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超 @长篇小说连载《我曾用心爱过你》|| 《阡陌文苑》》

 ✦ 

长篇小说连载 

 ✦ 

孙超

82年,山东淄川人(蒲松龄故乡)

喜从事现实体裁小说写作作。

我曾用心爱过你

1

第一章

       成功是可以传染的,失败也是可以传染的,成功与失败往往就在一念之间;人生是可以选择的,人生又是不能选择的,每一个错误的选择都有可能铸成人生的大错;幸福是可以传染的,不幸也是可以传染的,幸福与不幸往往只在一念之间。一念生,一念死;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孟飞自2006年从齐都学院大专毕业七年多来,历经职场沉浮,到现在,他早就是一个身经百战的职场老人了。像今天这样的面试,他已经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屡战屡败也罢,屡败屡战也罢,要说最初的时候,他心里还多少有些战战兢兢的话,到现在即使不算麻木,也早就稀松平常啦。

     从今天参加面试的这家华齐塑管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办公室里出来,他不禁凄然一笑,心里略带苦楚,没想到自己这次能够有惊无险的顺利过关,既不是因为自己前些年一直拿来当宝,现在视作鸡肋的狗屁大专学历,更不是因为自己在建材销售行业五年多的工作经历,反倒是因为自己跟给他面试的这个张总长得很像,也可以说是“撞脸”了,这样的“幸运”也算幸运?这也算他妈的“面试条件”?怕是放眼全国也找不出第二家这样的公司,怕是放眼全球也找不出第二个像自己这样的“幸运儿”。然而这样的事情明明就发生在了他的身上。

      刚才这个张总给他面试的时候,已经把话说得再明白不过。这次参加面试的,包括孟飞在内总共十人。其中六个是本科学历,四个是大专学历。最后被幸运录取的只有孟飞他们三个。三个人中,小刘和小张都是应届本科毕业生,就孟飞一个人是专科学历。另外,孟飞的年龄又是这十个人中最大的。要说别人是“朝气蓬勃”的话,他就是“暮气沉沉”。就这次面试而言,就孟飞的自身条件,跟其他人相比,几乎毫无遗漏全是“劣势”。然而,其他的“优势”大部分被淘汰掉了,单独留下了他这个“劣势”,这难道还不够幸运吗?所以作为孟飞来说,接下来一定不能辜负了公司对他的这份眷顾和栽培。一定要力争朝夕,力争努力做出业绩,回报公司,证明自己。

       除此以外,张总还委婉地向他表达了另外一层意思,公司基本上倾向于以录用年轻人为主。因为销售行业毕竟跟其它行业不同。其它行业就像白酒一样,年份越久越值钱;而销售行业就像啤酒一样,往往越新鲜越好,一旦过了“保质期”,就馊了、臭了、不能喝了。像孟飞这个年龄,在建材行业这个圈子里摸爬滚打这些年,到现在非但一点建树没有,还在四处找工作,就很说明问题。正是因为孟飞跟他长得八分相似,他这才心生“怜悯”,最终决定“破格录取”。要不是冲这一点,哪怕十个人留下九个,都轮不到他。

       这个张总说话也真够直白得啦!事实尽管如此,但有些话,不说比说出来要好。不说的话,没准孟飞还会感恩戴德,一旦说出来,就多少有些针锋相对的意思了。这家好比施舍乞丐一样,施舍了也就施舍了。不该施舍完了,再规劝他,有腿有脚,不应该沿街乞讨,应该学会自力更生,你让“乞丐”作何以堪?

       听闻张总的话,孟飞仿佛是挨了当头一棒。他心里本就所剩无几的那点可伶的自尊,再次被残酷的现实碾压得粉碎。他不禁在心里感慨:在现实面前,自尊本就分文不值!自己现在就像那些等待施舍的街头乞丐一样,别人能够赏碗饭吃就已经不错啦,难道你还指望别人施舍完了,再对你毕恭毕敬深鞠一躬吗?自己这次侥幸得来的“小幸运”,真不知该悲哀,还是庆幸?

