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余泽梅:2019年度科幻小说翻译引进综述

四十二史

 科幻春秋

摘  要:2019年度国内科幻翻译引进原作整体质量高,其中以英美当代男性作家作品的引进为主,与现实技术进步成果密切相关的主题集中,且出现明显的主题混合倾向,这种杂糅性也体现在类型风格上,呈现出大科幻写作趋势,同时中国元素在作品中有较高的显示度。整体翻译水平和质量高,译者群体背景多元化,翻译与出版均有比较明显的规模化趋势,出版社领头羊效应突出。传统经典作品以重译/再版的方式依然主导着市场销售和读者接受。

引言

2019年度翻译引进的科幻类出版物类型包括长篇,中短篇,非虚构,个人作品集,图像小说和MOOK(杂志型图书)七种,共计334项[1](详见图一),其中以长篇小说的引进量最大,占书籍类引进总量的69.3%,其次是非虚构类(13.3%)和个人作品集(10.6%)[2]。本报告以长篇和中短篇小说为依据,按照翻译引进流程的时间顺序,从文本选择,翻译出版,文本接受三个环节分别进行综合评述。

 图一:2019年度科幻出版物类型分布 ▲

一、文本选择

文本选择环节针对作品原本进行分析,从作品质量,背景信息,主题分布,类型风格及中国元素等五个方面进行评述。

01

作品质量

本年度翻译引进作品整体质量好,原作多为获奖作品,或是获奖作家的作品,或是获奖提名的作品,经典之作较多。经典作家作品,如菲利普·迪克,阿瑟·克拉克等的作品自不待言,新晋获奖作家作品,如美国丹尼尔 苏亚雷斯的《涌变》获得普罗米修斯奖,英国舟·沃顿的《我不属于他们》曾获星云奖、雨果奖、英伦奇幻奖,《中央星站》作者以色列拉维·提德哈获得过轨迹奖、坎贝尔奖、世界奇幻小说奖、英国科幻协会最佳科幻小说奖、日本星云赏最佳科幻小说等多奖项。

《涌变》

《 我不属于他们》

《中央星站》


中短篇的质量也颇受重视,《梵蒂冈喜讯》是美国罗伯特·西尔弗伯格的星云奖作品,《耀斑时间》的作者美国拉里·尼文获得过雨果奖、星云奖、普罗米修斯奖、海因莱因奖、轨迹奖、日本星云赏和澳洲迪特玛奖,美国凯特・哈特菲尔德的《艾丽丝・佩恩的时间之旅》是星云奖提名作品,加拿大里奇・拉尔森的《你们这些机器人》是Analog杂志年度最佳短篇。即便不是获奖作家作品,也已经在读者中有较高评价,比如加拿大沙利文·纽威尔《觉醒的众神》的编辑推荐语是“Goodreads读者票选年度幻想小说top2续集”。可见出版方是非常重视引进科幻文本的质量问题的,这应当是国内科幻翻译引进中的一个优良传统,也当予以坚持。

02

背景信息

作品背景信息主要针对作品国别,个人,年代,性别等层面的特征进行分析,总体而言是以英美男性作家的当代科幻作品为主。

01

国别分布

从图书引进的来源国看,长篇共有12个国家的作品被引进,其中源自英国和美国的引进优势明显。151部长篇小说中,美国以75篇作品占49.7%的数量,高居榜首,其次是英国24.5%,日本和法国分别以7.3%紧随其后,然后是加拿大、德国和瑞典等国,英美作品合计占74.2%,以绝对优势领先其他国家和语种的作品(如图二所示)。中短篇也有12个国家的作品引进,但分布情况略有不同(详见图三),在116篇中短篇作品中,美国作品54篇(46.6%)依然排在首位,但紧随其后的是日本26篇(22.4%)和加拿大14篇(12.1%),其次才是英国8篇(6.9%),说明日本和加拿大的中短篇科幻在中国有较高的认可度,但是英美合计起来依然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和语种的中短篇作品,也说明整体而言英美科幻对中国科幻的影响比较大。

