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财政学家写的财政史教我的事

专门史很有意思。专门史总是像跨国婚姻的果实。譬如研究元史断代史的学者,不管是研究元代这个断代,还是研究历史的,都是一批人,并没有独立于历史的元代存在,可是研究财政史的,有历史学者和财政学者,这就好像来自两个不同文明的人组cp生孩子。同理可知,经济史的爹妈有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法律史的爹妈有历史学家和法学家,医药史的爹妈有历史学家和医学家。而且这个cp组合里,爹和妈都有生育能力,所以谁生的孩子更像谁,站在一起又有相似之处,俩人互相聊一聊,嚯,那熟悉的陌生感。

最近看了三本关于财政史的书,两本是历史学家写的,分别是日本学者岩井茂树的《中国近代财政史研究》,美国学者曾小萍的《州县官的银两:18世纪中国的合理化财政改革》。还有一本是财政学家写的,刘守刚的《财政经典文献九讲》,他选的八种经典文献还包括《州县官的银两》这本书,用财政学眼光介绍和解读历史学者的作品(另有一本历史学家的作品是杜赞奇的《文化、权力与国家》),非常有cp感!

两本历史学者的书都比较容易理解。

岩井茂树有点啰嗦,细节枝蔓,但全书观点清楚,虽然他极力反驳他的学术对手山本进把他的观点称为“原额主义的桎梏”,不过我看完之后,留下印象最深的也是“原额主义”四个字。由于“永不加赋”这种占领了道德高地的祖宗之法的要求,后来的中央政府没办法也没意愿增加正额赋税,导致正额之外的非正式收入就越来越多。还讲到由于非正式收入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导致地方要设置专门机构来征收这部分收入(譬如厘金局),而这些机构的人事任免权是完全在地方政府手中的,地方权力就这样成长起来,逐渐脱离中央控制。

我之前一直以为地方独立的转折点是太平天国运动后,为了平叛,地方掌握了兵权,没想到在此之前,财权和人事权已经开始悄然失控了。

起因竟然是原额主义,这件事也让我大为震撼,毕竟看鹿鼎记长大的小朋友,青少年时代已经从情感上就接受了金庸老爷爷对永不加赋的赞美态度。

《州县官的银两》可读性更强。全书主题是讲雍正年间火耗归公改革的起因、过程、结果、影响和余绪,有各省改革的细节和数据,让人感慨清史真好,材料真多。前三章也提到了康熙时期道德性的“永不加赋”,与岩井茂树可以搭配服用。

我越来越觉得,读书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也许是感受。知识和感受有什么区别呢?举个小小的例子,“1+1=2”,学一次就会了,背一背能记住,这个叫知识。不断学习以此为基础的各种变体加法之后,发现1+1每次都等于2,永远都等于2,世界上有1+1=2这种不会改变的恒常之事,这个就是感受。如果可以胡说八道的话,我总觉得,知识在大脑中,感受在脊柱里。感受是更基础更不可控的东西,但如果表达出来的话,常平淡无奇,只有感受到的那个人才会觉得突然被醍醐灌了顶。

看《州县官的银两》,要说感受,是突然明白了大学思想政治课上总是嚷嚷的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原来并没有什么一劳永逸子孙万世永保用的为政之道,每一项政策出台都是为了解决当时的问题,可是哪怕再优秀再明智再好用的政策,情况变化之后就不适用了。永不加赋曾经有用过,火耗归公也曾经有用过,他们都帮助过清政权后来又阻碍了清政权,所以就,必须不断深化改革。

财政学家写的《财政经典文献九讲》,相对而言就没有那么好读,对于一个对财政史可以说纯外行的小动物而言,很多段落不得不重读几遍,还是感觉暂时只有接受的能力,没有思考的能力。但这样的书会教我更多,毕竟看到的都是全新的东西,哪怕一时半会儿接受不了太多,零零星星也很有感触。

总的来说,财政史学家还是更关注近现代史,尤其是现代社会全新的财政体系。全书九讲中的,第一讲是导论,二三讲古代史相关,四五六七四讲都是关于古代到现代财政转型的讨论,最后两讲则是对现代财政问题的讨论。因此全书最关注的就是现代财政体系是如何产生和建立的。

这样讨论的前提是,现代财政体系与古代有巨大不同。这似乎是毋庸置疑的,因为现代社会与古代社会在方方面面都有根本性的变化。古代社会的大量经验在今天已经没有太多借鉴作用,这是小动物在古代史学习中常常会感受到,并且推测很多人都会切身体会到的。

因此,除了一些与人类普遍天性相关的现象之外,现代社会有很多现象是很难理解和解释的。《九讲》就解决了我的不少疑问。举几个栗子:

譬如之前我会偶尔感到好奇,很多交易行为其实是很容易逃税的,譬如最早在淘宝开店,现在的微商,直播带货,普通人不通过中介直接把房子租出去,这些都算商业行为吧,可是获利的部分想要逃税好像都不困难。这种逃税行为为什么一般都不太管呢?