       这次面试是由这家公司的老板,也就是那个张总亲自把关的。至于那个人力资源部的女经理嘛,最多不过是陪衬罢了。以他这些年的经验,像这种规模的公司,别管大事小情,基本都是由老板亲自过问,亲自拍板。在公司里老板就是一言堂,公司上上下下所有人唯老板一人马首是瞻。这也是大多数民企一贯的管理风格,对此,孟飞早就见怪不怪了。

       面试的时候,大家就像等待检票的旅客一样,排成长长的一排站等在办公室的外面。再像撵牲口一样,一个出来,另一个进去。当轮到孟飞面试的时候,当他敲门进去的一刹那,不光居高临下坐在大老板台后面的老板椅上的张总惊得瞠目结舌,他自己更是惊得目瞪口呆。不曾想天底下竟有这么巧的事情?他甚至在心里产生幻觉,自己明明是来面试的,应该卑躬屈膝,战战兢兢,唯唯诺诺,站在老板台的前面才对,自己怎么就坐到了老板椅上啦?自己是什么时候坐上去的?那里哪是像自己这样卑微的人该坐的地方?但又一想,不对呀,自己明明还卑微地站在这里呀?那坐在老板椅上的是谁?难不成会是另外一个自己?他的心里不禁起了疑惑,一个人明明只有一个自己呀?啥时候,一个人竟也有了两个自己啦?

      其实也不怨他会多想,他跟这个高高在上的张总长得真就太像啦,简直就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对于不明就里的人来说,要说他们是一对走失多年的孪生兄弟,怕是真就没人怀疑。两个人除了形象上神似以外,气质上却是截然相反。要说张总是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话,那他就是死气沉沉、颓废失败。这可能就是所谓的“相由心生”吧!

       要说这家公司整体规模实力并不大,而且刚成立四年不到,但据说,这家公司的待遇水平,在同行业中却是首屈一指的。而且这家公司从不像其它公司那样直接去人才市场上招聘,大都是通过熟人介绍。以孟飞这些年的工作履历来看,像其它一些规模实力相对较大的建材公司,大都是“金玉其表,败絮其中”,表面上看着光鲜亮丽,内部却管理混乱,拉帮结派,勾心斗角,推诿扯皮,销售人员在里面很难赚到钱。销售部门大都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能够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一年以上,基本上就算是“老人”了。据说这家公司的销售人员一直都很稳定,三年来只进不出,竟没有一个主动离职的,这也是孟飞选择到这家公司参加面试的主要原因。以销售为主的公司,跟其它传统公司往往会大相径庭。其它传统公司往往看的是公司的整体规模实力,规模实力越大,往往收入越高,待遇越好。销售公司就不一样啦,很多大公司的销售人员反倒没有小公司的销售人员赚得多,孟飞的上一家公司就是这种情况。那是东北的一家公司,也是一家管业公司,而且还是A股上市公司,要算是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主要以销售PPR管和PVC管为主。但这又能说明什么?狗屁都不是!孟飞在那家公司干了两年多时间,最后除掉吃喝拉撒,几乎分文不剩。而他现在面试的这家公司是齐都市当地的管材公司,主要以销售PE管为主。根据他的老同事李涛的说法,这家公司的收入起码是上一家公司的一倍以上。所以说,作为像孟飞这样的“老销售”来讲,在这个行业中浸润多年,早就深谙这里面的水有多深、浪有多高。所以他们在选择同类公司的时候,才不会关注公司的规模实力呢。他们只需要关心“人员流失率”这一条就足够了。人性都是趋利避害的,PPT做得再漂亮,口号喊得再响亮,牛皮吹得再大,也远没有人性这东西来得真实。

       另外,据说这家公司刚成立的时候,不过才只有区区四名销售人员。公司一步步发展到现在,加上刚被录取的孟飞他们三个,已经是十八个人的销售团队了。在这个行业中,能够具备这样的发展速度,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了。

      孟飞从毕业伊始,这些年来一直从事销售工作。最初的时候,他先是在齐都市当地的一家食品公司干了两年。那两年虽然也是以出差为主,但却是常驻青岛,好歹还算是省内的地市。从第三年起,他转为建材销售以后,也就离家越来越远了。五年多的时间里,他前后经历过不下七八家同类公司,这些公司大都是外省的公司,他常年在省外出差,由此成了名副其实的“外省人”。

