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精了!肠菌竟可操控人体疾病的发生!

人的健康依靠七大营养素来维持: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

这些营养素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但是超过了一定的数量可能导致健康问题。

用流行病学来研究分析这些营养素,无论是对疾病人群还是正常人群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消化、吸收、循环、利用是一套复杂的系统,消化系统和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如消化系统与脑部的作用、消化系统和心脏等相互作用都影响人体健康。

  

当下,因机体代谢异常导致的疾病影响着无数人,而这些疾病的发生都跟能量的消化、能量的代谢有关。


近年来,《自然》、《科学》和《细胞》等国际顶级学术刊物上相继发表了关于“肠道菌群与疾病、健康关系”的相关研究论文。

总计已达到上百篇,引起了学术界甚至是普通民众对肠道菌群的极大注意,成功让肠道菌群登上热搜。

人类肠道微生态系统:包括肠道细菌及少量病毒、支原体和真菌等,其中98%以上为细菌,统称肠道菌群。

人体肠道内栖息着1000种以上的细菌,大部分细菌定植于人体结肠内,其中每克肠内容物细菌含量高达1×1012CFU。(CFU:菌落形成单位。指单位体积中的细菌、霉菌、酵母等微生物的群落总数。)

  


肠道菌群的作用

肠道的微生态系统是机体最庞大、最重要的微生态系统,其对人体健康与营养起重要作用,是激活和维持肠道生理功能的关键因素。

正常情况下,人体选择性地让某些微生物定植于肠道,并为其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和营养,而这些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在人体内发挥生物屏障功能,参与免疫系统成熟和免疫应答的调节,并对机体内多种生理代谢起重要作用。

同时,菌群作为风险评估的新指标,对某些特定疾病存在诊断的可能,但我们仍需大量挖掘特殊样本、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以及膳食的独特之处,从而对肠道菌群进行有效干预。

另外,在肠菌移植方面,合适的病例选择和规范的流程是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保证,而可以肯定的是,个体化移植是未来肠菌移植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肠道菌群与炎症性肠病

与健康人相比,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是降低的。

克罗恩病患者菌群多样性显著降低,菌群种类及数量与健康人差异较大。

克罗恩病患者手术后其菌群发生明显改变,而且在接受手术并且术后应用TNFα单抗(英夫利昔)预防复发的克罗恩病患者中,根据疗效分成治疗应答、治疗无应答和手术后复发三组。

对三组患者的肠道菌群测序结果分析显示:肠道菌群有可能成为预测克罗恩病患者术后应用英夫利昔治疗是否应答的潜在微生物标记物。
  

肠道菌群与肠道肿瘤

肠道微生态与大肠腺瘤(CRA)、结直肠癌(CRC)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

研究发现结直肠癌患者的肠道菌群和健康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含有更多梭杆菌、乳酸菌等。

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结直肠癌患者肠道中高丰度的具核梭杆菌通过激活核转录因子促进基因组不稳定性发展,继而促进大肠癌发生进展 。

肠道菌群与自闭症


肠道微生物和肠道构成的“肠脑”与大脑是双向互通的,形成了菌-肠-脑轴进行连接。

正如肠道细菌的变化会影响健康的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从而增加多发性硬化和痴呆等疾病的风险,这种变化同样会导致发育中儿童的自闭症发生率更高。

研究发现,通过与健康对照组的儿童相比,自闭症儿童的肠道微生物群的相对丰度存在显著的差异,多样性也存在差异。

通过对比两组儿童中产生短链脂肪酸的功能菌的差异,我们也发现,在健康对照组中存在更多的丁酸盐和乳酸盐的产生菌,而自闭症儿童相对就较低。

在之后的另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与健康对照儿童相比,自闭症儿童的保护性的菌群是相对较低的,由于保护性菌群的降低,就会导致外源性毒素还有内源性毒素的降解发生障碍;

这些毒素会进一步的积累,造成谷胱甘肽的耗竭,导致线粒体功能的障碍,进而导致系统性炎症的发生。

肠道菌群与糖尿病

肠道菌群结构或分布异常可能打破体能量吸收及储存脂肪的平衡,导致机体代谢紊乱。

  


通过高脂饮食诱导构建的糖尿病小鼠模型动物实验发现益生元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进而对糖尿病起到正向控制的作用。

研究发现,益生元/肠菌移植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的肠道菌群多样性,使其趋向于正常菌群结构,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

这提示益生元/肠菌移植可能在逆转饮食诱导的糖尿病中发挥一定作用。

肠道菌群与肝炎

在收集了200例慢性乙肝患者和100例健康人群的粪便样本并进行测序分析后发现:PCA分析结果均表明健康人与慢性乙肝患者细菌群落组间差异显著。

慢性乙肝患者与健康人之间在韦荣氏球菌属、消化球菌科、萨特氏菌属及肠杆菌科等存在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了乙肝患者特征性菌群存在差异。

慢性乙型肝炎不同阶段菌群的变化

为了研究慢性乙型肝炎不同阶段菌群的变化,我们收集了21例健康人、23例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28例慢性乙型肝炎者以及25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者的粪便样本。

分析发现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肝硬化患者之间菌群存在差异,其中红细胞的数量,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含量是区分不同组间菌群差异的最重要的临床因素。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三者的菌群多样性从前往后逐渐降低。

肠道菌群与癌症


随着研究深入,肠道菌群紊乱对癌症发生的作用正逐渐被阐明。

肠菌失调可以通过激活致瘤信号通路、产生有毒代谢物和破坏宿主DNA而诱发肿瘤或促进肿瘤的发生。
 
1.损坏人体基因细菌毒素可直接或间接损伤宿主DNA,当DNA损伤超过宿主细胞修复能力时,会发生细胞死亡或癌变;
 
2.有毒代谢物:细菌代谢导致致癌产物的形成,如芳香胺和来自胆汁酸和蛋白质的硫化物,或来自酒精的乙醛;
 
3.诱导致癌信号通路:信号通路的改变导致细胞生长失调、干细胞样特征的获取和细胞极性丢失,激活参与致癌的通路刺激促炎症的发生;

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从粪便中提取肠道微生物进行「肠道菌群移植」,居然可以对免疫、放疗、化疗等诸多疗法产生积极的作用,甚至直接影响癌症的治疗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研 |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不同出生重仔猪不同肠段菌群及优势乳酸杆菌早期定殖的差异(国人作品)
痛风,原来海鲜啤酒一直是替罪羊,科学揭秘罪魁祸首!
生吃蔬菜,肠菌更“饿”:Nature子刊揭烹饪方式影响肠道微生物 | 知几研究速递Vol.32
成也肠菌,败也肠菌,肠道细菌可以是癌症的促进剂,也可以是癌症的抑制剂
科学网 大脑是肠道细菌的第二个家?
谈医论症 | 孟祥军:肠菌疗法,改善肠道微生态,使人体恢复健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