和听涛

六和塔位于西湖之南,钱塘江畔月轮山上。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吴越王为镇住钱塘江潮水,派僧人智元禅师建造了六和塔,现在的六和塔塔身重建于南宋。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命名为六和塔。原建塔身九级,顶上装灯,为江船导航。宣和五年,塔被烧毁。南宋绍兴年间重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重建塔外木结构。乾隆皇帝游此,为每层依次题字立匾,此况实属罕见。现存六和塔,平面八角形,外观八面十三层,内分七级。高59.88米,塔檐翘角上挂了104只铁铃。“十万军声半夜潮”,在六和塔上,听涛比观潮更需专一用心,更易启发遐思。“六和听涛”因此而得名。

【藏头绝句】

六龙回日转箕星,

和爽秋风塔影青。

听取江潮嘶战马,

涛声十万接东溟。

【点绛唇】

俯眺江湾,浮屠耸峙钱塘侧。

山川控扼,白练分南北。

东海潮来,天地浑青色。

涛声赫。

兵威惊魄,玲脆风萧瑟。

23. 岳墓栖霞

岳王庙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为纪念民族英雄岳飞而建,明景泰年间改称“忠烈庙”,经历了元、明、清、民国时废时兴。现存建筑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重建,1918年曾大修,1979年全面整修,使岳庙更加庄严肃穆。岳王庙位于杭州栖霞岭南麓,每年入秋,栖霞岭上红枫似火,望之如霞。“岳墓栖霞”景名中的“栖霞”既借用了岳墓所在地栖霞岭的地名,同时又借喻岳飞的碧血丹心,精忠报国,还摹写了《满江红》中所描述的“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意境。离离墓草映栖霞,这一景名为西湖增添了历史沧桑感。

【藏头绝句】

岳王碧血化朱殷,

墓阙森森跪佞奸。

栖鸟纷飞巢翠柏,

霞光千古耀湖山。

【点绛唇】

古柏怀忠,英雄遗恨存悠缅。

赤霞明灿,天日昭昭荐。

血沃中原,未了河山愿。

抬望眼。

仰天长叹,魂与西湖伴。

24. 湖滨晴雨

2003年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启动湖滨新景区建设,范围从北山街断桥起至一公园沿湖地带。整治中保留了民国以后的民居、旅馆、店铺、小别墅等老建筑,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在整治中特别强调要“似曾相识”。由于湖滨位于西湖和城区的接壤之地,三面云山一面湖,可以品鉴湖山全景,尤其是多雨时节,漫步湖滨,烟雨蒙蒙,水天一色,颇得“雨湖”之妙。而长久以来,从南宋的“西湖十景”,到1985年的“新西湖十景”,讲到了晴湖、月湖和雪湖,却唯独没有说到雨湖。取名“湖滨晴雨”,既是对苏东坡名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一种再现,也是对西湖四时美景的一次补写。

【藏头绝句】

湖山览尽乱云收,

滨水楼台客醉留。

晴昊一泉喷作舞,

雨花飘入木兰舟。

【点绛唇】

漫步湖滨,重峦叠翠晴光媚。

飞禽弄水,浪影轻摇曳。

雾幔云屏,雨过天如洗。

扁舟舣。

酒楼悬旆,醪醴撩人醉。

25. 钱祠表忠

钱王祠供奉钱氏三世五代国王,宋代初名“表忠观”,清代以后则通称为钱王祠。祠内有苏轼撰书的《表忠观碑记》,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名碑。“碑记”叙述了吴越国三代钱王在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的五代时期,奉行中原正朔,不失臣节,消弭兵戈,安居人民,最终纳土归宋的事迹,褒扬了历代钱王的功绩,认为“有德于斯民甚厚”。2003年,在保护原有遗迹的前提下,配合西湖水体景观,钱王祠重新复建,成为西湖南线集游览观赏、文化展示、历史研究于一体的园林景点和研究吴越文化的重要基地。景名“钱祠表忠”,既写出了杭州百姓对于钱王功德的永世不忘,更表现出西湖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藏头绝句】