 图二:2019年度长篇科幻引进作品数量国别分布 ▲

 图三:2019年度中短篇科幻引进作品数量国别分布 ▲

02

个人作品

本年度有作品引进的作家中,长篇作家共有95位。从作家个人被引进数量来看,部分作家的翻译引进量明显比较大,并且呈现规模化引进的趋势,其中依然以英美作家为主。数据表明,同时引进3部及以上作品的作家多达15位,5部以上的达到6人,其中大多数是美国作家,其次是英国作家,英美再次主导作家个人作品引进榜。但是有意思的是,高居个人作品量首位的是有着“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的凡尔纳,个人作品达到7部,但实际上其中的《凡尔纳科幻经典》全译本一套就多达到11本,再加上《凡尔纳科幻4部曲》4本,本年度凡尔纳的单部作品总计高达20部,也算是无人能超越的高峰了,这些作品均为重译/再版,可见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凡尔纳依然魅力不减,不愧作为经典科幻作家的地位。当代作家位居首位的是有6部作品引进的乔治 R. R. 马丁,其次是弗诺·文奇和奥森·斯科特·卡德,均为美国作家,详见图四: 

 图四:作家个人长篇引进数量分布 ▲

同时,这15位作家中,除了斯蒂芬·金和日本的市川忧人以外,几乎均存在系列作品引进的情况,如《凡尔纳科幻经典》,《凡尔纳科幻4部曲》,乔治·R. R. 马丁《百变王牌》系列6部,弗诺·文奇6部作品中含《银河界区三部曲》系列3部,奥森·斯科特·卡德“回家”系列5部,斯科特·维斯特菲尔德《利维坦号战记》系列5部,阿瑟·克拉克《太空漫游》系列5部,菲利普·瑞弗《致命引擎》系列4部,而S. J. 金凯德《烽火游戏》系列,约翰·斯卡尔齐《老人的战争》系列,R. R. 海伍德《觉醒》系列,道格拉斯·亚当斯《全能侦探社》系列,菲利普·普尔曼《黑暗物质》系列,克里斯多夫·加尔法《云间王子》系列 均为3部曲全引进。这或许要归因于作家创作的系列化,导致引进的规模化,也利于形成规模效应,提升作家作品和出版社的影响力。

本年度有作品引进的中短篇作家共有88位,其中有2篇及以上作品引进的达17位(详见图五),集中在美国(6),日本(5)和加拿大(4),美国作家依然领先,其中还包括两位华裔作家,但个人引进量最多的是加拿大的里奇·拉尔森和日本的福田和代,各有5篇,表明加拿大和日本作家在中短篇创作上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

图五:作家个人中短篇引进数量分布 ▲

03

年代分布

就引进作品的年代性而言,本年度体现出以当代作品为主、兼顾过去经典作品的特点。根据已经获知原作首版年代信息的部分作品的数据(150项[3]),可见2000年后引进108项,占72%,尤其是2010年以后的作品引进,高达93项,占62%,意味着是以引进当代作家作品为主(详见图六),其中过去五年出版的作品引进量明显增加,过去三年的引进量更是稳步上升,2016年13项,2017年18项,2018年达到22项之多, 2019年首版的引进数量6项虽然不多,但说明是译本与原作同年出版,表明国内科幻市场正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详见图七)。

