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床前明月光”原来我们都背错了?

如果统计一下中国人会背诵人数最多的一首古诗,恐怕李白的《静夜思》会名列前茅,实在找不到任何一首诗与之匹敌。牙牙学语的幼儿学会的第一首诗,恐怕也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简单明了,没有生字,读来朗朗上口,于是家喻户晓,千百年永流传。

也有小学生篡改这首诗,改成一个搞笑版本,把最后一句改成低头思裤裆,背起来总要笑个不停。

我儿子两岁半时学会了这首诗,常常按住我的头说,妈妈快快低头,思故乡!原来那么小的孩子,也能理解李白的诗句,可见大诗人的功力和魅力超群。

我不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学的这首诗,但是在背诵的过程中也一直有疑问。

一首五言绝句只有二十个字,为何就出现了两次“明月”?我们学课文写作文时,都被老师反复告诫,尽量不要用重复的词,要发挥想象力,求新求变。书法课老师讲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会强调文中共出现了二十一个“之”字,而字字不同,各逞美态,体现了灵活多样变化万端的美感……唐代数一数二的大诗人李白,怎么会如此无趣,如此缺乏想象力呢?实在不可思议。

曾问过老师。老师引用胡应麟的《诗薮·内编》,解释到:“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所以,在李白这里,不必追究是不是犯了重复的毛病,更不必在意是否工整,体会伟大诗人的意境就好。

后来,我对一篇认为《静夜思》不是李白的诗作的文章印象深刻。文中一方面强调,这首诗重复运用明月一词,词汇贫乏,不可能是李白创作的,一定是无名诗人假借李白之名写的。另一方面强调,语文教科书解释“床”是坐具不准确,床其实是井栏。我对前一观点存疑,但赞同后一观点。古代室内没有明亮的电灯,月华满地之时,屋子里点油灯还没有室外亮呢。再说了,那么好的月色,诗人怎么可能呆坐在屋里沙发上欣赏而没有披衣赏月的冲动呢?

最近看到有人提出,这首诗是教材用了错误的版本,导致我们都背错了。如宋刊本的《李太白文集》、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洪迈所编《万首唐人绝句》中,《静夜思》均为:“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好一个“看”字,写出了动作,也写出了对月的赞美,使整首诗一下子生动起来。诗人先是看到地上一片月光如银霜一般,再凭栏望月,意境瞬间就出来了。而不再出现一个“明”字,却处处是“明”。那一轮月,不是平原上一览无余的月亮,而是一轮有起伏的山峦衬托着的,更加富有诗意的山月。天上没有一丝云一丝尘埃的遮挡,晴空万里,月色横冲直撞。正是这轮山月,使诗人思念起故乡的一切。同一轮明月下,却是故乡与异地、团圆与分离。满满一腔乡愁,与月色紧密联结,无论是谁,读到这里,都会沉浸在诗人这种深沉情怀之中,从而引起无限共鸣了吧。

既然能找到更准确更具美感的版本,课本和相关书籍,就需要及时更正从重新选择了。不然,以讹传讹走老路,让低阶版本继续流传,误导读者,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失职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典诗词鉴赏——静夜思
《静夜思》出现原作与改作的反思
原生态的《静夜思》没有“明月”吗 张立华
原生态的《静夜思》没有“明月”吗(3)
静夜思
静夜思_李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