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文随笔 | 王栋生:“任务”的可能性

“任务”的可能性

王栋生

任务型作文成为热门话题,可一些作文任务却是冷冰冰的,与学生生活没什么直接关系。要让学生思考一些大问题,而不是假问题、伪命题。高中时期,15岁至19岁,无数前人在这个年纪,思考青春,思考民生,参与社会变革,留下过他们的生命篇章。

文任务为什么要远离生活呢?作文任务如果和学生生活没有具体的关联,就很难激发他的写作欲,自然无法提高作文能力。我见到一些设计,有些任务的价值一般,有的大而空,有的则不可能。在培训时,有专家谈任务与情境,谈实用作文能力培养,多次举的例子都是“比如,替老板写份计划书”。我感到语文教育面临的干扰太多,一些专家的言论失之轻率,怎么能把那些毫无价值的事当作语文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呢?如果我是个有独立意志的学生,对商业经营活动毫无兴趣,也不愿侍候老板(更会警惕那些有可能违法乱纪或唯利是图的老板),那我肯定不想练习这样的“作文”。

作文任务,最好是具体的、与学生生活有关的话题,是“可能的任务”。社会对一名老板需要什么样的“计划书”,未必有兴趣去关注,我们的学生更不会有兴趣,他们中间,只有很少的人会成为一个需要“计划书”的老板,只有更少的人,可能靠替老板写“计划书”谋生(而且一个晚上就能学会)。但对城市的“房价”、对就业、对社保、对养老等涉及每个家庭的问题,则是无法回避的。

那么,是不是可以试试谈城市的高房价?

比如这样一个任务:如何把城市房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你有哪些建议或设想?(注: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先写下来,然后按重要性、可行性重新排列;和同学交流讨论后,选择要点做一定的阐述。)

有老师觉得这个任务是不是离谱了,怎么能让中学生谈房价呢?会不会太敏感?

我觉得高中生作文关注城市高房价,非常有价值。这是个实实在在的作文任务,有助于思维品质的提升,敏感有助于发展思维,不敏感还不必写呢。不让他去想,是老师麻木不仁。不但中学生,小学生也需要有房子住,他的家需要买房,怎么与他没有关系?一名高三学生,作文十年,说了那么多与他的实际生活十万八千里的大话空话,语文老师不认为误人子弟;学生谈谈自家买房引起的思考,质疑一些现象,语文老师就紧张起来了,咄咄怪事。在学生面前,你装什么“正能量”呀!坦率地讲,一些老师太精明了,到了课堂一本正经地装傻,你以为凭你那一套就能让学生“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不明白中学生作文为什么会弄出那么多思想禁区,他只是个少年啊,这个时期不准思考,被压抑,以后很可能萎缩或畸形,至少平庸。况且,社会都在谈房价,学生如果从柴米油盐直到房价都不关注,他说要“接班”要“自立”要“创业”,不要说社会,他的爹妈也不相信。教师也不要自欺欺人。老师们在办公室谈房价和房贷,在教研活动时交流买房,外出交流时打听房价,谁也没有忌讳,怎么看到学生作文谈谈房价,就敏感起来了?学生之间,居住条件差别很大,学生作文谈到,因为买房,父母如何辛苦;因为错过了一次好机会,如何陷入困顿;忽然间传闻学区调整,父母如何焦虑……都非常真实。我甚至想到,百年后的人读到这些作文,会了解今天高中生丰富的内心,如果百年后人们读到大批中学生演讲“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会不会反推出什么来?他们会怎样评价今天的作文教学?

民生问题,为什么不能谈?把城市房价搞得怨声载道的人不觉得有什么错误,质疑并揭示问题的人反而小心翼翼,那才荒谬呢。

为了买房,家里人两三年来不断讨论,纠结犹豫,各种信息在干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六神无主,这不是“情境”吗?弄清房价高的症结,难道不是有价值的探究吗?难道不是一个真任务吗?——他今年16岁了,在他26岁时,他将需要安身之处,他或许很需要一小套属于自己的住房,他能有规划,有预期,肯努力,有信心,因为他早就在思考了!教育学生对自己的表达负责,这正是个绝好的机会,学生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

他不能依靠父母师长,他不能听取不负责任的七嘴八舌,他要有自己的见识和见解。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年龄应当思考一些大问题,应当意识到所有的事,“都和我有关”。

怎样把一个社会难题搞清楚,不仅是教育任务,也是语文科的学习任务,理解一个社会问题,还需要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如果能写成一篇论文,非常好,上大学还会有用;如果能写成“小论文”,一样好,反正学生又不要申报职称;写成一份建议,不管有没有人看,可以展示自己的见识;写成评论,很好,只要能有见解;写成随感,也可以,留待以后扩充整理;写成杂感,可以和别人交流……就不必写成演讲稿了,不会有人请你去的。总之,这些,都超过为房地产业的老板“写一份计划书”的价值。

语文教育要有勇气面对问题。高一语文,教师讲“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何其慷慨,可是教出来的学生成了规规矩矩低眉顺眼“不少于800字”的罐装做题机,连提点个人看法的勇气和意识都丧失了,哪里有批判性思维?教育不敢播种,怎么会有收获?

牵涉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很多,然而总有人认为不能让他们发言。比如,现在中学高三全学年都在复习,不上新课,——用一整年学习时间对付两天的考试,这种巨大的对生命的浪费,能不能让学生想一想,让他写个“不少于800字”?无论理性分析或是纵情喊冤,多少不辜负他苦撑一年的时光。语文教育,有没有勇气面对这样的难题?

曾有学生和我讨论:“人们总说,18岁是黄金时代,我怎么觉得18岁这一年被糟蹋光了?”——他的理由,18岁是接受力最强的时候,应当做梦,应当有诗,应当飞,至少,这一年可以学更多的东西,而不是整天抱着“五年高考三年模拟”,重复那些可怜的练习……我没法给他的作文打分,因为有胆识提出这样的问题,已是出类拔萃之辈,给他的言论打分,是贬低他。全国六七百万高三学生,怎么就没去想“高三”应当有科学的课程计划,应当去关注新的知识,而全国性的高三全年复习像是理所当然,不但学校教师,连教育行政部门都习以为常。这样的问题,人们有没有勇气作为一个作文任务来考查学生的思维和表达?如果连这点勇气都没有,我们凭什么教“实用写作”?又凭什么要“负责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原载《中学语文教学》2021年第12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作文随笔|王栋生:在“延伸”中积累
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之五: 抓住机会,适时写作
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系列
谈作文教学“模仿与创新”的关系
【作文教学】:走出写作教学的困境(王栋生)
作文所教的一切不过是常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