图六:引进作品年代分布 ▲

 图七:2010年以来引进作品年份分布 ▲

同时,从图六数据还可以看出,经典作品的引进也比较受重视。引进作品中,2000年前的有42项,总量并不算太多,仅占总量的28%,但从上个40年代以来都没有中断过,其中1980年代为最多,达17部,占这期间总量42的40%,其次是1990年代有12项,占28.6%,再次是1960年代7项,占16.7%,说明国内出版界在关注经典作品翻译引进的同时,也比较青睐上个世纪80年代的作品,如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6》,乔治·马丁的《百变王牌》等;其次是90年代,如奥森·斯科特·卡德的“回家”系列,弗诺·文奇的《银河界区三部曲》;再次是60年代,如约翰·布鲁纳的《立于桑给巴尔》,菲利普·迪克长篇有《等待去年来临》和《太阳系大乐透》,后者还另有短篇小说集两部,表明作者对引进方的吸引力巨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引进作品中作者的性别分布情况。明显绝大多数为男性作家作品,女性作家颇少,尤其是长篇,根据现有资料不完全统计,151部长篇中仅有10部长篇为女作家作者,6.6%,不足10%,包括《最后死亡的是心脏》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太阳王与海妖》作者冯达·N.麦金泰尔,《雷切帝国》作者安·莱基,《我不属于他们》作者舟·沃顿等。但中短篇中女性作家创作的作品数量明显增加,达到28篇,占总数116篇的24%,如《月球孤儿》作者克莉丝汀·凯瑟琳·露什,《全损》作者凯莉·英格利什,《光棍节》作者萨曼莎·默里,或可说明女性作家在中短篇小说方面领域的优势较长篇更明显,但总量也不足四分之一,说明中短篇的创作依然是男性作家的天下。

03

主题分布

综观全部引进作品,主题几乎无所不包,兼容并蓄,丰富多彩。突出的既有传统的经典主题,也有翻新的主题,尤其是与当今科技进步密切相关的主题,获得了集中而高质的表现。

传统的经典主题,如太空冒险(星际漫游),外星智慧等均有不少佳作引进。前者除了《2001:太空漫游》《银河界区三部曲》,更有延续几十年太空冒险故事传统的《神秘博士》系列新作《四维深渊》,兼及时空穿梭,想象层次丰富,画面感极强,情节紧凑迅速,引人入胜。后者如《龙蛋》,这是一部相当独特的外星智慧小说,在漫长而艰难的进化过程中,也似乎可以窥见地球文明进化的影子,两种文明在时间度量上的巨大差异(地球一小时相当于蛋星几百年),使二者最后的相遇也因难得而倍显友好温馨,时间度量差异令阅读体验别具一格。

《星髓》▲

与此相似的是《星髓》,不过不是讲外星智慧,而是在有亿万年历史的外星上生存的人类智慧,被意外困在地底深处成千上万年的那部分人,在漫长的等待与探索中,也在那里发展出新的文明。两部小说对时间的叙事探索令人印象极为深刻。在领略一个新的文明诞生的过程中,可以明显感到时间被无限拉长放慢,读者可以沉浸在漫长的时间(故事时间和阅读时间),有了思考的空间,看似冗长罗嗦的叙事由此具有了更深层的意义,关于生死,信仰,宗教,宇宙,生命等问题,均可以从容而来。这是对传统主题精致的升华,也是对读者最好的馈赠之一。

但是主题分布更明显的特点是集中在人工智能、电脑/网络技术、赛博格等方面,而且作品并非选取某个单一的主题进行创作,而是将众多主题杂糅在一起,一方面呼应着现实中的科技进步,另一方面也表现出革新创作传统的趋势。人工智能主题是其中最受关注的主题,即或不以人工智能为主题,也在行文中会有人工智能的影子。

常见的是讲述人类生活在人工智能提供便利的时代中的各种心理状态,如韩国金周永的中短篇《天使路过的是时间》中,有顾客在充当陪伴的高级智能机器人停止运作后自杀。另一类则涉及到人工智能主体意识觉醒的问题,如《炼金术战争:机械人》,开篇就以一种克制但饱满的张力,将为人类服务的机械人的困境和向往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不自觉地与之同呼吸共命运,共赴那艰难的自由意志之旅。《中央星站》则兼而有之,一些社会任务由机械人承担,如参战,牧师,拾荒等,其中一个机械人还越界与人类恋爱。除此以外,小说还融进了其他主题,如随时可以切换的网络虚拟世界,人体增强元植入物,数据血族等,元素极为丰富,杂糅性特别明显,正如科幻作家星河所言:“《中央星站》集纳了当代科幻的诸多因素:星际开发与文明构建、基因生命培育、异族间交流交往、依赖神经改造实现记忆植入、人工智能的情感表现与文化表达、虚拟现实与真实世界的交融互动……”[4],令故事内容丰富充实,质感厚重,别具一格,堪称传统与现代主题集中呈现的典范,也是对传统主题的更新与改造,或许也标志着当代科幻写作的新趋势。

