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面纱》一个女人在疫情中的自我救赎

《面纱》是毛姆的一部直击心灵的小说,在这部小说中,通过凯蒂在婚姻中偷情、在疫情中自我救赎,毛姆呈现给我们的既有丑陋的灵魂,让我们看到人性的险恶,也有高尚的、纯洁的灵魂,让我们看到世间的美好。

无论是丑陋的灵魂,还是高尚的灵魂,平时,我们都极难辨别,都像是隔着一层面妙,更是无法一眼识破,而所有的这些,毛姆都通过主人公凯蒂的眼眼,让我们看的清清楚楚。

凯蒂从小就是个美人胚子,母亲对她的期望很高,希望她能嫁一个经济富有、社会地位更高的青年。她自己也知道自己很漂亮,很吸引人,受母亲的影响,对自己也有很高的期望值。

从她成年,第一次进入社交界就惊艳四座,这让她和母亲深信她能够嫁得金碧辉煌,可也因为如此,她的眼光是更高,更挑剔,结果却不遂人愿。她第一个社交季到25岁,都没能把自己嫁出去,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求婚者越来越少,素质也越来越低,有五十多岁的男爵,四十多岁的鳏夫,剩下的都是一贫如洗的家伙。

母亲越来越不满意,开始时不时地甩给她几句难听话,问她还打算让她父亲养她多久,这让凯蒂非常难堪。

后来,长相一般,鼻子很长、身材糟糕的妹妹多丽丝进入社交界,第一季就找到一个不错的未婚夫,并且马上就要结婚,这让凯蒂更加尴尬,为了在妹妹的婚礼前嫁出去,她匆匆嫁给了沃尔特·费恩,一个细菌专家。

这是凯蒂第一次感受到人情的冷暖和人生的不如意。

母亲希望她嫁得好一点,也只是为了她自己的面子而已,知道小女儿嫁了一个有钱人家的独子,还有一个准男爵的爵位,立即高兴万分,对凯蒂更是竖挑鼻子横挑眼。

母亲知道她要嫁给一个不爱的人时,根本没想过她是否会幸福,而是高高兴兴地把她打发出去,有种终于把手里的过期商品销售出去的感觉,这让凯蒂很失落,也很遗憾自己没有享受到爱情。

没有享受到爱情的凯蒂一直对自己的婚姻很不满意,她不爱沃尔特,怎么看都看他不顺眼,当时只把他当做脱单的目标,当成逃避面对妹妹结婚尴尬局面的一个选择。

在这样的心境下结婚,随后凯蒂随沃尔特来到香港,在这里她遇到了查理,殖民地的助理辅政司,年轻有魅力,说话幽默,很会说甜言蜜语。


凯蒂的心开始蠢蠢欲动,有一种”恨不相逢未嫁时“之感,她曾进行过情感挣扎,可是挣扎失败了,仅仅结婚三个月,她就和查理偷情了。

未来的两年里,凯蒂一边看着丈夫沃尔特哪哪都不顺眼,说句话都觉得可笑,一边与查理柔情蜜意,恨不得天天黏在一起,越和查理在一起,她越无法接受这种偷偷摸摸的日子,她想离婚,让查理娶她。

她深信,查理爱她,和她爱查理一样深,并且她很自信地认为,查理不爱他的妻子多萝西,一定会与多萝西离婚,然后娶她,她一直处于想要与沃尔特摊牌,与查理结婚的美梦中。

终于有一天,沃尔特发现了她和查理的奸情,直接向她摊牌,并且给了她两个选择。

第一,随沃尔特一起去湄潭府,那里正在发生霍乱,死了很多人。沃尔特已申请去那里,救治那些染了霍乱的人。

第二,他以查理与凯蒂通奸为理由起诉离婚,或者查理向他保证会和妻子离婚,然后与凯蒂结婚,那么他也会立即与凯蒂离婚。

凯蒂心情复杂,又有点兴奋地去找查理,结果查理的表现让她万分失望,一颗心像掉进了冰窖里。查理根本没想过离婚,更不愿意让妻子多萝西知道这件事情,而且他一个劲地怂恿凯蒂随沃尔特去湄潭府,并且假惺惺地说,只要防护得当,就不会死,这更让凯蒂伤心绝望。

一瞬间,凯蒂看清了查理的真面目,他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是一个只想玩弄她,不想对她负责任的人,是一个无耻的、没有道德的人,是一个根本不在乎她的人。而她自己却傻傻地陷入进去不可自拔,还在愚蠢地做着白日梦,这让她羞愧难当。

