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随笔】“拿掉孩子的枕头”

“拿掉孩子的枕头”

赵春玲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特殊教育学校

教育孩子是老师、家长的共同责任。孩子在幼儿时期的教育尤为重要,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幼儿时期就开始的。小孩子行为习惯的可塑性很强,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入学后的学习、生活很有帮助,坏的行为习惯可能导致孩子入学后学习困难,甚至给学生带来灾难性打击,沦落成问题学生。笔者是一名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生涯和经验沉淀,发现一套纠正教育特殊儿童行为习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拿掉孩子的枕头”。这一方法同样适用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借鉴。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心智均处于发展期,无法判断是非。当自己的某一需求不能满足时,轻者情绪低落,重者大哭大闹,滚地撒泼,甚至摔东西,攻击他人,弄得大人、老师特别无奈和尴尬。当孩子第一次用这种方法控制他人,达到目的后,以后还会常常使用此法。某些家长、老师为了尽快结束孩子的闹局,往往轻易就满促孩子的无理要求,长此以往,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就慢慢养成了,致使后期教育愈加困难。有的父母即便拳手相加,也很难帮孩子纠正过来,使教育走了不少弯路,孩子吃尽了苦头。针对这一现象,我发现,狠心“拿掉孩子的枕头”,不管孩子怎么无理取闹胁迫大人,绝不就范,或者对其置之不理。如:孩子想要某一玩具,大人由于种种原因没满足孩子的要求时,孩子就开始哭闹,甚至在地上打滚。这时如果大人妥协立即满足孩子要求,这就好比,孩子想睡觉,大人刚好递了个枕头似的。那么下次孩子为了让大人满足自己要求还会用大哭或打滚的方法胁迫大人就范,长此以往,孩子的不良习惯就养成了。如果大人不妥协,不能给的坚决不给,孩子再胡闹也没用,面对孩子的哭闹打滚,置之不理,“拿掉孩子的枕头”那么孩子哭闹一会,发现自己的期许并没实现,下次就不会再用哭闹的方法挟持大人,因为挟持是无效的。对坏习惯特顽固的学生,反复几次,效果也很明显。这一方法不但适用于正常儿童,还适用于广大智力低下的特殊学生,自闭症患者,而且效果明显,还能加强智障儿童的外在刺激感知,改良情绪,不过再应用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尺度,不可过于死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正确的幼儿教育方法有哪些?
家长学校——培训内容(四)
幼儿家庭教育的方法
家长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习惯以及误区
幼儿园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