04

类型风格

与主题分布的杂糅相呼应的是,作品在类型风格上也有比较明显的趋于杂糅的特点,体现出大科幻写作的趋势。本年度科幻出版物原始数据中归在“翻译”大类里的作品,就有一部分不太像传统的科幻作品。比如有的或许本当属于非科幻作品,如《克鲁苏神话》偏玄幻,《我不属于他们》偏灵幻。有些作品是非科幻作家的创作,如《约翰的预言》《11/22/63》《穹顶之下》《睡美人》出自惊悚小说大师斯蒂芬·金之手。这部分跨界作品被纳入本次科幻翻译引进出版目录,可能是因为这些作品本身也属混合型,有一定的科幻成分在里面,也说明科幻界对科幻的界定已有松动,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 

 电视剧《血族》▲

即便是科幻作家的创作,有些也已经超出传统的科幻范畴,如《中央星站》中数据血族人物使小说具备一定的惊悚感,卡尔·奥斯伯格《黑镜》有很强的悬疑性,《全能侦探社》更是典型的文类混杂作品,集科幻、侦探、推理、喜剧、灵异、恐怖、穿越甚至史诗、言情等类型于一体,明显拓展了科幻创作的边界,这或许已经成为当今科幻创作的趋势之一,边界消失,文类交叉融合,大科幻格局势在必行。中短篇《雷神遇见美国队长》也是这样的尝试之作,将外星人、北欧神话、纳粹元素融合在一起,但超越了三者各自的传统设定,出版方也似乎在推动这样的创作思路,MOOK《银河边缘005:次元壁》就将这篇故事收入其中,并放出“打破次元壁”“科幻跨界,脑洞炸裂”“玩转二次元与三次元世界”“一齐颠覆你的科幻体验”等策划语,也或许预示着科幻发展的新路径。

05

中国元素

本年度引进科幻中,还有个比较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作品中较多地出现中国元素,彰显当代中国的影响力,或许也是作者打开中国市场的意愿和方式。

 电影中的龙蛋 ▲

小说中的中国元素不仅体现为提及中国或相关人事物,如《龙蛋》中有《中国天体物理》、秦朝、王家院等字眼,更体现为将人物乃至场景中国化,甚至融入中国特有的文化观念。弗诺·文奇的《彩虹尽头》中提到的中国在微自动化方面处于领地位,主人公是华裔诗人罗伯特·顾,还有向秀博士等华裔人物,因为涉及病毒武器,提到的几个实验室中也包括武汉[5]。《中央星站》中的中国味儿非常浓厚,主人公之一鲍里斯·钟有中国血统,祖辈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家族共享记忆库,他逃离多年后的回归,表明“你不可能逃离你的家庭,无论你到哪里,它都跟着你”[6],这几乎就是中国传统家族观念的翻版。澳大利亚萨曼莎·默里的中短篇《光棍节》干脆就将场景设在中国西湖,利用中国当今的双十一购物节元素,也有中国人物,讲述人口爆炸时代人的内心状态以及人对离开地球这个“故乡”的复杂情绪,颇有中国韵味。

  《中央星站》▲

中国元素的凸显一方面表明中国在国际上崛起的影响力,也说明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增加,科幻作家对中国的亲和力增加,英国作家舟·沃顿(Jo Walton)据说出于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对自己名字对应的中文“舟”情有独钟,特意要求出版时保留此字。拉维·提德哈因为早年与中国联系密切,对中国有着特别的情感,也将这种情感融入了小说中。中西文化的融合,必将影响到科幻作品的面貌,科幻创作或许会因此而更加丰富多彩。

二、翻译出版

本环节中的译者与出版社构成共同体,打造科幻引进的局面,出版社的引进理念和翻译规范,译者的背景、翻译理念以及与出版社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决定着译本的最终面貌,进而推动科幻文化的形成,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

01

翻译环节:

本年度科幻引进量大,需要大量译者的参与。资料显示,参与本年度科幻翻译的译者多达136人,其中不乏长期活跃在此领域的译者,构成科幻翻译译者群的核心。他们多有不止1部译作出版,译作达2部及以上长篇的译者达21位,占15.4%,若以翻译3部及以上为计,也有9位,详见图八:

 图八:译者个人译作数量 ▲

译者王小亮以8部译作居于本年度译者榜首,源自《利维坦号战记》5部和《烽火游戏》3部两个系列的翻译,姚向辉7部含《百变侦探》3部和《老人的战争》3部两个系列,仇春卉的5部则是卡德的“回家”五部曲,姜迪夏的4部来自《致命引擎》系列4部,吕灵芝4部中有2部属于《神秘博士》系列,王凌4部为《百变王牌》系列,陈磊3部为《觉醒》系列3部,说明主力译者多为系列作品译者,可见科幻系列著作的引进倾向于同一译者主译,译者队伍稳定,有利于翻译质量和风格的稳定性。但一年同时翻译出版这么多译著,且能保证良好的翻译质量,一靠译者的水平与能力,二靠充足的时间保障,三靠翻译方式和手段的革新和效率,比如翻译技术手段的娴熟运用,翻译团队的协同作业等等,具体情形如何,值得关注。

科幻译者的背景也比较特别。首先是专业背景多元化。其中出身外语专业的译者比例较大,从能够统计到译者部分背景信息的53人中[7],单单毕业于外语专业的有19人(35.8%),非语言专业的译者中,又以理工专业和(或)职业背景的译者居多,他们都因为爱好科幻走上翻译之路,如英语和意大利语双料译者兼作词人的陈阳自称重度科幻爱好者,王小亮出身生物专业,也属于科幻迷译者。其次,译者职业背景多元化,来自各个行业。上述53人中,有20人在非高校单位供职,意味着不少译者从事着其他行业的工作,如梁宇晗是出版社编辑,胡绍晏毕业于工程专业,现从事软件开发,擅长日语科幻翻译的软件工程师丁丁虫也是一名科幻文学评论者,资深译者姚向辉从事IT业,是一名从网络起家的私译者。第三,科幻译者多属于兼职译者,但也不乏职业译者和自由译者,如英日双料译者吕灵芝,热爱《神秘博士》,投身全职翻译,成果斐然,陈磊和陈婉容是自由译者。还有部分译者自身也是创作者,如何锐也写科普和科幻文章,罗妍莉毕业于哲学系,从事汽车行业,翻译写作创业几不误,堪称多面手。最后,科幻译者中有不少是女性,前述53人中,查到女性译者14位(男性13位),我们尝试过从名字判断女性译者可能接近一半,如果最终的准确数字能证明这个预估,将是科幻翻译界比较有意思的一种现象,这或许和语言专业多为女生有关,也可说明科幻翻译中的一些现象。

另外,译者与外界有较多的互动,不再只是闭门造车,而是利用各种平台,如豆瓣、知乎、杂志专栏等,与读者交流翻译心得,形成开放独特的科幻翻译文化,值得关注。

02

出版环节:

从科幻作品的承载媒介来看,出版社以出版长篇为主,兼带部分个人中短篇集,以《科幻世界》为主的科幻杂志则以刊载中短篇小说为主,附带部分长篇连载,杂志型图书MOOK和图像小说则是新型的出版方式,特色鲜明,形式灵活。上篇小说的图书装帧以平装书为主,占80%,利于更多的读者购买阅读。

以出版社长篇为例,本年度参与科幻引进的出版社有33家,一次性出版2部及以上的出版社有19家,9部以上9家,出版量合计101部(66.9%),10部以上5家合计出版量达65部(43%),构成国内科幻翻译出版的主力军,而排名前三新星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和天地出版社出版量高达45部(29.8%),当属领头羊出版社,其中尤以新星出版社最为突出,出版量独占21部遥遥领先,堪称科幻引进中的佼佼者,详见图九:

 图九:出版社出版量分布 ▲

在出版方式上,则呈现规模化趋势,所引进作品多是以个人系列或者丛书的方式出版,并且冠之以品牌,如“读客”品牌系列22部,《科幻世界》杂志的“世界科幻大师丛书”13部,重庆出版社的“独角兽书系”6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的“弗诺·文奇作品集”5部,新星出版社的“幻象文库”5部等,说明出版方希望借此形成规模效应,扩大作品及自身影响,有利于作品的传播。以出版量达到9部及以上的出版社为例,9家出版社长篇出版量合计101篇,其中以系列出版的就占52部,占比达51.5%(详见表一),足以说明规模化引进的趋势,这一特点在前述作家个人作品和译者个人译作分析中也已经有所体现。