      这些年来,他的足迹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从北方到南方,从东北到西北,从东南到西南,从西部到沿海。这些年来,他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时间短的时候,差不多三两个月回来一趟;时间长的时候,大半年还不回来一趟。七八年下来,他的意志被消磨得消失殆尽,到头来还是两手空空,别说是当初的宏伟梦想啦,就连碎银几两也没落下。除了每月寄给家里的一千块钱以外,手里攒下的怕是区区一万块都不到。他的前半生总结下来,除了失败,还是失败!他的前半生就跟“失败”两个字有缘。当初的专升本失败,当初对婚姻家庭观念的坚守失败,还因此把曾经深爱他的女孩子抛弃了,犯下了他这辈子不容宽恕的错误。再后来,什么赚钱、求职、事业、择偶、家庭、父母、人际关系、理想、自尊心等等,就像一条“失败的绳子上”拴着的一大串失败的蚂蚱,除了失败,还是失败。他的身体和灵魂仿佛就是失败的土壤,他给自己所有的一切全都种下了失败的种子,从他身上结出来的全是失败的果实。原来失败就像病毒一样,竟是可以传染的!真就太可怕啦!

      他时常在心里自我解嘲说,失败并不可怕。能够败得像他这般彻底,这般纯粹,这般痛彻心扉,可真就太不容易啦!

      这些年来,他就像浮萍一样随波逐流,他就像被遗弃街头、无家可归的孩子一样四处流浪,他就像丢了灵魂的行尸走肉一样浑浑噩噩,他就像深秋以后的花草树木一样,一天天地颓废、荒芜、败落——

       这些年来,他早就厌倦了这样的生活。除了落下一身的疾病,身心的疲惫和诸多无奈之外,好像就再也没有其它什么东西了。他现在甚至早已忘却了当年的初衷,为了逃避现实?为了逃避爱情?为了去更远的地方逐梦?为了追逐虚无缥缈的所谓的梦想?为了维持自己那点可伶的自尊?好像是,又好像全都不是。但这些都已经不再重要了。人生就是这样,一步错,步步错。

      别的暂且不论,就拿买房子这事儿来说吧,孟飞刚大专毕业那会儿,他们淄县县城的房价不过才两千元左右。记得那时候,父母看中了一套七十平的小户型,总房价不过才十四五万,首付款也不过才四万出头。那时候,父母向他交底说,老两口这些年省吃俭用积攒下小三万块,剩下的一万多块,只需要跟亲戚朋友借一下就行了。尽管亲戚家里都不富裕,但每家借个一千两千,还是没问题的。那时候,他只要一回家,父母就在他面前絮叨买房子这事儿。他们说家里的哪个哪个亲戚买房啦,邻居家的谁谁谁给儿子买房啦,村里的谁谁谁买房啦,他身边百分之九十的同龄人差不多都买房啦。最后实在不厌其烦,他还跟父母大吵了一架,他还在他们面前诅咒发誓说,就算父母从县城里付首付款买了房子,他也肯定不会住。他才不甘心一辈子待在小县城里呢!要是那样,他宁愿现在就去死。像亲戚家里的表哥表弟,村里的年轻人,邻居家同龄的玩伴,他们大都是初中毕业就早早地步入社会,他们中甚至就连上过高中的都屈指可数。自己现在好歹也是一名大专生,能跟他们这些人一样吗?他们这些人甚至连普通话都说不好,他们要不是一辈子待在小县城里,还指望去哪儿?自己现在不过才刚刚大专毕业,没准很快就能找一家年薪十万八万的公司上班,没准两三年就能从齐都市区买一套一百多平的大房子;要是运气好的话,没准还能去省城或者青岛或者北京上海的大公司上班,没准几年以后,自己就可以从省城或者青岛或者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买房子。最后他还要挟父母说,就算父母垫付首付款买了房子,他也肯定不会还贷款的。现在的房贷一般都是二十年或者三十年,他们总不会八十岁了还在还贷款吧?见他态度这么坚决,父母这才不得不把买房子的动议给取消了。

       那时候,孟飞的骨子里一直有一种莫名的“自负情绪”。拿他跟身边的同龄人比较,他甚至从心里感到是一种“奇耻大辱”。当然,他的这份自负是有缘由的。从小到大,他的学习成绩算不上非常优秀,好歹也算是相对优秀。从小学到初中,他一直都是班里的前五名。也是老师眼中的优等生和未来可期的一小部分。到了中考的时候,他们淄县有将近一万两千名考生,最后考入普通高中的一千名不到。读高中的时候,尽管他的成绩有所下滑,但最后好歹还是考上了一所不上不下的大专学校。要知道这一千人中,能够考取本科的也才二三百人左右,能够考上大专的也不过只有四百人左右。单从这点来看,他无疑要算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了。这也是从小到大他心里仅存的一点优越感。

