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懂上海:思南路


    思南路除了拥有当年法租界上小马路的共同特征外,还有着不同于其它马路的独特吸引力:二十几幢花园式洋房,集中了老上海近乎全部的民居样式——是城市历史的活话本。


    思南路原名马斯南路(Rue Massenet),始筑于1912年。就在该年8月13日,法国一位著名音乐家Massener在巴黎去世。为纪念他,法租界公董局就将此路命名为Rue Massenet ——即马斯南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十年间,上海法租界在霞飞路、辣斐德路、金神父路、吕班路(Avenue Dubail,重庆南路)围成的区域设计了上海第一片经过精心规划的住宅区,规定只允许建造西式房屋,必须有卫生和暖气等设备,不准设立甲类营业,该区域就是以马斯南路为中心。住户基本上为华人,少数为日侨。



    思南路是一条很“纯粹”的马路,不通公交车,也没有灯红酒绿的霓虹招牌,连路灯都是老式的很清淡昏暗的那种,马路两侧满是法国梧桐和精美的洋房,马路安静得可以听见树叶的沙沙声,除了少量的自行车经过,简直就像有个天然屏障把世间的喧嚣阻挡在外。作为上海11个历史风貌保护区之一,思南路依旧记录着当年花园洋房的“原生态”。



    作为上海11个历史风貌保护区之一,思南路记录着当年花园洋房的“原生态”:过了皋兰路开始,一直到建国路,走在这一段的思南路上,人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月。


思南路36号:原杨森府邸


    思南路36号是抗日爱国将领杨森在上海的私人住宅,这是一幢时尚的欧式花园洋房,他在这里结交上海各界的名流,在他赴抗日前线前,他把该住所给了自己的朋友照看。而朋友是京戏票友,因此将这里借给一对京剧演员俩姐妹居住,姐妹俩又拜梅兰芳为师,梅兰芳自己家近在咫尺,所以经常来此吊嗓子、演唱和会友,附近的邻里经常可以隔墙聆听梅兰芳大师优美动听的唱腔。1953-1956年这里曾是原卢湾区首届区委所在地,现为居民住宅。


酷似老房子的现代式建筑:思南路45号

思南路45号后门


    如果从思南路一路走来,很容易发现一座“不甚和谐”的建筑:思南路45号。

    建筑侧面的墙壁倒是有着解放前法租界老洋房的样子,开着圆圆的窗子,但是从正面看过来,阳台,阳台外飘荡的晾晒衣服,肮脏以至于颜色模糊不清的外墙,黑色的小铁门,和被门墙遮挡的花园草木……这里展现了一种和它四周都完全不同的破旧的生活气息——有些老洋楼精致得不食人间烟火,有的目前根本就无人居住。



    如果去掉高高的院墙,使之完全地展露三层,如果把它从这里移开放在一个老式的居民小区里,那么它看上去将就是一幢二十年以前的居民楼——尽管专家说它是现代式建筑。


人迹罕见的小洋楼:思南路51号


    思南路51号是一幢黄色的三层小洋楼,外面的楼梯直接通上二楼,外表、墙壁和楼梯的式样总让人觉得似曾相识:或许这就是它有代表性的最好体现。推开虚掩的大门,土黄色的建筑外墙就全呈现在眼前。整座建筑几乎是空置的,只有二楼的一个套间里开出了一间,摆了两张桌子作办公室。楼梯和地板原来的颜色已经无法辨认,一律灰蒙蒙的感觉。据专家判断,这是现代西方式建筑的标本。



思南路61号:薛笃弼故居


    思南路61号,法式风格独立式三层洋房,现为普通住宅。住宅建筑面积与花园面积相仿,约400~500平方米,花园里种植有广玉兰、棕榈等树木,尤其是3棵广玉兰,占据了花园的大部分空间。薛笃弼(1892~1973),山西解县人,早年受孙中山影响,参加辛亥革命,1925寓居与此,曾任国民政府行政院政务委员兼水利部部长,解放后任上海律师学会副主任。


思南路71号:周公馆


    思南路沿马路东侧的73号,是一幢西式小楼房,为三层花园别墅,这就是当年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亦称周公馆。既然是当年党的驻沪办事处,为何又称周公馆呢?这其中有一段曲折。1946年中共代表团租下了这幢房屋,原意是作为中共办事处。但国民党当局不同意。6月18日,从南京来沪的董必武果断地说:“不让设办事处,就称'周公馆’。”周公馆因此得名。



    新中国成立后,在原址设纪念馆,周恩来、董必武卧室等部分室内恢复原来摆设,又辟陈列室介绍当年历史。


思南路87号:梅兰芳故居

 

   思南路87号是当年梅兰芳先生的寓所。梅宅是一幢坐北朝南的西班牙式花园洋房,共四层。楼房前栽有不少花卉树木,中间是绿莹莹的草地,环境十分优雅。1932年冬,"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梅兰芳偕全家告别了北平故居"缀玉轩"故居,在上海马斯南路121号(今思南路87号)定居下来。在思南路居住期间,梅兰芳排演了《抗金兵》、《生死恨》等戏。抗日战争爆发后,梅兰芳罢歌罢舞,息影舞台,并留起了胡子。期间汪伪政府与侵华日军数次登门要求梅兰芳重新登台,均遭拒绝。直到抗日战争胜利,梅兰芳才在思南路的寓所剃去了留了8年的胡子,重返舞台。


香山路7号-孙中山故居

 

   如果从思南路拐弯到更短更幽静的香山路。你可以看一幢挂着孙中山故居牌子的花园洋房。这是中山先生生前在上海最后居住的寓所,他的《孙文学说》,《实业计划》和《民权初步》等重要著作,都是在这里完成的。1918年,四位加拿大归国华侨买下了莫利哀路29号(现香山路7号)的住宅送给孙中山。从1920年1月一直到1924年11月北上,孙中山夫妇俩一直居住在此。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继续在此居住。



    这幢小楼环境幽静,布局合理紧凑。楼前是一片正方形的草坪,三面环绕着的冬青、玉兰、香樟和松柏苍翠欲滴。屋内楼下是客厅和餐厅,楼上是书房、卧室和室内阳台。室内的陈设是1956年来庆龄按当时原样布置的,绝大部分是原物。


思南路91号:李烈钧故居



    李烈钧,江西武宁人,1928年起寓居与此,20世纪早期的革命家,曾任国民政府委员。1913年7月2日,再湖口成立讨袁军总司令部,并发布讨袁檄文,揭开了二次革命的序幕。1928年李烈钧从政坛引退,来上海闲居,就住在此处。1932年“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救国,抗战爆发后从新赴内陆参加抗日工作,直到1946年2月20日在重庆病故。现为思南路幼儿



    长久以来,思南路的生活场景总是处惊不乱的沉静、安详。这里没有虚张声势的繁华,骨子里却透露着高贵的气息。漫步这条街道,多少年弹指一挥间,那些尘封历史的往事却又似乎已在你眼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思南路及南昌路名人故居一览
中国最美10条历史文化街榜单出炉!你猜上海哪条街上榜了?
行走上海 | 思南路:一条以法国作曲家命名的马路
你逛过淮海路支马路吗?两条线路带你领略其中的风尚和格调
喜欢徜徉在思南公馆
【老洋房名录】思南:城市历史的活话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