出版社

出版总量

其中含系列作品

新星出版社

21

“回家”系列5部

《神秘博士》新剧集官方小说系列4部

上海文艺出版社

13

《太空漫游》系列5部

《黑暗物质》系列3部

天地出版社

11

《烽火游戏》系列3部

《苍穹浩瀚》系列2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0

《云间王子》系列3部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10

《银河界区三部曲》系列4部

重庆出版社

9

《百变王牌》系列6部

《巴斯-拉格》系列2部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9

《老人的战争》系列3部

湖南文艺出版社

9

《全能侦探社》系列3部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9

世界科幻大师丛书9部

小计

101

52(51.5%)

 表一:出版总量与所含系列作品 ▲

诚如前文所言,本年度引进作品原著整体质量高,那么译本也应该体现出相应的水准。科幻作品技术性强,作家风格各不相同,对译者的要求较高,有些风格性很强的作家的翻译难度更大。前文统计到部分背景信息的53位译者中,查到毕业于高校的有40人,多为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者,且不乏有海外留学背景者,在高校供职的有10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译者受教育程度较高,具备良好的翻译能力。本年度引进的科幻翻译整体质量好, 理解准确,表达通顺流畅,尽量还原文的风格,部分资深译者还不乏传神之笔,说明出版方在译者选拔上严把质量关,译者水准高素质好。当然,科幻翻译同样面临着外国文学作品翻译的通病,那就是译文表达中或多或少的翻译腔问题,需要出版社坚持严格的选拔标准,也需要译者不断提高自身语言及翻译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翻译批评的督促来加以改善,目前这方面的评论主要体现在读者的网络评论上,希望将来会有更多的专业评论者参与进来。

三、文本接受

翻译引进作品在市场(读者接受)端的情况也是科幻引进的重要一环,可以看出作品在读者中的接受情况,主要体现在销售和评价两方面,体现出一些比较明显的特点。

01

市场销售

就市场表现而言,截至数据统计截止日止,本年度引进作品的销售量约47万册,销售码洋约3298万元人民币,处于领先地位的以非虚构为主,如《地球编年史》系列,《漫威之父斯坦·李》,《我的世界:海岛》等,其次才是长篇和个人作品集,后者如《克鲁苏神话III》和《2081: 冯内古特短篇小说全集》。就长篇小说而言,选题精准的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的阿瑟·克拉克《太空漫游四部曲》,以近千万元的销售码洋位居榜首且遥遥领先,更不用说还有四部曲的单册紧随其后,就算按销售量排名,该系列的合集与单册销量也都在榜首和前列,当属本年度的最大赢家,也彰显经典科幻的市场影响力。同时还可以看到,湖南文艺出版社推出的斯蒂芬·金作品《睡美人》和《约翰的预言》也榜上有名,足见其市场号召力,加上《全能侦探社》,该社有三部作品的销售都进入前十名,市场表现不俗,显示了出版社良好的选题眼光。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星髓》和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推出的《沙丘6》也榜上有名,颇受市场欢迎,详情见表二:

排名

作品(按码洋)

作品(按销量)

1

《太空漫游四部曲》

《2001:太空漫游》

2

《2001:太空漫游》

《太空漫游四部曲》

3

《睡美人》

《睡美人》

4

《银河界区三部曲》

《2010:太空漫游》

5

《2010:太空漫游》

《约翰的预言》

6

《2061:太空漫游》

《星髓》

7

《3001:太空漫游》

《2061:太空漫游》

8

《星髓》

《3001:太空漫游》

9

《沙丘6》

《全能侦探社》

10

《约翰的预言》

《沙丘6》

 表二:市场销售排名 ▲

(注:仅限长篇,字体加粗者为重译/再版作品)

