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彩回顾|夏代真的存在么?听考古界大咖李伯谦怎么说!

夏朝,持续400余年,是中国最为久远的朝代之一。它开创了中国后世近四千年世袭王位的先河。其后人以华夏子孙自称,并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明。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非凡意义的朝代,一直以来,却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扑朔迷离,难寻真踪。

夏,果真是最早的王权中国吗?它何以崛起?又出现在何处?

大禹治水是否为传说?

最近刚刚结项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关于夏代遗址的结论究竟是什么?

考古学上对于夏代文明的研究到底还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神秘发现?

06月23日下午,2018中原国学讲坛总第233讲在河南博物院西配楼二楼多功能报告厅精彩开启。此次讲座,特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李伯谦以《大禹、夏都与中国早期文明》为题,通过“早期文献对于夏和大禹事迹的记载”、“与夏有关的重要考古发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三个方面,为大家详细解读了学术界一直以来争论不休的关于“‘夏’是否存在”这一问题。

主讲嘉宾:李伯谦

《大禹、夏都与中国早期文明》讲座现场

《大禹、夏都与中国早期文明》讲座现场

《大禹、夏都与中国早期文明》讲座现场 听众爆满

《大禹、夏都与中国早期文明》讲座现场 听众认真记录讲座内容

《大禹、夏都与中国早期文明》讲座现场 听众与主讲嘉宾互动问答

《大禹、夏都与中国早期文明》讲座现场 小听众与主讲嘉宾互动问答

一、早期文献对于夏和大禹事迹的记载

夏朝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个古代王朝,曾被定义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根据先秦古籍和《夏本纪》中的记载,夏朝从大禹开始,共传了14代,经历了17个王。大禹创立夏朝,儿子是启,孙子是太康,之后又有太康失国、少康中兴,到最后的夏桀暴政被商汤灭掉,这是大体的历史的过程。

叔夷钟(宋代出土,春秋晚期齐器)

关于夏王朝的记载,不仅是见于文献,而且还见于青铜器。李伯谦指出,最有名的宋代出土的齐国的青铜器叔夷钟就讲到了夏代;另外就是秦公簋,这也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青铜器,它讲到禹的时候又叫“鼏宅禹迹”,可见在青铜器当中对夏代的历史是有所记述的。

接着,李伯谦讲到大禹事迹。大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国家的开创者,他治理洪水、举行涂山之会、定都阳城、划分九州、征伐三苗,见于先秦史籍和司马迁的《史记·夏本纪》。李伯谦说:“这些事情通过考古学家多年的调查发掘研究,己基本上一一得到证实成为信史。”

二、与夏有关的重要考古发现

01

登封王城岗(阳城)

王城岗大城与小城位置示意图

登封王城岗遗址位于登封市告成镇。

李伯谦介绍道,1976年发现小城:东西并列的两座城。东城被五渡河冲毁,只剩下南墙西段和西墙南段,残长不足百米。西城正方形轮廓基本清晰,周长约400米,现存面积约1万平方米。安金槐先生最早提出为“禹都阳城”。

2002-2005年发现大城:面积34.8万平方米,而且大城的北城墙打破了小城的北护城河。这就提供了一个确凿无疑的考古上讲的地层关系,就是小城要早于大城。而且,根据C14测年,小城的年代是公元前2100多年还要多,而大城正好是河南龙山文化分期的第三期,这个年代正好是公元前两千零几年,和根据文献推定的夏代的年代四千年多一点正好相辅。所以,最后我们认为,王城岗这个以大城为代表的应该就是禹都阳城,是夏朝最早的都城所在地。

02

新密新砦遗址

新密新砦遗址位于新密市东南22.5公里的新砦村。是一处设有外壕、城壕和内壕共三重防御设施、中心区建有大型建筑的大型城址,整个城址总面积逾100万平方米。城址大体呈方形,南以双洎河为自然屏障,现存东、北、西三面城墙及贴近城墙下部的护城河 。

李伯谦分析道,在新密新砦遗址的发掘中,我们找到了所谓的新砦期遗存和河南龙山文化,以及二里头文化的地层叠压关系,就是在我们称之为新砦期遗存的地层下面叠压着河南龙山文化的地层,而打破新砦期遗存的有二里头文化早期的遗存。这就提供了一个确凿无疑的关系,新砦期遗存是存在的,因为它出土了很多具有山东龙山文化和豫东龙山时代的文化遗存特征,比如说子母口罐,带三个穿孔的三足鼎等等,而这在我们所看到的河南龙山文化的遗址当中基本上是看不见的。

