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构建和谐课堂,培育创新学生
构建和谐课堂,培育创新学生
- 作者:胡宏涛    文章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3112    更新时间:2007-5-23 -

构建和谐课堂,培育创新学生

摘要: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是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信息技术教学担负着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重任,因此也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和谐发展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现代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信息技术课堂通过营造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和谐互助的同学关系等手段来营造和谐的课堂,在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中更能培育创新的学生。

关键词:和谐  创新  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较强、工具性非常强的课程,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殊性。信息技术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与活动的环境,而且为学生提供了观察、思考、实践的机会,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其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具备最基本的信息素养。由于工具性、学科性太强,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的差异,课堂上出现各种意外事件的频率较高,再加上师生之间存在的计算机,妨碍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也让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甚而扼杀了信息技术课程中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才可以尽情展开想象,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出充满个性的电脑作品。这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创造的潜力,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欣赏学生,对学生创造性的表现,哪怕是极其微小的,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更注重和谐课堂的建设。

一、         构建融洽和谐的心理环境

1. 构建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是由师生在课堂上教与学共同创造的。课堂心理环境的好与坏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到机房以后,总会按照自己的兴趣行动,课堂秩序往往很难维持。这时如果老师放手不管,学生更是有恃无恐,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也影响了正常的上课。如果老师对学生的表现大加训斥,又会造成师生间不良情绪的产生。影响课堂质量。因此,必须得构建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作为教师,我们更要多多地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正确对待学生“额外的”创造行为,多给学生创造“犯错”的条件与机会,鼓励学生敢于怀疑,大胆求真、求新,发挥独特的想象力。“亲其师,信其道”。信息技术教师进入课堂后要以饱满的热情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马上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首先获得情感的满足。同时,学生往往也会把教师的亲切当成是一种鼓舞和尊重,所以教师一定不要吝惜自己的赞许之词。此外,信息技术教师还要改变在课堂上的角色,要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自主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构建和谐互助的同学关系

学习氛围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客观因素之一。教师如何激活学习环节中的诸因素,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是进一步推进生生互动、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学习氛围的营建,包括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科学风的形成,但其主体归根到底还需要生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差距较为明显,教师可以通过小组互助和小老师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求得同学间的“和谐”,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合作的成效,培养他们合作学习、开拓创新的能力,让课堂充满生机。在班内逐渐形成兴趣浓厚、友爱互助、和而不同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团队的学习能力。

3.构建和谐的教学情境

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更能有效地发展思维、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要有意创造合适的情境,努力达到情境交融的最高境界。具体而言,教师不应照本宣科,而要运用自己的心智,带着自己的文化积淀去研究教材、分析教材,真正把溶于教材中的思想因素和智力价值挖掘出来,并适时展现给学生;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更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独特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过程,使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学科精神。

二、开放的、真实的、有趣的教学内容是和谐课堂营造的基础

信息技术已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生活需要信息技术,人们的信息技术也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得以发展。信息技术只有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才能显现其巨大的价值。学生是从属于时代和社会的,他们具有超常敏感的时代性和社会性,将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仅仅局限于课本和学校的做法,割裂了学生与社会的必然联系,是不完整的。信息技术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通,因此,和谐的信息技术课堂应该回归真实的生活世界。

1.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教师的教学内容应则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创作性的修改,侧重使用创作避免教条式的说教,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子和任务选择要有趣并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选择灵活风趣的语言,避免呆板的照本宣科,尽量把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感觉理论其实并不枯燥。趣味化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思维变得更敏捷,联想变得更丰富,创新也就更频繁了。如讲解《算法与程序设计》中重要的循环结构时可以为:

FOR I=初值 to 终值  step 步长

循环体

Next i

可以解释为

一个人爬楼梯,确定从第几级到第几级,step为这个人每次跨几步,而有时我们并不知道一层楼有几级台阶,我们只是想到第几层,对于具体循环几次不确定的,我们又可以用例外一种循环结构:

Do   while 条件

循环体

Loop

2.增强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以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为载体,把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知识和能力渗透到信息技术学科中来。一方面可以丰富和扩展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高信息素养;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多思路、多方位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知识的整合应该包含以下几方面的整合:一是作为课程的信息技术自身的知识整合;二是信息技术的知识和其他学科的整合;三是充分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出信息化学习环境,让学生置身于信息化的社会中,深切感受应用信息技术寻找或创新的信息化生活,激发学生掌握新知的内在动机和需要,从而促发他的创新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和谐是一种能让人身心愉悦的平衡状态,和谐的教学过程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也有助于创造性的发挥,从而水到渠成地达到各项教学目标。和谐的课堂一定能育出桃李芬芳。

 

 

 

 

 

参考文献:

1.王金根,《活动德育效验类型和效用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4(1)

2王希永,《心理素质教育论》,开明出版社,19982

3.皮连生,《智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月第一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
怎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高效课堂实施意见
浅谈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改革立足创新
从三个方面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