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铜器,国之重器(下)

★旅游地点:上海博物馆之中国古代青铜馆

春秋晚期的“吴王光剑”全长七十七厘米有余,重达一千克。吴王光剑是指吴王阖闾用过的剑,这是吴王光剑中最长的一件,镶嵌物已经脱落,剑体有铭文,字体很大。吴王光剑当然不只一把,山西原平县、安徽南陵县都曾出土过。春秋时期征战不断,也促成了兵器铸造业的极大发展。当时的吴和越都是铸剑的名地,兵器质量精良。

战国晚期的“镶嵌几何纹敦”,由上下对称的半球相合而成,据说这是战国时代敦的标准形式。要说看到青铜器,才知道自己所受的传统教育,其实只是教出了个“文盲”。我把这个“敦”字读成了dun,其实人家应该读dui。上下两个部分都有两耳三足,纹饰以大几何形云纹为主,并用红铜丝或细银丝镶嵌。上下两部分打开以后,可以成为两件一模一样的半球形盛食器,这样的设计的确够巧妙的,让人忍不住为古人的智慧拍案叫绝。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青铜器纹饰从动物为主,开始向纯几何图形发展,可以说是青铜器纹饰变化的新时期。

“镶嵌几何纹方壶”与 镶嵌几何纹敦是同时期的,造型比较简单,说是方壶,其实还是有着弧度造型的,敞口,有盖,圆肩,鼓腹下足,方圈足。壶盖平顶方形,没有纹饰,四角各有一环。壶身通体几何云纹,圈足部位装饰对称的勾连纹。

西周孝王时期的大克鼎是上博的镇馆之宝之一,也是西周时期重要的青铜器,在清代末年就与大盂鼎、毛公鼎并称“海内三宝”。它的口沿较宽,上面有两个粗壮的立耳,腹部是宽大的曲纹。据说器内所铸铭文共有二百九十字,是研究我国西周奴隶制度的重要史料。这件著名的作品,是潘达于女士的捐赠。克克鼎又称膳夫克鼎,是一名叫克的大贵族为祭祀他的祖父而铸造的,也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非常珍贵。

西周中期的“伯游父醽”是一件精美的酒器,器形与罍有些相似,造型相对来说要简洁一些,上半部分的纹饰比较精致。肩部有两个装饰性的卷龙,颈下有四个小系。肩部与足部的纹饰是鳞纹,不过方向正好相反。腹部是垂鳞纹,这是西周中晚期出现的一种纹饰,这些鳞纹象征着龙的身体。

西周晚期的打击乐器“晋侯稣钟”是一套编钟,共有十六件,可以分为两组,每组八件。编钟上刻着铭文,奇异之处在于这些铭文不是与器物一起铸造的,而是后来用利器刻錾上去的。不过我们看到的编钟只展出了十四件,据说还有两件被收藏在山西博物馆中。我国出土的最大最完整的一套编钟就是著名的曾侯乙编钟,共有六十枚,简直是一套宏大的乐器组合啊。

西周成王时代的德方鼎口沿上有两耳,器身较浅,底部平整,鼎足有四,有很多棱脊凸起,器身的四壁中线和和四角、四足的根部都有棱脊。兽角外缘有华美的增饰,这也是周鼎与商鼎的区别。

春秋早期的 “子仲姜盘”是一件盥洗器,就是净手用的。这个名字来源于它内壁铸的铭文。盘子里装饰着各种水生的动物,有浮雕和圆雕,据说其中的每个圆雕的动物都能够三百六十度转动,当水注入的时候,就像是鱼禽在水中游动,实在是绝妙,简直让人对古人的技艺和智慧叹为观止。

春秋晚期的“透雕蟠龙鼓座”形状有些像鼓,半球体,圈足,正中突起的空心圆筒是用来插放鼓柱的。雕饰很复杂,鼓面上有十二条相互缠绕的圆雕蟠龙,龙角两端是空槽,可能原来有什么镶嵌物的。整器将圆雕、高浮雕、浅浮雕、阴刻手法融汇一体,使用了分铸、铸接、铜焊、镶嵌等工艺,真难以想像春秋晚期的工艺水平竟然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

 “龙纹鎛”是一种大型的打击乐器,可以与编钟和编磬配合使用,在春秋战国时期很盛行。因为与编钟相仿,又称为鎛钟,样子和编钟有点相似,不过看着更大气些。

春秋晚期的“吴王夫差鉴(原字是金+监)”出土于河南辉县。虽然是一个圆盆,但是盆身上有着精雕细刻的纹饰,四方还有小兽形状的把手。耳上装饰着兽面纹,兽的额顶有高出器口的小兽,两条龙攀附器壁,咬住鉴口,颈部、腹部均饰交龙纹,这种躯体交缠、盘旋的龙纹,盛行于春秋战国。鉴是一种大型水器,出现于春秋中期,春秋晚期和战国早期比较盛行,到西汉时仍有铸造,可见应用还是很广的。

春秋中期“兽面纹龙流盉”敞口,盖顶装饰盘旋的长龙,这条龙还探出了头。盉是用水来调和酒味浓淡的器具,最早出现在商代早期,盛行于商晚期和西周,盛行于春秋和战国。这件盉制作相当精美,不仅器身遍布纹饰,造型也很别致,像是某种古代瑞兽的形状。壶嘴仿佛是一条飞出的长龙,这件青铜器的命名可能与这个壶嘴(也就是古人称的流)有关吧。

西汉的“八牛贮贝器”是在云南晋宁县石寨山出土的,据说出土的时候里面还装着贝币。器身是微微凹的圆柱形,盖上雕刻着一头大牛和七头小牛,中间的大牛立于鼓型座上,七只小牛低首垂尾环绕在盖沿。两侧的把手是虎形耳,周身还有阴线刻划的纹饰。

 “印模块范”这四个字其实有点不知所以,可能是青铜器的一种铸造方法吧。也是一件青铜制的壶,战国时期的作品,瓶身上布满了精美的纹饰,壶的造型是青铜器中比较少见的扁壶。这种形式到后来的瓷器出现以后,倒是比较常见了。

 “镶红铜蟠螭纹壶”是战国晚期的作品,壶身线条流畅,有着相当精美的纹饰,繁复的花纹分布了整整两圈。

自驾游:上海博物馆之中国古代青铜馆

1月仲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的故事
上海博物馆中的青铜时代(图)
【上海博物馆】古代青铜馆
商周重器 礼乐发端(下)——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随想(四)
战国时期青铜器赏析
国宝 :西周青铜器(组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