她在绝望之下,答应随随沃尔特一起去湄潭府,以必死的心态,悲壮地去了那里。

在湄潭府这个遍地疫情的地方,凯蒂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她的心境开始慢慢改变。

在那里,她看到了很多贞节牌坊,虽然并不十分理解,但是心里隐隐约约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让她的心起着微微涟漪。

在那里,她第一次在路边看到死人,那像一个干尸的死人,对她是冲击是无法言语的,让她第一次感受到原来死亡距离自己这么近,生命原来如此脆弱。

她认识了沃丁顿,那个矮矮的小个子男人,这里的人死的死,走的走,可是他依然坚守在这里,因为他被派在这里工作,他要坚守职责。

她认识了修道院的嬷嬷院长和圣约瑟修女,知道她们都是从遥远的法国来到这里,救助那些可怜的孩子,把修道院当医院,救治染了疫情的人,她们本可以离开这里,可是因为这些陌生的人需要她们,她们就留了下来。

她看到了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那些因为贫穷被父母抛弃或卖掉的孩子们,特别是那些女孩子,随意地就被扔掉。在死亡面前,亲情显得非常廉价,生命更是不值一提,女孩子成了物品被随意卖掉,人间最悲惨的事情摆在凯蒂面前,这是她从来没有见过,更没有想过的事情,可是都活生生地发生在眼前,对她是巨大的冲击


她从修女和沃丁顿口中也知道了很多关于沃尔特的事情,他来到这里之后,积极地从源头上解决霍乱的事情,改善他们的水源,让他们都能喝到干净的水。这件事情说起来一句话的事,可是做起来,非常困难。

《面纱》电影里着重演了这件事情,沃尔特检测出百姓们喝的水已经被污染后,要求大家不要再喝那里的水,老百姓不但不理解他,还骂他。他看到水源附近随便埋着死尸,要求大家把尸体埋得离水源远一点,并且把近处的尸体移走,可是没有人理解他,差点拿砖头砸他。于是他就想办法把远处的山泉水引过来,费了很大的劲造了一个大风车,一个简易的引水装置,把干净的水引了过来,才解决了净水问题。


他积极地救治病患,会抱着哭泣的小孩,温柔地哄他,他对孩子特别好,修道院的很多孩子都非常喜欢他。

他积极地解决疫区的各种问题,把很多官兵都带动起来,积极地开始应对疫情,对抗疫情。

参观修道院对凯蒂来说是心灵的震撼,她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而且从圣约瑟修女和院长嬷嬷口中认识一个完全不同的沃尔特,那是一个高尚的、伟大的人,他有能力,有爱心,更是一个有力量的人。

他能以自己一个人的肩膀撑起整个疫区,让本来悲观的人看到希望,让想要退缩的人勇敢地站出来承担自己的责任,他成为修道院里修女们和孩子们的精神支柱,成为他们的依靠。

凯蒂在圣约瑟修女和院长嬷嬷身上看到了淡定、从容、乐观和希望,还有面对生死的不惧,她们心中都有责任,有爱,有想要保护和守护的人,所以她们面对疫情很平静,生活也很充实。

对比之下,查理简直就是一个渣渣,可是她却深深地爱那个渣渣,这让她感到羞愧,开始怀念沃尔特曾经的温柔、体贴,却又感觉有点无地自容,各种情绪的汹涌下,她有种深深的空虚感和寂寞感,也有种无助感,更多的是觉得自己是一个无用的人。

凯蒂是一个行动感很强的人,她立即想到要去修道院帮忙,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于是,她到修道院帮忙照顾年幼的孩子,教大一点的女孩子绣花,教他们弹钢琴,和他们一起玩耍,慢慢地,她的心灵归于平静,不再像刚到这里一样,焦虑、空虚,心情烦躁。

某一天,凯蒂坐着小船去修道院时,看着流动的河水,突然觉得所有的人,乃至整个人类,就如同这条河里的水滴一样,流淌不定,一滴滴彼此接近,却又相距遥远,汇成一股无名的巨流奔向大海。既然一切转瞬即逝,任何事物都无关宏旨,人们竟还要荒唐地看重那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让自己也让别人遭受不幸,这实在太可悲了


就这样,凯蒂在不经意间悟了,悟出了生命的意义。

庄子的人生哲学说,圣人和俗人的区别就是世界观不一样,圣人是以道观物,俗人是我人观物。以道观物看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是一样的,无差别的,以我观物就是站在小我的立场来看待世界,会夸大事物的区别,站在小小我的立场上看到的就是生死利害美丑,而从道的立场看没有什么美和丑。

