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0 6月12日

幻觉

       昨天和今天,我第一次特别地去看了两次后台,但始终没有留言。

       我不知道是没有意见不好说,还是觉得假如疯了,那说什么都可能没用;而假如没疯,好像也用不着测试什么。

   听起来仿佛“二十二条军规”,但细想想,幻觉其实就是这样,单条都仿佛无懈可击,但合在一起,一定是悖论。

就好像《美丽心灵》里展现的,约翰·纳什的幻觉“真实”的连家人都能骗住,而细想想这其实根本不奇怪,因为这虽是“幻觉”,于他本人却是真实产生的,那他本人肯定真的相信,甚至别人拿出证据,不能相信也不奇怪。

当然,根据电影(也可能是真的),他终于幸运地自己发现了问题——“如果这一切是真的,那个小女孩儿就不可能一直不长大?——而如果始终那么大,一定就不是真的,而是幻觉。”

非常有力的证据反问,在电影里是转折点。

而这个,现在我觉得,对普通人也很有借鉴意义了。

我是说,现在的人,即使不是纳什那样有确定的“精神分裂症”,就是正常的,陷入精神分裂状态的概率,可能也会比过去大很多很多。

因为就好像早先一度的一个热门话题——很多人都怀疑自己被窃听了,理由是头天和朋友闲聊句什么,第二天手机上就有该类商品的推送?

这显然不正常。

因此一度大家的结论是——那些无良的平台,把每个手机的APP的麦克风偷偷打开了,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听起来很合理,不过后来有人否定了。

那篇文章说:放心吧,没有窃听,虽然倒不是说那些APP没鬼,或者不能窃听,但窃听成本太高了,普通人根本不值得,不可能为给谁推荐个商品采用这种手段。

至于那些奇怪的现象,当然也不会是是巧合,只是手段,更可能是——“输入法”。

根据那篇文章的讲述,“输入法”是一个完美的获取信息的方法,因为人一定会用,多到一定程度一定会真,而分析它们又不需要人,有个软件就行了,属于投入小,见效大,而且还会越来越大,因为数据越多越准,因此呢,balabalabala

那些结论的bala我已经记不住了,印象中大概意思就是——这就是科技社会的现实,而随着平台的垄断化,这种情况只会更严重,所以就接受现实吧!

到目前的现实也真的是这样,因为现在这种情况越发严重了,除了传统的商品,连精神商品,听个什么,查个什么,看个什么电影,也会出现所谓的“精准推送”?!

总之,现在已经没人担心被窃听了,可能也都意识到,正常没人会听你个普通人摆龙门阵,而是开始担心这种AI化,那种真假难辨带给人的困扰,比如有些人,曾就特别恼火淘宝的机器人客服,理由是,说半天才发现是跟机器对话?

而这种情况我曾经倒觉得不错,解决问题就好,真人、机器有什么分别?

但反过来再想,其实所有的客服都可能是AI的,或者你想象不到的情况也是机器人回答,也就是说,混淆将是全方位的。

说到这儿,我又突然觉得,以后的人,在彻底适应之前,随着AI的进步,出现“幻觉”的概率,一定比古代“见神见鬼”的人群比例,大很多。

并且还可能呈现出某种普遍性,我是说,没准儿每个人一生中都会出现一两次这样的问题。

不过话又说回来,“幻觉”说起来倒也不是全然的坏事,或者说,不是不适合所有的人,因为其实那些喝酒的,或者吸大麻吸毒的,不都是在主动寻求“幻觉”吗?

而这种情况也未必就一定糟糕,我是说,如果不是有特别想做的事,同时这事还必须是冷静头脑才能完成的情况,那在“幻觉”中,未必就比在“真实”中不好,比如,当嬉皮士,和天天在血汗工厂打工,谁能说后者就比前者过的好?

反正我是假如不是因为真的喜欢自己正做的事的话,我是宁愿做前者,也不做后者,哪怕短寿一半,也愿意。

所以,我依然要努力摆脱幻觉,因为“幻觉”,在我看来,非常不适合真正的探索和创造,就好像人不能在醉的情况下去开车或者做实验那样。

因此,今天我还特别拍了张梵高画的精神病患者用来自我提醒。

(看着有点吓人是吧?)

所以,赶快再补一张开阔舒服的照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要接受现实,不要活在自己的幻觉之中
精神 现实 虚幻
微商,新零售,让多少人生活在幻觉中
解救“鬼压床”
(欣赏)现实?幻觉?
逆向思维:自媒体赚钱就像摆地摊,每个人普通人都能操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