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忘初心 广厦万间庇寒士 牢记使命 同志们仍需努力

观杜甫草堂的一点感想
位于成都青羊区的杜甫草堂,其草字,让我感觉太妙了,至今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为什么?你懂的。
     杜甫一首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之诗作,就是他当时迁居成都,在浣花溪边搭建了一间茅房为家,却遭遇风雨袭扰的困境,又因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由己及人,联想到战乱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与困苦,十分忧心、感慨而发。诗中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那一份旷古的“忧国忧民”之情怀,与响绝千古的期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如今,广厦万间在闲置,大把寒士仍需努力!
     我向来十分敬佩具有现实主义精神与胸怀的作家,崇拜杜甫、白居易和鲁迅等,其文章永垂不朽!然而,鲁迅却希望他的文章速朽,好有意思。
再说杜甫的《石壕吏》,白居易的《卖炭翁》一样让人千年仍不减其戚戚焉的恻隐之心。《卖炭翁》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那一车黑炭在寒风的白雪中艰难行进,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场景,永远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石壕吏》的“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差役吼叫的声音是那样凶狠,老妇啼哭的情形是那样凄苦。这一怒一啼,仍是那样的令人无比揪心。
我们历来有清官的情结,没有清官就指望贤人侠士的出现,路见不平一声吼,再不济就只能去幻想了。从而延续产生了许多神奇的传说:如包拯、聊斋、三言两拍、三国、水浒、西游记等等。然而,相对于现实,这些传世之作,只不过是成年人期望的童话
久之,才真正理解了鲁迅为什么希望他的文章速朽的意思。
     杜甫草堂(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占地面积近300亩,其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高、文化含量极其丰富的杜甫行踪遗迹地。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暂得稳定,但仍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了200多首诗歌,又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都杜甫草堂
【诗词医案】七绝·访成都杜甫草室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七绝一一杜甫草堂的感概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