钱塘风范唱于今,

祠庙千年尚作霖。

表里山河归一统,

忠贤本自爱民心。

【点绛唇】

雄踞东南,钱王祠里留碑记。

明山秀水,吴越丰年瑞。

祚命云迁,忍避兵戈累。

蒙恩霈。

繁华都会,功德今人祭。

26. 万松书缘

万松书院是明清时期杭城最具影响的书院,也是传说中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的地方。书院位于西湖南缘凤凰山万松岭,三面环山,一面向湖。清代康熙、乾隆两帝南巡时,分别赐额“浙水敷文”、“湖山萃秀”。据史料记载:唐朝曾在万松岭上修报恩寺,明弘治十一年(1498),浙江右参政周木在报恩寺原址改建万松书院,奉孔子像,并聘请孔子的后代孔衢、孔绩主持院务,世代相袭,明清时期已成为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浙江省文人汇聚之地。梁祝之恋使万松书院成为男女婚姻一线牵的姻缘之地,名声远播各地,故而取名“书缘”。

【藏头绝句】

万籁犹传朗朗声,

松风竹影也关情。

书生魄化双飞蝶,

缘起人间有誓盟。

【点绛唇】

山映湖光,书声荡漾松风里。

明窗净几,鉴我澄清志。

梁祝情缘,死合生离义。

悲歌诔。

梨园韵娓,蝶化心相慰。

27. 杨堤景行

杨公堤南起虎跑路口,北至北山路口,有花港观鱼、浴鹄湾、乌龟潭、茅家埠、杭州花圃、曲院风荷、金沙港等重要景点。明弘治十六年(1503)杨孟瑛出知杭州,其时西湖葑塞已久,湖西一带几成平陆。杨孟瑛力排众议,于明正德三年 (1508)实施疏浚,并以疏浚产生的淤泥、葑草在西里湖上筑成一条呈南北走向的长堤,堤上建六桥。后人为纪念杨孟瑛,称此堤为“杨公堤”,堤上六桥为“里六桥”。杨公堤自北而南第五桥,遥对南高峰、三台山,因附近有三贤祠,所以桥名题作“景行”。“景行”典出《诗经·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原意指大路,比作崇高光明的德行。“杨堤景行”既表达了今人对先贤杨孟瑛浚湖筑堤这一德行的景仰之情,也点出了杨公堤上人行而景移的特色。

【藏头绝句】

杨公殊绩饬湖西,

堤路堆成簇马蹄。

景致秋来芦岸野,

行踪桥畔踏幽蹊。

【点绛唇】

名记杨公,春风十里长堤路。

芦湾烟浦,渺渺双飞鹜。

第五桥西,峰顶披云絮。

流连处。

青松仰举,长向先贤慕。

28. 三台云水

三台山景区集浙江山地和江南水乡风貌于一身,它以浴鹄湾景区为核心,东靠杨公堤,西临三台山路,北至乌龟潭景区,南到虎跑路。景区内有黄公望故居、先贤堂、黄篾楼水轩、武状元坊、霁虹桥、三台梦迹等故迹。三台山景区的茶楼,是杭州茶楼的一大特色。飞檐仿古的建筑,亭阁宛然,花木葱茏,与周围的环境十分协调。“三台云水”点出了这里景观的多样性和立体化,同时借用了宋代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中的名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以颂扬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热血千秋,清白一生。

【藏头绝句】

三面青山一面湖,

台星光焰照明珠。

云林深处残钟杳,

水港秋风泛雪芦。

 台星:三台星。《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台之位也。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开德宣符也。因以喻指宰辅。 唐李白《上崔相百忧章》:台星再朗,天网重恢。 宋 王禹称献仆射相公·其一》:“吟穿竹径僧同步,醉绕花庭蝶上衣。却恐优游未终岁,台星依旧照黄扉。”