凯蒂的人生就是这样,出嫁前,她唯一目标就是嫁个有钱有地位的人,当妹妹都要结婚了,她还没有嫁出去,让她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于是匆忙嫁给向她求婚的沃尔特,可是她不爱他,只把他当做逃离尴尬的跳板,当她遇到帅气、幽默、又很会说情话的查理时很快沦陷了,她以为自己找到了真爱,于是一心一意和查理偷情,甚至想公开他们的秘密,直接嫁给查理。这个阶段,她的所有心思都在查理身上,都在偷情上,连对丈夫沃尔特都很少关注。

也就是说,在凯蒂随沃尔特来到湄潭府之前,她的生活单一,心思单一,关注点更单一,她的眼界也就越来越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非常狭隘短浅,遇到一点点事情就空虚寂寞,要死要活。

当她来到湄潭府后,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沃尔特,看到了饥饿的人们,看到了路边的死尸,看到了被抛弃的女婴,看到了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们,看到了修女和嬷嬷的胸怀和爱心,她的关注点开始改变,她不再只关注自己的喜怒哀乐,她开始思考,开始试着去修道院帮忙,照顾那些孩子们,试着克服厌恶之感抚摸那个让她有点恐惧的大头白痴小女孩。

在照顾这些孩子的过程中,她感到了快乐,体验到了自己的价值,她变得充实满足,她的心胸开始变得宽广,眼界也上升了一个层阶,不经意间悟到了生命的意义,从这一刻开始,她的心态开始改变,生命也开始改变,与过去那个头脑简单,有点愚蠢的凯蒂再见,她将走向新的人生。

凯蒂的生活发生了变化,精神发生了变化,这一切都看在沃尔特眼中,他们之间的关系慢慢有了改变,会开始交流,会一起吃饭,可是某一天,凯蒂的怀孕打破了这个宁静,因为凯蒂不知道这个孩子是不是沃尔特的。


沃尔特是一个敏感、自尊心极强的人,他把心思全部放在救治病患上,有时根本顾不上自己,竟然开始以自己试药,染上了霍乱,在某个夜晚彻底被病毒击倒,离开了人世。

沃尔特的死,让凯蒂非常伤心,而更多的是一种身心的自由,束缚在她身上的道德枷锁被去除。

她回到香港,处理那里的房子和家俱,再次见到查理,她对他有一种厌恶感,曾经吸引她的身体和双手,再次拥着她时,让她觉得恶心,只想尽快地逃离。

她彻底走出了查理带给她的情感枷锁,从此时起,她无论在身心上,还是在道德上,都自由了,她完成了自我救赎。

母亲在她回英国的路上去世,父亲已接受了巴哈马群岛首席大法官的职位,于是对凯蒂说:”我下个月初就要坐船启程了。这所房子自然要交到委托商的手上,我也打算把家具卖掉。很遗憾,我无法让你住在这儿,不过如果你想拿哪件家具布置你的住所,我会非常愿意送给你。“

面对这没有多少人情味的话,凯蒂不是想到父女之间的感情多么冷酷,而是替父亲难过,他这一生都为家人做贡献,而妻子女儿一直把这些当做理所当然,并不感激他,也没有给他多少爱,所以她决定要好好爱父亲。

此时的凯蒂已不是那个单纯、自私的女孩,而是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是一个成熟的、有责任感的女人,于是她决定随父亲一起到巴哈马群岛去,照顾他,爱护他。父亲看到这样的凯蒂,看到这样爱自己的女儿,也是激动得泪水直流。

凯蒂最后对父亲说:”我想要个女孩,抚养她长大,不让她犯我犯过的那些错误。回想以前做小姑娘时的我,就会恨自己,又没别的机会。我要培养女儿,给她自由,让她靠自己的力量独立于世。“

这一刻,凯蒂揭开了她面前一个又一个面纱,完成了自我救赎,看清了生活的本质,回归了心灵的宁静。


凯蒂在去湄潭府之前就是一只关在笼子的鹦鹉,随着别人的意愿和想法行事,完全没有自己的意志,而湄潭府之行之后,她成长为一只鹰,一只独立翱翔于万里长空的鹰,自由、独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面纱》:为何女人会在爱情里受伤,毛姆早就说得清楚明白!
读毛姆的经典小说《面纱》历经人生洗礼,她终得灵魂重生
《面纱》:一个女人的迷失、醒悟到自我救赎
毛姆《面纱》:揭开3层“面纱”下,人性都是丑陋的
《面纱》| ④能够自我救赎的人,往往是自己
总觉得生活欺骗了你?可能还没认识这三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