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2893季【青春语文 王君专栏】王君:拥抱自由,去培养自己的语文课堂想象力

推荐阅读:王君:哈哈,我的课为什么好?

昨天发扬不要脸精神自我表扬,得到了朋友们更多的鼓励。谢谢了。鞠躬!

大家也要像我一样啊。人生实苦。所以,生命不息,自夸不止。这是太重要的修炼了。

敢于夸自己,才有能量夸别人。这个道理,你懂的。

我谈到我上课还不错,是因为我自由,自由让我拥有了王君式的语文课堂想象力。

很多朋友问:那君姐,自由,是怎么得来的呢?

自由这个东西,别人是给不了的,还得自己给自己。

封闭自己,禁锢自己,人家就是把自由塞给咱,咱也不敢要,要不起。

从心所欲是自由。但自己的这颗“心”,要强大一点儿才好,“脸皮子”,得厚实点儿才好。否则,自由永远在高处,咱够不到。

阻碍我们获得语文教育的自由的原因有哪些呢?

我是真有资格回答。因为像我这样走南闯北,几乎中国所有类型的学校都经历过了,而且,一直在一线教语文,一直在一线当班主任的特级教师,也许并不太多。

我的体会是:如果禁忌少,不自我设限,不画地为牢,得到的自由就多。属于自己的语文教学想象力,就能慢慢培养起来。

简单说几点:

比如说对语文教育方向的选择:

我负责任的感受是:现在的主题式教学也好,群文教学也好,项目式学习也好,双减也好,真的是好东西,都是针对一线教学痼疾开出的好药方。我在一线太久了,感受太深了:一篇一篇地咬文嚼字地去教,至多可以算一种课型。但长期这么搞,自己和学生都会被搞死的。

但就有朋友都觉得这些语文新提法新思路是“噱头”,不屑一顾的有,狠命批判的有。我分析原因有两点:一是这些东西要落地,对老师的素养要求更高。大脑的硬件软件都得换,不重新学习,是搞不走的。二是新方向很容易动了自己已经得心应手的奶酪。只要我不擅长的,我就看不惯,我就批判,甚至一棍子打死。

拒绝接受新理念,拒绝在新的领域去探索,满足于刀耕火种的一亩三分地,在我看来,就是逃避自由。

我探索群文教学,探索项目式学习,也走得跌跌撞撞的。但我获得了自由——顺应时代的呼唤,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尝试新的课堂范式,打造新的语文气象。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就是自己给自己自由了。

再比如说语文教学内容的开发和建设:

大概长期当班主任的缘故,我是知道的:语文教学如果不走向语文教育,那课,是很难真正吸引学生的。

现在中小学语文学科的既有的知识体系,因为过去长期围绕应试来,所以事实上一直是比较尴尬的。现在各地都在尝试取消考纲。但说实话,有形的考纲取消了,但很多朋友,早已经被无形的考纲控制。语文学科的“被体制化”,是语文教学方向,语文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形式的共同被体制化。

如果没有一颗自由的心,我们是会安于被体制化,而且,还以之为“不逾矩”而沾沾自喜的。

这个话题说来话长,看两篇老文章就好。点击链接可看。

推荐阅读:和学生聊一聊愚公该不该搬家的问题又何妨

推荐阅读:王君:史铁生的妈妈确实值得讴歌,但,我们也可以想想史铁生的感受的……

如果你不同意,扔块板砖过来,没关系,肯定砸不死我。或者道不同不相为谋,拉黑就是。

世界很大。都走好自己的路,也让别人有路可走就好。

最后说说语文教学形式和语文教学手段的选择:

少禁忌,就是要追问,为什么“不可以”。

比如说一堂课40分钟,很多人奉之为标准。一评课,就喜欢拿这个说事儿。

这就要追问:这个规矩,合适吗?谁制订的?适合所有的教育场景吗?