【点绛唇】

山对湖湾,茫茫云水台星照。

林深路绕,胜境红尘杳。

孤馆闲堂,梅竹篱边老。

炊烟袅。

农家酒好,一醉乾坤小。

29. 梅坞春早

梅家坞位于云栖西二公里的琅砀岭北麓的山坞里,四周青山环绕,茶山叠嶂,是杭州最大的龙井茶生产基地。梅家坞虽是一个小山村,因周总理的五次来访使得梅家坞的名气大增,如今已是很多国外宾客的来访之地。梅家坞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漫山遍野的茶园。经过2003年的整治,梅家坞营造出“十里梅坞蕴茶香”的农家休闲旅游环境,成为杭州一个具有独特性品牌的旅游新亮点。梅家坞盛产的茶叶是西湖龙井中的珍品。每年采茶分作四次,清明之前的头茶称“明前茶”,也叫“莲心”;谷雨之前是“雨前茶”;立夏之际为“三春茶”,也称“雀舌”;一个月后最晚采摘的称“四春茶”,也名“梗片”。所以,“春”在梅坞便是茶香之意。

【藏头绝句】

梅花落尽试新茶,

坞里烟村近百家。

春煦不期方客至,

早知佳茗雨前芽。

【点绛唇】

梅坞山村,阳坡十里春茶绿。

风亲雨沐,枝上新芽簇。

溪岸桥边,茶肆连幡矗。

清流蔌。

口存余馥,饮罢精神足。

 蔌):液体流动的样子,如“清泉蔌蔌先流齿”。

30. 北街梦寻

北山街东起保俶路,西至曙光路,南临西湖,北靠宝石山、葛岭、栖霞岭,并与市区湖滨相连,全长2600米,被人们称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是西湖风景区内唯一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上,北山一带向为文人雅士聚集之地,寺院祠墓林立,曾留下无数佳话逸事。现尚存许多文物古迹,已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就有7处,除了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岳飞墓(庙),杭州市标志性建筑保俶塔,大石佛院造像、首届西湖博览会工业展馆等外,还有秋水山庄、孤云草舍、坚匏别墅、抱青别墅、静逸别墅、穗庐、玛瑙寺等一大群中西式近代建筑。在这条路上,你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撞上历史,撞上文物,其间的一草一木,一楼一舍,一砖一瓦都透露着浓郁的文化气味。

【藏头绝句】

北山故事觅遗踪,

街肆交横院几重。

梦里风情多浪漫,

寻幽四季有时雍。

 时雍:犹和熙。《书·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於变时雍。 宋 陆游谕邻人三首其一》:“邻曲有米当共舂,何至一旦不相容。为善何尝分士农,尧民皆当变时雍。”

【点绛唇】

北岭南坡,长街一列临湖建。

柳堤荷岸,画卷东西展。

古刹洋楼,户牖花灯绚。

浑入幻。

眼迷神乱,梦景时时现。

《诗词转踏·西湖十景》后记

2009年曾写过一组“西湖十景”和“新西湖十景”的藏头七言绝句,2014年填《菩萨蛮》十阕以配西湖十景,自称为现代形式的“转踏”。201510月写成“三评西湖十景”的藏头绝句。今年7月在杭州再填一组《采桑子》以配新西湖十景。10月又填一组《点绛唇》以配三评西湖十景,今天终于完成,了却我西湖三十景诗词转踏的心愿。现将样稿印出,希望它会成为杭州西湖的一张名片。

2016年1027日于杭州宝石新村

组稿编辑:月倾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内一5A级景区,至今为止从未收过一分钱,网友呼吁全国景区学习
杭州·雷峰塔
杭州西湖景色迷人,美丽如画
100年前后,杭州西湖发生了多大的变化?我们重新回到清末拍摄位
【诗人风采】王露娟诗词选
湖山居士:忆杭州,最忆是西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