所以,我们就和“后羿代夏”联系起来,推测它是“后羿代夏”这个阶段,夷人来了以后那个阶段的夏文化。因为大部分还是河南龙山延续下来的因素,那就是夏人的东西,但是,也有一部分来自东方夷人的因素,但是比例不是特别大,大部分还是河南龙山文化。所以,李伯谦认为,新砦期遗存是存在的,为什么有这些东西过来,就是因为后羿来了,推翻了夏代正统,东边的一些因素带到了中原地区来。

03

偃师二里头遗址

偃师二里头遗址

1963年,李伯谦通过对二里头遗址的考察发现,证明它是晚于河南龙山文化,早于郑州二里岗的商文化的一种遗存。结合文献记载推测,很有可能就是夏代的最后的一个都城斟鄩所在地。

一号宫殿建筑基址

之后,还发现了宫城遗址。在宫城里面还发现了多处的宫殿基址。上图是最早发现的1号宫殿遗址,外边有围墙,前面有大门,进去大门往北是个庭院,在正中往北就是一个大型的宫殿的夯土基址。在这一组建筑基址的两边有廊庑建筑、偏房,在东北角还开了门。年代大概是二里头文化三期,这是二里头文化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一处宫殿建筑基址。

中口深腹罐由折沿、矮鼓腹、平底到卷沿、瘦高腹、圜底;圆腹罐由高领瘦腹到矮领圆腹,花边口沿作风由多渐少;盆形鼎腹由深变浅。

二里头遗址中出土了很多有特征的陶器,炊器以夹砂深腹罐、圆腹罐、扁三角足鼎为主,还有部分单耳或双耳罐、桂叶孔盆形甑等,鬲、甗很少见;盛贮器以三足盘、深腹和浅腹盆、高柄豆、刻槽盆、大口尊、瓮、器盖等较常见,还有少量贯耳壶、敞口碗、单耳杯等;酒器有觚、爵、盉等。 通过考古发现,这些陶器在不同时期均有着不同的演变过程。另外,在二里头文化时期,还出现了青铜礼器,但是都是比较晚的,三期到四期的。

李伯谦还指出,“夏商周断代工程”发布的夏代的年代范围:公元前2070-1600年。2070是大禹建阳城的时间,1600是夏商分界,就是商汤灭夏的时间;“夏商周断代工程”关于二里头文化C14测年两极数值:公元前1880~前1521年 。这是大体范围;“夏商周断代工程”关于王城岗二、三期C14测年两极数值:公元前2132~前2030年。另外,C14测定的二里头文化上限年代与前2070年之间有缺环,而王城岗三期的年代正好可以填补这一缺环,这就说明二里头文化不是整个的夏文化。所以我们说,王城岗大城是最早的夏都,二里头遗址为夏代晚期的都城。

三、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

距今60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

距今50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古国”时代。

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王国”阶段。

距今6000年前,在中原、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已经开始出现社会的分化。如江苏张家港东山村遗址,发现了高等级大墓和小型墓葬共存、分区埋葬的现象。

从距今5000年至距今3800年左右,各地陆续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步入了文明。如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发现了一条长达2000米、最宽约30米、最深至6米的大型环绕壕沟遗迹,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同时期最大壕沟遗迹之一。初步估算这一工程仅土方总量就达十几万立方米。

在公元前3300年至前2300年前后,早在夏王朝建立之前,一些文化和社会发展较快的区域,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进入了古国文明的阶段。如浙江余杭良渚、山西襄汾陶寺等巨型都邑、大型宫殿基址、大型墓葬的发现。

李伯谦讲到,上面说提到的这些遗址都是在探源工程当中做了系统的发掘和研究的。而且,在这个基础之上还提出了判断东方世界文明社会的关键标准:一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有相当发展的基础之上;二是出现明显的社会阶层分化;三是出现了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四是在这些城市,特别是中心性城市出现大型建筑。

讲座最后,李伯谦总结道,上面这些大体上就是十多年以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当中最引入瞩目的一些重要发现,但是,我需要利用这个机会说一点,尽管探源工程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仍有美中不足之处,就是探源工程没有和搞文献的学者结合在一起,因为中国的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研究和我们口耳相传到文献记载的文献史学也是有密切关系的,如果能结合起来的话就更完整了。另外,我认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研究过程,中原地区作为五千年中国文明发展史的核心,做出的贡献应该说是非常重大的,所以,我们更应该关注这个问题,并做好相应的工作。

(图片:桃樱樱 文字:如意)

- The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夏朝,你了解多少?|一文读懂大禹、夏都和早期文明
蚌埠禹墟发掘:考古史上划时代之举
二里头遗址考古发现的牙璋,实证其夏王朝所属方国的历史地位
李伯谦:关于当前古史观的若干问题
李伯谦:“夏代有无”之争已成过去式
“尧都”惊世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