02

读者接受

读者接受情况可参考点读人数,评分人数和评分三个指标,根据长篇基础数据制作表三如下:

表单组件只有开启编辑区域的增强特性后才能看到,目前支持单行文字、单选和多选组件,在图文的状态页面可以查看提交的表单数据

排名

按点读人数

按评分人数

按评分

作品

评分(≥9)

1

《全能侦探社》

《2001:太空漫游》

《凡尔纳科幻经典》

9.5

2

《2001:太空漫游》

《全能侦探社》

《银河界区三部曲》

9.4

3

《发条橙》

《发条橙》

《全能侦探社III》

9.3

4

《金色机械》

《2010:太空漫游》

《黑镜》

9.3

5

《全能侦探社III》

《金色机械》

《2001:太空漫游》

9.2

6

《自指引擎》

《双星》

《2010:太空漫游》

9.1

7

《夏日永别》

《龙蛋》

《太空漫游四部曲》

9

8

《龙蛋》

《2061:太空漫游》

《可怕的乖孩子》

9

9

《克莱因壶》

《全能侦探社II》

《八十天环游地球》

9

10

《睡美人》

《太阳王与海妖》



表三:读者接受排名 ▲

(注:仅限长篇,字体加粗者为重译/再版作品)

 表三显示,市场销售表现优异的《太空漫游》系列(尤其是第一部)在读者评价端也很受关注与欢迎,吸引了更多的点读数和参评人数,且获得9分以上的好评。比较受读者关注的还有重译/再版的《发条橙》以及《双星》。在评分榜上名列前茅的《凡尔纳科幻经典》和《银河界区三部曲》(弗诺·文奇)也是重译/再版的经典,可见读者依然对经典之作怀有极高的认同感。就新版作品而言,可见《金色机械》,《全能侦探社》系列和《龙蛋》比较受读者关注,吸引了较多点读量和参评量,评分榜《全能侦探社III》表现不俗列第三位,《黑镜》列第四,综合考量,新译作品在读者中表现最佳的当属《全能侦探社》系列,湖南文艺出版社再获亮点,其次可算是化学工业出版社推出的日本作家恒川光太郎的《金色机械》。

    《太空漫游四部曲》▲

市场销售表现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出版社的选题眼光,如果能再在读者评价中获得好评,就意味着该选题非常好。综合上述各指标,可以推测,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的《太空漫游系列》是本年度最受市场(读者)欢迎的科幻翻译作品。《凡尔纳科幻经典》虽然评分最高,但因体系庞大,全译本达11册,定价偏高,在销量上不占优势,但读者的评分却位居榜首,凡尔纳另一部《八十天环游地球》也评分也达9分之高。这些作品均属经典重译再版书系,这说明市场和读者对于传统经典小说的青睐。以及经典之作的魅力不减[8]

结语

综上所述,2019年度国内科幻翻译引进作品整体质量高,其中以英美男性当代作家作品的引进为主,辅之以传统经典作家作品,主题涵盖面广,有对传统的延续和升华,与现实技术进步成果密切相关的主题集中,且出现明显的主题混合倾向,这种杂糅性也体现在类型风格上,呈现大科幻写作趋势,同时,中国元素在作品中的突显度较高,反映出当今中国国际形象的提升以及影响力的扩大。作品整体翻译水平和质量高,译者背景多元化,群体稳定,翻译与出版均有明显的规模化趋势,出版社领头羊效应明显。引进作品在市场和读者端表现良好,经典作品以重译/再版的方式依然强劲地影响着市场和读者。

作者简介

余泽梅,四川邻水人,文学博士,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美国研究系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翻译研究和文化研究,主讲文学翻译课程。擅长人文社科翻译,主译参译著作六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一项,目前关注科幻文化及科幻翻译的研究。

感谢作者授权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葛浩文研究 || 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重要推手——葛浩文
我的九本书
[独家]刘慈欣《三体》获雨果奖 为亚洲首次获奖-凤凰新闻
刘慈欣: 从娘子关到三体三
职业作家少 产业化程度低
完整视频首发 | 刘慈欣再获国际科幻大奖后首谈科幻写作:“从科幻来回到科幻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