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甘肃省博物馆,永久收藏的马踏飞燕(2)——兰州5日(17)

★旅游地点:甘肃省博物馆之彩陶展厅

进入甘肃彩陶展厅,入目就是古人的生活场景。成年古人手里提着陶罐,地上是一片荒漠,远处则是七彩丹霞的地貌。

甘肃的彩陶源远流长,从大地湾文化伊始,经历了仰韶文化的昌盛、马家窑文化的繁荣,到辛店、沙井等青铜文化时期渐渐衰落。

不过,算起来,也有五千年的漫长历史了,是中国彩陶延续时间最长的地区。制作工艺很丰富,有捏塑、堆塑、贴塑、雕刻、镶嵌、镂空等,其中有许多雕塑与彩绘相结合。

展厅根据彩陶的发展时间线分为几个篇章,第一篇就是“文明的曙光——大地湾文化彩陶”。大地湾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遗存,主要分布在渭河、西汉水流域,距今8000-7000年。

这个时期的先民开始从事农业,种植黍,定居生活就催生了彩陶。大地湾文化不仅是我国率先使用彩陶的史前文化,也是世界上时代最早的生产彩陶的古文化之一。

大地湾文化的彩陶虽然显得稍稍粗糙,但颜色已经很鲜艳了。秦安出土的宽带纹三足钵是我国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彩陶,已经不仅仅是加了漂亮的色泽,整齐的交错绳纺和口沿内外装饰的红色宽带纹,已经相当有美学价值。

“锦绣初展——仰韶文化彩陶”介绍的是仰韶文化的彩陶艺术。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上游的黄土地及其周边地区,距今约7000-5000年,是我国原始农业迅猛发展的时期,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兼营渔猎,一般定居在河谷地带,彩陶生产呈现出初步繁荣的景象,摒弃了以往红陶红彩的做法,普遍使用黑彩,单一纹样逐步演化为丰富多姿的组合图案。

仰韶早期的彩陶已经很有艺术性,文化特征与河南、山西、陕西交界区的庙底沟类型有相同之处,仍以黑彩为主,有少量的红彩和个别的白彩,纹饰以弧线圆点构成的弧形三角纹、回旋勾连纹等几何图案比较常见。

大地湾遗址出土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就很漂亮,细泥红陶,圆鼓腹,平底。在瓶口居然是一个惟妙惟肖的人头形状,五官无一不缺,连头发的细节都考虑到了。

瓶体从上到下饰三层大体相同的黑彩图案,每层图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两个弧边三角纹构成圆圈,内中填充弧线和垂弧;另一部分分斜直线、侧弧及凹边三角纹组成。

另一件早期的作品也很有特点,弦纹深腹罐的形状倒是很简单,下半部分三分之一是斜纹,而罐身的大部分则是横纹。

杯口红陶尖底瓶虽然纹饰很简单,可能彩陶用得不算太多,但是形状颇奇特,有些像一枚鱼雷,有着非常漂亮的流线型。

马家窑期又称马厂类型,是1923年在甘肃临洮县马家窑遗址处次发现的,早期主要分布在甘肃中部的黄河、洮河流域以及青海东北部的湟水流域,中期扩展到河西走廊东部及宁夏南部,晚期则到达河西走廊西部,影响波及到四川北部、陕西西部、内蒙古中南部的广大地区,距今5000-4000年左右,经历了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持续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开始制造使用小型铜品,我国时代最早的第一把青铜刀就是在东乡林家出土的。这一时期以彩陶发达著称,彩陶比例占陶器百分之五十以上,有的遗址甚至多达百分之九十。

像网纹提梁彩陶铃和叶型彩纹陶铃的花纹就已经相当细腻,各种陶鼓的种类也很丰富,可见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多少有了保障,所以有了音乐的追求。当然,当时的陶鼓也可以是用作战鼓,不过想来有点过于脆弱了些吧。

永登县杜家台遗址出土的束腰网纹彩陶罐,是泥质橙黄陶,大口,上腹微鼓,中腹内收,下腹圆鼓,平底。上腹部有一对小鋬,下腹部有一对贯耳。施黑、白彩。口沿饰一周锯齿纹,罐身绘宽带纹、平行线纹、网纹和圆点纹。这件陶罐使用了少见的白彩,线条繁多而细密,充分显示了马家窑期彩陶制作工艺的高超水平。

半山期又称半山类型,因为发现于甘肃广河县洮河西岸的半山遗址而得名,属于马家窑文化中期,距今4700-4300年左右。

这一时期的彩陶纹饰更加繁丽精致,色彩更加绚烂,彩陶的数量占陶器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大型储藏器壶、瓮等是半山彩陶的主要器型。

有一件平行贝形纹彩陶壶的纹饰很有特点,壶口是网纹,中间有一些纹饰过渡,到了壶身则是一行行的贝壳,排列得十分整齐。

齐家文化因发现于甘肃省广河县的齐家坪遗址而得名,这个时期的陶罐纹饰很丰富,有菱格折带纹、竖线纹、绳纹、复线三角纹、对三角纹等等,虽然颜色还是那个颜色,但是形状不是那个形状。

复道三角纹圜底彩陶罐出土于兰州市里八里窑,夹砂橙黄陶,通体绘紫红彩。口沿内外各绘一圈倒三角网纹,耳部绘折带纹,腹部两面分层绘复道三角纹,各层之间用平行线分隔,两侧是菱形网纹,整个罐子的纹饰都是由平行线组成,看着线条繁杂,但各自组成图案,其实倒也并不乱。

四坝文化因甘肃省山丹县的四坝滩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的中西部地区。这个时期的陶罐纹饰没有多少变化,但是罐子的形状更丰富一些。

辛店文化因1924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洮河东岸的辛甸遗址而得名。“甸”与“店”同音,不知道怎么的,后来就叫成了辛店。这一时期的彩陶不管样式还是纹饰,都很丰富。

沙井文化是因为发现于甘肃省民勤县的沙井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腾格里沙漠的西部、西南部边缘地带,即武威、金昌一带,向东南延伸达永登、兰州附近。永登县的水墨丹霞风景区,就有一个景点打造的沙井文化。

武山县洛门出土的三角纹圆底双耳罐,夹细砂土黄陶,口沿绘菱形纹,颈部绘倒三角纹,肩部饰相向的三角纹,耳部绘菱形纹,腹部绘细长倒三角纹,勾勒得十分细腻。

展厅的中间还有武威市皇娘娘台的三人合葬墓复原现场,有头骨、腿骨和散落的彩陶制品,多以陶罐为主。这是齐家文化,距今4100-3700年。

旁边有一个佛教艺术馆,不过这次暂停开放。我们其实也就对佛造像的雕塑艺术有一点点兴趣而已,所以也不觉得遗憾。

自由行:甘肃省博物馆之彩陶展厅

6月初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甘肃省博物馆 半山类型彩陶
导图了解:不同时期古代陶器的典型纹饰
中国国家博物馆甘肃彩陶艺术展之笔画与色调的奏鸣
黄河中上游史前彩陶精品在国博展出
彩陶
西北地区原始陶器:马家窑文化-辛店文化陶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