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 戏‖文/李明君

听 戏

我们那儿管“看戏”叫“听戏”。

小时候我是听着革命样板戏长大的。那时候正值文革时期,我们大队有个“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宣传队里的几十个人,无论是敲鼓打锣的,还是唱戏跑堂的,全是我们村清一色的农民。

村里每次开戏都是在大队部(办公室)前面的大院子里,靠院子的西墙上,有个一米多高、坐西朝东的石头砌堰土石夯平的戏台。戏台的前面两侧各竖起了一根水泥电线杆,在两根电线杆之间拉起了写着“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字样的红色的条幅。戏台的四个角里各挂了一只几百瓦的电灯泡,每到夜晚来临,把整个戏台,乃至台下都照得灯火通明。

天刚一擦黑,嘣嘣咣咣的锣鼓声便响了起来,平时拿锄扛锨的老少爷们抡起这套唱戏的家什来一点也不含糊,恨不得一锤能把鼓皮打破,那声音急促而响亮,感觉整个地面都跟着锣鼓点不住地发颤。

锣鼓的响声引得小孩子们来不急吃饱饭就扛着板凳就往大队部跑去抢占地方,整个村子里都回响着孩子们相互叫喊着去看戏的声音,引得狗儿也不断地狂吠。

锣鼓打过一阵,刚才神采飞扬的人们躲到后台歇息去了,整个戏台上空空荡荡的。台下的观众越来越多,简直就是人头攒动啊,甚至有的人因为抢地方摆座位还吵了起来,就好像戏没开始先演了个“加片”。

千呼万唤,戏终于要开始了,大幕从两边拉向中间,整个戏台最

后只露下台前一点点地方。锣鼓声再次急骤地响起来,越打越急,越打越急,然后嘎然而止。年轻的女报幕员身着一身绿军装,拿着一本红色的毛主席语录从大幕后面跑上台来,站在台中央,把语录本摆在胸前,高声喊道:“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汇报演出现在开始,今天晚上演出革命样板戏《白毛女》。”

大幕缓缓拉开,台上已根据剧情的需要改变了场景。那时的道具也相当简单,一张桌子可以想像成高山,几把椅子可以想像成半山坡。演员全凭嗓子真功夫,因为那时还没有腰挂的麦克风,观众能不能听得见就看演员是不是下功夫唱。

台下的观众也并不太关心演员唱得什么词,只知道他们在唱,唱得入耳不入耳,听得高兴了就笑。他们最关心的是谁在唱,感觉自己能把化了妆的乡亲认出来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我们不能把那时的演出和现在的剧团相提并论,但是他们带给观点的欢乐一点也不比现在剧团带来的少。在那个物质和精神都相对缺乏的年代,宣传队的演出能把大家带入到了过年的气氛里。

文革结束以后,宣传队也自然而然地解散了,老百姓再想看戏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有一年村委会请来了一个豫剧团演出,当然这时要看戏就得花钱了。演出地点仍然在大队部,大门口被豫剧团的人开了个小缝,门口还搭起了一个高高的架子,剧团的人站在架上高声吆喝大家进院观看。

虽然票价并不高,但是相对于羞涩的腰包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不少人只能到院子的外头感受一下里面的气氛。好在大

喇叭哇哇乱叫,即使不进戏院,你想不听戏都难。这时,院子北面和南面的户家便成了炙手可热的地方,因为站在他们家的屋顶上,院子里的演出就可尽收眼底。

再到后来,大队部也卖了,偶有演出,也都是临时现搭戏台。但是由于受到电视的冲击,看戏的明显没有以前那么多人,场面也没那么热烈了。毕竟,坐在家里喝着茶、聊着天,看的效果比现场还好。

每次回到老家,总会想起儿时看戏的事情,偶尔也会给妻儿讲看戏的事情,但也只能是回忆一下罢了,因为那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精选:难忘家戏
好者为乐
家戏班
齐河民歌唱出俺村乡戏的情景
贺振武:知青故事│我在农村演“鸠山”
儿时记忆之戏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