这种是属于个人所得税吗?税务盲小动物不太确定

《九讲》的第四讲提到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这本书中有讲到内卷化,大意是,国家权力在极力控制到个体这个过程中,是有一个临界点的,过了这个临界点,权力延伸的成本就超过了效益。因为权力不可能无限延伸,能靠国家财政发工资的范围不可能覆盖全国所有人民,所以超过一定界限之后,肯定要依靠非正式机构进行更进一步的管理。随着非正式机构的权力增加,国家的控制力和管理的效果就一言难尽了,所以从财政学的角度来考虑,国家权力最好不要越过那个临界点,某些过于个人商业行为的小额税款,虽然涉及面大,总额不小,但不去强行征收可能反而更经济。(此处绝不打算评价当前最有争议的政策,你们自行联想的话我管不着)

从这里开始就全都是看刘守刚读书了

再譬如,之前我常常会疑惑关于为什么没有一个合理的道德体系这件事,中国古代其实已经在很努力地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合而为一了,可是实际上直到现在还会有人表示,为了国家做奉献,就会错过女儿的成人礼云云。因此齐家和治国到底能不能统一呢?道德与本能产生冲突的时候,道德一定更高尚吗?(在这一点上,其实之前我甚至已经快要相信存天理灭人欲了,即,道德是为了更多人在一起有组织生活而设计的,所以如果要生活在社会中的话,道德应该高于个人本能)

在第七讲哈耶克《致命的自负》中会有很多篇幅分析道德这件事儿,认为道德虽然超越了本能,但并非理性所能设计和创造的。也就是说,我们还是要承认道德中有本能的部分。譬如说,根据道德不可以杀人,要杀也得交给法律审判了之后再由公共权力机关来杀,可是从本能来讲,血亲复仇又总是能够得到很多同情。根据道德应该遵守承诺和契约,可是某些情况下随机应变才符合人性。为了解释这些事儿,哈耶克把道德分为“微观组织中的道德要求”和“大范围群体中的道德要求”,也就是说,血亲复仇对亲人来说其实是一种道德。这就提升了我原本认为的“本能”的地位,使之不再天然地低于“道德”。

还有第八讲德·索托《资本的秘密》中关于“违法行为”的讨论。由于受到很多关于“恶法亦法”的教育,所以对于违法行为一般人都会有天然的厌恶感。可是由于法律是被不完美的人类所制定的,所以天然不完美的法律必然会有漏洞,所以也常常会感受到法律的诡异和不完善之处。

可是《资本的秘密》这本书头一次让我看到公然为“违法行为”的合理性背书的理论。由于大量的“违法行为”显示出人类活动的生命力,因此是确有其合理性的——尤其是在资本和财政方面,为了追逐金钱,人们会更愿意违法,而这些违法行为显然具有经济上的生命力。因此在财政学者看来,在一定情况下,使这些行为合法,正是一个好的政权应该去做的事。

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前的山西黑煤窑,现在的小额贷款公司,我估计在德·索托看来都是充满了生命力,应该在某种条件下“合法”的“违法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增加社会的资本,而资本则是现代社会最了不起的力量和最核心的秘密。

这本书的第六讲和第七讲安排的特别有趣。第六讲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和第七讲哈耶克的《致命的自负》刚好是对现代社会的国家组织方式的两种对立观点。一前一后连着读下来,有看华山对决的感觉。而且书中没有胜负,读者还可以当裁判,小动物忍不住暴论一下,我更喜欢卡尔波兰尼的观点,甚至忍不住去问哲学家:我觉得哈耶克的理论不太能说服我诶。哈耶克在你们哲学界地位怎么样。哲学家回答:哈耶克不是哲学家啊,他是财政学家,在哲学界没什么地位。(问错了人,小动物摸鼻子)

没错,虽然我们所受的教育一直在强调资本如何令人异化,史书和现实也经常告诉我们资本如何控制国家权力,但在《九讲》中,大部分财政学家都把资本看做现代社会最闪亮的光。总之,一个沉浸在古代史思维模式中的孩子,读一读财政学家的财政史,真的会看到财政史的另一面。

这本书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譬如关于国家目标应该是什么,关于对利益看法的大转变,关于商业为什么那么重要,关于为什么很多学者反对苏联式的社会主义等等,小动物觉得非常适合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小朋友入门阅读。

最后,这阵子还读了《奶酪与蛆虫》,其中主要在讲一个磨坊主怎么会看了一大堆宗教书籍,结果从中理解出了各种异端思想。所以也不排除小动物读完了《九讲》,结果理解完全走样。总之,看别人读书也行(毕竟《九讲》也是看刘守刚读书),但是自己读肯定更好。《奶酪与蛆虫》非常好看,也强烈推荐。

最近小动物所在小区封控了,检测异常和阳性病例接二连三,但我估计大家也都差不多吧。心情虽然也很低落,但我想在大范围来看,我肯定是非常幸运的那一拨人了。还有很多朋友正在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做点什么。希望我继续读书,继续写读书体会这件事,能给自己,也给你力量。让你感到,生活毕竟还有一些没有变的事,还有干净的水,有电,有网络,有食物和朋友,有书可以读,也还有小动物写的胡说八道读后感可以看。

爱你,希望我能爱得更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财政学科排名出炉,中国人民大学名列第一
刘守刚 魏陆:财政政治学是什么?
《财政学》28学时 北京大学
财政学怎样?
财智之战:我和资本有个约会
宋代真的“积贫积弱”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