       其实,他之所以强烈反对父母买房子,除了盲目自信以外,这里面还有他的一份孝心。尽管他们家就孟飞一个孩子,但这些年家里的日子却一直过得捉襟见肘。他家属于城乡结合部,家里仅有的三间砖瓦房,还是在父母结婚的时候,在老宅基地的基础上翻新的,到现在也有二十多年了。历经风吹日晒,虽然早已破败不堪,但勉强还能住人,这也是整个家庭唯一的财产。

       孟飞的父母年轻时都是淄县玻璃厂的工人。在那个年代,其它的工厂大都还短暂红火过几年,这家工厂从建厂伊始好像就从没有红火过,在九十年代中期的时候就宣告破产了,他的父母也就双双沦为了下岗工人。父母下岗以后,眼见身边那些头脑活泛的同事朋友下海经商都赚了钱,他们心里痒痒的不行,也尝试着从淄县服装批发市场租了一个摊位,倒腾起了服装生意。三五年下来,不但一分钱没赚,还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积蓄也全部赔了进去。他们这才意识到不是生意难做,而是他们根本就不具备经商的头脑。后来父亲又去一家化肥厂做临时工,干了半年不到,又把腰扭伤了,这辈子怕是什么重活累活都干不成了,最后只得找了一个门卫的工作,年纪轻轻就步入了提前养老的行列。母亲更是大字不识一箩筐,下岗后只能去饭店里干些摘菜、洗盘子的工作,即使这样,还三天两头换来换去,一直不稳定。父母的工资加起来也不过才三千出头,除了维系一家三口基本的生活开支以外,还要拿出大部分供养孟飞读书。到了这时候,老两口万般无奈,只得认命了。他们把全部的希望全都寄托到了儿子孟飞的身上,希望儿子将来可以出人头地,彻底扭转家庭的颓败。所以哪怕家里的日子再怎么捉襟见肘,哪怕砸锅卖铁,他们也要竭尽所能供孟飞读书。好歹孟飞还算争气,最后勉强考取了一个大专。在亲戚朋友面前,这也就成了老两口唯一的精神支柱。

       但到了现在,眼看孟飞三十出头了还一事无成,老两口就连这唯一的精神支柱也土崩瓦解了。眼见别人家的孩子,尽管初中毕业就过早步入了社会,尽管肚子里没有多少文墨,但这帮小子却踩准了时代的脚步,别管是包工程的,开饭馆的,开门头的,跑运输的,跑业务的,倒腾小买卖的,一个个全都发了财。他们赶在房价没有上涨之前就纷纷买房结婚,很多跟孟飞同龄的年轻人,到现在已经是两套房子、两个孩子了。孩子大点的,甚至都已经上初中了。他们的父母早就提前完成了“任务”,早就过上了儿孙满堂、安享晚年的生活。反观他们的儿子孟飞,从大专毕业参加工作至今,除了每月定期往家里寄回来一千块钱,到现在还是没房、没车、没存款的“三无产品”。他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甚至到了寝食难安、茶饭不思的地步。他们之前的“骄傲”,到现在竟变成了“耻辱”,老两口心里的落差也就可想而知了!?

      前几年,父母托付家里的亲朋好友给孟飞介绍对象的时候,好歹还理直气壮,咱家条件是差了点,日子过得是紧巴了点,好歹咱儿子也算是正儿八经的“大专生”,就冲这张大专文凭,怎么还抵不上一套房子?但等孟飞过了三十岁以后,父母就再也没有底气拿大专文凭说事了。反倒是家里的亲戚开始“底气十足”,他们故意挖苦说,现在就咱们县城里好点的房子都已经涨到八九千了,你儿子的大专文凭,在房价一千多的时候,勉强能抵一套房子,到现在怕是连一间厕所都抵不上了吧?房子能升值,谁听过文凭能升值的?你们见谁家儿子只买一间厕所就能娶媳妇的?再说,你儿子到了这个年龄,想找年轻点的女孩子,光是年龄上的差距,就抵得上一套房子啦。别说年轻的小姑娘啦,能找个年龄相仿,二婚带娃娃的就不错啦,总比打光棍强吧。

