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继续游鼓山,从半山亭到更衣亭——福建7日(5)

★旅游地点:福州鼓山

从十八景园南门出来就是眺望台,这座台应该是后来建成的。登台凭栏,可以把福州城尽收眼底。不过眺望台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无非是占据了一个比较好的视角罢了。

不过由于在十八景园一路上行,错过了从半山亭过后的那一段路,所以走过眺望台又往下走了一段路。后来才知道大可不必,因为下山的时候还是可以转回古道的。

茶亭附近有茶园,因此得名。道旁有石刻“欲罢不能”、“宜勉力”,据说是清乾隆年间福州知府李拨登山到达此地,力有不逮,可往回走吧,又觉得心有不甘,于是题下了“欲罢不能”,真是进退两难心境的真实写照啊。

继续登山,道旁的石刻也是很密集的。由于道旁的崖壁很平坦,面积也比较大,所以摩崖石刻的规模很让人赞叹。

“高山仰止”题刻高约3米,宽2米,楷书,正文字径约80厘米,是明朝汪文盛所书,嘉靖年间知福州,因此在鼓山留下了墨宝。

高山仰止大家都懂,无非说山之高,后来就引申为崇高的德行了,因为《诗经·小雅》里的“高山仰止”后面还有一句“景行行止”。

大约因为离涌泉寺比较近的缘故,所以一路上还看到不少关于佛号禅语的石刻,诸如“无量寿”、“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添福”等等。

有趣的是在一株老树根上,不知道是谁雕刻了一尊佛像。还别说,雕工很细腻,看得出来并非仅花费一时之工。

两尊万寿塔之间的摩崖石刻规模甚大,当然都是一些劝人为善的警句箴言,把面积颇大的石壁刻得满满当当,又不会觉得过于拥挤。

万寿塔本身也是旧物,清代石刻造像,单层四角,通高3.65米。塔身四面的佛龛里各雕刻了一尊佛像,须弥座和塔刹是1986年重造的。这座塔与戴定邦的草书一笔寿、龙、虎等石刻互为交融,相得益彰。

第七亭更衣亭,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传说闽王当年上山入寺,就在这里更衣。闽王每到涌泉寺进香礼佛,都要在这里换上袈裟,然后步入山门。亭柱上有对联“开门曾仰前王节,入寺还更此地衣”指的就是这个典故吧?

不过到今天似乎依然适用,登山登到这里,确实汗流浃背,汗湿重衣。而山高生寒,确实需要更衣添衣。现在的这个亭的名字,是由当代书法家林宪民所写的。

“今古名山”摩崖石刻群也是一处规模较大的石刻,有清朝四川总督苏廷玉的“今古名山”、卧云法师口衔毫笔题写的“静神养气”、书画家陈文台“一壑风烟”,还有北洋军阀孙传芳的“霖雨苍生”等。

再往上走,还有忠孝廉节石刻群,忠、孝、廉、节四个字行书题刻出自文天祥之手。由爱国诗人题刻传扬中华民族的美德,无疑更有意义。

福州将军长庆领衔的“心静意空”石刻群又是一处比较密集的摩崖石刻,除了长庆的题题,还有清朝林秉淳的隶书“眼底浮云”、清里才女拾珠的篆书、另一位福州将军成基的草书、山东布政使杨庆琛的行书等。

沿路上行走到底,沿着指示下山,经过一段长廊。长廊建设得有些欧化,不过现在不是紫藤花开的季节,倒是蓝色的牵牛花还星星点点地绽放着,加深了颜色的变化。

再往前走,就到了石鼓的核心景区——涌泉寺了。

虽然夜登鼓山的人也很多,不过如果要看摩崖石刻的话,还是需要白天登山。从第一亭开始,摩崖石刻就没断过。尤其是过了乘云亭,石刻就相当密集了。说到摩崖石刻,素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一般专指石刻的文字,还有一种认为除了文字外还包括造像。鼓山的摩崖石刻就是前者,一路上行,道旁随处可见的都是石刻文字。这些石刻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尤其大多由名人所题,本身都有相当高的书法造诣,所以也有相当的艺术价值。

因此,我们一路登山,一路观摩石刻,虽然此山不矮,台阶不少,但也并不觉得很累。看到涌泉寺大门的时候,居然还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呢!

可惜的是,我们在寺门口看到一辆鼓山鼓岭的景区交通车,还很兴奋地去询问班车的发车时间,结果被告知现在停开了,去鼓岭只能打车,估计是因为旅游淡季的原因吧?

我们估算了一下时间,即使现在下山能打车去鼓岭,可是回程太晚的话,不知道有没有车可以回来。从鼓岭的地理位置看,似乎不那么靠谱啊!和小伙伴商量了一下,干脆留在鼓山从容游玩,彻底放弃鼓岭吧。

自由行:福州鼓山

12月初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福州鼓山风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州 鼓山摩崖题刻
福州鼓山,风景秀丽的达摩十八景
石鼓名山崖刻多
乌山摩崖石刻(一)
福州乌石山、于山摩崖石刻及造像(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