小学生一节课40分钟,初中生也40分钟,高中生也40分钟,甚至大学生也40分钟,啥学科都40分钟,新授课40分钟,讨论课也40分钟……这是不是有点儿滑稽?

这当然是滑稽的。滑稽的原因,你稍微仔细想想都懂的。

所以,像清华附小,清华附中,一些开明的学校,早就开始探索语文教学的“微课时中课时大课时”了。

项目式学习真的是好东西,但要落地,每节课都40分钟,那就是作秀了。

如果学生学得欲罢不能,就是讲两个小时,也是符合了教育规律的。

如果学生学得恹恹欲睡,就是40分钟准时下课,我看也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

我只是在时间上举个例子而已。 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头脑中有太多禁忌,我们就不敢越雷池半步。

自己给自己自由,就意味着心热一点儿,眼睛冷一点儿,自己给自己打气:为什么不可以呢?

传统师生对话式的课堂,可以的;学生主导的项目式课堂,可以的;教师主讲的百家讲坛式课堂,可以的;静默无声的全阅读课堂,可以的……

语用型文本的课堂,可以的;主题型文本的课堂,可以的;诵读型文本的课堂,可以的;积累型文本的课堂,可以的;写作型文本的课堂,可以的;思辨型文本的课堂,可以的;跳板型文本的课堂,可以的……

痴迷于一支粉笔写板书讲课的,可以的;PPT做得好,课件唯美精致的,可以的;课堂一清如水,可以的;声光电全来,可以的……

……

真的,学生的语文生涯是那么的漫长,没有一种课型可以包打天下,没有一种风格可以让学生永远不腻烦,所以,不要因为自己喜欢啥,习惯啥,就看不惯别人的。

看不惯,往往就是自我设限了。

所有的样式都是好的。只看我们怎么排列组合,怎么讲究分寸罢了。

于我而言,号召青春语文的兄弟姐妹们,把自己的语文课堂安放在万物互联的网络背景下,安放在万丈红尘之中,追求“素材打通”和“素养打通”。这个方向,是笃定的,不会改变的。

最后,想鼓励提醒年轻人:

教语文,要经历“入格,出格,破格,创格”的阶段。

君姐马上就是50岁的人了,我当然是处在“创格”的阶段的。但如果你还年轻,要弄清楚,自己正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要学会跑,才能走,要走好了,才可能跑,可能飞。

教学基本功没有打扎实,才是最可怕的“局限”,才是永远的自我设限。

趁年轻,好好读书,读好有字之书,也读好无字之书。

自由,归根结底,还来自于强大的专业实力。

功底好,但不愿意开放自己,可能享受不到自由的欢喜。

但功底不好,自由,便更是摸不着了。

共勉。祝愿我的每一个朋友,都能拥有自由,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语文课堂想象力。

这个想象力有了,语文教学风格的形成,才会成为可能。

(2021年11月20日星期六)

前段时间为了赈灾,语文湿地的网络年会上,我放了自己的四节课:

《马说》《土地的誓言》《陋室铭》《李德元作品研讨会》(作文课)

这些都是群文教学。都是连我自己都喜欢的课。课都有明显缺点,但都充满了王君式的语文教学想象力。

你值得去看看。点击二维码可以进入。

前天的《记承天寺夜游》,据说也要回放。点击二维码试试看。

如果不方便看,12月份中语参有个网络会议,我会给大家分析这个课,也用更多的例子,谈谈青春语文的文言文教学的追求。您点击下面这个链接就可以了解这场盛会。

海报发布 | 统编教材古诗文教学专题研讨暨全国语文名师工作室学术共同体联谊活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君老师的语文教学观及其教学研究
我们要努力做这样的语文教师
听王君聊课(49):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课异构思考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
课堂高效立骨始(第四稿)
【王君青春语文专栏】语用型文本群文教学初探
人文会议|听课回响:纵横捭阖 让文化渗透这般从容——评王君老师的《孙权劝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