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年

昨天就在各公众号上看到关于小年的话题,腊月二十三,原来小年来了。

可是,我内心里总感觉这腊月二十三的小年,来得稍微有点匆忙,有点点早,没有小年的样子,因为我记忆中过的小年都是腊月二十四。

俗话说,“君辞三,民辞四”,各地习俗亦有差异,有人过腊月二十三,有人过腊月二十四,旧时代貌似大有讲究,但现在倒都无伤大雅。

时间不同,形式不同,甚至灶王爷的画像也不尽相同,但广大老百姓的心愿却相同。

辞灶又称送灶王爷爷,是一种传统节日习俗。中国民间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功过,辞灶便是送灶王爷起程。故中国民间对这位居家之神,平日态度很虔诚,且很尊重。送灶寄托着中国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祈求神明保佑新年合家平安,吉祥如意,岁岁平安。

经过昨天的心理拉锯和各种造势,今天早上醒来,切实地感觉到小年来了,连同那各种关于小时候过小年的记忆也一起来了。

小时候,一交腊月,就开始盼年,都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可那时候仍然觉得腊八到真正过年的时间并不短。

于是一直盼望着,腊月二十一、腊月二十二、腊月二十三,终于盼到腊月二十四。

小年这天,正值县城逢集,称为年集。

父亲定是要去城赶年集的,过年所需的各种年货,都要在这个年集上置办就绪,像菜、肉、糖果、山楂、栗子、枣、糖瓜、柿饼等等,包括春联、罗门笺。

灶王爷的挂画,早有外乡人推着车子、挎着橼子或者拎着提篮,于小年的前几天,就各家各户挨门兜售。正常各家各户那时节便会留下一张,如果没有提前来卖的,那么在年集上也一定能买得到。

记忆中这张灶王爷,一直贴在锅屋的大锅灶旁边,年年更新。每当烧火的时候,就能看见,有时候烧火无聊的时候,便盯着这幅图看,数上面的人头。

上午除了心里偶尔盼望父亲赶集归来,想象一下晚上辞灶的情景外,也并没有其他特别的感觉,所以大家该干么还是干么。

下午随着各家赶年集的大人陆续归来,孩子们的小心思也就渐渐地活络起来了,盼着晚上辞灶。然后去看父亲的蛇皮袋和提包里都买了什么,如果能有马上可以入口解馋的,那最好是能先分一点,尝尝滋味。

等吃过晚饭,祭完灶王爷之后,再进行大瓜分。于是,耐心而又焦急地等着,赶紧吃饭,天赶紧黑下来,就可以辞灶了。

往往吃饭前,父亲就会拿出他新买的鞭炮跟我们说,赶紧吃,吃完咱放这盘鞭,还有大炮仗,还有起花。起花一般是留待正月十五放的,不过父亲总是会提前放几个给我们看看,有时候正说着,就拿着起花站到门外,朝天放一个,起花便“吱吱”叫着上天了,然后“啪”地一声炸了。

小时候最喜欢这种叫起花的爆竹了,声音响亮好听,一般没有“啪”的一声响,即使有,也是在天上响,所以不用捂耳朵。

随着村里最早一户人家“噼里啪啦”的辞灶鞭炮声,各家各户的鞭炮声也陆续接上,连绵不断,渐渐地年味便在鞭炮中越来越浓。

当时对于母亲怎么准备仙人酒菜,并不关心,只盼着赶紧贴上灶王爷的年画,供桌上摆个茶盘,放上各式糖果、山楂栗子枣,然后等父亲点鞭炮。

父亲放鞭炮的时候,我们都会把自己关在屋里,隔着屋门,脸贴在门玻璃上,双手捂住耳朵,眼巴巴地朝外看,看外面那黑夜里的火光,父亲举着长长的竹竿,竹竿上头上挂着点燃的鞭炮,一阵鸣响,一道亮光。

放完一串鞭炮,再放个大炮仗,随着炮仗“嘶嘶嘶”喷地完之后,“咚””地震天一响,这辞灶就将近尾声了,但对孩子来说,正是最高兴的时候,因为马上可以分糖果了。

母亲赶紧招呼我们对着灶王爷的画像,跪在早已准备好的小垫子上,给灶王爷磕几个头,嘴里还念念有词,至于说的什么,我们也是无暇理会和关心的,只想着赶紧磕头完毕,去瓜分灶王爷剩下的糖果栗子枣。

记得小时候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都管“灶王爷”叫“当完姥爷”,或许是大人的发音问题,也许是小孩子听力问题,总之,那张画就是“当完姥爷”。心里也曾纳闷他怎么叫“当完”姥爷呢,“当完”是个什么意思,但那终究是老祖宗的事,且不去管它。反正这画上和蔼可亲的老头是个姥爷,值得敬重,该磕头磕头,磕完头再拿“姥爷”剩下的糖果,便也便合情合理了。

去年孩子爸爸用粘土做的灶神和供果

拿了糖果的我们,便开始“排排队,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你这种这个,我那种几个。

山楂太酸,孩子们并不喜欢;栗子放炭炉子上烧一下,去皮,味道还不错;糖果最是抢手,孩子多的人家,一定得分均匀,要不孩子们还会为你多我少,热热闹闹地干上一架。

家里早辞灶的邻居小伙伴,兜里装着自家的糖果再串个门,一是约小伙伴玩,二是如果正好碰到这家还没辞灶,便又可以跟着再热闹一番,顺便还能再分点糖果。

我记忆中的小年辞灶,就是这么简单和单纯,纯粹得只是为了看个热闹和得点糖果点心。

孩子如果也谈人生,那么吃食和热闹便是他们最简单的快乐。

长大之后,这种单纯的快乐就被各种人事所羁绊,所以我们会觉得,现在过年没有年味了,除了各种外界的变化,例如变化的村庄、不再匮乏的物质、世事人情等等,其实,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自己变了。

我们对于各种吃食和热闹,再也难有小时候那种热望和期盼了,即使有,也很难像小时候那样容易满足了,对快乐的追求,也不会如孩子般单纯。

还好,我们能保留住那份最美好的记忆。

时时回顾,常常想起,让记忆中简单的快乐,串成串,一直串到现在,那么,今日,我们也该当如小孩子般快乐。

愿大家在鼠年里,多看眼前花开,多赏人间喜色。

请灶君,上天去多言好事,下届来广降吉祥。

昨日小年,得打油诗一首:

腊梅飘香冲碧霄,

风信传情结花苞。

灶君近日若回宫

切将人间喜色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寿谦原创丨浓浓的年味(散文)
欢欢喜喜过大年
辞灶
我们小时候的年味都去那里了?
山东老家过大年
辞灶节的风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