       此一时彼一时,到了这时候,儿子的婚事也就成了压在老两口心头上的最大一块心病。母亲每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茶饭不思;父亲除了唉声叹气,就是闷在家里借酒消愁,结果两年不到,就查出了肝硬化,再进一步就是肝癌啦。父亲生病以后,把家里仅剩的买厕所的钱,也全都用在了看病抓药上。

      前几年的时候,孟飞基本上每隔三两个月都要回家住个一天两天的。就是这一两天也不得安宁,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早就给他安排好了相亲的对象。但他却总是高不成低不就,婚姻也就一拖再拖。

     要说对婚姻的看法,孟飞从小到大从骨子里就有自己的主见。也正是这份所谓的“主见”,或者说是固执,最终害了他的一生。

       高中之前,跟大多数青春懵懂期的青少年一样,受风靡一时的港台剧的影响,那时候,他总是幻想着将来有朝一日能够找一个真正的“高富美”,从此可以一步登天。可天底下的“白富美”毕竟凤毛麟角,至于“高富美”为什么偏偏就会爱上他,他心里还是有“盲目自信”的。那时候,他一直在心里认为,那些“高富美”择偶的标准无非三条而已:第一是相貌,对于自己的“相貌”,他是有绝对自信的。公正的说,孟飞一米八的个头,眉清目秀,洒脱俊朗,仪表堂堂,在同龄人中绝对算得上是出类拔萃。第二,那时候他的学习成绩还算相对优秀,他对自己的前途更是充满信心。剩下唯一的缺陷就是家庭条件了。但他一直认为,大多数人最多不过“三者占其一”,甚至连“其一”都占不上。而他已经是“三者占其二”了,前面两个长板足以弥补第三个短板了。再说啦,天底下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情?现在想来,他最多不过是自以为是罢了。

      等上了大专以后,理想越来越远,现实越来越近,他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务实”。他的择偶标准开始逐渐降低。这时候,他更多是考虑的是女孩子的职业和学历。在他的潜意识里,女孩子的家庭条件优劣,似乎无关紧要;相貌上也没有过份要求,只要中等以上,只要耐看就行。但唯一的要求,自己将来的另一半必须是大专以上学历,能有一份类似医生、教师、公务员、事业编、国企、央企等相对体面的工作就可以了。这也是维系他心里那点可伶的自尊最后的“底线”。这样的认知是有缘由的,因为他身边的大多数同龄人,别管家境优渥的也罢,寻常家庭也罢,他们的女朋友中,不乏女方家里有钱有势的,不乏相貌出众的,但学历相对高点的,有一份“体面工作”的,怕是就少之又少了。他的潜意识里一直固执地认为,只有固守这个底线,才会凸显出自己的“相对优越感”,才会维系自己心里那份可伶的自尊心。

      孟飞从参加工作至今,受工作性质和工作 环境的影响,他自己能够接触到的女生少之又少。加之,他的性格多少有些内向,自尊心太强,骨子里还多少有些自负,即使遇到心仪的女孩子,除非是女孩子主动投怀送抱,要想让他腆着脸去追女孩子,简直比登天还难。这些年来,家里给他介绍的女孩子倒是不少,前前后后算下来起码也有二三十个了。最初的时候,她们要么是商场的营业员,要么是自己开门头做生意的,要么是厂里的女职工。她们中不乏有长得有点姿色的,不乏家里趁几个钱的。她们中有嫌他的家庭条件差看不上他的,也有相中了他的人愿意倒贴的。看上他的,看不上他的,基本上各占一半吧。但这些女孩子无一例外,全都达不到他的“底线要求”。等再过几年,家里给他介绍的女孩子中,还是同样的工作,还是同样的条件,但却全都成了跟他年龄相仿的“大龄剩女”。这时候他已经不得不“与时俱进”,主动放弃自己了自己的底线。但这时候看不上他和看上他的比例,差不多已经达到了四分之一。这仅剩下的四分之一,在他看来,一个个全都是歪瓜裂枣。正所谓物以稀为贵,等过了三十岁,就连仅剩的四分之一的歪瓜裂枣也被别人抢光了。这时候在亲戚朋友的眼里,他已经是“烂泥扶不上墙”了。别管母亲再怎么苦苦哀求,但大多数亲戚早已对他失去了耐性。偶有几个愿意操这份闲心的,给他介绍的几乎全是离异少妇。唯一的区别,她们中有离异带孩子的,有离异不带孩子的。这时候他也早就心灰意冷了,他宁愿一辈子单身,也不愿将就的婚姻。假如结婚只是为了繁衍后代,传承香火,那与动物又有什么两样?

