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末收商税有多难?对比一下宋朝,发现在清朝雍正以前都不容易

  很多营销号经常张口就来,说魏忠贤向富人收税了,解决了明末的财政问题。然而实际情况是他们高看了魏公公的能力,在古代收税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明朝这种特殊的赋税制度,向富人收税门都没有。

  商业发达不等于商税就多

  教科书曾经有提到过明朝的资本主义萌芽,后来又删了。所以总是给很多人一种错觉,明朝的商业发达,所以商税占比很大。甚至有的人认为,商税占比超过了农业。接着就想当然认为魏忠贤向富人(尤其是富商)收税,应该是给大明收到了超额的税收才对。

  然而大明的商税规模经常是维持在五六十万两水平,跟千万级别的农业税比起来实在少得可怜。当然了这也要看历史时期,比如商税最重要的来源钞关税,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约等于0,到了正统年间缓慢升到4万左右,弘治年间大概是27万,万历年间开始大规模增加直至明亡的时候达到90万左右。

  大明的财政收入排第一的是农业税,排第二的是盐税,排第三的是钞关税,始终没有改变过。只要你的数学不是体育老师教的,应该能清醒意识到商税的规模以及征收难度吧。

  魏公公的税收成绩单

  你们可以看一下魏忠贤实际收到了多少税,历史真相会让精神阉党抓狂,因为魏忠贤主政的那几年,大明的财政收入突然锐减一半左右,辽东还以每年一百多万两的速度大规模欠饷。只要你的数学不是体育老师教的,应该能意识到总成绩都不及格,怎么可能还有大量的商税增收呢?

  魏忠贤还免了关外潘家口、桃林界、岭冷口、潼关、咸阳、大庆、庆阳、凤翔、汉中、临洮、西安、三原、浙江、直隶等处的商税,范围之大,比东林党主政时期还夸张。没免的地方主要是跟东林党人关系比较大的南直隶地区的一部分,那里的人一看其他都免,就我们没免,马上不干了,把派来收税的人打死了。双重减法加持之下,只要你的数学不是体育老师教的,应该能意识到魏忠贤主政的时期商税规模只减不增,而且是锐减的状态。

  到这里肯定有人会跳出来反驳,说魏忠贤虽然没向富商收税,但是向地主加税了啊?想多了!大家好好想一想,加入阉党的都是一群什么人?崇祯初期处理的两百六十多阉党成员都是谁?还不是从齐楚浙宣等东林党的反对派依附魏忠贤而来的,这些人代表的还是士大夫阶层——魏忠贤怎么可能向自己的盟友地主阶级加税呢?

  实际真相就是魏公公吃了没文化的亏,不懂收税,也看不懂税收制度是怎么一回事,稀里糊涂地整出了一张不及格的成绩单。

  宋朝商税制度难以借鉴

  商税油水肯定有很多,这点毋庸置疑,但是很多人都犯了以今论古的错误,完全没有意识到古人的时代局限性。对于他们而言,任何改革的难度都是相当大的。我知道很多被洗脑的人执着于明末商税,误区很大一部分是跟宋朝有关,毕竟宋朝商业发达,他们认为商税可能超过了农税,而且宋朝的制度可以借鉴给明朝,看着好像不是什么难事。

  宋朝的商税占比确实是比明朝大,但仍然没法跟农业相比。宋朝实际上主要是因为水稻普及,农业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所以才呈现出经济繁荣的景象,商业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不过宋朝的商税占比大,也不是说商业体量超过农业所致,而是有宋朝特有的国情。

  宋朝在北宋时期,商税制度逐步建立,也是有一个过程的,也不是一开始就占比大。到了南宋时期由于兵事频繁,跟金国交战的地区、偏远容易叛乱或者统治薄弱的地区,要么不收,要么少收,要么让当地的官员自己看着办,还有的时候是收了半路给土匪劫了,直接导致农业税锐减。统治者得维持统治,财政是头等大事,肯定要想办法解决这个缺口。

  他们的解决办法跟很多朝代都差不多,一个是向农民加税,另外一个是想办法从商税中增加收入。向农民加税,肯定会引起反弹,尤其是流民问题很容易引起农民起义,宋朝的解决办法是招募壮丁进军队,留下老弱病残自然闹不起来;增加商税收入除了增加税目种类,很重要的一个途径是“官卖制度”——说通俗一点就是官方垄断,比如抬高生活必需品食盐的价格,直接牟取暴利。

  宋朝加税使得国库丰盈,而且底下不怎么反抗,貌似很成功的样子。但实际上这种制度之下普通老百姓反而比其他朝代更苦,因为赋税更重,生活成本又高,没钱就直接活不下了,因为反抗的机会也没有。至于富裕的地主阶级与商人,受影响反而很小。而且商人在税率调高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商品价格,最终压力还是转嫁给了普通百姓。也难怪文人都怀念宋朝,普通百姓反而憎恨。

  鉴于宋朝这种畸形的税收制度,贫苦人家出身的朱元璋自然是不可能复制他们的模式,相反还得大加反对。因而明朝除了盐等少数战略级别的商品,是不垄断的,而且即便是盐也不随便涨价。前、中期对于底层的百姓来说,相对其他朝代还是比较宽松的。所以明朝还是回到了重农抑商的老路子上,从宋朝到明朝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实际上被掐断了。

  大明自身也很多问题

  朱元璋定下的商税制度格局,给后来的加商税的反对者增加了不少理论依据,这使得明朝中后期的统治者加商税难度大大增加。万历皇帝虽然在中后期一直在加税,但也是很谨慎的,选择了矿税这个影响相对较小且暴利的税种。加入阉党的齐楚浙宣等派系的官员也是一致反对矿税的,与东林党无异,可以说是朝野都在反对,万历乃至之后的崇祯都是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加商税这招阻力实在太大。

  宋朝的制度不仅不“先进”还很畸形,无法复制或者借鉴,大明又有自己本身的问题,商税制度一直是不成熟的状态,无法扩大规模形成良性循环,反而引起了不少纷争。比如“关税”设置的关卡太多,增加了流通成本,不仅引起民怨而且反而减少了商税收入;又比如收税标准也不成熟,对贪官污吏来说可操作空间太大,反而变成官僚向底层百姓收刮民脂民膏的捷径。

  明朝没有将大部分流民招募进军队的传统,故而农民活不下去了,还是可以反抗的,这导致明朝历代统治者对农民加税会更加谨慎。农税、商税都不好加,加上古人思想的局限性,一些改良派只反对不合理的税收制度,却提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导致税制改革一直处于停滞状态,最终夹杂着辽东战事、党争、天灾、农民起义等各种问题而拖垮大明。

  在清朝雍正推出摊丁入亩之前,拥有更多人口而土地更少的农民始终是主要纳税承担者,没有人能想到向拥有更多土地的地主多收税,即便像张居正那样改革迈出了一小步也很快被淹没了,难度可想而知。

这样一对比发现都不容易,我们之所以能站得高看得远,因为古人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历史教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坚固又腐坏的王朝:大明帝国诞生即已老朽
为什么会有“魏忠贤不死,大明不灭”的说法?
国之将亡,必出妖孽
农业曾也有税--农业税
明朝故事:得税收者,得天下,细读明朝灭亡实亡于税收困难
从统累税到农业税解放生产力——红税工近代税务博物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