        为了逃避母亲不厌其烦的絮叨,除了每年春节的时候,他不得不回家住上那么几天。其它时间,他几乎一年到头都不回家一次。这些年,他早就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原来的同学朋友早就不再联系了。这样也好,免得自己会成为他们茶余饭后的笑柄。也不给他们寻找优越感的机会。

      现在他手机上的联系人屈指可数,他的手机甚至一连三两天都不响一下。每充电一次,最长能待机一个星期。仅有的通话时间,几乎一大半都用在了聆听父母的絮叨和催婚上。最早还是父母轮番上阵,好在最近一两年已经只剩下母亲一个人在絮叨了。这时候他在父亲眼中,简直就是整个家庭的“耻辱”和“不幸”,整个家庭都在为他“蒙羞”!父亲早就对他彻底绝望,甚至把他当成仇人一样看待。

      这时候,对于结婚买房这两件人生大事,他早就不做奢望了。每当身边有人议论房价的话题,像哪里哪里的房子又涨了多少多少,自己多亏前几年早买了房子,他都要找借口躲到一边。每当有人议论老婆孩子的话题,他也会偷偷地躲到一边。他甚至偏激的认为,谁在他面前议论这些事情,都是存心不良,都是存心针对他的。要说青少年时期,他对自己人生的判断是一部“喜剧”;青年时期的判断最起码也是一部“正剧”;到中青年时期基本上就是彻头彻脑的“悲剧”了。他现在心里最大的感触就是“无奈”二字。要说他这辈子并不是没有机会,明明一开场确是一部“喜剧”,只是他自己把原本的一场“喜剧”演成了“悲剧”罢了。

— 本期完 —

欢迎关注"阡陌文苑"

QMWY-2017

---阡陌红尘, 静首那些与你心心相携的时光。于似水流年中相依相暖,书写属于我们的天老地荒。

欢迎关注阡陌文苑

                      关       于     我      们

一、平台共设六个板块

1、《文采翩翩》:原创诗歌

2、《名家读诗》:原创诗歌,名家点评

3、《潮汐小语》:散文、随笔、小小说、中长篇小说

4、《名师讲堂》:名师分期语音授课

5、《小荷才露尖尖角》:学生原创作品

6、《名企文化》:知名企业文化

二、平台团队

1、顾问:鲁日昌、魔头贝贝、夏维纪

2、主编:冯巍

3、执行主编:陈蒹葭

4、副主编:李欣蔓、胡世远

5、编委:丹东栗伟、东海乌石子、心老天山、黄药师、榔头、达达、何梦婕、舒雨湖、黑岩、青蛙王子、陈白衣、贾静、李虹、四知堂、黄元元

6、群管:古月、木子

7、摄影:向葳

三、朗诵团队

1、朗诵顾问:大鹏

2、朗诵成员:Chinese  red   、静听、车梦溪、清秋

四、投稿方式:

1、投稿者加微信 Wxwx531410、可直接投邮箱:641584639@qq.com  

2、投稿者请附200字简介及近照1-3张。来稿必须原创,首发优先,两周内采用。逾期未采用可 自行处理。

五、稿酬

1、根据阅读量和留言条数发放赞赏金额,超过600阅读量,100条留言,赞赏金额按百分之六十归个人。低于600阅读量,赞赏金额按百分之五十归个人。

2、朗诵文章作者、朗诵者、平台分别40%、30%、30%。

3、赞赏金额10元起发放,如果作品质量好,推荐到纸刊发表,并发放相应的稿费。每月16号、26号发放。

公众号:阡陌文苑

ID:xiumius

…世界这么大 | 能见 | 不容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间尴尬事丨人到中年的他一无所有,实现了出走半生,归来依旧少年
房子压碎纯情初恋,婚前遭遇前任逆袭怎么办?
侨友文苑(第56篇) 家
网瘾猛于虎
“我儿子研究生,你才大专!”准婆婆要求女方:买套房子表诚意
乐 悠 浮 云 逍 遥 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